周威全
摘 要:乔尔乔·莫兰迪终其一生选择小空间、小尺幅、单一物象、极灰色调、深居简出的作画习惯进行油画形式语言的探索,其绘画,处在现代主义时期油画形式语言空前发展的阶段,是承上启下的意大利杰出画家,在继承意大利伟大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汲取现代主义绘画之精髓,以室内日常物品作为观察对象,绘制超然物外的静物画,将油画的形式语言,演绎出一条别出心裁的道路,本文将重点放在其静物画的形式语言探析上,并从中窥见形式语言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莫兰迪;静物画;形式语言;规律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1-00-03
一、莫兰迪静物画国内外研究概述
莫兰迪1890年出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1910-1913年于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1914-1930年间在波洛尼亚四个小区小学教授素描和版画,期间曾参加意大利未来主义、形而上画派画展,形而上画派的理念对莫兰迪绘画影响深远,1930年被聘于波洛尼亚美术学院教授,直至退休,1948年获威尼斯双年展绘画一等奖,为其绘画重要转折点,1964年病逝于意大利。
莫兰迪绘画独立而纯粹的风格,广受国内外学界关注,关于其人其画的著述,洋洋大观,西欧对其作品已有近百年的研究,早在1928年,意大利艺术史学家里奥·朗基尼斯(Len Longa-nesi)就发文称道莫兰迪作品与当下最火热的立体主义绘画保持了距离,可见莫兰迪的独立性,意大利评论家罗伯特·朗格(Roberto Longhi)1934年称莫兰迪为“在世的几位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美国评论家西德尼·特里姆(Sidney Tillim)于1928年称莫兰迪既领先于他的时代,又滞后于他的时代,1997年《乔尔乔·莫兰迪——内部空间的维度》谈及莫兰迪是活在他画中的画家。
二、莫兰迪静物画要素分析
莫兰迪笔下的静物,最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有:葫芦形陶罐、老旧的水壶、长方形盒子、海螺、枯萎的干花、瓷碗……放置于桌面或凳面,在狭小的画室内进行描绘,此处列出较为恒定的静物,室内空间,是为下文展开形式语言探讨做简要铺垫,即恒定的描绘对象,富于变化的形式语言。
架上绘画的画面是有限的,甚至是约定俗成的矩形、正方形、圆形、菱形等常见形状,而尺寸比例上,以矩形最为常见,经数据研究莫兰迪的画框比例及尺寸,其尺寸非常克制,“20×30cm”“30×35cm”“30×40cm”
“25×35cm”“35×35cm”“25×40cm”“40×36cm”左右为最常见尺寸,尤其在风格比较恒定的中晚期,几乎都是“30×35cm”相差不大的尺寸,却又没有固定为某个稳定的尺寸,近似而不雷同的尺寸,却又在很小的篇幅中,如图1所示,作品《静物》,就是其常见尺幅作品。
那么为什么莫兰迪的画框几乎都是这类小尺寸的呢,是因为市场需求还是因为画室太小,无法画尺幅偏大的作品,或是作者的偏爱……明显,市场需求、空间太小、个人偏爱等因素都无法解释莫兰迪选择类似小尺幅画面的原因,更有可能的理由是,莫兰迪处处彰显其坚守、克制的儒雅风范。
由于莫兰迪故居已向世界各地开放,我们不难看出,其作画空间很有限,也很克制,如同现代家居的餐厅,井然有序,简单而朴素,彰显的同样是克制的本质。
通过分析莫兰迪静物画的物理性要素,是试图通过客观侧面来窥见莫兰迪绘画的独特之处,其描绘对象单一,作画尺幅有度,作画空间狭小,可见作者作画方式是为较为独特而恒定的,这就意味着作者将把重心放在内心关照与形式语言的深度探索上。
三、莫兰迪静物画形式语言探析
基于长期观摩学习莫兰迪静物画,笔者以为,比例与尺度对于莫兰迪绘画形式语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通过以下几点来展开讨论。
莫兰迪静物画,以单幅作品进行观看,我们能很容易就将其尽收眼底,原因在于其作品尺幅几乎都为“30×45cm”左右的作品,这种尺幅,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亲近,它适度、含蓄、恰当,相较于大尺幅、大比例的宏观,甚至压迫,那可谓是突破、激进,因此,莫兰迪在作画的开始阶段,表达动机应该和尺幅是契合的,即,在尽可能的比例与尺度中,呈现恰到好处的精神领地,一切刚刚好,意味着画幅尺寸已是莫兰迪绘画的首要形式语言,其尺幅有细微的变化,但在尺度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的尺幅中,做二次比例与尺度的规划,是莫兰迪绘画的又一创造,即在现有尺幅上,只画中心片区,于四边留白,这同样是对画面形式语言的再探索[1]。
莫兰迪静物画最重要的分割线,莫过于平面与立面的分割线,在莫兰迪静物画中,这条线演绎了无数的比例与尺度出来,仅此这一根线形成的比例关系,已构成画面最主要的形式语言,即空间的表达,这根线在画面中的每一次推敲,都是作者对精神领地的思考与探索,都是内心的叩问,都是小尺幅、大天地的演绎。那么这条分割线有什么依据吗?答案是有的,有写生经验的画家,都在无数次面对这个问题,在面对外光写生,抑或室内写生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平面与立面的比例问题,为最大的分割构成关系,当我们理论上知道这一分割线为最大的比例分割线之后,是否我们即可主动、概念地先进行分割,再根据这根分割线安排平面与立面的事物呢,答案是可以这么做,但它是否符合作者内心的准确诉求呢?这就很值得怀疑了。那么这根线的观察、探索,直至建构,是有其要求的,即需切身实地进行观察、分析,同时需与内心的表达诉求趋于和谐统一,也因為其暗含作者的观察与思考,当我们在观看其作品时,才能体会其比例与尺度中所蕴含的能量。而当我们懂得去体会和感受莫兰迪静物画中最大的这一比列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深入整个画面的平面与立面所建构的比例与尺度中,如直立的物品与其投影所形成的比例关系,画中物象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形成的比例关系,此时画中任意两点或三点建立起的比例关系,都可演绎出一种比例与尺度,可谓简约物象中暗含的复杂韵律,极其丰富而变幻莫测。就平面与立面的比例与尺度关系,可以列出的二元对立节奏关系有:平直、高低、长短、粗细、大小等。
莫兰迪静物画中出现的静物间形成的比例与尺度,在适度的范围内,却又能演绎出高低错落的节奏关系,莫兰迪通过安静而凝神的观察,准确把握了其静物的微妙错落关系,在细微的比例关系中,体会着节奏变化,准确呈现在画作中,而画面中高低错落的形状建立起来的准确关系,呼应的是内心表达精神层面物我两忘“忘境界”的准确。其静物画的比例与尺度,可上下观看其高低,可左右看其悬殊,耐人寻味。再有就是平行线与垂直线形成的比例与尺度关系,即垂直方向的形与水平方向的形,形成的落差,也是观看的要义之一。
莫兰迪绘画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关系,那就是画框与静物所形成的比例与尺度的关系,即所选择画框为“30×45cm”左右的类似画框,其描绘对象需在这个尺幅进行成比例的缩放,缩放的尺度也是作者构建画面形式语言的关键一步,静物呈现到画面,占比大一点,小一点,可往复探索,无疑,在莫兰迪绘画中,有着无数的往复推敲。而本就尺幅较小的画面,更为克制地去收放与绘制,是作者经营画面时适度寻求空间表达的关键。
莫兰迪静物画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议题,那就是作者与静物间的观看距离,这也是其作画要义之一,通常,我们作画遵循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纯远灰、近肥远瘦等常见规律,但莫兰迪静物画并没有强调通常意义上的规律,而近大远小,这是一般作画者不自觉的反应,尤其作画时距离静物足够近的状态下如此,而当我们退得足够远,再去画物体时,物体几乎变为形状难辨的点状,那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如贾克梅蒂的作品,就是远观的典型,由此两点,可推测出莫兰迪的观看距离是折中的,即适当的观看距离,近现代出现的照相写实绘画,将描绘对象近迫于眼底进行观看,显然也不是莫兰迪的追求,诸上种种证明,加之莫兰迪画室空间的狭小,可见莫兰迪与描绘对象为常见的3-5米的观看距离,这一距离能保证与静物的亲切感,同时能保证莫兰迪物我两相忘的精神境界。
现代主义绘画形式语言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形与型的抽象共存关系,即形状与型体的共存关系,当型体中建立起形状意识,那么就可以用点、线、面的思维来建构型体,意味着型体上有点、线、面等平面造型要素,也就有形状要素,那么,莫兰迪静物画中的形状意识是直观而凸显的,其形状与形状间所形成的比例与尺度,依旧是莫兰迪静物画必不可少的节奏关系,其静物画中的形状所建构的比例与尺度二元对立关系有:方圆、曲直、长短、大小、疏密等,而就点、线、面这些基本要素所建构的比例与尺度关系有: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点、线、面综合等,由此,莫兰迪静物画简约中蕴含节奏丰富的复杂变化关系。
形式要素中常见的命题是空间与型体,但莫兰迪静物画舍弃了塑造型体的一些要素,如明暗交界线、高光、质感等因素,而更多趋向于形状,因此此处提出的形式语言为空间与形状,那么以空间与型体不同,如何利用形状表达空间呢,所以叠压、前后、高低等,成了表达空间的关键。
莫兰迪静物画还有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直观感受,那就是灰色的使用,以明暗作为画面重要支柱。当下,莫兰迪灰已广受社会大众的欢迎和喜爱,但回到莫兰迪静物画,其色调的把握,同样是作者选择的结果,莫兰迪绘画诉求是形式要素的内观,或精神层面的内观,那么强烈刺激、奔放热烈的色彩,不在作者的选择范围内,这同画面尺幅适中、观察距离适度、物品单一等原理一致,限定在非常窄的范围中,做形式语言的广阔探索。也因此,色彩极尽可能的素,素到几乎没了色相,却又抓住了色相最后的特征,进行还原、有惊无险的探索,而黑白灰,也恰当地成为画面最重要的色彩关系[2]。
处在20世纪现代艺术激流勇进的时代背景中,在参与了激进的意大利未来主义画派、形而上画派展览之后,莫兰迪选择了隐居式的创作方式,其莫兰迪静物画是对古典艺术的心领神会,却又在视觉经验中寻求突破。以单纯、简洁的方式营造最和谐的气氛。平中见奇,以小见大。通过捕捉那些简单事物的精髓,捕捉那些熟悉的风景,使自己的作品流溢出一种单纯高雅、清新美妙、令人感到亲近的真诚。
油画作为绘画材料,其延展性极强,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管状油画颜料成为画家主要的油画材料,不难看出,莫兰迪作画的颜料为常见管状颜料,此处提出颜料的议题,也是针对当下材料不断被拓展的情况下提出的,在材料选择上,莫兰迪并没有花过多的心思,在作画的流程上,莫兰迪的绘画受印象派及现代主义影响,采用的是直接画法的方式作画的,但其画风,曾有过几次探索,如1910-1920年期间尝试的立体主义画派、巴黎画派、形而上画派等流派,尤其参加形而上画派展览期间,明确的特征是外边缘线的封边,然后平涂的手法,画面传递神秘、凝练等的气质特征,1920年初,形而上画派解散,1920-1964年间,莫兰迪画风逐步成熟,到达高峰,其作画流程是最稳定的时期,即以直接书写的形式完成画作,可通过画面直接感受到笔触的恣意游走,笔触的意味,高低起伏的油画材料所形成的肌理,也就成了莫兰迪静物画和谐统一的因素之一。
莫兰迪静物画在国内外引起的学术研究是不容小觑的,而对于国内近年来提出的油画民族化、写意油画等思潮,国内画家对莫兰迪的绘画关注度更高,只因其作品的審美追求与中国画中追求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有某种意义上的相通之处,本文就莫兰迪静物画的形式语言的探析,对其作画的尺幅、观察方式、画面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得出的论据是:莫兰迪终其一生都选择小空间、小尺幅、单一物象、极灰色调、深居简出,旨在通过这些要素,以达到绘画与心灵和谐统一的精神高度。
四、莫兰迪静物画形式语言对后世的启迪
将绘画要素凝练为单一要素,即一生只静观非常恒定的一个或几个物象,由此启发后人,只用一种颜色,或只用一种方法,或只用一种材料进行无数次形式语言的演变,将恒定的要素,做到形式要素的极尽所能,把能挖掘的形式语言,绝对地进行挖掘,主题恒定不变,可变的是形式语言,如法国当代画家苏拉热,终其一生以黑色作为唯一作画要素,不断演绎形式语言,创作出千变万化的黑色作品。
画家内观自我,以自我作为艺术表达的中心,寻求自我内心的安宁,寻求自我的价值和意义,作品指向自我的内心,达到安心、自我净化、自我救赎的效果。
以退为进,在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快餐式的艺术样式层出不穷,看似热闹非凡,实则空洞而空乏,持之以恒,恬静、淡薄地深入研究、探索,追求真理,已变得难能可贵,莫兰迪其人其画,都是作为隐士的立场存在的,其坚定的内心,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与中国的隐士精神是不谋而合的,也正是莫兰迪在热闹的艺术群体中选择了隐居,内观自我,在形式语言上做深刻的探索,才让人们透过其形式语言,感受生命的永恒与安静,奥妙与深邃。
参考文献:
[1]钟涵.廊下巡礼——莫兰迪[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高翔.空间的意义——乔尔乔·莫兰迪绘画形式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