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干预对面部整形美容患者围术期焦虑及手术满意度的影响

2023-06-25 00:51:12孙高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受术者美容心理健康

魏 娜 孙高兰 张 晨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整形美容受术者是脸部及身体各部位解剖及生理功能正常,而借助医学手术增强人体外在美感为目的的人群。尽管整形美容手术具有美化容貌的作用,但手术治疗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整形美容受术者在围术期容易出现心理波动,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已往研究表明,整形美容受术者术前心理异常比例高达35.42%[1],他们自我接纳水平低,对自我外貌的评价往往低于客观评价,且对手术效果怀着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是影响手术满意度及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医美护理管理模式对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干预缺乏规范性、系统性与针对性,难以起到有效的积极作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以科学方法及原则作为出发点,通过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改善情绪体验,激发正能量,从而促进疾病康复[2]。本文探讨了在面部轮廓整形美容围术期应用积极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2月在我院接受面部轮廓整形美容手的78例受术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理解与沟通能力正常,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2)有精神疾病史;(3)不配合医护人员干预或中途退出研究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例,女37例,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7.58±2.17)岁;手术类型:睑成形术12例,睑袋整复术14例,隆鼻术12例,隆颏1例;学历: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3例;婚姻状况:已婚21例,未婚18例;对照组男1例,女38例,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8.46±2.38)岁;手术类型:睑成形术14例,睑袋整复术11例,隆鼻术12例,隆颏2例;学历: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4例;婚姻状况:已婚18例,未婚2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医美护理管理。术前:热情友好地接待受术者,尊重并理解其想法与要求,详细介绍手术原理、流程、麻醉方法以及手术注意事项。术后:针对手术创面疼痛肿胀诱发焦虑、担忧等问题,安抚受术者情绪,引导患者配合用药与复查等。观察组:在常规的医美护理管理的同时,实施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形式为个体面对面干预,干预1次/周,每次时长为30min,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建立积极的相互信任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是实现良好沟通的前提,有利于患者诉说心中的不安及担忧等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每例患者由1名护士专人负责其围术期全程的护理,在术前,护士亲切热情的接待,充分尊重并理解受术者的心理需求,了解其家庭背景,工作与社会生活环境,通过深入交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于不适当的心理期望进行调整,排除其心理障碍,同时详细介绍手术相关事项。(2)微信健康教育:入院时,通过微信推送整形修复的相关知识,解除患者疑问,介绍主刀医生专业度、经验及资质,通过视频动画形式介绍手术过程及预期效果图, 不可过度夸大整形效果。平台宣教内容以整形修复原理、手术过程、禁忌证、术前准备事项、预期效果、整形术可能的并发症、预防措施为主。(3)手术知识指导联合情绪管理指导:护士每日至少与受术者交流30min,耐心倾听其手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烦恼、担忧等,利用自身的医学专业知识为求美者答疑解惑,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形式引导患者积极正确面对美容手术的治疗与康复过程;指导求美者掌握必要的情绪管理技巧,例如音乐疗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注意力转移法等,提高受术者的情绪管理能力。(4)正确认识自我。 借助利用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IA-IS),指导受术者发现自身5个主要优势,并在1周内每日用新的方式利用自己的1个优势并对自己如何发挥优势记录下来,同时记录自己对未来利用自己优势的计划。(5)积极情绪体验。每日在睡前回顾当天发生的令自己觉得快乐的3件好事,并花几分钟回味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6)感恩与领悟人生。鼓励求美者阅读关于审美观、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材料,通过探讨,不断以正能量导向引导求美者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人生。

1.3 评价标准 分别采用下列调查工具在干预前后进行匿名评估:

1.3.1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每个量表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越严重。分别在患者干预前(入院时)与干预后(出院前)进行匿名评估。

1.3.2 自我接纳问卷(SAQ)[4]:用于评定患者的自我接纳状态。问卷共16个条目,分为自我评价与自我接纳2个维度,每个维度8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总分16~64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接纳程度越良好。

1.3.3 美容整形患者心理健康评估量表[5]:专门用于评估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共32个条目,分为美貌关注、情绪困扰、认知困扰、行为困扰和体像自卑5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总分0~128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4 手术满意度调查表:共10个题目,采用百分制,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分)

2.2 自我接纳水平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接纳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接纳水平比较分)

2.3 心理健康量表得分 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健康量表的体像自卑、认知困扰、情绪困扰、行为困扰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健康量表得分比较分)

2.4 手术满意度 观察组手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523,P=0.033<0.05),见表4。

3 讨论

美容手术不同于其他外科手术,不仅要求组织无感染、瘢痕,而且要达到受术者对术后的期望,才能获得受术者的满意。整形美容受术者大部分求美心切,心理状态复杂多变,贯穿手术全程。如何调整受术者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整形美容手术成败及医患矛盾纠纷与否的关键。心理干预在近年来受到了整形美容医疗机构的高度关注。周蓓等[6]研究指出,整形美容受术者对于外貌美观的自我要求非常高,同时又对手术效果存在巨大焦虑与担忧,围术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至关重要。刘小加等[7]研究认为,精准护理管理有助于提升整形美容手术的效果,但其中心理干预至关重要。针对当前整形美容手术护理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补充实施了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探究其效果。

以往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干预能够增强患者积极情感体验,激发患者潜能,使患者树立信心与希望,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改善健康意识与行为[8]。Seligman教授认为,识别并帮助个体利用其优势与才能,能够提高其自尊水平[9]。积极心理学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个体自尊水平。而美容受术者自我容貌评价与自尊存在正相关,提高受术者的自尊水平,能够改善其心理健康,提高自我容貌评价。本文通过科学方式指导受术者发现自身显著优势,可提高其自信心与自我价值感。通过情绪管理、积极情感体验等干预,引导受术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待生活,赵娟等[10]研究发现,自我接纳水平在心理压力和焦虑、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长期和显著效果,是心理健康标准和评价要素之一。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自我接纳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与围术期不良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整形美容受术者的手术动机及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其对手术的满意度。已有研究报道,整形美容受术者均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国外研究针对该类患者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实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心理障碍问题[2]。由于整形美容手术后术区往往出现局部肿胀、充血等手术创伤症状,必须经过数日甚至更长时间的康复才能恢复正常,如果护理不当甚至可出现切口感染,严重者导致毁容。在术后恢复期,整形美容受术者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后悔自己术前的决定,甚至怀疑医护人员手术操作不当,对治疗的医护人员产生敌对情绪[10]。通过积极心理学干预,使受术者对自身外观条件具有客观准确的定位,同时疏导其焦虑紧张情绪,使患者能更好地了解自身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知识,建立康复信心,提高正性情绪体验,积极配合手术,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面对术后康复阶段;并且树立信心和正确的审美观,调整对手术的期望值,最终对手术效果作出最好的评价。

总之,实践证明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整形美容受术者的不良情绪,对受术者的心理状况的改善、手术满意度的提高均有实质性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受术者美容心理健康
透视环保美容热
英语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2:00:28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美容
故事大王(2021年2期)2021-02-04 07:36:01
静脉麻醉下无痛人流术受术者心理护理的效果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48
预见性心理干预在绝经期取出宫内节育器中的临床应用
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