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地区长7段沉积岩特征与地质评价

2023-06-25 01:39刘秀婵李祁磊
关键词:甘泉层理泥岩

刘秀婵,杨 帅,常 童,李祁磊

(延安大学 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页岩油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热点,其内部及邻层岩性、矿物组成、地球化学、沉积、孔隙类型等特征是决定页岩油类型、成岩相、有机相、储层质量、储量大小的基础条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统长73段富含有机质页岩是盆地形成页岩油藏的主要油源,本文从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区域长7 段沉积岩特征出发,进行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类型分布及地质评价方面的研究,以期为盆地页岩油研究、区域页岩油勘探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与借鉴。

甘泉区域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该区域为盆地页岩油勘探、见效较好目标区,区域内长7段页岩油见油效果较好的储层单元内沉积岩类型主要为细粒砂岩、泥页岩两大类。甘泉地区三叠系主力产油区共8 个,其中DG、YC、CD 3 个区域为长7 段见效优势区。长7 段地层自下而上分为长73、长72、长71,地层总厚度分布范围为65~170 m,平均厚度为118 m。目前主力产油层为长72,区域内长73页岩油为区域规模勘探和开发的重点。但对优势储层是砂岩还是页岩,及砂岩、页岩的地质特征研究不精细。本文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图像粒度、X衍射等分析,结合钻、测井等资料,开展区域内长7段沉积岩精细描述、纵横向分布、岩性组合关系及相关地质意义研究与评价,以期为今后深入认识甘泉地区页岩油优势储层、主控因素及寻找“甜点”提供依据。

1 岩石学特征

1.1 岩石类型

岩心观察显示,甘泉区域长7 段岩石类型有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4 大类。颜色上表现为细砂岩多呈浅灰、灰色,主要分布在长72、长71地层;粉砂岩、泥岩、页岩颜色较深,多为深灰色、灰黑色,为长73地层的重要沉积岩类型(图1)。

图1 甘泉地区长7段岩心照片

铸体薄片观察得到区域长7段砂岩粒度级别有中砂、细砂、粗粉砂,三者占比分别为13.94%、77.41%、8.65%。另外,140 个样品图像粒度分析得到不同粒度级别的占比:中砂1.71%、细砂79.41%、粉砂17.91%、黏土1.05%。

综合岩心、薄片、粒度分析得出,甘泉地区长7段岩石类型有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5种类型,其中细砂岩含量高,为主要类型。

通过偏光显微镜成分和碎屑岩岩性三角图分析可知,甘泉区域长7 段岩性细粒特征明显,岩石类型初步定性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2 类(图2A)。碎屑组分含量分配上DG、CD、YC 这3 个区域相似(表1),表现为高长石、中石英、低岩屑特征。长石含量平均46.29%,石英含量平均30.33%,岩屑含量平均10.02%,岩屑成分以变质岩岩屑为主、火成岩岩屑次之。填隙物含量及组分在3 个区域相当,杂基见水云母、绿泥石,且表现为粉砂岩中杂基含量明显高于细砂岩;胶结物多见方解石、铁方解石、硅质。

表1 甘泉区域长7段岩石组分含量 单位:%

图2 甘泉地区长7段岩石三角图

X衍射是相比薄片对矿物进行成分分析较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对岩石中矿物成分及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甘泉区内11 口井共63 个样进行长7段全岩X衍射统计分析得出,长7段岩石成分类型与普通薄片鉴定结果相同(含长石、石英、岩屑及填隙物),但碎屑物质含量上约有偏差,从图2B可以看出X衍射投点明显偏右、靠下,说明X衍射测定出的长石含量有所减少,石英含量明显降低。另外,伊蒙混层类黏土矿物含量在填隙物中明显增加。并对碎屑、填隙物成分进行了定量统计(图3),表明方解石、绿泥石、高岭石是主要填隙物类型,三者含量占填隙物总含量的63.3%。

图3 甘泉地区长7段岩石成分含量分布图

矿物的成分和结构决定岩石的力学性质,包含塑性和脆性。脆性矿物含量高、伴随少量黏土矿物,是造缝的有利条件,也容易开展体积压裂[1-2]。从以上分析易得出,甘泉区长7段骨架颗粒长石、石英含量较高,说明区内岩石力学性质表现为脆性大于塑性,如若受力,易产生利用油气储集、运移的缝洞通道,且在今后的开发措施中宜采用体积压裂方法。

1.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 段整体具备生烃能力,除73段黑色页岩、暗色泥岩最强外,其他段粉砂质泥岩、泥质砂岩也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3]。长7段是甘泉区域最优质的烃源岩层,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超过500 km2。其中长73黑色泥页岩沉积厚度范围为11.4~34.6 m,R0值为0.6%~1.2%,烃类组分以饱和烃、芳香烃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TOC平均值为5.4%,有机质成熟度适中,生烃潜力高。长72、长71段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TOC平均值为2.8%,烃源岩总体特征略低于长73,但其中砂岩富含的有机质会改变储层润湿性,推动烃类高效充注[4]。长7 段整体烃源岩都具有生烃能力,为区域油气成藏提供了丰富良好的油源条件。

1.3 分布特征

1.3.1 地球物理、岩性组合特征

不同的岩性、含量导致各类岩石在电性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地质上一般采用测井曲线组合来定性识别、解释岩性。陕北斜坡区域上多采用GR、SP、AC、LLD 4条曲线组合来识别复杂岩性特征。

甘泉区域长7段自下而上纵向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长73:上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突变,下部为锯齿状粉砂岩细粒段;长72:2~3 个钟形或漏斗形自然伽马、深感应特征明显,漏斗形之间多为齿状细粒物质或指状泥岩夹层,形成明显的互层性砂岩;长71:分为明显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中-低自然伽马锯齿形、中声波时差粉砂岩,夹指状或薄层砂岩,下部自然伽马可见明显1~2 个齿状钟形或锯齿状卵形、声波时差低、高电阻率细砂岩,上下两部分之间有明显厚层泥岩隔开,即高自然伽马、中-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图4)。

图4 甘泉地区长7段地球物理特征及岩性组合

岩性组合特征上表现为长73主要为厚层黑色泥页岩、泥页岩夹薄层灰色细砂岩;长72主要为灰褐色粉砂岩、灰色细砂岩夹薄层或厚层深灰色泥岩;长71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灰褐色粉砂岩、2~5 m中厚灰色细砂岩互层。各亚段内广泛发育的泥岩可作为小层划分的依据,亦可成为隔夹层,影响储层的成岩作用、非均质性及油气成藏。

1.3.2 平面分布特征

甘泉地区长7 地层厚度80~110 m,埋深多为780~1 350 m,北部比南部地区埋深相对较深。平面上,长71、长72细砂岩全区分布,但主要集中在区内中部YC、CD、DG 这3 个区域,由北至南贯穿整个甘泉区,厚度较厚的在南边DG 区,该区域长71砂岩厚度范围为3.2~35.4 m,平均12.9 m;长72砂岩厚度分布在4.7~47.9 m之间,平均19.1 m。长73泥页岩具有覆盖全区、厚度变化差异大的特征,呈现出西边厚东边薄的趋势,西边LLY 处最厚可达50 m,东边LS 区厚度减薄至小于10 m,多数都在25~40 m(图5)。

图5 甘泉地区长73泥页岩分布图

2 沉积特征

多年来,众多学者通过各种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 时期沉积特征进行研究,一致认为长7 期沉积环境为湖盆繁盛期形成的深湖、半深湖、浅湖及三角洲。后有学者提出还存在浊流沉积和砂质碎屑流沉积环境[5-7]。甘泉地区长7 沉积特征研究结果与盆地大环境一致,有深湖、半深湖、三角洲、浊流和砂质碎屑流与浊流过渡沉积环境[8],其中长73期为深湖环境下形成的厚层黑色页岩;长72期沉积样式多样,有半深湖相、浊流相、砂质碎屑流与浊流过渡相;长71期多发于砂质碎屑流、三角洲前缘相。

2.1 沉积构造特征

甘泉区长7 段粉细砂岩中大量发育层理构造,类型多样,主要有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沙纹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包卷层理、球状构造、揉皱层理、块状层理等(图6)。

图6 甘泉区长7段沉积构造照片

细砂岩中薄层平行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包卷层理及砂球构造等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一起组合成为完整或部分鲍玛序列,鲍玛序列的寄宿环境主要为浊流或重力流[9]。另长73段泥页岩中发育水平纹层。因此,研究区内长7 段除了三角洲相、湖泊相,还具有浊流和砂质碎屑流等重力流沉积环境[10]。

2.2 概率曲线特征

选取区内13口井长7段153个样品进行岩石粒度分析,概率累计曲线以两段式为主(图7),部分样品可见一段式,发育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其中以跳跃总体为主,悬浮总体次之,滚动不发育;分选差,φ 值多大于2,多数在2~4之间,以细砂为主。表明研究区长7 时期水动力条件以较强的牵引流为主,沉积物沉积速度较快,呈现出重力流沉积末期或者末端出现一定牵引流的特征,显示浊积岩粒度概率特征[11]。C-M图上样品点基本平行于C=M基线(图8),呈现出递变悬浮、快速堆积的沉积特点,属于粒序悬浮区,C值平均为191.5 μm,M值平均为105.9 μm,C/M比值为1.81,为典型浊流沉积,具有缓坡滑塌型浊积岩特征,因为陡坡滑塌型浊积岩C、M值较大。

图7 长7段粒度概率累计曲线图

图8 甘泉区长7段C-M图

2.3 粒度参数分布特征

根据甘泉区域长71、长72段140 个粒度样品,做出粒度平均值Mz与标准偏差σ1散布图[12](图9),样品点均落在散布图右下部,表明甘泉区长71、长72沉积物结构成熟度相对较好,沉积物呈现细粒、分选好的特点,反映为三角洲沉积。

图9 甘泉地区长71、长72段环境标准偏差与平均值散布图

3 地质评价

3.1 长7优势储层及其组合特征

甘泉区长7 段优势储层岩型组合主要有3 类:叠置砂岩型(薄厚均可见)、叠置砂夹薄层泥页岩型和泥页岩夹薄层砂岩型。叠置砂岩型(薄厚均可见)主要分布在长71、长72地层,区域上DG 最发育,砂地比分布区间为16%~80%,单砂体厚度平均6.39%,夹有薄层泥岩,砂体连片性好,为三角洲、浊流沉积致密砂,该区域已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开采石油资源,效果显著;叠置砂夹薄层泥页岩型在YC、QZ区常见,长71、长72地层,各砂体间夹1~3 套泥岩或泥页岩,砂地比分布范围为8%~32%,单砂体平均厚度4.12%,该类型目前采用常规井和水平井合采,水平井数量较少,是下一步开发潜力区;泥页岩夹薄层砂岩型,岩性组合以细砂岩、粉砂岩和泥页岩互层为主,砂岩厚度薄、不连续为特点,分布在CD 区域,长73地层砂地比与单砂体厚度均较小,在水平井技术风险勘探的基础上,可作为下一步开发有利区。

3.2 物性与孔隙特性

根据区内24 口井300 多个岩心分析样品可知,长7 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最大值为21.9%,最小值为1.2%,平均值为7.52%;渗透率最大值为5.02×10-3μm2,最小值为0.02×10-3μm2,平均值为0.34×10-3μm2。长7 页岩储层孔隙度分布范围为0.38%~11.9%,均值为4.08%,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1×10-6~1.11×10-3μm2,均值为0.137×10-3μm2。

甘泉地区长7 段储层内储集空间类型多样,长71、长72主要为粒间孔和溶孔,其次为晶间孔和微裂缝;长73主要为有机孔、晶间孔,其次为溶蚀孔、粒内孔。其中,细砂岩中无机孔的发育,可确保砂岩储层起到石油的聚集、运移及流体交换等作用,储集性能好;同时,长73段集群式发育有机孔、黏土矿物晶间孔、水平纹层缝,是该段页岩油主要的储集空间。

3.3 源储一体、全段含油

甘泉区域长71顶部有厚约1~2.5 m 斑脱岩作为披盖遮挡,长71、长72内部发育细砂岩为储集层,与下伏长73烃源岩直接接触,组成厚砂+薄层砂+暗色泥页岩型源储配置关系,油气不发生远距离运移成藏,形成近源储油、源内储油的情况。总体上表现为砂岩和烃源岩越发育,含油性越好[13-16]。具体为长71、长72虽然储集层以细砂岩为主,但孔喉发育、物性较好,含油性好。其中DG 区受长73油页岩厚度大、长72、长71砂体厚度大控制,且储集砂体间夹泥岩为良好封隔层,区域长7段储层质量、含油性均较好,且有长72优于长71的趋势;而CD、YC 2 个区块纵向上虽紧邻烃源岩,但油页岩厚度小、砂泥互层多,有效烃源岩生排烃能力弱,且大多集中在长71,所以致密油主要富集在长71亚油组。2个区块长73泥页岩、细砂岩、纹层页岩交互发育,排烃效率高,含油性较好;此外,部分井厚层泥页岩发育,导致油气难以排运从而赋存下来,成为甘泉区域页岩油重要贡献区块。

4 结论

1)甘泉地区长7 段沉积岩具有细砂岩为主、骨架颗粒中脆性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类型丰富的特征。全段生烃能力高,长73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有机质成熟度适中;长72、长71亚油组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

2)岩性组合表现为长73:黑色泥页岩(上)+锯齿状粉砂岩(下);长72:细砂岩夹泥质夹层;长71:粉细砂岩夹指状砂。平面上长71、长72细砂岩集中在中部YC、CD、DG 区,厚度较厚的在DG 区。长73泥页岩覆盖全区,有西边厚东边薄的趋势。

3)长71、长72均具有优势储层岩性组合,砂体连片且物性好、孔隙类型多样,属致密油富集区带;长73发育黑色泥页岩,属区域油源;厚度大、充注能力强、连片性好。区内长7 段全段含油,DG 区长71、长72含油性好;CD、YC 区长71含油性好;长73含油区域主要在LLY、DG区块。

猜你喜欢
甘泉层理泥岩
我有一个想法
甘泉水 幸福水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层状千枚岩的断裂特性
易筋经(九)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水力压裂裂纹扩展的影响
甘泉润万家 青年志愿行
高孔低渗泥岩渗流-损伤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
层理对岩石抗压强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