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要点探析

2023-06-25 06:09廖先梅
新农民 2023年14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田间管理小麦

廖先梅

摘要: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对于小麦的粮食作物的需求,需要充分凭借国家所提出的补贴政策,在彰显农业产业转型优势的情况下,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加以处理,积极引进先进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明确掌握此项技术的应用要点,保障实际生产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以增加,为增产和增收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田间管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粮食有着很大的需求。小麦作为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增收和减产与农民有着直接的关系,也间接地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小麦的栽培技术也成了影响小麦产量的原因之一,要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小麦科学栽培技术的推广。同时,小麦的产量与病虫害也息息相关,一旦小麦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就会导致小麦枯萎、减产,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所以要想保证小麦的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一定要做好对病虫害的防护。

1 推广小麦栽培技术的意义

小麦不仅是我国主要粮食之一,也是啤酒、面包、麦芽糖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逐渐减少,对我国的农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农民的经济来源减少。为了应对这一尴尬局面,我国粮食产业方面的专家提出了科学合理栽种小麦的建议,如纯天然、绿色、无污染、无添加、保优栽培等,就是为了实现小麦增值、增产、增收的目的。小麦在我国粮食产业上具有一定的战略地位,小麦的产量象征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程度。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所带来的收入也与小麦产量有关,小麦产量和收入持续不断地增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的农业水平不断提升。所以保障农民的经济来源就是保护国家的基础产业不受损失。同时,小麦作为农民的主要种植农作物,推广其正确的栽培方式,有利于实现农民的收入稳定,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科学选种

第一挑选优质高产、耐病、抗逆性 强、经济高效的小麦品种。第二,充分考虑到种植区域的气候特点。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最合适种植的小麦品种。第三,做到小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该地的气候条件,优先选择抗旱耐渍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第四,针对风力比较大的地区,要优先选择抗风能力强的品种。抗风能力较弱的品种在生长阶段可能出现倒伏。优质的小麦品种是经过相关单位审定之后确定的品种,在选种过程中,可参考国家审定的优质品种,并结合自身特点,选出更适合种植的区域。小麦的生长与种植区域的环境、气候、水源、风沙等条件相关,在选种过程中,要考虑当地的生长环境,才能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2.2 种子处理要点

在完成品种选择后需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和处理,在筛选时应当挑选外部饱满、无病害、无破损的种子,对过大、过小、外部破损、病种以及种子中的杂物进行清理,为后续种子出芽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筛选完毕后对种子进行晾晒,晾晒时间在48~72h,可以让种子解除休眠状态,提高种子发芽速度以及发芽率。晾晒完毕后利用药物对种子进行处理,通过拌种处理可以避免后期小麦出现病虫害,对种子内部的病原菌进行消杀。在拌种处理时可以选择30%戊唑醇悬浮剂作为处理药剂,保证在种子外部可以均匀覆盖药物,处理后将种子放在避光和通风的位置。当前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已经开始生产出了包衣种子,可以免去拌种处理这一环节。

2.3 采用精细化的整地方式

为了能够达到小麦作物的高产目标,需要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充分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结合播种小麦作物的土地区域予以系统化分析,并在精细化原则的指导下,积极地开展土地平整工作。例如:在遵循精细化整地理念的过程中,需要促进翻耕和平整等作业的顺利实施,通过对土壤结构的优化与完善,使土壤内部的水分和养分等物质总量得以增加,有效加强土壤区域的呼吸能力,为小麦等作物的生长和栽培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除此之外,在开展土地平整施工作业时,还需要保证肥料用量的科学性,不仅能够加强土壤的肥力,还可以实现精细化的整地目标。例如:当实际的土地面积为667m2时,那么所需要施加的肥料主要是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为主,且农家肥的总量需要保持在1500~2000kg的区间范围内。磷肥、钾肥等复合肥等材料的用量,分別需要保持在15kg、10kg以及50kg左右,在使用上述肥料结构的过程中,能够为土壤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并且保障土壤肥力的不断加强,为小麦的产量提升奠定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2.4 造墒播种与施肥要点

在足墒的情况下播种能保障一播全苗,促进分蘖量增加,为植株根系的发育提供重要保障,促使植株茁壮生长,达到培育壮苗的目标。如果种植时出现了干旱少雨的现象需要进行造墒浇地,通过浇水的方式保证土壤处于湿润的状态,为后续小麦生长提供水分供应。除去浇水还应当结合土壤的具体情况施用肥料,选择配方施肥技术,土壤内部的营养元素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结合养分构成对肥料进行合理配比,为后期幼苗生长提供重要的营养支持。如果连续在相同的地方耕作会使土壤内部的营养成分出现减少的现象,还会在土壤内部产生大量的有害菌落,会增加后续病虫害的产生概率。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做好培土育肥工作,将腐熟肥料作为主要的底肥成分,同时施加适当的化肥,优化肥料配比。将磷酸二铵、磷酸基钾肥以及尿素进行混合,分别按照45kg/667m2、30kg/667m2、30kg/667m2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可以满足小麦的营养需求。如果利用了秸秆还田技术应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防止幼苗出现变黄的问题。

2.5 种植地土壤施肥

小麦种植过程中,除却土地自身肥力,还需做好人工施肥工作,有效确保小麦健康生长,增产增收。在此过程中,小麦种植人员,应该明确施肥标准,严格控制施肥力度和施肥种类。通常情况下,应该以优质土杂肥和生物有机肥,作为主要施肥种类。同时,关于施肥用量,应该以3000kg/667m2作为小麦种植地的施肥用量标准。另外,如果施肥过程中,土杂肥较为匮乏,可以使用氮磷钾肥、秸秆还田、有机肥等配合使用。通常情况下,氮肥的施用标准为15kg/667m2公顷。施肥时,可以将尿素、碳铵、硫铵等氮素化肥,按照50%的比例作为小麦种植地的基肥。其余的肥料可以施用在小麦拔节阶段。除此之外,还需注重小麦种植地的追肥工作,通常情况下,为使小麦种植地的土壤更加通透,应该使用小麦专用肥,并且按照100kg/667m2的用量进行追肥。

2.6 确保播种时间适宜性

对于小麦作物的生产初期阶段来说,则为小麦的播种时期,那么在该时段当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从而才能够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目标。为了确保小麦作物的生产产量得以有效提升,需要在实际的播种过程中,保证播种时间的适宜性。例如:在开展小麦品种试栽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播种时期小麦苗的茎蘖幼穗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分化流程加以记录。以冬小麦为主,可以看出影响小麦茎蘖幼穗分化的主要因素在播种时期,并且会对最终的产量带来直接影响。对于不同阶段的播种实际来说,还会对冬小麦的幼穗分化带来直接影响,当播种的时期有所推迟,则会导致冬小麦的幼穗分化总周期相对较短,但由于部分茎蘖幼穗分化的生长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所以还会对单棱期的持续时间以及二棱期的持续时间造成直接影响,在该类影响的作用下还会对小麦生长情况带来干扰。为此,在开展小麦作物种植作业的过程中,要求种植人员能够坚持适时化的播种要求,以提高小麦壮苗概率为主要目的,达到增长和稳产的栽种目标。除了需要对小麦的播种时期予以高度关注之外,还需要基于严格性与严谨性的要求,加大对小麦作物种植密度的控制力度,根据小麦作物对于土壤条件的实际要求,确保密植方式的合理性。对于种植密度相对较大的区域来说,需要将麦苗予以疏散处理,而对于种植密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来说,则需要保障补苗操作的及时性,从而才能够达成合理化的小麦种植密度设计目标,与初期阶段的播种计划方案要求保持一致。

3 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3.1 促控结合分类管理

对于弱苗,重点要促弱转壮争取丰产,基肥施用不足的麦田应尽早补肥,尿素施用量应补足到120~150kg/hm2;因秸秆还田、播种质量不高、渍害等造成黄苗、僵苗的麦田,尽早施尿素45~112.5kg/hm2,促平衡生长,也可采取冬前喷施芸苔素内酯等促进弱苗生长。开春时要及时查苗,对三类苗和脱肥落黄严重的麦田,追施尿素45~112.5kg/hm2和三元高效复合肥225kg/hm2,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对壮苗和旺苗,减少或取消冬季和早春施用速效肥料,特别防止开春后拔节肥施用过早,避免群体生长过旺。对于三类麦田管理,一要早划锄,早春麦田表层土化冻时,抓住晴朗天气,及早进行中耕划锄,以增温保墒、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条件、促进根系生长、灭除田间杂草;二要早追肥,补施肥料,促进弱苗转壮生长。对于播种较晚或因干旱晚出苗的麦苗,因为在冬季来临之前分蘖不够,会有很多小麦苗个体较弱小、次生根少,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将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对于2蘖以下弱苗田块,应做到早追肥尿素60~75kg/hm2,促进小麦苗转壮生长和发育,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以促进次生根生长,增加分蘖保成穗。对于一、二类麦田管理,返青期田间管理以肥水“促、控、稳”为基本原则,即促弱苗、控旺苗、稳壮苗,因地因苗分类管控,搭好麦田丰产架子。

3.2 除草管理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除草工作是极其关键的,可以避免小麦田间出现过多的杂草,也能够防止杂草和小麦争夺营养成分,为小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首先,挑选合适的除草药剂。在选择除草药剂时应当结合田间杂草类型和除草剂的作用进行综合考虑,提升除草效果。针对双子叶杂草可以选择5.8%双氟·唑嘧胺悬浮剂作为除草药剂,按照10mL/667m2的标準进行给药。针对单子叶杂草可以选择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作为除草药剂,按照80mL/667m2的标准进行给药。其次,选择合适的除草时间。在除草时应当保证温度和湿度处于适宜的状态,在拔节前完成除草作业。喷药时应当选择晴天,上午10点开始一直到下午3点药物的使用效果最好,保证外界温度处于8℃以上,土壤较为湿润,可以充分发挥除草药剂的药性作用。在除草时不能在下雨、霜冻或者前后3d浇水的情况下使用。最后,对除草药剂浓度进行合理控制。在使用除草药剂时应当对其进行浓度调整,避免出现浓度过高的现象,否则很有可能会给小麦造成危害,影响土壤肥力水平。在给药时利用二次稀释的方式将药剂和水进行混合,对混合后的药物进行等量化分,将药物放入到喷雾器内进行搅拌。

3.3 旺苗管理

3.3.1 冬前旺苗

主要指在过冬之前,麦苗由于土地环境、肥料等因素生长较快,造成了麦苗的养分过高,在开春之后,麦苗的生长就会开始减缓,尤其是倒春寒,寒冷的天气会阻碍小麦的成长,并容易发生冻害。所以,入冬时就要对小麦进行充分的管理,适当进行浇水和施肥等,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3.3.2 春季旺苗

主要是在春天的时候,雨水较多,要严格控制施肥和浇水的次数,当田间有积水时,要及时排水,避免小麦因为水分过多而产生涝害。同时,要采用科学的措施,在保证小麦茁壮成长的同时,又要防止因生长过旺而产生倒伏情况。

3.4 收割及存储

小麦有很长的生长期,一般小麦的收获季节是在雨季。收获时,不仅要考虑收获的方式、时间等,还要考虑收获之后小麦的晾晒和存储。结合收获时的气候条件,当收获时机合适时,要迅速进行小麦收割,以保证小麦的产量。收获完成后,不能立即存储,应将其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带晒干或用风干机风干。刚收获出来的小麦含有一定的水分,如果直接放在阴凉的地方存储,容易发生霉烂,从而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3.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绿色小麦质量与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人员需注重病虫害管理工作,掌握病虫害种类及特点,运用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为绿色小麦健康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麦田常见的害虫有蛴螬、吸浆虫以及蚜虫等。管理人员可利用辛硫磷联合倍硫磷的方式制作含毒土壤,沿着麦垄均匀施洒,然后浇水,杀灭蛹期吸浆虫。同时,可喷淋氯虫双酰胺、毒死蜱等专用杀虫剂,也可引进害虫天敌,安设捕虫装置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的减产可能会导致农民收入下降,因此要大力推广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扩大小麦的种植面积,以此来降低粮食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要将科学技术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制定合理的计划,使用科学的设备,推广合理的方法,齐心协力解决粮食减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的科技化、现代化、效益化,推进我国农业的绿色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显杰,周希艳.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广东蚕业,2022,56(1):67-69.

[2] 李超.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推广[J].黑龙江粮食,2021(11):115-116.

[3] 孔嫚,鹿长金.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J].农家参谋,2021(9):39-40.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田间管理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