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趣味教学策略分析

2023-06-25 21:29郭玉婷
考试周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数学

作者简介:郭玉婷(1991~),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团结新村小学西校区,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是现代教育理念进步的体现,因此提升课堂趣味性逐渐成为数学教育的重点课题。教师不但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也需要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当成是一种爱好,学生在数学课堂感觉到非常舒适,这样学习状态也会有所提升,其学习专注度与思维活力都能得到增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完成教学活动构建,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会感到轻松和快乐,也能锻炼自身的学科思维,在寓教于乐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教学设计要点;教学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7-0064-05

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数学知识、打好基础的起始环节,也是让学生形成正确学习认知的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构建高效课堂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打开数学世界的大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思想,讲解知识的方式也比较单调,使得学生无法提升学习的质量。新课改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重视趣味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获取知识,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思维,引入更加趣味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趣味学习活动后,可以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指导,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出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教学设计要点

(一)围绕学生展开教学优化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以自身为教学主体完成知识讲解,忽略了学生内心的实际体验,更没有将学生的感受与学习内容建立联系,造成课堂活力不足,学生的核心地位也并未显现出来。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基于课堂,缺乏有效的拓展延伸,使得数学教学无法发挥出其育人作用,不但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下降,同时学生无法得到数学素养、学科思维的成长,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的指引,数学对小学生来讲,具有非常高的难度系数,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数学知识也是情有可原的。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入手,以寓教于乐为教学方向,给学生带来新颖的教学平台,以此实现课堂优化。教师首先以学生为核心进行课堂构建,融入小学生喜欢的事物,并带动个人解题能力、探究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才能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课堂教学计划,做到真正的创新教学,保障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效果。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的思维与数学知识建立联系,改善学生的内心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灵感,也能助力学生走进数学领域中,去感受数学知识蕴含的趣味。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学优化的要求,包含多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来开辟学生不同的思考路径,同时趣味化教学将理解与运用相结合,促使学生沉浸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从一个正确的角度去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和探索能力。

(二)构建多元化课堂

多元化教学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经过实际观察,很多教师并未真正落实到位,尤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在趣味课堂的基础上融入更多新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再产生畏难心理,使学生能够在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实现多方面能力的锻炼,把以往的记忆型学习变成整体性学习,为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提供有力支持。以往大量的讲解以及习题的计算让学生难以获得更多学习拓展的空间,只能沉迷于题目的反复计算。这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都变得消极,也导致思路变得十分狭窄,很多学生都存在盲目套公式的现象,不能对不同题目进行灵活应变。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想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势必需要教师在授课方式上进行创新,改善过于沉闷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把学生的所思所想、学习中遇到困惑都考虑在内。给学生创设更多优质、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并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權,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需要进行拓展,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学习的路径。所以多元化教学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力。而不是单一地完成教学任务就算完成教学工作,这对提升教学有效性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学生在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就能抓住数学学习的要领,以自主、创新的态度去学习知识,以探析的形式去记忆公式,以深度理解的方式去掌握数学概念,数学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另外教师需要把趣味教育理念延展到课后。目前,部分教师虽然贯彻了“双减”政策,但没有做到趣味作业优化,这样不但违背了“双减”政策实施的初衷,也不能增强小学生数学课后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贯彻“双减”政策的同时,也要切实了解“双减”政策的核心,提升课后趣味作业设计,增强学习实效。

二、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趣味生活化问题引导教学创设

很多小学生学习专注度不足,思维也游离于课堂之外。趣味问题互动创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发挥问题前置设疑的教学价值,通过问题的提出和思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并对数学问题进行趣味探究,既能够起到调整学习状态的作用,又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在数学科目中,几何学习无疑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布置教学问题时,需要拓展教学宽度,导入更多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思考的教学素材,补充常规课堂中不具备的教学资源,构建情境提问模式,使学生正确认知数学的实用价值。在问题情境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而且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解析相关的几何概念,形成相互促进,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也会因此变得更加透彻,实现思考与拓展的结合。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中,教师构建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如:“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图形,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呢?”学生立刻纷纷抢答:“练习本、地毯、门窗等。”然后继续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梯形呢”?这时候学生的回答声音就小了很多,这说明学生对梯形还是比较陌生的。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生活中梯形物体的图片,比如:梯形的收纳盒、足球球门的侧面、梯形水坝等,让学生对“梯形”形成感知。在完成“精讲”之后,教师可以再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实现“多练”。比如:推拉门、电视、四边形纽扣等。然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梯形有哪些特点?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哪些不同?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对比思考,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入生活,更容易缩短几何与他们的距离。学生就会更加积极思考和讨论,验证自己的推论,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学生跟随着教师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进行几何学习,进而实现“自主思考”的课堂构建。这样学生的学习认知也会因此改变,帮助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其学习形式与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完成对可能性知识的探索,学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性,并锻炼了自主探索和思考能力,提升了数学课的教学质量。生动的问题情境将不同问题集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意识。这样学生就通过问题的解答迅速掌握了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充分思考,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通过观察,感悟新知,并用生动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提升教学实效性。

(二)结合游戏化教学,提升教学深度

小学生年龄小,在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中有较强的自主性。由于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较为直接的教学方式“灌输”数学知识,与学生缺乏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和实践机会,影响课堂实际教学质量。游戏化教学的运用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很多数学教学方式比较固定,一般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跟随练习的方式。学生难以真正融入数学课堂,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也比较肤浅。而游戏活动带来的学习形式更加立体,形成学做合一的教育体系。从对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分析可以明确一点,游戏教学是一种非常轻松而且有助于锻炼数学素养的高效教学活动。教师应尊重学生这种特点,将游戏开发视作教学创新的突破口。这样小学生会感觉到轻松和快乐,学习参与度得到提高。同时,游戏活动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其中得到表达能力、探究能力、思维应变能力的多重锻炼,而且整个学习过程令学生印象深刻。例如在《位置与方向》教学中,在讲解完基础概念后的课堂练习中,教师构建一个趣味性的位置辨析游戏。比如喊出一个口令: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伸出自己的右手。学生立刻响应教师的口令,与教师一同伸出自己的右手。此时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虽然自己与老师同时举起的都是右手,但是举手的位置却并不相同。这样学生就能够对位置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懂得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教师右侧的位置与自己右侧的位置是完全不同的,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之后,布置趣味性的互動游戏活动,让学生以小组游戏的形式,大家相互提出与位置相关的问题。通过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参照物、辨别不同的位置。比如刘芳芳同学向自己的小组成员提出问题:“请你说出文具盒的位置。”顾明光说:“文具盒在练习本的左侧。”此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提出疑问:“有没有同学说一说顾明光描述的位置正确吗?”于苗苗同学立刻说出:“我认为文具盒在钢笔的右侧。”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请问刘芳芳,你认为于苗苗说得对还是顾明光说得对呢?”刘芳芳仔细观察并经过短暂思考后回答:“我认为他们两个说的都是正确的,只是他们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顾明光选择的参照物是练习本,而于苗苗选择的参照物是钢笔。”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认知与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很好地吸收了位置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在其中融入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实现了当堂练习,当堂纠正。这样既贯彻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又针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提质增效。

(三)结合信息技术构建趣味学习情境,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2022新课程标准对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出了要求。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对先进教育技术的运用成为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考验,教师要设法发挥出其教学优势。针对当前部分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入手,一方面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补充数学知识,一方面从多媒体音视频软件的高效运用出发,创造学生喜欢的学习环境,调动学习情绪,构建有内容、有色彩的高效教学体系。信息资源能够将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并将数学思维从课堂带入趣味情境,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生动。因此学习情境的合理创设是非常必要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则能够提供大量情境素材,让学生在趣味场景中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无疑是符合学生内心需求的一种教学措施,能够帮助学生将较为困难的数学知识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进行学习。举例来说,在四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中,只依靠单纯文字讲解的话,很多学生虽然可以记住概念以及转化公式,但是难以对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实际范围形成认知,数学思维变得狭窄,这就是我们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思维训练的价值。创设情境教学资源的选取要具有趣味性,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教师可以用农田举例,在信息化视频影像中展示出趣味的农田实景,并且在农田的画面转换中,学生清楚地看到一公顷农田的丈量,一平方千米的大小,并且信息画面可以将单位变换,让学生看到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转化,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学习。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可以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更加具体的认知。这样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在影像的带动下不断向外扩散,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与公顷、平方千米相关的事物,并意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其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可以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相对较困难的学习问题也逐渐得到化解,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新颖的学习思路,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得到一定锻炼,实现学科素养的全面培养。学生在信息资源的吸引下把精力完全集中在学习和计算中,在数学学习中充满了快乐的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这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将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记录,通过教师开展引导式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四)构建小组合作趣味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增强合作意识

教师在教学优化中不能急于创新,也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现实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合作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知识体验,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课堂质量和效率。针对当前部分数学课堂缺乏活跃氛围、脱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数学教学活动的创新思考入手,结合学生特殊生理心理特点和课时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合作实践活动等内容,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以往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很多时候教学目标不明,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收益没有得到最大化。不但加重了学习负担,也不能提质增效。合作实践活动的构建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小学生年龄小,一般不受社会生活以及考试压力的影响,学生的行为趋向、思维导向主要受到自身兴趣的影响。所以学生更加喜欢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寻知识的奥秘,对这些小实验容易感到满足。新课标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创设也做出指导,要求教师更加频繁地运用实践的方式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操作能力,从而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消化知识。以此为出发点,生动有趣的实践情境创设是当下一线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小学中段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探求知识,让学生一起研究数学知识的奥妙。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合作实践课堂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教师构建题目为“神秘的箱子”的趣味活动,首先展示一个漂亮的正方体箱子,箱子的每一个侧面都画有不同的卡通人物。这时,教师问学生:“箱子有几个角、几条棱,分别有什么特征?”用丰富多彩的图形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学生思考。学生合作分析物体的棱、角、边,也可以自己动手测量一下。这样的教学活动比单纯听讲更有趣味性,而且同样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去探寻几何问题,理解相关的几何定理,助力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意识到课堂上所学习的数学内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认知都得到一定的扭转。在此过程之中,学生能够让自己的思维不停地运转,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有趣、高效的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数学课程教学需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考虑数学问题,所以实践活动的构建过程要具有完善的互动内容设计,并由此带动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家校合作,实现趣味课后作业布置

“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后,社会各界对课后作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保证作业的有效性,避免学生陷入“题海”当中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对作业布置的内容也要进行优化,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程度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进行了解,进而针对性开展教学培养。在课堂教学与作业优化中,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完善作业任务内容,让学生可以强化数学知识,并在课后学习中得到一些拓展学习的空间。这也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开发的方向。教师应发挥出家校合作的作用,这样家长也能理解教师在课后作业以及家校合作活动中的安排,愿意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的课后学习体系建设中去,与教师形成良好的配合,提升学生在课后学习中的学习质量,完成减负提质的目标。数学教师一定要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优势,用家校合作性质的教学活动落实趣味教育的理念,拓展学生思维宽度,并树立应用意识。举例来说,在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这一课时,本章节的教学核心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年、月、日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思维转化。如果单纯地依靠概念反复地讲解,会有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形成对年、月、日的直观认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家校共育活动,指导家长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并锻炼数学思维。比如家长带领学生到超市、銀行等地方,观察这些场所的电子日历牌,并与当日的一些促销活动等进行结合。或者利用报纸等素材指导学生正确识别年、月、日。充满趣味的作业内容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然后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总结或者实践报告,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总结或者报告,检测家校合作作业的质量,并给予有效的指导。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校协同平台的构建,激发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数学领域。在完成作业后,教师结合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以家校合作作业为教学基础,实现拓展性与实践性一体的课后学习模式构建,既减轻了课后学习负担,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提升了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实现课后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师在家校合作作业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从趣味性角度去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及“双减”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趣味教学的运用给予充分重视,尤其在数学这门自小就作为主要学科的学科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如此。趣味课堂的构建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设计优化,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素材,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才能够构建高质量、趣味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培养,结合小组合作活动、游戏教学等形式,调动学习情绪;在课后,则需要强化家校合作作业的布置,发挥家长的作用,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让学生可以在趣味教学的带领下逐渐地提升学习的效果和内心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晓.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10):87-88.

[2]刘江南.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11):64-65.

[3]陈雪花.论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11):101-103.

[4]曾新娣.探究趣味理念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11):90-92.

[5]孙发元.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22,2(2):107-108.

[6]肖清彪,廖伟翔.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2(11):106-108.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小学数学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