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姜欣
摘要:五育并举是注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助于让人获得更好的发展。美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将美育作为培养高素养人才的切入点。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是基于艺术审美理念形成的社团,侧重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高校学生艺术社团与美育具有密切关系。基于此,可以在美育视域下探究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创新之路,以凸显美育的地位,打开学生艺术社团发展新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首先对高校学生艺术社团进行简要分析,进而分析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美育视域下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创新转型策略,最后提出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创新转型措施,以激发社团发展活力。
关键词:学生艺术社团;美育;高校;创新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7-0-03
0 引言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是新时期美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对高校而言,要将美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保证学生更好地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高校艺术社团是学校美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在高校艺术社团中渗透美育思想,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不仅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且可以强化艺术教育效果,推动学生艺术社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艺术社团育人与促进艺术快速发展的作用。
1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简介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是以高校为阵地,以学生为组织者、协调者、实践者,以艺术为活动围绕点所形成的社团,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尽早实现美育育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高校学生艺术社团会开展培训教育指导活动,帮助艺术成员掌握艺术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内涵式发展[1]。此外,高校学生艺术社团还会配合学校的宣传演出活动、节日活动,如在元旦晚会上,高校学生艺术社团会组织表演节目。
2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2.1 激发艺术兴趣
艺术具有感召力,能够全面升华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活力。而体现艺术价值的方式是让学生对艺术充满兴趣。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是培养学生艺术兴趣的重要途径,其会设置多个艺术项目,供学生学习。同时,社团会定期组织艺术活动,即使不太喜欢艺术的学生,在进入社团后也容易被社团氛围影响,从而逐渐培养起自身的艺术兴趣,主动探究艺术知识,学习艺术技能。
2.2 发挥艺术特长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艺术特长的机会。如有的学生从小就学习舞蹈,但是缺乏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他们加入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后就可以参加社团艺术实践活动,从而展示自身特长,散发属于自身的独特光芒,增强自信心[2]。另外,他们在参与艺术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能力,便于更好地向他人展示自我。
2.3 培养团队精神
学生处于社会中,是社会的一员。为使自我获得长足发展,学生不仅需要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提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汇聚集体智慧,凝聚集体力量。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并非单独一个人组成,而是由众多人组成的。在高校学生艺术社团中,众人需要团结合作,才可以提高社团建设水平,树立社团良好的形象。而在实现该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认识到团结合作对促进社团发展的重要性,继而形成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 美育视域下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创新转型策略
3.1 加强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3.1.1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为艺术教育提供支持
教育部指出,应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在美育视域下,高校需要研究促进两者融合的方式、方法,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艺术教育发展,提升艺术教育质量,提高学生艺术社团发展水平,确保学生艺术社团发挥美育作用。做好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两者融合,助力学生艺术社团发展,实现以美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因此,要积极打造思政教师队伍。一方面,要选择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成员。另一方面,要选择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实践能力强、以美育人能力强的思政教师作为队伍成员。思政教师不仅要负责日常课程教学工作,而且要以思想政治理论引领学生艺术社团成员,健全他们的人格,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力,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艺术之美,即提高人的素质、塑造人的个性,使人坚持自己的理想[3]。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艺术社团更容易发挥育人作用,促进自身成员及他人更好地发展。
3.1.2 加强时事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艺术社团的学生,需要了解时事政治,了解国内外发展形势,紧跟时代、社会发展。时事政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与美育密切相关,如时事政治中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事件、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时事新闻等就蕴含着美育思想,具有以美育人的作用。
为促进学生艺术社团创新发展,加快学生艺术社团转型速度,高校有必要以时事政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对艺术社团的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艺术教育、美育教育。如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可以面向艺术社团的学生开展党史教育,让他们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感悟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将党史与艺术表现创作相结合,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4]。可以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教育内容,将艺术社团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指导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学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来源,提高艺术作品的质量,便于借助艺术作品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更多的学生欣赏到蕴含先进精神的艺术作品。
3.2 多維度协同创新促进艺术社团可持续发展
3.2.1 提升广度:校招政策与校外巡演并重
为促进学生艺术社团发展,需要引进优秀的成员,组建专业化队伍,构建完善的艺术社团发展方案,防止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偏离正确的方向。基于此,高校可以开展校招活动,鼓励拥有艺术特长、热爱艺术、对艺术社团发展具有深刻见解的学生报名。如果面试合格,就可以正式进入学生艺术社团,成为社团的成员,汇聚艺术社团建设力量,从而促进艺术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在社团成员的努力下,还可以有效扩展美育空间,使更多的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在美育视域下,高校还要发挥学生艺术社团的美育辐射带动作用。如在通过校招的方式提高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水平后,高校可以引导学生艺术社团走出校园,参与校外巡演活动,对外展示自身的艺术发展成果,让更多的人感知艺术之美、欣赏艺术之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3.2.2 增加高度:理论课程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我国提高了艺术教育的地位,希望带动艺术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属于艺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为此,可以加大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力度,实现艺术教育目标。
美育与艺术教育具有相同之处。在建设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过程中,有必要基于美育思想建设艺术教育理论课程,为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如积极构建艺术学原理课程、中国艺术史课程、西方艺术史课程、艺术心理学课程[5]。在建设艺术理论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搜集艺术教学素材、实践资源,丰富艺术理论课程。而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成员需要主动学习艺术理论课程内容,并依据课程内容,加强艺术实践。以中国艺术史艺术理论课程为例,课程中蕴含着唐代舞蹈文化。为促进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创新转型,社团负责人、成员等可以根据唐代舞蹈文化编排演出舞蹈,打造一场震撼人心的舞蹈盛宴,便于在实践演出中展示和传播唐代舞蹈文化,以浸润人心,激发观众的文化自豪感。而对参与基于唐代舞蹈文化的演出活动的人员来讲,也能因参加实践活动而拓展自身的思维,增加思维的广度。
3.2.3 拓宽深度:设计系列文化活动
感知美、发现美是艺术教育的基础目标,而创造美是艺术教育的关键目标。在艺术教育中,高校往往能够实现艺术教育的基础目标,但有待实现关键目标。拓宽思维深度是增强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基础。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便于增强学生挖掘艺术信息的能力,从而创造美。高校学生艺术社团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对象。为提高艺术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高校可以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并引导学生艺术社团参与文化活动,以促进艺术社团发展,以艺术社团带动其他学生发展。
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是带动艺术社团发展、促进其他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要以文化活动为抓手,在文化活动方面做大做足文章。在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深挖时代内涵,从而获得设计文化活动的灵感。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讲究传承与创新发展传统特色曲目,完善传统文化艺术体系,保证文化艺术体系的完整性,提高文化艺术发展水平。在此背景下,高校可以深入研究我国传统特色曲目。例如,《天仙配》《女驸马》是黄梅戏代表剧目,高校可以根据这两个曲目设计文化活动。首先,举办系列讲座。高校可以设计黄梅戏起源与发展、黄梅戏特色、《天仙配》剧目讲解、《女驸马》剧目讲解系列讲座活动。之后,可以邀请专家到校开展系列讲座,为学生艺术社团成员介绍关于黄梅戏的知识,增长学生的见识。其次,举办艺术文化活动[6]。高校可以基于黄梅戏以及《天仙配》《女驸马》剧目,举办系列艺术文化活动。例如,可以将弘扬传统文化、发展黄梅戏艺术作为一个文化项目,设计开展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艺术文化活动。要鼓励学生艺术社团成员参加系列艺术文化活动,保证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知传统曲艺文化,把握传统曲艺文化的思想精髓,发现传统曲艺文化之美,成为一名合格的传统曲艺文化传承人,将其发扬光大,凸显其文化魅力。
3.3 构建社团考核机制
为使艺术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体现社团的美育价值,需要构建社团考核机制。一方面,高校要构建社团考核机制,将学生在艺术社团中的表现与学分挂钩。如果学生能够在艺术社团中积极表现自己,就可以获得学分。这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社团内部要构建考核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促进社团创新发展,学生艺术社团负责人要带领成员共同构建考核机制。可以将成员为艺术社团发展作出的贡献,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日常表现,本身的艺术修养、道德素养、审美素养等作为考核内容。在构建考核机制后,要严格执行,对成员的表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完善评价内容。
3.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学生艺术社团的创新发展需要优秀人才的支持。为使学生艺术社团迸发活力,要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艺术社团需要管理人才、艺术人才,也需要出色的后勤人员。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要做好人才梯度建设,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满足艺术社团发展需求。在具体开展培养活动时,要根据人才培养对象、目标、任务以及艺术社团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工作,使他们获得优质的教育。
4 结语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创新发展高校学生艺术社团,使社团发挥美育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在美育视域下优化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发展思路,以提高社团发展水平。还要为做好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工作提供保障措施,如可以构建社团考核机制,以考核激励社团成员不断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还可以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使社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总之,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做好基于美育理念的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陶琳,于江.高職院校艺术社团美育功能及实践路径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2):14-17.
[2] 孙明浩.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协同育人研究:以公共艺术课程和艺术类社团为例[J].乐器,2021(12):50-53.
[3] 魏晓.新美育时代背景下南通大学艺术学院“I创意”社团的尚美之路[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46-147.
[4] 张明会,李怡,兰青,等.以艺术社团建设为抓手 推进美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与实践: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42-44.
[5] 张明会,高婷婷,李怡,等.将艺术社团建设融入到美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探索: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3):37-39.
[6] 刘阳.普通高校艺术社团活动美育功能的实践与研究[J].戏剧之家,2018(8):154-155.
作者简介:李玲(1990—),女,山东曲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姜欣(1999—),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