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彤彤
相信大家在书店里或多或少都见过封面标注着“××学霸笔记”字样的辅导书,翻开来看,里面的内容图文并茂,知识系统还全面,排版又整洁美观。令人在赞叹敬佩之余,也不由得生出一种高不可攀之感。这样一本书的出版,必然经过无数遍的打磨。“学霸笔记”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笔记而言,似乎参考性不是很大。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学霸笔记”,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又该怎样通过模仿和学习,来让自己的笔记也成为“学霸笔记”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笔记中一定要包含自己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是多種多样的,比如说对于某一部分知识你产生了疑问,把这个疑问记录下来,再去找老师请教或者与同学探讨,解答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将其复述出来,记在写下的疑问后面。再如,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你联想到了某些学过的旧知识,那么这样的内容也是非常值得记录的,可以在记录新知的笔记旁找个空白处简单记下几个关键词,因为你往往联想到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内容,所以记下关键词一方面节约了时间,防止因为记笔记而忽视了老师的授课,另一方面也能够传达足够清晰的信息,防止再次翻阅笔记时看不懂自己写了什么。
其次,我们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笔记的模式永远不是固定的,应该通过你的学习节奏和老师的授课方式来不断改进笔记的模式。以我初中时的经历来举例,当时一共要学习9门科目,于是我开学时一口气准备了9个笔记本,桌洞的一大半竟然都被笔记本填满了,而到学期末呢,我只留下了3个笔记本,分别是物理、生物和地理。留下物理和生物笔记本的原因十分相似,因为这两门科目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喜欢写板书,并且板书非常有条理又逻辑严谨,俨然构成了一个笔记的框架,所以这时只需要照搬就好。
当然,这里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写字速度比较慢,那么我并不建议你完整地照抄板书,因为你可能会因此错过老师的讲解,从而缺乏自己对知识的独立思考,毕竟思考才是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有两种,一个是创造一些简记的符号来提高自己的记录速度,一个是找身边写字快的同学的笔记参考。前一种操作难度比较高,至少我没能实践成功;后一种虽然实现难度低,但是需要身边的同学很“给力”。而在网课的教学模式中,这个问题又多了种解决方案,那就是善用截图功能。所以我十分推荐用平板来上网课,相比于手机,平板屏幕大;相比于电脑,平板截图又方便快速。
至于留下地理笔记的原因,就要谈谈地理这个学科的特点了。当时初学地理,我和身边的同学都一头雾水,课又听不懂,题也不会做,图片一大堆,看了两眼就发蒙。其实不光是地理,任何你初学感到十分困难的内容,我都推荐你准备一个笔记本。在这个本子上,你可以记录自己的困惑,还可以尝试复述课本内容。我就常常在自己的地理笔记本上画图,如等高线图、太阳的回归曲线等,这些都帮助我更好地学习了地理这个科目,成绩也从刚开始徘徊在及格线附近到现在的接近满分。
而其他的科目呢,也不是说不记笔记了,而是不采用笔记本这个载体来记笔记。像前文反复强调的,思考是组成笔记最重要的部分,而这个思考,可以选择记在本子上,也可以选择记在课本上。如语文和英语这类科目,课本上的课文往往篇幅较长,就更加适合将笔记写在书上。你可以用较为醒目的彩笔在书上进行标注,再找空白处写下笔记,这样翻阅时还可以将课文和知识点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可谓一举两得。而对于数学这类科目,我们往往需要完成许多习题,这些题目的订正过程也非常值得作为笔记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尝试过收集错题,制作错题本,而错题本的思路也和记笔记是大致相似的。最重要的还是注重自己的思考,要领悟题目中反映出的知识点和思维逻辑,并且针对这一部分进行自我提问。此外,错题本特殊的地方在于“错”这个字,错误并不可怕,不被纠正的错误才可怕。错题本中的纠正过程非常重要,找出错误的原因也是重中之重。而这个错误的原因,不能单单归为“粗心”或者“不会”这类非常笼统的概述,而应该聚焦于哪一道题目,哪一个步骤。就算是所谓“粗心”“马虎”的错误也需要认真审视,我在初高中的时候深受“计算错误”的困扰,而在这个困扰之中我也分出了许多种类,如在带入公式的时候发生计算错误源于对公式的不熟悉。再如,考试的最后5分钟总是犯下计算错误,究其原因应该是考场上的心理素质不够好,自乱阵脚。所以在这些所谓的“粗心”之下,包含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着发现和纠正,而这些正是需要你通过做笔记来不断深入挖掘的。
最后,记笔记需要坚持不懈。在书店里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学霸笔记”字样的书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完整。记笔记要有始有终,这是一个容不得掉链子的过程,因为你记下的每个知识点实质上都紧密联系着,从初中到高中,这个紧密联系的特性会越来越凸显,而笔记的重要性也会越来越突出。笔记作为你独立思考的载体,不仅帮助着当下的学习,也在不断查找你过去的学习有什么漏洞,哪里需要改进,更为你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