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下业财融合发展研究

2023-06-25 21:05张守芳严慧锦
商场现代化 2023年7期
关键词:管理效率财务共享业财融合

张守芳 严慧锦

摘 要: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无法继续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战略规划与长远目标的落实,众多企业在未来的运营中必然会选择以财务共享模式为基准的业财融合发展之路。本文以此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概括分析了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的概念,其次,分析了财务共享模式下业财融合的价值与意义;最后,明晰了财务共享模式下业财融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期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启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财务共享;业财融合;管理效率;人才培养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中,部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长期处于相互依存却又独立发展的状态。企业虽然能够合理地划分员工、部门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也会出现员工开展工作时效率大打折扣,进而难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能够在后续发展中,有效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模式,管理人员应该将企业发展的重点落在质量提升、效率优化以及完善管理等方面。本文结合财务共享模式下未来各企业的业财融合发展路径和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方案,对企业的业财融合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的概念分析

1.财务共享

财务共享主要指的是通过设置统一、完备的办公场所,将财务人员的配置流程进一步优化,对日常标准化业务进行集中处理,促使数据信息的传输能够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促使企业在经营进程中各个部门都保持着高效、高质的工作状态,为相关业务环节提供更具保障的信息支持。

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地使用财务共享平台,能够将多种不同的资源平台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推进财务核算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深度挖掘并科学使用财务数据,最大化地强化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力,辅助企业在运作的各个阶段都能够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尽可能缩减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最近几年来,我国很多企业都开始逐步创设财务共享模式,不同的是,一部分企业选择的是局部共享,另一部分企业选择全部共享。作为新时代发展中全新的管理模式与体系,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能够将发展导向设置为所有用户在主观层面的需求,成立相应的财务管理部门,针对业务方面存在疑虑并需要反复执行的业务内容,需要集中化、统一化地在财务共享中心处置。该种做法不仅能够有效保障业务运作的标准化,还能够为其他业务部门的发展获取共享服务的专业化保障,对于企业利润的提升大有很大助益。

2.业财融合

所谓的业务融合主要指的是将财务与业务进行科学的融合。该项工作目标的达成需要财务工作人员既能全面掌握、了解业务目标,明确企业实际的运作情况,又能够以数据信息为基准,为业务活动提供更大支撑,实现共享并传递业财数据。在业财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原本只需要做单纯的核算、监督业务工作的财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以价值角度为主要切入点,对相关业务目标达成的可行性进行预测、分析,并预测可能产生的绩效基准,为业务人员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业财融合的功能

首先,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与效率。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利用财务共享平台处理相关事务,能够有效整合业务、财务等多个部门信息。这样一来便能够在共享财务和业务部门之间信息的过程中,有效缩减由于信息的不同步而导致的时间、成本损失,更能够直接地将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程度提升,促使企业的管理质量与效率全面提升。

其次,能够高度集中企业内部的各项信息与数据。在财务共享的发展环境之下,企业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之间能够更为密切、默契地合作,不管是生产、研发还是销售,在涉及财务数据时都应该将其信息上传至财務共享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并集中处理数据信息。鉴于此,在开展并处理相关事务的过程中,能够生成协调、统一的会计记录与报告文本,促使各项信息与数据都得以实现高度集中且具备极强可靠性和精准度。

再次,对企业潜在的风险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企业经营实力的提升会促使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多种多样。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作用和优势,能够促使企业在管控各项经营环节的过程中,拥有更加高效、严格的执行力度,从源头上解决企业风险问题,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健康、完善发展。

最后,能够助力企业实现市场经营战略目标。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能够辅助企业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建设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与体系,并从综合的角度发展并完善各项企业经营业务。快速发展业财融合,能够促使企业在经营时更深切地了解多项业务,并制定明确的业务发展目标与战略方向,从而促使内部员工与企业得到共同的发展,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业财融合理念的一致性不足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完善业财融合工作的进程中,部分财务人员忽视了自身职能所具备的服务作用,而将个人岗位完全定义为业务部门的监督人员。而业务人员被动地将自身岗位设置为被监督的群体,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极容易因为财务或者其他部门的监督与约束而难以施展拳脚,导致业务成绩下滑。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目前多数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落实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并未真正意识到该项工作内容的理念,因此造成了业务部门被财务部门“吞并”的假象,进而导致业财融合迟迟无法得到正确的落实。

不仅如此,在业财融合具体发展的过程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并没有统一发展目标。对于业务部门而言,增长企业效益便是最重要且唯一的目标。而对于财务部门而言,也将缩减企业投资成本、减少企业风险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业绩增长却伴随成本增加或者坏账出现的问题,导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无法友好配合。

此外,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展现业财融合工作的进程中应该以企业的综合发展为基本点,并将工作目标设定为全面优化财务共享效率,这样既能够与业务部门日常的经营需求相吻合,又能够将企业整体的管理质量提升,以此缩减社会风险和财务风向。但是,企业实际朝业财融合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定的立足偏差,特别是部分企业在发展中过于注重经济成本和效益,没有进一步探索并研究业务成本与未来发展之间密切的关联性,导致业财融合理念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无法将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和效果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制度的漏洞也逐步增加,长此以往必然会致使企业出现消极运行的状况。

2.财务共享机制的完善性不足

目前,财务共享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明显助力。但是,很多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并不能完整、全面地应用该模式。例如,很多企业所制定的财务共享机制存在的漏洞与不足较多,另外,由于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在财务方面所涉及的数据信息量庞大,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记账或者报表方式处理则难以满足数据共享的需求,还容易因为人为失误而导致出现数据延迟、数据遗漏等问题。不仅如此,即便在财务共享机制下,部分财务人员也并没有及时有效地转变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依然较为重视会计核算相关工作,没有及时有效地完成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导致整体运作较为混乱。

3.人才培养专业化不足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业财融合发展要求财务人员拥有专业的技能与极强的综合素养。财务人员既需要了解基础流程的推进方式,又要能够不断地完善、创新财务管理,而不是永远沉浸在会计核算工作之中。此外,从业人员还应该结合企业现阶段实际的发展状况与未来的发展规划,深度规划企业所能够创造的综合价值,并积极调整企业整体的利益目标,而这对于企业内部人才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挑战性极高。就现阶段企业发展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业财融合工作来看,符合该要求的人才少之又少,只有在企业培训过程中,将人才培养方案与业财融合理念置于其中,才能够充分发挥员工个人所学和所掌握的技能的价值,使其与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相适应。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业财融合的发展措施

1.创建全新的业财融合发展体系

第一,企业在经营的进程中,应该具备全面且科学的业财融合发展意识,并由企业领导人员为核心,对所持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规划,形成更加健全、完善的管理系统,促使业财融合能够在财务共享体系下发展成为企业落实持续化发展的助力,从而保障各项工作在后续的运行中都能够顺利地开展。例如,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可以结合业财融合的具体需求,架构与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方案,并在保障业务能够顺利推进的前提下,核算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成本及最终收益。在该种环境下,业务主体的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并明确自身在业务整合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同时推进信息数据与财务工作的共享与整合,上述方法对于业财融合的开展与发展具有推动性,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另外,企业管理层应该予以业财融合发展中各个环节以高度重视,并严格遵循企业相关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创造和谐且高效的工作氛围与环境。例如,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可以制定与财务共享模式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要求内部财务人员定期修改密码、设计全新的用户登录权限,开展并落实数字化的运维工作,将财务共享工作中所涉及的多种岗位职责明确,尽可能避免财务信息的遗漏与错乱。

2.正确定位业财融合重点内容

企业在经营中所设置的工作重心不能只是业务管理,还应该同时顾及财务、销售、库存以及会计核算等多个方面,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系统,为顺利开展业财融合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则可以通过数据统计、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以及决策支持等多元化的方式落实。

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也应该使数据信息所具备的价值凸显出来,可以将事件驅动程序安装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这样如果有全新的数据信息录入,便可以通过数据程序的驱动将企业发展的财政状况、信息情况等以最高效、便捷的方式被获取。相应地,企业也应该对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合理、科学的职能分工,保障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意识到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并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实际情况,为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充分利用财务数据信息完善业务转型,为财务共享环境下业财融合的顺利落实创造适宜氛围。

3.优化业财融合理念并构建完善有效的沟通机制

在企业运营与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中,有效开展业财融合工作理念与制度,能够将企业整体的运行质量、经济效益等进一步提升,因此企业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注重开展并推广也才融合理念。第一,管理人员应该发挥自身先导性价值与作用,充分意识并了解企业落实业财融合理念的价值与作用,并在个人先进理念的引导下,带领企业创设以整体发展战略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并将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逐步转化、发展成为业财并举的先进化经营状态。而且,还需要强化财务、业务两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使其能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彼此未来工作的开展方向和计划,为部门之间的融合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以正确的眼光看待财务和业务之间存在的业务关联性。无论是业务人员还是财务人员,都需要设定统一且明确的工作目标,促使财务从业人员能够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为切入点,配合自身数据与业务情况,为业务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对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也应该热情、积极地配合财务部门,在开展业务的进程中,时刻具备财务风险意识,并在完善有效的沟通机制的辅助下促使业财融合理念能够进一步实现。

4.建设高效率高质量人才队伍

各行各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培养先进的人才。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业财融合发展也不能没有高质量高效率的人才队伍。企业在该种模式中发展时,可以以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模式等理论体系为前提,与各个高校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这样既能够解决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又能够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储备更多的专业化人才,为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的构建与发展奠定基础。

為了能够创设出更加专业、出众的财务共享管理模式,需要有非常多的专业素养突出的人才发挥个人的专业优势,推进企业的现代化、科技化发展。由于对于企业的经营而言,财务共享中心所具备的价值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领导人员应该重视相关部门建立过程中员工工作技能的提升,保障所选择的岗位人才能够具备处理信息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并为企业的业财融合工作贡献力量。为了能够满足当今时代企业实际的用人标准和需求,应该全面提升人员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从并将考核机制不断优化、完善,以此保障企业未来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开展财务工作的进程中,首先,需要创建全新的业财融合发展体系,并结合企业具体的经营、发展等多种状况进行完善。其次,需要正确定位业财融合重点内容,促使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能够默契配备,业财融合的发展创建人际环境基础。再次,优化业财融合理念并构建完善有效的沟通机制。信息共享的基础是各个部门与人员之间的友好配合,优质且完善的沟通机制能够让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更加融洽,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最后,建设高效率高质量人才队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无法脱离人才对企业的推进力量。在财务共享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以为企业后续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鑫蕊,李昊芸,王钰朝,等.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业财融合研究——基于卓越中心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3):207-208.

[2]罗喧喧,龙子午.构建财务共享下的企业业财融合模式——以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为例[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9,38(6):81-84+101.

[3]罗叶挺.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路径研究——以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为例[J].经济管理文摘,2020(19):121-122.

[4]彭章保,梁鹏,李海涛,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结算共享服务的研究——以中石油集团公司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20(9):107-108.

[5]周妮莉.国企转型的财务前置问题及对策——基于科技展品项目的业财融合研究[J].财讯,2019(14):101-103.

[6]郑丽霞.浅析业财融合下财务管理转型的价值体现——基于业务财务的角色定位与价值体现[J].西部财会, 2020(7):39-41.

作者简介:张守芳(1980— ),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研究生学历,武昌工学院会计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管理效率财务共享业财融合
基于BIM技术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效率的探讨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关于提高建筑设计总承包管理效率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