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3-06-25 21:05蒋敏叶祥凤
商场现代化 2023年7期
关键词:区位熵产业集聚创新能力

蒋敏 叶祥凤

摘 要: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水平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区域创新资源的集聚、吸引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了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现状。同时,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扩充模型,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程度、科研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四川省各市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产业集聚水平、科研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和合理布局产业链条等建议。

关键词:区位熵;产业集聚;创新能力

一、文献综述

现有研究从多个方面对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学者在考虑科研人员投入、经费投入等因素下,发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创新能力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霍春辉等人以仪器仪表业和电子产业代表性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发现专业化集聚程度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创新绩效就越好。徐丹等人利用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倒“N”形的非线性影响。倪光鲜等人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呈现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王余丁等人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不同集聚模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模式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有学者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的作用并不强烈,两者关系并不显著。吕承超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度产业集聚水平,发现多样化集聚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推动作用更显著,而专业化集聚产生作用不明显。代兰基于2006-2016年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研究不同的产业集聚模式对区域创新影响,发现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作用显著,但多样化集聚的影响并不明显。

四川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开展本主题的研究是为更好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1.测度方法

目前产业集聚方法如行业集中度、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希曼(HHI)指数、产业聚集指数(CIP)及空间聚集(EG)指数等一般区别于不同的测度对象。区位熵能较好反映地区主要产业特性。公式如下:

LQit=

其中,xit表示i地区t年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yit表示i地区t年就业人员数;Xt表示四川省t年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总和;Yt表示四川省t年就业人员数量总和。LQij的数值越大,该地区的聚集程度越高,其大于1时,表明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果明显。

2.各市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

计算区位熵得到四川省21个市州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水平(详见表1)。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区位熵2.4234;甘孜州聚集程度最低,区位熵0.0145,各市州呈两极分化。据区位熵均值可见,区位熵大于1的有成都、绵阳、德阳、自贡;其他地区的区位熵低于1,属于低集聚地区,表明尚未形成明显集聚效应。

为更好地探究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水平的差异,将区位熵数据量化,以变异系数分析其差异特征(详见图1)。2011—2017年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水平的差异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这期间四川省各市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差异逐渐减小,各市州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水平表现出聚集和趋同的特征。2017—2020年聚集水平差异程度缓慢上升,说明各市州高新技术产业又面临着新的区域不平衡问题。

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

1.模型构建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知识生产函数作为基本模型进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其表达式为:Y=A(t)LαKβ。其中,Y代表区域经济指标,A代表技术参数,L代表劳动要素投入,K代表资本要素投入。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因素比较复杂,借鉴倪光鲜、徐丹等人选取指标的原则并进行相应调整,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科研人力投入、科研经费支出、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纳入分析模型,并进行对数化处理,得到下式:

lnInnoit=α+β1lnLQit+β2lnPIit+β3lnFIit+β4lnOpenit+

β5lnPGDPit+εit

其中,Innoit代表区域创新能力,LQit代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PIit代表科研人员投入,FIit代表科研经费支出,Openit代表对外开放程度,PGDPit代表经济发展水平,i和t分别代表地区和年份,εit代表随机误差项。

2.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本文以四川省21个市州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0年面板数据,计算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值及其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数据来自《四川科技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年鉴》以及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数据、各市州统计年鉴和相关文件等。變量选取如下:

(1) 被解释变量:区域创新能力(Inno)。采用专利授权数来衡量区域创新能力。

(2) 解释变量: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LQ)。运用区位熵测算集聚水平。

(3) 控制变量:①科研人员投入(PI)。选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数量衡量区域科研人力的投入。②科研经费支出(FI)。选取R&D经费投入衡量科研经费支出。③对外开放程度(Open)。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衡量对外开放程度。④经济发展水平(PGDP)。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各市州经济发展状况。

3.实证分析

运用Stata16.0对2011-2020年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首先采用Hausman检验判断固定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的效果更好,影响结果详见表2。

模型1发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只考虑集聚水平的情况下,其系数项的经济意义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每变动增加一个单位,区域创新能力则能提升27.72%。模型2则只考虑控制变量的影响,发现在不考虑核心解释变量的情况下,科研经费支出、科研人员投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的推动作用不明显。模型3发现,当考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科研人员投入、科研经费支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1%的水平上对创新能力起正向作用,科研人力和科研经费在5%的水平上对区域创新起正向作用,产业集聚水平在10%的水平上对创新能力起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对区域创新的作用仍不明显。从三种模型计算结果看,产业集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研发投入无论是在人员还是经费上对创新能力都产生了极大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产业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一是四川省各市州之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从产业集聚现状研究发现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聚集在成都、绵阳、德阳一带,且以其为中心的周边辐射区域的产业集聚也较高,而与成都距离较远的市州的高新技术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发展分布极不平衡,且地区间的差异程度有逐年加大的趋势。二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四川省产业集聚水平整体不高,但专业化集聚对提升各市州创新能力有较显著的作用。

基于此,为促进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 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整体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开放的经济环境、政策指引,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拥有先天优势,而其他市州由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的限制,难以形成强的增长极,局限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缩小差距,各市州要结合自身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符合本地区定位的高新产业集群。借助“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优势,以成都为“一个中心点”,搭建周围城市作为协助创新技术带,打造各自特色的经济区域板块,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2) 合理规划产业链条布局,强化区域创新空间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创新效果更好,因此,各市州要重视自身经济实力与水平的提升,强化空间上的产业管理水平。各市州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优化产业链的布局,加强本地产业链的根植力和竞争性,强化产业链的分工配套,激发企业创造活力。要积极创建区域产业空间上的联系,考虑高新技术产业与区域创新的空间协同性,强化产业集聚过程中所创造的空间溢出效应。

(3) 扩大人才投入发展规模,合理引导技术创新人才区域间流动。成都对全省来说有巨大的“虹吸效应”,高科技人才大量集聚成都影响着其他市州人才质量。因此政府部门和企业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青年高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根据各市州需求引进紧缺急需的高技术人才,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不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二要根据本土发展策略,制定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与法规,实现各市州人才制度的互联互通,加强高技术人才在各区域、各城市间的流动,实现省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霍春辉,杨锐.集聚外部性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经济管理,2016(3):20-32.

[2]徐丹,于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考察[J].软科学,2021(10):1-8.

[3]倪光鲜,陈蕊,胡锐峰.成渝双城经济圈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2010年~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1(26):85-87.

[4]呂承超.中国高技术产业专业化比多样化更有利于区域产业创新吗?[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6):27-37.

[5]代兰.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1(1):26-29.

[6]王余丁,王蓓,席增雷.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2(2):90-99.

作者简介:蒋敏(199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叶祥凤(1969—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调查咨询。

猜你喜欢
区位熵产业集聚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京金融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绵阳市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熵分析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