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奈奎斯特(Faster-than-Nyquist, FTN)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Spectrum Efficiency, SE)。除了较小时间压缩因子(Time Packing Factor, TPF)和星座点数M的高速 FTN 之外,较大TPF和M的高阶FTN也可以增加SE。在相同SE的条件下,本文采用外信息转移(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fer, EXIT)图分析和数值仿真等方法来比较高速和高阶FTN。 针对高速和高阶FTN,本文采用基于EXIT 图的骨干粒子群优化(Bare-Bone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B-PSO)算法来优化两者的信道编码,获得高速和高阶FTN的最优性能。结果表明:与高速 FTN 相比,高阶 FTN 在性能和复杂度方面更有优势。
关键词:高速;高阶;超奈奎斯特;外信息转移图;骨干粒子群优化算法
一、介绍
频谱效率(Spectrum Efficiency,SE)是传输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与奈奎斯特系统相比,超奈奎斯特 (Faster-than-Nyquist, FTN) 能以更快的符号速率传输数据从而增加SE。FTN是未来毫米波和太赫兹通信中的一项潜在关键技术。对于 FTN,符号周期 Ts=τT,其中τ是时间压缩因子(Time Packing Factor,TPF),T是τ=1时的参考符号周期(一般为奈奎斯特符号周期)。 因此,对于FTN系统,除了增加星座点数M,减小TPF也可以增加SE。随着TPF趋于零,FTN的二进制信息速率收敛到高斯容量限[1]。在相同SE条件下,小TPF和M 引导高速FTN,大TPF和M引导高阶FTN。高速和高阶FTN都随着复杂度的增加而提高了SE。但是,目前还鲜有文献在相同SE的前提下对高阶和高速FTN的性能和复杂度进行比较。
本文分别优化了高阶和高速FTN的信道编码,在两者都匹配最优信道编码的前提下解决上述开放问题。本文考虑两种类型的信道编码,卷积码(Convolutional Code, CC)和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码。文献[2]中的高阶FTN没有优化相应的信道编码。Yu等人在文献[3]中首次研究了基于LDPC码的高阶FTN。然而,由于信道响应的截断,高阶FTN具有次优性能。Bedeer等在文献[4]中研究了高阶FTN,但是没有优化对应的信道编码。
本文采用基于外信息传输(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fer, EXIT)图的骨干粒子群优化(Bare-Bone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B-PSO)算法,分别优化高速FTN和高阶FTN的信道编码。BB-PSO算法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优化算法之一,它是一种优化非线性函数的智能算法。最后,基于信道编码优化,本文在相同SE的条件下比较高阶FTN和高速FTN的性能和复杂性。
二、系统模型
高速和高阶FTN的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信道编码器的码率为r。对于高速 FTN,比特交织器的输出d馈送到Doping编码器。Doping编码器是一个码率为1的递归卷积码,用于消除错误平层。对于高阶 FTN,发射器不包含Doping编码器。FTN调制器的成型脉冲为h(t)。成型脉冲一般为滚降因子β的T-正交根升余弦(root Raised-Cosine, rRC)。FTN 信号可表示为
(1)
其中。h(t)具有单位能量 , 其双边带带宽 。
FTN信号s(t)通过AWGN信道传输,接收信号为 r(t)。在接收机中,r(t)对应的采样信号r通过前端滤波器hr[5]。接收机采用基于max-log-MAP的低复杂度FTN均衡器,该均衡器采用Ungerboeck模型和信道缩短(Channel Shortening, CS)方法[5]。CS 算法计算前端滤波器hr和目标响应gr。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 LLR)值在FTN 均衡器和信道译码器之间传递。在很小BER条件下(例如10-5),編码调制(Coded Modulation, CM)-FTN的SE为
(2)
其中m=log2M,TsW为每个FTN符号占用的时频资源。
三、FTN 的信道编码优化
本文使用BB-PSO来找到CC的最优生成多项式和LDPC的最优度分布[6],该算法的关键是确定适应度函数f和粒子位置Ψ,BB-PSO的拓扑为环形结构。
(一)卷积码优化
基于CC的FTN系统在均衡器(内译码器)和CC解码器(外译码器)之间的进行迭代。基于CC的FTN系统的内译码器的EXIT [7]特性定义
(3)
其中是比特流d(或v)与先验LLRs(或)之间的互信息;是比特流d(或v)与外LLRs (或)之间的互信息;外译码器的EXIT特性与Eb / N0无关
(4)
其中是编码比特c与先验LLR值L额之间的互信息;是编码比特c和外LLR值L之间的互信息。
CC的生成多项式决定了CC译码器的EXIT特性。生成多项式优化描述为
(5)
其中CC的生成多项式为有寄存器,则适应度函数为
(6)
其中表征生成多项式对收敛隧道的影响
(7)
表示内译码器在(5)中 EXIT 特征, 是在(6)中的反函数,。
码率为1/、个寄存器的CC有个生成多项式。遍历方法的复杂性太高。是生成多项式的非线性函数。本文采用BB-PSO算法对生成多项式进行优化。为BB-PSO的粒子位置,为适应度函数。
(二)LDPC码优化
FTN的LDPC码优化分为三个步骤: (1)寻找好的度分布;(2)构造好的基矩阵;(3)寻找合适的度矩阵。优化步骤(2)和(3)的主要思想是搜索围长较大的码字,文献[8]中的算法1和3分别对应步骤 (2)和(3)。注意,步骤(1)是优化的关键,度分布是影响基于LDPC的CM-FTN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参数。文献[3][8]通过最小化误帧率(Frame Error Rate, FER)来优化度分布。但是基于FER的穷举搜索复杂度非常高。本文利用EXIT图来优化度分布。对于度分布优化,重点关注变量节点译码器(Variable Node Decoder, VND)和校验节点译码器(Check Node Decoder, CND)之间的迭代。将内译码器与VND的级联视为译码器 I,CND视为译码器II。通过匹配译码器I和解码器II的EXIT特性,从而优化度分布。译码器I的EXIT特性为
(8)
其中,变量节点度分布,根据(5),与有关。译码器Ⅱ的EXIT特性为
(9)
其中校验节点的度分布。度分布优化可描述为
(10)
其中度分布,适应度函数为·
(11)
其中,表征对EXIT图收敛通道的影响,
(12)
其中是(11)中的反函数。度分布向量的值是粒子的位置,是适应度函数。
四、结果与讨论
本文分别通过BB-PSO找到了高速FTN和高阶FTN的最优信道编码,最后在相同SE的条件下,比较高速FTN和高阶FTN的性能。 高速FTN和高阶FTN的参数如表1所示。
(一)高速FTN优化结果
1.基于卷积码的优化
对于表1中的高速FTN,BB-PSO算法找到的全局最佳位置,其码长为21000。该码字参考码字为[2]-[2]使用的。与相比,的自由距离或码重更小。基于CC的CM-FTN,自由距离小容易出现错误平层,为此采用doping方法改善错误平层性能。
基于和的高速FTN的BER 性能如图2所示。图中,Nyquist系统与FTN系统的滚降系数相同。Nyquist系统分别使用码率1/2 DVB LDPC、和。BER=10-5时,比较Nyquist系统与FTN系统的性能。FTN(τ=0.25)-NonDoping-CC(7,5)与Nyquist-CC(7,5)相比具有4.9dB 的FTN增益。然而,与Nyquist-DVB LDPC相比,FTN(τ=0.25)-NonDoping-CC(7,5)没有FTN增益。与FTN(τ=0.25)-NonDoping-CC(7,5)相比,FTN(τ=0.25)-NonDoping-CC(3,2)具3.6dB的编码增益。与Nyquist-DVB LDPC相比,FTN(τ=0.25)-NonDoping-CC(3,2)具0.5dB 的编码增益。Nyquist系统的弱码在高速 FTN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2.基于LDPC码的优化
对于表1中的高速 FTN,BB-PSO 找到的全局最佳位置,变量节点的平均度分布约为2.06。基矩阵大小为16×32,扩展因子为 661,码长为21152。优化后的码字记为d2.06 LDPC。将rate-1/2 DVB LDPC作为d2.06 LDPC的对比基准。d2.06 LDPC的平均列重小于DVB LDPC,d2.06 LDPC更易出现错误平层。为此,在基于LDPC的高速FTN中引入doping方法,以提高錯误平层性能。基于 d2.06 LDPC 和 DVB LDPC 的高速 FTN 的 BER 性能如图3所示。FTN(τ=0.25)-NonDoping-d2.06 LDPC与 FTN(τ=0.25)-DVB LDPC相比具有近 3.3dB 的码字增益。 DVB LDPC 的平均列重为4.3,d2.06 LDPC 码的平均列重为2.06。可以看出,平均列重较低的LDPC更适合高速FTN。
DVB LDPC 在 Nyquist 和高速 FTN 中的性能:具有相同SE的256QAM-Nyquist-DVB LDPC 相比,FTN(τ=0.25)-DVB LDPC有近5.2dB的性能损失。CC 在Nyquist和高速FTN中的性能:与具有相同SE的256QAM-Nyquist CC(3, 2)相比,具有近 11.5dB 的增益。高速FTN级联不同信道码:FTN(τ=0.25)-NonDoping-d2.06 LDPC与FTN(τ=0.25)-NonDoping-CC(3,2)相比有近2.4dB损失。与256QAM-Nyquist-DVB LDPC相比,FTN(τ=0.25)-NonDoping-CC(3,2)有0.4dB增益。可得出以下结论:①CC更适合高速FTN。与搭配最优LDPC码的高速FTN相比,具有最优CC的高速FTN具有更好的性能。 ②平均列重大的LDPC不适合高速FTN。
对于内码EXIT图,高速FTN均衡器比QAM解调器(Nyquist)更陡。对于高速FTN,CC比LDPC码更适合,如图4所示。QAM解调器的 EXIT图匹配DVB LDPC译码器,如图5所示, QAM解调器的EXIT图不匹配CC译码器,两条EXIT曲线之间总是有交点。EXIT图结果与BER结果一致。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CC更适合EXIT曲线较陡的内码;LDPC码更适合EXIT曲线平滑的内码。可以看出,CC更匹配高速FTN而不是Nyquist系统。在SE相同的情况下,基于CC的FTN比基于CC的Nyquist具有更好的性能。这也是[2]-[2]的FTN获得高SE收益的原因,进一步可知[2][3]的结论存在局限性。
(二)高速与高阶FTN对比
对于表1中的高阶FTN,BB-PSO算法找到的全局最佳位置,变量节点平均度约为3.6。基矩阵大小为6×30,扩展因子为534,码长为16020,该码字记为d3.6 LDPC。这里将度为3(d3.0 LDPC)的常规LDPC作为d3.6 LDPC 比较基准。d3.6 LDPC的平均列重大于d3.0 LDPC。高阶FTN的EXIT曲线比较平坦,d3.60 LDPC的EXIT图适合高阶FTN。高速FTN和高阶FTN的BER性能如图6所示。
高速FTN和高阶FTN采用最优信道编码。注意,CC的码长比LDPC码更长。与高速FTN (4QAM-FTN(τ=0.25)-Doping-CC(3,2))相比,高阶FTN(16QAM-FTN(τ=0.8)-d3.6 LDPC)有1.9dB增益。对于高阶 FTN,与d3.0 LDPC相比,d3.6 LDPC有0.2dB的编码增益。与具有相同SE的高阶 Nyquist (256QAM-Nyquist-d3.6 LDPC)相比,高阶FTN (16QAM-FTN(τ=0.8)-d3.6 LDPC)有2.3dB的FTN增益。相同SE时,高阶FTN比高速FTN可获更大增益。然而,高速FTN的均衡状态是高阶FTN的两倍;高速FTN的Turbo迭代次数是高阶FTN的5倍。总的来说,与高速FTN相比,高阶FTN在性能和复杂度上都有优势。
五、结束语
在相同SE的条件下,本文分别优化高速FTN和高阶FTN的最优信道编码,最后基于优化结果对高速FTN和高阶FTN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優化参数(生成多项式或度分布)与EXIT特性之间为非线性关系。为此,引入基于EXIT图的BB-PSO算法来优化高速FTN和高阶FTN的信道码的生成多项式或度分布。匹配高速FTN的CC和QC LDPC码具有较低的码重。为了提高错误平层性能,高速FTN采用doping方法但是牺牲了收敛性能。高阶FTN无需采用doping方法。与高速FTN(4QAM-FTN(τ=0.25)-Doping-CC(3,2))相比,高阶FTN(16QAM-FTN(τ=0.8)-d3.6 LDPC)具有1.9dB的增益。仿真结果表明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与高速FTN相比,高阶FTN在性能和复杂性方面具有优势。从BER性能和复杂度来看,高阶FTN可能是FTN的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车慧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参 考 文 献
[1] Y. G. Yoo and J. H. Cho, “Asymptotic optimality of binary faster-than-Nyquist signaling,”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 14, no。 9, pp. 788–790, September 2010。
[2] S. Li, W. Yuan, J. Yuan, B. Bai, D. Wing Kwan Ng, and L. Hanzo, “Time-domain vs frequency-domain equalization for FTN signal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69, no. 8, pp. 9174–9179, Aug 2020.
[3] J. Yu, J. Park, F. Rusek, B. Kudryashov, and I. Bocharova, “High order modulation in faster-than-nyquist signal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2014 IEEE 80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2014-Fall), Sep. 2014, pp. 1–5.
[4] E. Bedeer, M. H. Ahmed, and H. Yanikomeroglu, “Low complexity detection of high-order QAM faster-than-Nyquist signaling,” IEEE Access, vol. 5, pp. 14 579–14 588, 2017.
[5] H. Che and Y. Bai, “Coded modulation faster-than-nyquist transmission with precoder and channel shortening optimization,” China Communications, vol. 18, no. 2, pp. 49–64, Feb 2021.
[6] H. Che, Z. Wu, and W. Kang, “Inner code optimization for high rate faster-than-Nyquist,” in 2019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WCNC), April 2019, pp. 1–6.
[7] M. El-Hajjar and L. Hanzo, “EXIT charts for system design and analysis,”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Tutorials, vol. 16, no。 1, pp. 127–153, First 2014.
[8] I. E. Bocharova, B. D. Kudryashov, and R. Johannesson, “Searching for binary and nonbinary block and convolutional LDPC code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 62, no. 1, pp. 163–183, Jan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