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温栋 张敏华
[摘 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核心和关键,加快推进新型教材开发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高水平专业群的产业逻辑、行动逻辑和教育逻辑的基础上,梳理了基于专业群建设的新型教材开发的核心内涵,理清了教材开发思路。新型教材的知识体系要围绕行业产业岗位工作过程展开,表现形式要能及时更新产业、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以及工艺和规范,内容呈现要多元立体,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合理编排内容组合逻辑,强化思政元素融入,转教材为学材,同时,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建立科学、全面、螺旋式上升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材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 新型教材开发 逻辑内涵 开发思路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地方课程、地方教材及教辅资源研究重点课题“基于专业群建设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0200100);西航职院2022年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三教改革的活页式教材开发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2XHJG26);西航职院2022年度校级创新团队项目“基于专业群建设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XCXTD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核心和关键,加快推进新型教材开发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举措。
新型教材建设与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
1.新型教材多样化确保了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
专业群组建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于群内专业的“学科联系”,进而通过强化群内各专业间的协同来确保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这就表明群内各专业在学科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具有共通性,不同的是各专业对某些知识点、技能点关注的程度,从这点出发,组群后的教学就要求一种新的教材体例组织形式,满足群内各专业共同关注的能力培养。新型教材有“项目—任务—能力”式、活页式等多种组织体例,替代了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章—节”式的组织体例,同时将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职教教材的优势,加之现代信息的融入,使得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微课或动画形式呈现,解决了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难以理解抽象理论知识的问题,VR、AR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有机融入,立体化地呈现了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的零部件,使得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技能操作关键點,实践实训的时间、空间问题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得以解决。新型教材对知识技能点多样化的组合逻辑,有力地保障了群内各专业间的协同。
2.新型教材立体化促进了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匹配性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前提是与产业链的适应性,当前行业、企业科学技术成果层出不穷,知识迭代更新不断加快,产业转型态势迅猛,迫使高职专业群内各专业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更加灵活。教材内容必须及时更新,同时在功能应用上要满足多样化需求,从而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规则、职业岗位、产品规格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新型教材的出现,成为解决产业、行业科技成果快速发展与教材知识内容更新迭代相对滞后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新型教材“互联网+教材”的呈现形式,使得教材数字化得以实现,在线视频、在线课程、在线动画等系列数字化的教材内容,方式多样的呈现形式,结构多变的组合形式,既解决了传统教材内容表现形式单一的问题,同时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方面得到了拓展,极大确保了学生学习的及时性与便利性。新型教材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专业群更好培养适应产业链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3.新型教材内容的实时更新确保了专业群与产业链的紧密结合
在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教材是课程的直接载体,在课程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教材内容必须进行优化整合,同时为确保专业群和产业链的匹配关系,教材的知识技能内容要能反映群内专业映射的产业、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工艺和规范,从而通过教材内容的整合达到课程资源的整合。这就需要教材能及时反映行业、企业最新动态,教师将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案例、工艺规范转化为教材内容,并反映到实际教学要求中,从而倒逼群内专业进行课程调整。在此过程中,也间接促使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行业、企业要求相匹配。此外,X证书的考核内容也需要有机融入专业群教材当中,X证书内容由行业产业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行业、企业组织以及学校共同开发,代表着该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最全面的岗位知识与技能,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从而确保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与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基于专业群建设的新型教材编写的核心内涵
1.新型教材建设要紧扣专业群建设的行动逻辑
从专业群结构组建的行动逻辑来看,专业群依托地方支柱产业、区域经济产业、行业特色产业进行布局,呈现出高度的集群化秩序和结构,在组群过程中对群内专业进行全局性的分析与结构设计,群内专业充分交叉融合,从而满足与产业链的对应。新型教材在编写时在知识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出群内学科的交叉,不被所谓的专业学科知识“系统性、完整性”所束缚。在组织体例上,要以模块化、项目化建立编写架构,根据群内不同专业侧重的培养方向确定组合逻辑;在组合形式上,要便于拆分组合,及时剔除不适宜的教学内容。
从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行动逻辑来看,基本摒弃了传统的单一专业培养单一岗位的固定高技能从业人员,更多注重整个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注产业链对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因此,新型教材编写的主线要充分体现职业特质。邓泽民认为,职业特质是从事不同职业所特有的、成就其卓越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思维、行为、语言、情感等。在新型教材内容中,要将理论知识内容充分融入职业情境当中,以职业活动为依托,使学生沉浸式地体验职业过程,从而在技能、思维、职业精神等方面符合培养要求。
2.新型教材建设要遵循专业群建设的产业逻辑
目前,专业群建构大多依据以下三种产业逻辑进行:第一,依据工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运输、维保等,围绕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專业整合组群;第二,将在工业生产中有关联性的工作所对应的专业进行整合组群,也就是岗位组群;第三,将生产某件产品必须掌握的技术技能所对应的学科专业进行整合组群,也就是技能组群。如果将专业群看作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人才产品”的供给方车间,那么教材就相当于加工“人才产品”的“工艺图纸”,“工艺图纸”必须不断地满足新工业形态下的技术更迭,以应对市场需求。
不管哪种组群方式,其需求动力是一致的,都是为产业服务,这就要求教材必须依托专业群建设的产业逻辑进行编写。基于专业群建设的教材开发必须依靠行业真实的工作流程、任务和成果。对工作流程、方法和内容的理解程度是职业院校教师所欠缺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也是最先从企业开始的,企业专家可以从最真实的企业现实需求对教材建设提出看法,切实将工作岗位所需的建议融入到教材中。同时,可以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工匠、大师与教师一同编写教材,教材中丰富的职业元素,有利于学生沉浸式地在职业体验中学习理论知识,也有利于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专业群建设的教育逻辑决定了将“教材”建设转化为“学材”建设
产业逻辑是专业群建设依托的逻辑线索,而非职业教育和专业群建设的价值目标逻辑及其本体追求。从现行的专业群建设过程的行动逻辑来看,往往过多地关注高水平服务平台建设、实训室建设、参与行业标准建设、教育教学成果等系列硬指标的达成,而忽略了现代教育逻辑理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教育逻辑强调,专业群在建设中依托产业逻辑建群,要通过真实的岗位环境达到对人才本身的全方位培养,回归素养教育,以人为本,将教育功能自然延伸到产业中,承载育人主体功能的新型教材也要契合教育逻辑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由“教材”转变为“学材”。
新型教材要能体现工具书的作用,将以职业能力培养的显性逻辑和以学科知识串联形成系统知识理论体系的隐性逻辑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科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紧密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强调职业性、实用性、适用性。内容编排要循序渐进,知识难易程度要适当,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功能上突出教材的功能,以项目化、任务化、阶梯化、成果化设计学习内容,发挥引导、启发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材使用效率,促进学生深度掌握学科知识。
基于专业群建设的新型教材开发思路
1.分析组群逻辑,准确把握开发原则
专业群建设的行动逻辑、产业逻辑、教育逻辑决定了新型教材的开发要遵循系统性、目标性和普适性原则。专业群依托地方支柱产业、区域经济产业、行业特色产业进行布局,在组群过程中对群内专业进行全局分析与结构设计,群内专业充分交叉融合,作为专业群教材,要围绕行业产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体系进行整体策划、系统设计,强化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从而适应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要求。专业群是依托优势专业牵头带动或相近专业重组整合完成构建的,最终目标是为产业服务,这就要求专业群教材要在同类行业内能共通使用,并能够有效推广应用,进行模块化设计,通过重组学科知识体系,满足高校、企业等对教材的特殊要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新型教材在内容编排、呈现形式、目标达成上要多元化地体现职业元素,将岗位技能、综合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在学科理论知识中。
2.对接产业需求,合理定位教材形态
产业群的蓬勃发展要依靠职业群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职业群的要素重组要根据产业的转型升级确定,因此专业群的所有建设任务和目标都不能脱离产业,新型教材的建设必须反映产业、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工艺和规范。新型教材有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三类,三类教材各有特征,要根据所对应的产业需求,合理确定教材形态。
(1)活页式教材主要体现在“活”上。第一是组织体例活,通过改变传统胶装方式,学习者和教学者可以对教材内容灵活、自由、自主选取,组合成具有个性化、实用化的特色教材;第二是内容选取活,可以及时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变化,剔除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更新最新成果,目前活页式教材常见的3种形态有典型活页教材、模块活页教材和补充活页教材。
(2)工作手册式教材不再简单地将企业工单、工序等重新呈现在教材样例中,而是采取将学科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工作任务中,体现出源于企业高于企业、源于工作高于工作的设计结构,充分遵循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
(3)融媒体教材充分融合传统教学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将纸质教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紧密对接,采用视频、VR、游戏等“多模态”表达元素,以二维码、网络连接等编排和组织内容,形象展示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解决了高职学生理解力的问题,同时将专业资源库、在线开放课有机呈现在教材中,解决了课程资源无序堆积、利用率低等问题。
3.区分受众群体,理顺教材组合逻辑
按照现行的专业群建设验收标准来看,成功成熟的专业群至少要承担四方面任务: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二是深化三教改革,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学成果;三是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一批校企合作典范;四是拓展对外服务,强化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专业群的服务对象至少有四类群体:在校学生、专兼职教师、企业员工、社会人员。作为专业群使用的教材至少要满足这四类人员的知识获取和技能提升,针对不同需求,教材组合逻辑可按照“平台+模块”“基础+平台+模块+方向”等模式,基础或平台类教材内容讲授专业基础能力或通用能力,模块或方向教材内容培养更针对岗位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技术技能欠缺,但创造性、可塑性强,他们的需求在于兼顾理论与技能,重在职业素养的培养。教材内容组合逻辑要遵循循序渐进、寓教于学的原则,通过将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学习任务,将行业普适性规范有机融入教材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职业兴趣,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锤炼提高技术技能。
职业院校教师的特点在于专业理论知识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出众,但企业经验缺乏,他们的需求是了解掌握行业产业发展动向,转化企业生产经验为教学经验。教材内容组合逻辑要突出行业核心能力,教材内容要按照企业鲜活的实际项目来呈现,学习任务要能将理论和技能深度融合,教材内容的展开顺序可以按照核心技能提升的逻辑顺序进行,做到与工作过程最大程度对接。
对于企业员工,理论基础薄弱但实践技能经验丰富,他们对教材的需求在于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因此教材内容的组合要做到全而广,能简单、系统、全面地介绍某一岗位、某一职业的知识,从而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升综合素质。
对于社会人员,既无理论知识支撑又无技术实践经验,他们对教材的需求重点在于实用兼顾理论掌握,此时的教材内容组合就要做到专而精,浅显易懂,内容编排以大量案例为主,通过模仿案例操作,迅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4.转教材为学材,融入思政元素
专业群教材要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品质有机编写到教材中,要能形成技能、知识、思政兼备的职教新型教材,充分发挥立德树人、职教育人的功能。思政元素融入新型教材时,首先要重视满足学生成长获得感,知识获得与思想提高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心理上持续产生积极、正向的感受;其次要合理地发掘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学科理论知识提炼思政元素,防止思政元素融入“表面化”和“硬融入”;最后要结合时代热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将学科知识、职业素养、思政内容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5.提高教材质量,建立评价标准
新型教材的开发需要建立一套教材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判,两者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同点,因此,教材规划编写和质量评价标准建设要同步进行,并在后续教材使用过程中逐步完善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将更加有利于专业群新型教材建设和教材质量的提高。质量评价标准的开发可分为以下步骤:第一,充分调研行业、企业需求,依据国家、省、市、校有关教育的教学文件和教学标准以及双高院校先进经验,明确建设目的和质量目标。第二,依据行业、企业工作岗位流程任务、技术技能要求,在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细化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构建质量评价标准的框架结构。第三,在教材试用过程中全程、全方位、全员对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畅通反馈渠道,建立更新机制,持续优化教材质量。
结 语
教材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专业群新型教材的开发建设必须与专业群的建设同步推进。专业群新型教材开发要紧密结合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围绕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体系进行整体策划、系统设计,强化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从而确保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行动逻辑要求专业群教材要能通用于某一行业,能够有效推广应用。教育逻辑要求内容编排、呈现形式、目标达成上要多元化地体现职业元素,在技能、能力、素养上与学科理论知识有机融合。专业群的所有建设任务和目标都不能脱离产业,新型教材必须及时反映产业、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工艺和规范,要在呈现形式上根据需求具体选择教材形态,要区别受众群体,确立教材内容的组合逻辑,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内容上要强化思政元素融入,转教材为学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得学生将专业知识学習、思政内容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材编写开发的过程中同步开发科学、规范的教材质量评价标准,用以持续优化教材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河,杨明鄂,旷庆祥.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及建设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99-103.
[2]邓天伟,赵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发展适应性探究[J].赤子,2017(36):157.
[3]谭起兵.类型教育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内涵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6):237-240+253.
[4]郭文革,黄荣怀,王宏宇,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枢纽工程: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22,43(4):1-9.
[5]张磊,张弛.产业逻辑还是教育逻辑?——高职专业群建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耦合[J].职教论坛,2021(3):22-30.
[6]佘阳梓,余凡.高等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流程研究[J].职教论坛,2021(11):75-80..
[7]张健.职业技能的形成[J].职业教育研究,1988(6):27-29.
[8]散晓燕.1+x证书制度下高职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特征、价值与设计[J].教育与职业,2021(11):93—97.
[9]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