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2023-06-23 18:12:04顾小亮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有机结合高中物理生活

顾小亮

摘要:物理知识源于生活,与生活有机结合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认知特点以及现有水平等,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知识,引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抽象地建立起物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与掌握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攻克物理知识学习的难关,感受物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主要以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为原则进行分析,以备一线教育工作者分享交流之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5-0098-03

物理学的重要教育作用是培养学习者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清晰的思维逻辑,但是由于物理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因此许多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虽然机械地记忆了一些物理知识,如定义、定理、公式等,但是却因为认知受限,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原理,导致学生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同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将教学侧重点放在了学习结果与成绩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为了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的这一现象,需要教师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改变“繁”“难”“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让高中生更多地接触与生活、科技有关的“活”的物理学知识,为物理知识注入生命活力.

1 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的原则

1.1 探索性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在各自的头脑中拥有不同的经验,通过个人的自身经验建构起来的世界也是不同的[1].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已有知识经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需要学生对原有的概念图进行深加工,进而逐渐地建构出更为完善的、系统的新图式,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完成自主探索、挖掘发现等学习活动,进入到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之中,发现生活情境与物理知识的相关联之处,促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体系,获得物理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能够在课堂之中、课堂之外主动地发现、探索与研究物理学.

1.2 体验性原则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教育是为了真正的生活,只有学生亲身参与、经历学习过程,才能够将学校教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读死书”的学习误区[2].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真切的学习体验,在快乐、真实的学习体验刺激下,形成持久的个人学习行为,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以及各方面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想要保障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获得最佳的体验,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教具、实验器材,设计更多易于操作或安全性较高的物理实验活动,给学生提供动作操作的机会、思考讨论的空间,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学习中,获得体验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此时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机械的记忆.

1.3 实用性原则

知识的学习必然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进入到了学习的阶段,并非是从学校开始学习的第一步,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原始生活经验,是学生物理知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物理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考取高分数,也不是简单的知识数量堆砌,而是通过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同化、顺应、平衡过程,为的是更好地用物理学知识服务生活.因此,在物理知识与生活融合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坚持实用性的原则,将教学目标最终定位在“学以致用”上,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又能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目的.

2 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的途径

2.1 从生活出发寻找物理足迹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倡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入物理学知识,目的在于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在物理学知识的学习中能够组织与收集生活素材,运用生活经验打破物理学知识学习的困境,将物理学规律与生活联系起来,接下来将知识探索的任务交给学生,带领学生寻找与发现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投影,并将各自的发现分享出来,与同学或者是小组成员共同发现、分析与总结物理规律,如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在生活中均有迹可循[3].当然,除了物理规律之外.许多物理公式与综合知识点都可以和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如,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值是多少的问题,在课本中告诉学生在求物体加速度时,要用定点末速度vt减去初速度v0=0,再用差值除以时间t,若是用课本中给出的物理公式直接求解,这只是一个枯燥的问题,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那么,在此类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枯燥或抽象的题干内容,转化为生活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将定点看做作一辆小汽车,求解小汽车刹车或启动的问题,这样问题就变得生动、有趣了,将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代入到情境中,促使学生形成了生活化学习意识,能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思考与解决问题,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2 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场景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新型工具,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在构建物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的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为直观、立体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再现生活场景,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吸收物理知识,从生活场景的探索中总结出物理学原理,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4].如在“波的干涉”知识点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鸭子在水中游动时的视频,先让学生观察视频内容,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许多学生在动态的视频动画观察后,都能够发现鸭子在游动的时候,在其周围会形成一圈又一圈的水波,那么教师应抓住提问的时机提出问题:“这样的水波是怎样产生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波的干涉”知识点探索学习中.接下来,教师将画面暂停,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水波的波峰和波谷在相逢时,振动减弱,因此在视觉中我们看到的是陷进去的水波形状,经过观察、对比与分析之后,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出“波的干涉”特点,让物理知识的学习源于学生主动的建构,可以降低学生的物理知识學习难度,让学生轻松地攻克学习难关.

2.3 在合作学习中拉进物理与生活距离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一种集体性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成员们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分享与表达各自的想法、意见,实现思维的碰撞,起到调动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共同成长的作用.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可以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拉进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发现生活中许多的领域都会利用到物理知识,许多物品的设计需要运用物理学原理,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在学习了加速度与速度的概念之后,许多学生无法区分两个概念,在概念知识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将加速度的概念理解为速度的变化,不能准确地区分速度和加速度两个物理量的定义,也不能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生活中的加速度、速度现象,陷入了概念理解的学习困境中.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合作讨论活动,要求学生们围绕加速度和速度的相关内容开展讨论,要求组内成员各自举出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例子.教师布置的合作讨论任务具体为:“对运动的物体而言,我们一般会问:‘它运动了多远或‘它运动得多快,这里面的‘远是指路程,‘快有时是指速度,有时指的是加速度,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速度或加速度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带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用生活实例说法,拉进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生活走进了物理课堂,也将物理带入到了生活中,促使学生在各种生活实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明晰加速度概念,走出概念混淆的学习误区.

2.4 布置动手操作的生活体验作业

作业的布置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虽然课堂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主战场,但是由于高中生的课程十分紧张,每一节课时间也十分有限,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动手操作任务,可以改变一直以来枯燥刷题的作业布置方式,丰富学生的作业内容,是物理作业创新的一种形式,高中生在动手操作完成作业中,既检验了学习的效果,又放松了心情,能够树立生活中自主研究的意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在“楞次定律”的知识点学习中,许多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不足,部分学生虽然勉强记住,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那么在此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观测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那么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其它自制实验的图片,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从身边选择实验物品,动手操作设计一次实验.如一名学生用吸管和别针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了“楞次定律”实验操作;还有一名学生使用吸管、铁环、铁棒为材料完成了实验操作任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楞次定律中的“阻礙”作用.又如,教师可以布置设计小发明的作业,譬如有一个排污沟,每隔十分钟需要用水冲洗一次,若是用人力控制排水清洗设备,一方面耗费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人在工作中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控制不好准确的清洗时间,可能会提前清洗,也可能会延后几分钟清洗,请学生们帮他设计一个自动冲水装置,解决这个难题.在自动冲水装置的设计、操作、更改等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感知上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更为清楚、牢固地理解实验原理,熟练地操作实验过程,掌握物理实验的操作方法.

总之,物理源于生活,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更有价值,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善于挖掘生活素材,让物理回归生活,将生活巧妙地融入到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从生活化的物理学习中深切地感知到科学的魅力,爱上物理学习,能够主动地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基远.在生活中寻找物理: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33(26):125-126.

[2] 汪贵文.立足生活,探索高中物理力学知识[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333(02):60-61.

[3] 许锴明.新高考背景下,让物理课堂更生活化[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999(03):73-74.

[4] 丁彦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637(29):138-139.

[5] 谭长伟.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565(36):68-70.

[责任编辑:李璟]

猜你喜欢
有机结合高中物理生活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漫生活?阅快乐
七年级数学循环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