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琳
一、多文本阅读的理论与部编版古诗词的教学要求
1.多文本阅读的理论
多文本阅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多种文本开展阅读,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文本的解读与建构,从而达成师生意见统一的教学目的。多文本阅读主要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的主题概念;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课外读物,一篇带多篇。多文本阅读这一阅读方式有利于开展古诗词的教学活动。
2.部编版古诗词的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在“积累整合、感悟赏析、思考感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有所发展。这给我们指明了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方向。为了达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古诗词应该开展多文本阅读,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领悟能力。
二、部编版古诗词的题材选取和高中生学情特点
1.部编版古诗词的题材选取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古诗文选文类型丰富,题材多样,如在第二、第三单元安排了10首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体式的诗词。所选古诗文时间跨度较大,从西周至晚清,都有涉及;所选作者涉及领域广,既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等名垂青史的诗人,也有鲜为人知的写出《古诗十九首》的无名氏。选文的编排,必修上册“读写单元”所选文言诗词选文共10篇(首),散文选文4篇;而必修下册“读写单元”课内文言诗词选文0篇(首),散文、戏曲、小说等则有14篇。从上述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古诗词学习对大部分的高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2.高中生学情特点
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部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自阅读的能力比较弱,不具备对古诗词的基本理解能力。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泛滥,很多信息不经筛选就出现在高中生的生活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中阶段运用多文本阅读去理解古诗词,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提升阅读能力。
三、高中课堂开展古诗词多文本阅读的意义
1.对比阅读,改变单一的思考方式
从部编版古诗词的选取和课文设置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就诗讲诗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部编版古诗词的讲解,开展多文本阅读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文本阅读,可以改变单一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如在讲解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劳动主题的《芣苢》和《插秧歌》时,要强调,同样是写劳动,两篇文章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芣苢》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西周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和人们当时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传递出如果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那么人们的内心就会安宁平静、生活就会丰衣足食的理念。《插秧歌》这首诗的诗人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描写劳动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之情。开展多文本阅读还可以读晚唐诗人李绅《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习他以同情的视角来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读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采菱辛苦废梨锄,血指流丹鬼质枯”,学习他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的具体而深刻的思想。
2.体裁多变,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选文很适合开展多文本阅读。传统的古诗词选文较为单一,难以使学生对古诗词知识形成体系。根据高中生的学情来看,在部编版语文教学中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如我在进行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诗歌主题教学时,就采用多文本阅读的方式,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学生来梳理古诗词文化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多文本阅读分析,这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诗人的语言风格,还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了不同体裁的诗歌特点,学会区别“吟”“律诗”“歌行体”,进而学会阅读不同的诗歌体裁,拓宽了阅读视野。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建议广大教师开展多文本阅讀,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古诗词知识体系,让传统文化散发出新的光芒。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大别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