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促进了我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其中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流派之一,属于典型的民族艺术,而色彩是工笔花鸟画最重要的艺术元素。过去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语言与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当今时代,工笔花鸟画在延续传统色彩语言特点的同时,也充分借鉴西方的色彩观,进一步丰富了色彩语言,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度。基于此,文章研究当代的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
关键词: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1-0-03
0 前言
从现实角度出发,我国工笔花鸟画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在具体研究方面,多局限于色彩本身的特征及具体绘画材料、技法等方面,缺乏深度,导致整体色彩语言运用效果不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认识到这一现实问题,从新的角度出发,融入多元化的色彩语言,让工笔花鸟画呈现出更显著的艺术特色,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促进工笔花鸟画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1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的表现形式
1.1 色彩技法的个性化
在我国的绘画体系中,工笔花鸟画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该艺术形式面临新的考验。当今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工笔花鸟画也不例外,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探索独特的绘画语言,最终形成个性化的绘画风格。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画家要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人们通过画作捕捉情感,这要求画家反复调色,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感情。当前,越来越多的画家追求个性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画家也在应用和探索各种各样的表现技法,如应用各种颜料以及冲洗、打磨等技法,让画面整体更加丰富和个性化,同时表现不同的色彩语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工笔花鸟画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创作题材不断拓展。画家受东西方不同绘画理念的影响,朝着多元素描绘的方向发展,而且不再局限于表现花鸟树木,还将一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融入了作品,并大胆改变了色彩环境。这样的作品不仅能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基于独特的色彩语言,观者欣赏这样的作品时,可以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进而深入思考,获得前所未有的享受[1]。
1.2 材料运用的多样化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整体朝着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在艺术领域,新概念、新技法层出不穷,绘画过程中可应用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如今整体绘画材料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相应技法也极具个性,中国工笔花鸟画在不断探索和创新,试图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自古以来,我国的绘画颜料就非常丰富,但到了近代,绘画颜料却在不断减少,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颜料的制作方法过于复杂。对比西方,我国不论是在绘画材料上,还是在绘画工具上,都过于单一,而且画家在色彩创作上也并未实现突破和创新。为了满足自身的创作需求,画家往往会应用国外的绘画材料。当前,国外的新材料进入国内绘画市场,为我国的工笔花鸟画指明了发展方向。
例如,在绘画过程中运用丙烯材料、水彩色等,让整体的绘画色彩语言更加生动和多样化,满足不同画家的绘画需求。而且在材料多样化运用的背景下,当代绘画色彩语言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我国对新材料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突破,所取得的成就远超西方国家,还研发了天然矿物颜料,使中国颜料品种更加丰富。在多样化材料得到应用的背景下,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2]。
1.3 色彩的装饰性
在创作工笔花鸟画的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色彩语言,可以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本身就具备较强的装饰性,不仅可以凸显绘画对象的特征,而且能营造整体绘画氛围,同时运用对比色,给人们带来新奇的视觉体验。当下最流行的是随类赋彩,就是在绘画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再现大自然固有表象的色彩,而是要在全面描绘物体色彩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物体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赋予其独特的色彩,让整体画面更加细腻和协调。
在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领域,出现了一些装饰性非常强的作品,画面整体主观性较强,而且在色彩选择方面,也注重遵循大自然的色彩规律。当然,画家也根据自身的思想意识,进行了适当的改动,进而营造出新的美感。例如,林若熹的工笔花鸟画主要应用了非常强烈的色彩对比方式,而且整体画面非常简单,创作风格独特,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微风》。在整幅画作中,可以看到常见的树木和小鸟,同时画家将树干作为背景分隔,打造了一个统一的色彩空间,营造了独特的氛围与深远的意境[3],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2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运用
2.1 调和对比色
观察大量的工笔花鸟画,可以发现其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部分艺术家非常擅长应用色彩造型,进而让画作呈现出色彩鲜明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具体运用色彩的过程中,画家会通过明度、纯度和冷暖对比,展现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另外,独特的色彩关系有助于突出画面的主色调,展现想要表达的主题,着重渲染整体意境,形成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新风格和新面貌。这种表现形式和过去截然不同,在运用色彩造型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冷暖和明暗等对比搭配,全面展现虚实关系,这也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生生不息的精神和大化合一的时空观。
传统工笔画往往非常含蓄,在渲染意境美方面不够大胆,当代的工笔画则会重点突出色彩语言特征。举例来讲,当代女画家李传真在具体创作的过程中,基本从对比色彩语言的角度出发,并通过对比手法实现画面的和谐,主要应用冷色调,如“沁”系列和“独角戏”系列等。
2.2 調和相近色彩
所谓相近色,具体来讲,就是一些颜色非常相近的色彩,又或是存在一些细微差别的色彩。若能搭配好相近色,可以让工笔花鸟画呈现出新的艺术美感。举例来讲,在应用绿色的过程中,画家可以搭配深浅不同的绿色,同步展现叶片的正反面,让工笔花鸟的整体形象更加逼真,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所以,要处理好相近色彩之间的关系,画家必须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进行科学调和,这样才能增强艺术效果,促进当代工笔花鸟画创新发展。在调和相近色彩的过程中,画家要打破自身的局限性,从多个角度出发。例如,可以从同一色相的角度出发,调和对比不同明度的色彩。
2.3 调和渐变色
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过程中,还有非常多的画家青睐使用渐变色。渐变色展现了颜色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变化过程,而且颜色是逐渐变化的,并不是突然改变的。因此,渐变色与对比色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比效果不够强,而是更加柔和。但在具体创作过程中,运用渐变色对画家本身的画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画家必须经过经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实现对渐变色的灵活运用。
在表现渐变色的过程中,画家需要提前将色彩调和好,以便达到最佳的视觉呈现效果。举例来讲,在绘制绿叶的过程中,画家往往会应用花青色,要在叶片中间找到核心点,使颜色逐步朝周围扩散,从叶子的根部逐步朝尖部发展,颜色呈现逐步变淡的趋势。当然,也可以直接应用两种相近的颜色,进而构建有渐变效果的画面,增强整体画面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2.4 注重补色的和谐
对于当代工笔花鸟画而言,应用对比非常强烈的补色,可以大幅度提升画面的艺术水平,展现独树一帜的色彩风格。但是对大部分画家而言,必须注重补色的和谐性,不可随意运用补色。可以将两种对比非常强烈的色彩混合在一起,然后运用分割和打散的方式,確保这两种色彩和谐统一。若在具体绘画的过程中,对色彩的分割要求相对较高,则可以适当加大打散的力度。若应用的两种色彩存在较大的冲突,则可以加入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色彩,构建一个和谐的色彩空间。举例来讲,红色和绿色对比过于强烈,画家可以加入二者的共同色即黄色。
在绘画过程中,只需要在红色和绿色的颜料中分别加入黄色,就可以进一步调出朱红色和黄绿色,此两者可以形成和谐统一的对比,而且可以让整体色彩更加鲜明,提供作品的艺术价值[4]。
此外,在运用补色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更加和谐的效果,画家需要降低色彩纯度,也可以适当降低其中某一种颜色的纯度。例如,在红色和绿色之中加入黑色,降低两者的纯度,削弱红绿配色带来的视觉冲突。也可以在红色或者绿色中分别添加黑色,形成不同的对比效果,即暗红色和暗绿色的对比,又或者是红色和暗绿色的对比,形成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
当代工笔花鸟画也经常会应用墨色,将其作为底色,使对比色呈现出更加和谐统一的效果。
2.5 注重背景色的和谐
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背景色是最重要的色彩语言之一,而且占据的面积非常大,是人们会第一眼注意到的色彩。要想立足于新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展现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就要将注意力放在背景色上,注重整体画面的协调性。但是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加入对比强烈的色彩,同时突出画面的整体性,所以选择恰当的背景色至关重要。传统的工笔画一般会将黑、白、灰三种颜色作为主要的背景色,这样既不会抢其他颜色的风头,又能让整体画面比较协调。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画家大胆运用各种色调丰富画面,而且在后续的色彩搭配过程中实现了和谐统一。
3 结语
工笔花鸟画属于我国绘画艺术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实现了全面革新,在当代得到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在色彩语言的运用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彰显了画作的精神内涵,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对于工笔花鸟画而言,色彩是最重要的元素,不仅会影响画作最终的视觉呈现效果,而且能决定情感表达效果。世间万物均有生命,且具备灵性,在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过程中,只有注重细微之处的色彩调和变化,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其生命力。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意境,根据自身的情感变化选择相应的色彩,突破传统工笔花鸟画创作在色彩选择方面的桎梏,探索全新的发展方向。当下,我国的工笔花鸟画处于至关重要的转型期,新的美学规范也初具雏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工笔花鸟画创作队伍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工笔花鸟画会拥有更独特和新颖的色彩语言,更加经典的作品也会涌现出来,促进工笔花鸟画艺术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瑶函.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色彩中的装饰美及其表现[J].大众文艺,2014(17):93.
[2] 方华.浅议工笔花鸟画中的写意性:以陈之佛工笔花鸟画为例[J].大众文艺(理论版),2009(8):92.
[3] 孙燕.工笔花鸟画色彩嬗变的时代性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6):71-73.
[4] 田晓苗.谈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表现[J].美术大观,2014(10):42.
作者简介:王哲(1982—),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