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023-06-22 14:05葛江徽
艺术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产品开发文旅融合非遗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研学旅游,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游的结合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促进研学旅游创新。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阐述“非遗”研学旅游的可行性,分析江苏“非遗”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提出江苏“非遗”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议,如开发民间文学类、艺术表演类、传统医药类和工艺美术类研学产品,从而推动江苏“非遗”研学旅游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江苏

中图分类号:G1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1-00-04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研学旅游作为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跨界融合的亮点,拥有较大规模的市场,已经成为文旅市场上的新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旅游价值。学术界有关研学旅游、“非遗”的研究较多,然而和“非遗”研学旅游相关的研究较少。目前“非遗”研学旅游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亟须学术界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因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研究如何开发“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对促进江苏“非遗”研学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非遗”研学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1.1 外部环境

1.1.1 政策的支持

自2013年以来,教育部、文旅部及地方政府等明确提出要从研学基地、研学文件、研学规范等方面促进研学旅游的发展。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游的试点工作,而江苏省就是中国研学旅行第一批试点省份之一,江苏省相关部门积极颁布相关政策支持研学旅游的发展。

1.1.2 市场需求潜力大

我国人口众多,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研学者,参与研学旅游活动,研学旅游市场需求潜力较大。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接受采访的人群里,75%左右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研学旅游,8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对研学旅游很感兴趣,60%左右的受访者参加过研学旅游[1]。

1.1.3 教育观念的改变

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催生新需求。应试教育的比重逐渐降低,素质教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提升综合素养的教育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研学旅游作为健康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学校、家长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因此,人们的教育观念随着国家政策变化不断调整,更注重研学者的综合发展,关注研学者综合素质的

提升。

1.2 内部需求

1.2.1 “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展现当地的发展脉络,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一方面,“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能够促进“非遗”研学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研学者通过参与“非遗”研学旅游活动,了解“非遗”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从而推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1.2.2 文旅的深度融合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大势所趋,研学旅游是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非遗”研学旅游作为研学旅游的一种新模式,能使研学者体验“非遗”魅力、感受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弘扬“非遗”当代价值。同时,“非遗”能够丰富研学旅游产品的内涵,突出“文化+旅游”的特色,进一步迎合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

2 江苏“非遗”研学旅游现状

2.1 江苏“非遗”研学旅游资源现状

2.1.1 江苏“非遗”资源的现状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江苏拥有28 922项“非遗”,其中,昆曲、云锦、古琴、雕版印刷等1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62个、省级“非遗”项目745个,另有市级、县级“非遗”项目7164个;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78名、省级“非遗”传承人820名,另有市级、县级“非遗”传承人7512名,已形成梯次合理、基础殷实、传承有序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2]。从数量上看,江苏省无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从种类上看,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涉及类型较多。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均有较为丰富的“非遗”资源,从国家级和省级“非遗”数量来看,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扬州、无锡等地;其他地区的“非遗”数量也较多,种类较丰富。

2.1.2 江苏“非遗”传承人

江苏“非遗”网站显示,江苏拥有178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20名省级“非遗”传承人。通过梳理发现,江苏省“非遗”传承人的地区分布有较大区别。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为例,苏南地区如苏州、南京、无锡等,以及苏中地区的扬州拥有的国家級“非遗”传承人较多,排名靠前;苏北地区如盐城、宿迁、淮安、连云港等数量较少,排名靠后;其他城市拥有的“非遗”传承人数量中等。

2.1.3 江苏“非遗”基地

江苏省首批“非遗”基地涉及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宿迁八个城市的10个“非遗”基地,如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无锡惠山古镇、江苏省杂技团、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等。江苏省除了已认定的“非遗”基地,还有各类“非遗”景区、“非遗”博物馆、“非遗”作坊、“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等。“非遗”景区如周庄古镇、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中华孝道园、惠山古镇、盐城水街等;“非遗”博物馆如苏州博物馆、海盐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等;“非遗”传习所、“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涉及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苏绣、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常州梳篦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如姜堰清明习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

2.2 江苏“非遗”研学旅游发展现状

继国家提出研学旅游相关政策以后,江苏省各市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游的发展。盐城市建湖县将“非遗”与研学充分融合,淮剧小镇、淮剧体验馆、杂技“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等场所,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游客在体验研学旅游的同时还可以充分感受盐城淮剧的文化特色。如皋市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学生来到辖区内的江苏盆景博物馆开展“走进‘非遗”迎博物馆日研学活动。苏州市积极开展“非遗”研学活动,通过“非遗”传承人亲授相关技艺,让人们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另外,多名学子赴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进行课程研学,参观了“非遗”活态展示区和扬州工艺美术馆,部分学子还体验了扬州剪纸课程。

与此同时,江苏省各大景区也不断推出各类“非遗”研学旅游活动。例如,苏州世界文化遗产狮子林联动多家旅行社,共同推出多场“‘非遗+研学”活动,通过主题介绍、实地观摩、实际操作、现场提问等形式,让研学者了解“非遗”桃花坞木刻的历史沿革、制作工艺以及实际用途,提升了“非遗”研学主体的动手能力,宣传了园林文化和“非遗”。无锡惠山古镇景区积极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全方位融合,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无锡惠山泥人“非遗”研学游,相继组织了无锡市中小学生“走进泥塑世界·代言传统文化”等“非遺”研学活动,较好地宣传推广了惠山泥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3 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游的融合不仅对“非遗”起到了保护和传承作用,还能够促进研学旅游的发展[3]。因此,文旅融合背景下设计开发江苏“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十分必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针对不同类型的“非遗”开发相对应的研学旅游产品,满足各类研学者的不同需求。

3.1 民间文学类研学旅游产品

江苏省拥有11项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遗”,包括白蛇传传说、董永传说、梁祝传说、东海孝妇传说、吴歌等。

3.1.1 茶馆故事会

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可以设立可移动的茶馆故事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免费的故事会活动,讲述民间文学背后的故事、历史、脉络等;也可以设计专业的茶馆故事会研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广大研学者参与其中,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还能促进中国民间文学的繁荣发展。

3.1.2 “非遗”传承人讲授

由“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组成的研学导师团队可以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游戏、字谜、童谣等形式展现民间文学作品的文化底蕴。另外,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可以在景区内演述民间文学作品。例如,江苏省盐城市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景点融入董永传说,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游玩,让游客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提升了研学旅游活动的吸引力,进一步宣传了“非遗”。

3.1.3 编写文学读物

编写民间文学读物,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以绘本、动漫、小说等形式呈现民间文学读物,让不同受众通过不同的方式理解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另外,江苏省各大城市的研学旅游景点可以设立研学馆,在研学馆里放置文学读物供研学者欣赏品读,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1.4 文学作品影视化

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引入数字动画技术,推动董永传说、白蛇传、吴歌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将这类“非遗”故事制作成动画、动漫、电影、戏剧等,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在研学者面前,各个旅游景点利用LED显示屏循环播放“非遗”故事,吸引研学者的目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各大景区表演讲述“非遗”故事的戏剧,给研学者带来沉浸式的观剧体验,提高研学者对研学旅游的评价。

3.2 艺术表演类研学旅游产品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戏剧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等项目,江苏省可以开发艺术表演类研学旅游产品。

3.2.1 “非遗”传承人亲授指导

“非遗”使各民族之间产生了一种精神向心力和凝聚力,而“非遗”传承人则是“非遗”的活态载体。艺术表演类研学项目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为研学者亲授指导,依托旅游景点、“非遗”博物馆、“非遗”体验基地以及“非遗”场馆等,现场与研学者近距离互动;也可借助烟雾特效、光影、3D投影、VR等技术手段,传授表演技巧,让研学者学习“非遗”技艺,传承匠心精神。

3.2.2 艺术作品展

江苏省艺术表演类“非遗”资源十分丰富,涉及音乐、戏剧、曲艺等。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可以利用“非遗”节等活动设立艺术作品展,让研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以及“线上+线下”的方式观看、欣赏、体验“非遗”艺术作品,跟随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学习各种技艺,增强“非遗”研学的参与感。

3.2.3 沉浸式艺术研学

研学者通过沉浸式参与艺术表演类研学活动,亲身感受“非遗”的价值。例如,研学者前往盐城市淮剧小镇研学旅游,身穿淮剧服饰,站在特定舞台上学唱淮剧,感受淮剧成熟的“板腔体”声腔体系三大主调。另外,研学者还可以前往苏州感受苏州评弹的

魅力。

3.2.4 民俗调研

江苏省可以设计一系列民俗调研路线,让研学者参与其中,立足乡土乡情,了解各地的民间习俗及相应的文化内涵。例如,设计南京秦淮灯会研学产品,研学者可以现场体验秦淮灯会的氛围,跟随传承人学习制作灯彩,深入了解秦淮灯会的文化特色。

3.3 传统医药类研学旅游产品

针对传统医药这一“非遗”项目,江苏省可以开发相应的研学旅游产品。依托传统医药资源,积极提升传统医药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让研学者更深入地了解传统医药,充分感受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3.3.1 参观中医药博物馆

江苏省各地区可以依托相关场所如中医药博物馆、中医院等开发中医药普及之旅。研学者可以参观江苏省各类中医药博物馆,参加传统医药知识普及讲座,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分类、用途、价值,了解中医药文化。另外,研学者可以跟着药剂师制作“非遗”产品——膏药、药酒、梨膏糖,加深对传统中医药的认知。

3.3.2 听“非遗”传承人讲故事

研学者可以走进江苏省中医院及各类中医药博物馆,了解名医故事,听“非遗”传承人分享中医药常识及养生知识,还可以参与制作中医药香囊、药膳糕点等。对研学者而言,参与上述活动一方面可以感受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亲自参与制作,锻炼动手和动脑能力,意义非凡。

3.3.3 数字化展示

江苏省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数字化活态展示馆。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原中医药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生长过程以及制作的场景,数字化展示使研学者主观感受中医药植物的生长历程,加深认识和理解。另外,江苏省可以打造“非遗”主题数字展馆,既可观光,又可开展亲子体验活动,既能给研学者带来视觉享受,又能让研学者参与互动,从而提升研学者的研学体验。

3.4 工艺美术类研学旅游产品

江苏省工艺美术类“非遗”主要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可在此基础上设计工艺美术类研学旅游产品。

3.4.1 参观工艺美术馆

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均有较多的工艺美术馆,可以组织研學者集体参观工艺美术馆及“非遗”活态展示区。在展厅内,研学者可以了解每一项工艺美术的发展背景、历史渊源、传承队伍、内容形式及制作步骤等,让研学者在文化长河中畅游,感受“非遗”的魅力。

3.4.2 工艺品体验

江苏省拥有29项国家级传统美术“非遗”、40项国家级传统技艺“非遗”,种类丰富。研学者通过观摩、制作工艺品,提升研学旅游体验。例如,研学者在参观扬州剪纸博物馆时,不仅可以近距离观摩“非遗”传承人的剪纸技法,领略扬州剪纸的灵动秀美,充分感受民间技艺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亲自动手参与扬州剪纸的制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4.3 文创产品体验

如今文旅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基于对“‘非遗+旅游+研学”的认知,开发者可以将“非遗”元素、文化创意等融入工艺美术作品中,设计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创产品。例如,融合扬州剪纸的杯垫DIY活动、宜兴紫砂壶钥匙扣、扬州玉雕、“非遗”盲盒、苏绣宫扇等,这些都能吸引研学者的目光,让研学者深入感悟“非遗”的魅力,提升“非遗”研学的体验质量。

3.4.4 逛“非遗”市集

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在节假日推出了各类“非遗”市集活动,以展示、展演、展销的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可以组织研学者集体参观、游览,感受传统工艺类“非遗”产品的魅力。研学者亲临现场,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互动,可以加深对“非遗”的理解,丰富“非遗”研学旅游的文化内涵。

4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研学旅游产品、创新了研学旅游的活动模式,同时研学旅游的发展扩大了“非遗”的市场规模,有利于在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基础上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要立足江苏省“非遗”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发“非遗”研学旅游产品,促进“文化+旅游+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江苏省“非遗”研学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在未来,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应该根据每个城市的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开发“非遗”研学旅游产品,促进每个城市“非遗”研学旅游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研学旅行安全发展报告编写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蓝皮书2017—2019[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43-45.

[2] 2021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在无锡举办[EB/OL].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http://wlt.jiangsu.gov.cn/art/2021/

10/25/art_694_10085174.html,2021-10-25.

[3] 温佳馨.文旅融合背景下重庆荣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1.

作者简介:葛江徽(1991—),女,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产品开发文旅融合非遗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成都市体育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与产品开发
成都市体育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与产品开发
论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成本控制问题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