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隆楠
19年前,上海留学生胡禕在英国塔苏斯集团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会展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胡禕从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成长为一名拥有国际化视野的职业女性。无论是牵头开拓塔苏斯集团亚太地区市场,还是承担起国内印刷行业“走出去”的重任,甚至在多年后跳出舒适圈重新耕耘新的领域,“挑战”二字一直伴随着胡禕的职业生涯。
“我认为人的潜能只有在非舒适区才会体现出来。”胡禕这样解释自己的心态。对她来说,每年都对自己有著新的要求和目标,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提高。现在的她,已经开始新的挑战,担任了高美艾博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欧陆维特亚洲董事总经理,想要在贴身时尚面辅料会展行业闯出一片天地。
对胡禕来说,英国留学生涯对她的职业生涯影响不言而喻。“最大的影响,应该就是让我有了国际化的视野,并且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回忆起在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留学经历,那些场景在胡禕脑海里依然栩栩如生。
在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四年里,胡禕就已经开始了各种挑战: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接触陌生的语言环境,第一次和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同学交流……无数个“第一次”,让原本就性格开朗外向的胡禕,更为客观地看待事物,真正开始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大三的圣诞节,胡禕拿到了英国塔苏斯集团(Tarsus Group)的实习机会,这成为她开启职业生涯的一把钥匙。在这段实习经历中,胡禕除了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外,在情绪管理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那年圣诞节,集团的员工基本上都回家过节去了,全公司就剩一两个人,我就是其中之一。”胡禕坦然地表露出自己当时的孤独与寂寞。“我第一次自己在公司里过圣诞节,不仅公司没什么人,马路上也没什么行人,我关系比较好的留学生也都回国了。那段时间,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一个人生活。”
但即便孤独,胡禕也坚持了下来。因为在她心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努力没有背叛胡禕,在圣诞节实习结束后,她完成了一个项目,最终在大三下半学期拿到了英国塔苏斯集团的offer。正式加入这家国际会展和传媒业巨头后,胡禕很快抓住了新的机遇。
当时的塔苏斯集团只在新加坡设立了一家离岸公司,并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且新加坡公司的业务也做得比较一般。胡禕果断向公司毛遂自荐,想要自己去开拓中国市场。“我当时向集团建议,新加坡并不能代表中国,我本身是上海人,也愿意去当这座桥梁,竭尽所能去帮助塔苏斯集团打开这个新的市场。”对胡禕而言,这可能是她最冒险的一个决定,但她赌对了。
回到上海的胡禕,从零开始搭建塔苏斯的中国业务。从办事处起步时,胡禕天天在网吧办公;对税务和公司注册等问题一窍不通,她硬着头皮学习;没有人手,她自己组建团队……“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都要自己做。”对于刚毕业没多久的胡禕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上,成立办事处两年后,塔苏斯集团才在中国成立了外商独资公司。“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当时什么都敢做,什么都能做。”胡禕笑着说。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因为胡禕看好会展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当时在中国,会展行业还属于新兴行业,我认为这个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所以才选择投身于此。”事实证明了胡禕的眼光。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展览业作为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会展经济不仅本身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还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种特有的辐射带动效应,让会展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谈及自己和会展行业的作用,胡禕认为是搭建了一座桥梁,让中国的企业能够“走出去”,同时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
“在这个行业,我们接触到的都是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前沿的信息。”在胡禕的眼中,会展行业能够能够给全球的企业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自2003年起,她成功承办了包括中国上海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Labelexpo Asia)在内的数十届国际展览会,为中外品牌拓展其全球市场提供平台支持。其中,在胡禕参与组织的第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Labelexpo Asia)上,只有一个馆30%中国展商参加,其余多为外商。到第二届中国馆增加到二个展馆,中国展商参展比例占到85%以上,此后稳步保持了每年30%—35%的增长率,使塔苏斯展商在中国当地市场份额由10%快速提升至90%。
“可以说,当时很多最先进的印刷技术,都是通过我们办的展会,进入到中国企业的视野里的。”胡禕表示,包括RFID电子标签技术、柔印技术、3D打印技术等等,基本都是从上海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介绍给中国企业的。“办了第一届以后,中国的企业对我们展会有了信任度,认为能够从我们这里学习到东西,了解到新的技术和市场趋势,这也为后面几届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除了举办中国上海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外,胡禕最引以为豪的职业成就,就是牵头创办了《标签与贴标》杂志的中文版。这本杂志的英文版隶属于塔苏斯集团旗下,拥有40多年历史,在全球标签、包装印刷领域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在胡禕上海担任塔苏斯市场营销部经理当年,她管理的《标签与贴标》英文版一跃成为欧洲和亚洲标签印刷市场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覆盖了120个国家的25886名读者。
但在与中国客户及协会领导多次交流的过程中,胡禕发现中国拥有巨大的标签消费市场,然而其技术、理论、案例等行业信息的获取却并不容易。从而使她产生了创办中文版刊物的念头。2005年,胡禕创办发行了《标签与贴标》中文版杂志,并于当年成功吸引了超过 10000名高端读者。该杂志协同胡禕团队推出的标签与贴标年刊和名录、标签新闻、标签电视、标签国际展览会/标签峰会官方会刊、在线展位图等等媒介产品,以及陆续开通的标签与贴标中文网站、标签与贴标网络杂志,形成标签行业的传媒矩阵,营造了“将展会由线下搬到线上,365天都有国际展会”的行业新生态。
在此期间,胡禕通过自己的努力,促成了职业生涯中极具价值的一件事——协助谭俊峤先生及邱晓红女士创办了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标签印刷分会。该分会的成立不仅填补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标签印刷领域社会组织的空白,还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搭建了一座桥梁。而中国标签印刷分会也从默默无闻到被全球认可,并最终成为世界标签协会L9成员之一。
“这份工作让我有种使命感。”谈到在标签印刷行业的工作经历,胡禕十分感慨。“我们是全球系列展,因为我了解中西文化,一方面我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制定策略,能够让他们顺利地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另一方面,我也能帮助国外展商对接中国企业,缺哪块对接哪块,起到牵线的作用。”
2014年,胡禕离开了塔苏斯集团,选择了暂时回归家庭。“其实就是想带孩子。”胡禕很坦然。她直言,工作与家庭真的很难两全。“退出也是一种勇气。我当时的工作出差太多了,想要多陪陪孩子和家人,也想要给自己一段休息的时间。”
不过,作为职业女性,胡禕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虽然没有办法做到完全平衡,但我尽量保证双休日能够陪伴孩子。即便是有一些应急的事情需要处理,孩子也能够理解。”她认为,作为一个母亲,有独立的追求,努力工作,能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
因此,在2015年到2017年间,胡禕跳出会展行业,去商业地产行业挑战自我。“和会展行业主要to B端专业观众不同,商业地产行业更多地是面向C端消费者,我想試试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去面对全新的挑战。”
经历了多种挑战,2019年胡禕再次回归会展行业,但不再从事已经熟悉的标签与印刷赛道。现任高美艾博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欧陆维特亚洲董事总经理的她,专注于做贴身时尚面料展,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职业挑战。“可能因为我本身是女性,对这个领域就比较感兴趣。”胡禕介绍说,这个展会在她接手前,已经多年走下坡路,越办越小。“在我之前,他们用的都是外国人。我接手以后压力很大,这个展想要做大做强,重现辉煌。在这个目标下,我们遇到了不可控因素——疫情。”
2019年入职高美艾博的胡禕,在踌躇满志的时候遭遇了2020年的疫情。在疫情的影响下,整个会展行业都遭到了重大打击,但胡禕并没有放弃:“疫情这几年办展非常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们这两年都想尽办法找地方成功举办了。虽然规模和影响力可能不及预期,但业内都知道,这几年能办出来,就是‘英雄。”
随着各项活动逐步恢复正常,胡禕对今年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事实上我们预计展会规模已经恢复到了2019年的程度。”胡禕说:“虽然想要恢复到2019年之前的程度还需要几年时间,但接下去我们也会整合集团的资源,包括协会、行业内的一些院校设计院校,以及我们集团的一些资源,我想要带一些新的展会进来。”
谈及职业目标,胡禕想要让高美艾博的贴身时尚面料展与上海贴身时尚品牌展重现2012年前的巅峰期。“我的目标,不光是想让这个展重现辉煌。我希望最后能呈现出一个时尚的生活方式的全球性系列展会,不光是贴身时尚面料和品牌,还包括鞋类、饰品、国际时尚品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