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新百年征程上的一次“破土出圈”

2023-06-21 09:23海风
上海采风月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动画传统

海风

“熟悉的中国动画感觉回来了”“还得是上美影,真的厉害!”“真的好看,力荐!”2023年元旦,中国动画开启新百年的第一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一上线,就频频冲上热搜,网友们在弹幕里纷纷点赞。截至发稿前,《中国奇谭》在B站的播放量已超过1.7亿,引发广泛关注。网络上、媒体上,甚至在前不久召开的上海两会上,《中国奇谭》都成为热议话题之一。不仅网友们热情高涨地进行剧情解析,业内人士也纷纷探讨,这部上海出品的原创作品《中国奇谭》究竟“奇”在哪里,好在哪儿?能带来怎样的启迪?

中国奇谭故事背后的

当代观照

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由速达、朱贝宁总监制,陈廖宇总导演,邀请了10位导演分别打造了8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飞鸟与鱼》《小卖部》《玉兔》。

2023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创协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奇谭》打破了固有的逻辑,呈现着更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它会在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环境中,有自己的生命力。这部剧的成功,给了我们更多信心,中国的动画创作,中国的原创电影,也可以征服世界,也会在世界影像的潮流中呈现中国特色。”“《中国奇谭》非常棒,我觉得深厚文化底蕴、现代化表达方式、工业化生产能力,加上好的故事,就是文创爆款作品的‘流量密码。”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伟感慨。在他看来,这部“神作”迅速“出圈”的内生动因,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奇谭》动画短片集虽以“奇谭”为故事,但它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在中式想象力中赋予新世代的语境,用东方哲思拓展着中国动画的表达边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认为,神话传说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今天和未来的,“其实是人类对未知的想象或者对自己内心愿望的投射,甚至所谓‘奇谭就是人或人性某一面的具象化表达”。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取材自《西游记》,但故事的主角已经从齐天大圣转移到不名一文的小猪妖身上,讲述了它为想吃唐僧肉的妖怪老大卖命工作的故事,它会对领导熊教头下达的指令产生质疑,也会在“上班”途中给家人买包子,对家人报喜不报忧,还想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犹如“小猪妖职场生存记”,让很多打工人仿佛看到了自己。这部短片摒弃了《西游记》题材的文艺作品以往聚焦英雄人物的风格,从一只最底层小猪妖的视角拍摄,反而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小妖怪的夏天》导演於水表示,大历史里的小角色、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是他钟爱的主角。而对于“中国风”,他也有自己的理解。“我把中国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符号层面的,像灯笼、熊猫、爆竹、对联,这是特别符号化的中国物品。第二个层面就是中国的美学,比如片中留白,有两个镜头甚至连背景都没有,就是纯白的背景。”但在於水看来,更为重要和深层次的,是第三个层面——民族性格,这是最深的一个层次。“我们看小猪妖的故事,为什么感觉和国人特别紧密贴合,外国人就不一定能达到完全共鸣的程度?这可能就是民族性格的原因。中国的民族性格就是这样,‘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我觉得中华民族的性格是良善的,希望片子里能体现这些点。”

《鹅鹅鹅》改编自南朝时期的志怪小品《阳羡书生》(也称:鹅笼书生),影片围绕“欲望”与“人性”,讲述一位送货郎在送鹅的路上巧遇狐狸公子,在鹅山上经历了光怪陆离的一天。该片导演胡睿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忠实读者,也是《天书奇谭》的铁粉。《阳羡书生》虽然只有短短500多字,却让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师胡睿印象深刻。他在脑海里勾勒故事中人,“口吐万象、幻中生幻,虽只一方舞台,但人心的变化制造出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人,越读越觉无论从文学还是绘画,祖先都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中国故事当代表达、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基础”。在对奇谭文化、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后,胡睿运用奇思妙想构建了《鹅鹅鹅》,让观众重温蕴意深刻的中国的奇谭故事,了解古人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同时折射了当代人的情感焦虑。

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电影不断涌现。《光明日报》评论文章提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曾在票房与口碑上双丰收,得到不少影迷的赞誉。但总体来看,之后的一系列作品,如《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白蛇2:青蛇劫起》《姜子牙》等,虽拥有绚丽的特效和精致的画面,制作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依然摆脱不了清晰可辨的模仿与借鉴痕迹。尤其是在世界观与主题思想的设置上,原创性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光有传统文化的“皮相”还不够,作品精神内核要有“中国魂”,才能经得起时間和观众的检验。评论文章认为,比起不少动画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与闯关打怪式的冒险故事,《中国奇谭》的“骨相”无疑是最中国的。“或许也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中国动画的制作,未必要片面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而是应该回归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与风格。”

《小妖怪的夏天》中的无名小辈小猪妖影射了在宏大时代中渺小又拼命的打工人。《鹅鹅鹅》中欲望的沦陷、求而不得的怅惘,多少戳中了吾心安处的人们。第三集《林林》讲述了生活在林海雪原的狼女林林因孤独而涉足人类世界,为了被人类孩子认同,不断背离自己作为狼的身份,却因此害死了母亲,最终在苦难中迎来成人礼的故事。表层看,讲到了比较常见的人与自然万物要和谐共处的主题。但更深层次,则聚焦了“自我认同”的深刻议题。该片导演杨木表示,自己更想在短片中突出内心声音的重要,“林林是狼,但狼和人之间更像是彼此的镜子,互为表里。我们在狼的身上能发现人性,在人的身上也能发现狼性,整个大环境是一样的。中国人讲求二元世界,阴阳融合,既相互对立,也相互融合,这和我们对自然的理解是相通的,很多时候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塑造林林这个角色,就是想把我们内心最关注的事情讲给观众听。”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平实地呈现了乡村的生活,村里人的日常,村里的娃经常有的稀奇古怪的幻想,同时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乡村逐渐冷清的现象。该片导演刘毛宁透露,如何既符合《中国奇谭》的大命题,也能进行自我表达,自己思考了很久。他发现自己依旧还是对人和家乡的关系感兴趣,于是决定将自己对过往的体会,以及对乡村孩子成长的所知所感呈现出来。“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还是在展现时代变迁的概念。时代在走,人在长大,村里来了新事物,再吸收、再转化是必然发生的事情,这个过程一定会推陈出新,但希望在改变的时候还能念在过往。”

《中国奇谭》中这些寓言式的“故事新编”,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努力把现代人的生活、职场、亲情等情感共鸣点融入进去,以现代语境和雄奇想象营造出“奇境入梦,我在其中”的浓郁在场感。在这些中国故事中,观众从不同角度找到当代生活或精神的写照,从而被触动了心弦。

中国美学的多视角呈现

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的内容丰富多样、天马行空,而画风上也带着强烈的中国式的美学观,同时积极探索着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方的结合。各短片导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运用水墨、剪纸、素描、CG等多种美术风格和制作手法,合力完成对中国美学的多视角呈现。

《鹅鹅鹅》的制作手法采用的是传统的素描方式,大量运用黑白色彩,颇有早期电影胶片的效果,也让人联想到传统的水墨画,片中的大量留白也符合东方美学的表达,契合中国奇谭故事的含蓄和意蕴。很多网友也兴致盎然地寻找细节之处的中国元素,譬如动画背景致敬了米芾的山水画《潇湘奇观图》,狐妖书生头戴簪花的设计采用于唐代兴起的“男子戴花风”,鹅仙脸颊上的胡须妆对应了中晚唐时仕女们盛行的“血晕妆”等等。与此同时片中也能看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如货郎设计成带有黑眼圈。“这个是美学上的一个技术性嫁接,黑眼圈就是哥特式美学的一个典型代表,会让人有一些与众不同,有一些阴郁的色彩,看起来心事重重,这个特别符合我对于角色的理解。”导演胡睿说。

《林林》运用CG技术的同时,并未摒弃中国动画的传统风格。导演杨木表示,很多观众习惯了西式动画流畅的三维表演,《林林》则用定格动画这种比较接近木偶剧的方式去破掉这种流畅感,既保留水墨风的留白韵味,又保留CG动画在细节和透视层面的优势。然而,三维是写实的,水墨是写意的,本身有些矛盾。导演在创作中,找到了突围路径。“我们提取古人绘画中的思维方式、他们对美的理解,运用到片中,表现出的就是低饱和、灰调色彩,勾勒远山时的散点透视,以及光线处理上抹去了修饰性的灯光等,让两种画风在求同存异中美美与共。”绘画之外,《林林》里的配乐也彰显了中国特色,邀请到民族音乐作曲家马久越担任音乐总监,在整个作曲和编曲过程中,尝试用笛、箫、中国大鼓等诠释这个林海雪原里的传奇故事,此外还特意采用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阮,营造一种穿越千年岁月的感觉。

第五集《小满》则是一段充满童趣的成长记录。为了尽可能生动恰当地表现“童年”,主创们想到了返璞归真的传统剪纸艺术。该片导演之一的陈莲华表示:“用剪纸来表现人心,特别有动画原本的力量。将纸偶通过动画赋予灵魂,让它不仅有形象、有动态,还有内心,这是很有挑战的事。”为了追求最极致的效果,《小满》全片都“纯手工”打造。在陈莲华看来,手工制作有电脑无法取代的质感和温度。作为动画学院的老师,陈莲华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可和接受,并由衷生发出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豪感”。由此他也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热爱融入《小满》的设计中。在筹备过程中,主创团队搜集了大量古代绘画,从中寻找灵感源泉。人物造型的设计也参考了古代儿童的真实穿着。“我们从《百子图》等绘画中,找到了古代小朋友的发型和衣服,比如富贵人家的孩子,衣服上的装饰很多,都是有据可查的。我们既保持了真实度,又做了一些简化,最后形成这种既有中国特色又憨态可掬的形象。”陈莲华说。在拍摄和剪辑中,团队也减少了蒙太奇手法的使用,借鉴中国传统卷轴画的形式。在色彩运用上,受到中国传统漆器的启发,《小满》大量使用了红色和金色,黑色和金色的配色;配樂方面,将唐代雅乐融入音乐之中,与画面相得益彰。

没有大量使用市面上流行的3D动画制作,画风也少有被美日动漫风格影响的痕迹,《中国奇谭》让很多网友感到,童年时代每晚守着电视看中国美术片的感觉回来了,“传统风味十足,熟悉的上美影配方”。不过“古为今用”“中西合璧”的理念,坚持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也给创作带来了很高的操作难度和极大的工作量。例如,《小满》呈现在观众面前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背后却是长达14个月的反复摸索,不断试错的过程,终于为纸张赋予生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鹅鹅鹅》在画风上最大程度保留了手绘素描的笔触,无法用现在的工业系统直接上色,每一帧都必须由动画师一笔笔画,全片208个镜头,每个镜头、每一帧至少画三四个小时,有些要七八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画一帧。没有捷径,只能“用最苦、最原始、最作坊”的方式。《中国奇谭》在继承了传统美术动画创作手法的基础上,探索了新的民族风格,而这背后少不了上美影的传统作风,探索不止的动画理念。

中国动画传统的

传承与拓新

2022年是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也是上美影成立65周年。中国百年动画历史上,上美影创作出《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天书奇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大耳朵图图》等大量优秀中国美术动画片,引起世界瞩目,获得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美誉。

2020年底,为迎接2022年中国动画即将到来的100周年和中国动画新的百年,上美影准备策划推出一部作品以发扬中国动画极具特色的短片创作。与此同时,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工作的陈廖宇酝酿着动画短片系列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和陈廖宇都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第三届学生,执导过《天书奇谭》的钱运达,《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的动画设计浦家祥是他们的老师。上美影和陈廖宇在选择合作导演时,除了有创作积累且有强烈的创作欲望,不同的导演需要在不同动画手段上有代表性外,创作理念与“民族风格”的调性一致,能够表达出中国文化底蕴且有中式想象力,也是其中一条重要标准。

在陈廖宇这代动画人心里,上美影几乎约等于中国动画的代名词,更代表着具有“中国动画学派”的艺术创作。而这,成了主创团队创作《中国奇谭》的大方向。“中国动画学派究竟是什么,可能见仁见智。就我个人观点,在画风上,中国动画学派可以高度浓缩成‘意境二字;内容上,中国学派、中国特性却是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陈廖宇表示,上美影缔造的中国动画学派,就是善于向传统借智慧,奠定了深厚的学养根基。面对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藏,《中国奇谭》当然要汲取个中精华,方能更好地推动具有中国特性的动画“破土出圈”。

胡睿也认为,上美影是最能发起《中国奇谭》这个项目的。这个经典悠久的动画厂牌有足够的勇气承担探索的风险,致力于让中国动画往更高、更深的领域前行。“我们这一代创作者,如果想要创作中国题材的好故事,去哪里找营养呢?还得从上美影那些经典作品中寻找。大家都爱上美影。”

定格动画、剪纸动画,都是上美影的看家本领。然而这类动画由于每帧画面都需要手绘、手工,投入大、周期长,与电影工业化不断推新的当下市场中有些格格不入。《中国奇谭》中的作品不仅采用现代数码作画,也有作品探寻传统动画在当今电影工业环境的应用,比如剪纸动画《小满》、定格动画《玉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本片出品人、总监制速达表示:“《中国奇谭》作为传承上美影‘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的创新和尝试,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形式、新道路,力求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东方美学风格。”

《中国奇谭》的创作中,艺委会提出了许多建议。艺委会中有多名已经退休的上美影老艺术家。这些已是耄耋之年的艺术家看得非常认真,且给出了极具建设性又完全具有年轻视角的书面意见。比如,常光希曾提到:“导演在奇幻、梦境和现实的交错中把握了故事的隐喻内核……希望在后续的制作中特别注意细节的行为逻辑和‘吞‘吐的视觉感受,做到荒诞而可信。”凌纾在意见中写道:“几个次要角色有一定特色,但最好再虚幻、神秘一点(不光是外表,还包括动作)……第二人称的运用也很好,可以拉近观众进入剧情体验和思考。”

收到老前辈的意见时,陈廖宇有些吃惊,他本以为会有代沟,但完全没有。“从这些意见里可以看出来他们完全get到了每个年轻人创作的精髓,反而还会鼓励你可以做得更极致一些。”於水也有类似的感受:“我们的传统认知里,上美影代表着经典动画,但在这次创作过程里,我们感受到很多老前辈其实比我们的思路还要开放。整个创作过程中,上美影都有比较深度的介入,在每部影片创作的不同阶段,速达厂长和那些老前辈都要看的,然后会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对影片的总体方向有很好的把控。上美影给予的创作自由和艺术上的把关,让我们大显身手。当然也要感谢B站,他们在各方面的支持都很给力。”

前辈们没有建议他们一定要做成某种所谓市场既定的类型,说得最多的话反而是:你们可以做得更极致些、更大胆些。当收到老先生一笔一画写下的真挚建议时,晚辈们内心的触动,犹如“学动画的孩子回到家了”。而这些老先生们身上的开拓精神,也让晚辈“拓新”的步伐迈得更加笃定。

“‘中国小妖怪的故事绝不会止步于八集。”2023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透露,《中国奇谭》已在筹备第二季;作为上影“十四五”精品内容战略与大IP开发战略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中国奇谭》将打造的是一个IP宇宙,每一个短片都会根据自己的特性,拥有不同的IP发展规划。“美影厂采用了艺术短片集的形式,集聚了一批优秀的动画导演,也给予了大家自由的创作空间,在互相讨论甚至互相竞争中完成了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王健儿表示,正是这样的创作形式给《中国奇谭》打造IP宇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代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对中华文化创新表达的追求,为《中国奇谭》线上线下都火爆出圈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样一个有广度、有深度的内容IP,为我们做中国自己的动漫IP宇宙提供了新的机会。”

有网友写道:“看《中国奇谭》,脑子里蹦出四个字‘文化自信。”不少网友感慨,这就是中国动画该有的样子。《中国奇谭》在立足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呈现中国美学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只靠一部带有一定实验性质的动画作品还远不够,中国动画产业的繁荣还需要更多具有传统底蕴、中国气质的作品源源不断地出现。有评论认为,《中国奇谭》能扛起中式美学复兴大旗还太早,但它至少给这个行业提供了一个范本和可以进步的方向,在市面上充斥着潜意识、赛博朋克、多重宇宙和平行世界等等设定的科幻动画中,一点一点架起中国奇幻动画在新时代的造型和世界观。

《中国奇谭》的主创们也有这份清醒的认识:不要急着谈“文艺复兴”,我们在做实验和探索。今年是中国动画诞生百年之后的新起点。《中国奇谭》让动画市场为之一振的同时,人们更该思考,如何坚守民族风格的艺术自觉,以匠心打造过硬作品,形成国产动画特有的风格体系。从短片入手,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一步一个脚印,立足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动画百花齐放、中华文化奔涌向前。

“中国动画现在进入了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相比较十多年前,近几年的国产动画几乎都在强调或向观众展示‘我们在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动画风格。自我意识觉醒,说明这个行业要逐渐走向成熟了。找到自我的下一步应当是百花齐放、多元化發展。”陈廖宇说道。

《中国奇谭》的走红展现了一批中国动画创作者在新时代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探索,他们根植传统,不墨守成规,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提取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结合现代审美语境的趋向,努力打造本土的文化符号,确立中国动画的世界身份。这是一次向中国动画百年、动画前辈们的致敬,更是新征程上的扬帆起航。

猜你喜欢
动画传统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亚岁送鞋的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我的动画梦
老传统当传承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