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乐
(Maine Lobster Festival)
每年8月份的第1个星期,是全美规模最大的龙虾主题美食盛宴——缅因州龙虾节。缅因州龙虾节从1947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有七十多个年头了。每年活动期间,都会有数十万人次的游客前来参加。
缅因州位于美国东北角,南临大西洋,是美国的著名渔港,盛产美国龙虾。美国人将美国龙虾简称为缅因龙虾。美国龙虾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而在中国市场这种龙虾也被称为波士顿龙虾。
美国龙虾并不是龙虾属物种,而是隶属于十足目海螯虾科螯龙虾属,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一般需要六年才长到一磅(一只十五公斤重的龙虾可超过五十岁)。龙虾也有蜕壳过程,为长出更大的新壳而蜕去旧壳。在夏季,这种“软壳”龙虾在总捕捞量中占很高比例。与相同年龄的硬壳龙虾相比,软壳龙虾更易受损伤,肉也不丰满。硬壳美国龙虾老嫩适度、鲜甜可口。有经验的老饕会挑选硬壳的美国龙虾。
从背负“海蟑螂”的恶名,被当成穷鬼、下人、囚犯和当兵的主食,到人人垂涎的美味海珍,美国龙虾的华丽转身成为历史上传奇一章。
17世纪,英国殖民者抵达美洲新大陆。由于当地食物匮乏,殖民者只能靠吃海鲜果腹,美国龙虾就是当时的主要食材。殖民者简单地用水煮食美国龙虾,然而并不符合他们的口味。
19世纪之前,美国龙虾一直被当成低等食材。很久以前,新英格兰地区龙虾产量颇丰,暴风过后的海滩上龙虾密密麻麻,当地土著只把它们当肥料和鱼饵。后来,美国龙虾变成了穷人、契约工人和囚犯的菜肴,被称为“贫民食品”。契约工人们顿顿被迫吃龙虾,再好的美味也成了负担,于是强烈抗议,并开始罢工,要求资本家每周供给龙虾的次数不得超过三次。许多殖民地也规定了每周给囚犯吃龙虾的次数。那时,吃美国龙虾被看成一种虐待行为。
1840年初缅因州开始运销龙虾到全国各地,第一批在1842年抵达芝加哥。19世纪末缅因年产龙虾1300万吨,当时批发价每磅美金一角。直至1891年,美国人发明便携的龙虾罐头后,美国龙虾才渐渐从无人问津的廉价海味变为美味佳肴。之后,龙虾彻底告别了廉价的名声,成为令人瞩目的美食。
新烹饪方式的出现和各地龙虾节的举办使美国龙虾的需求量暴增,美国龙虾开始作为高档餐厅的压轴菜登场。各地纷纷举办以龙虾为主打的美食节,缅因州龙虾节也成了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美食节之一。
20000磅龙虾、海女神评选加冕、顶尖的娱乐项目嘉年华、10公里纪念长跑、海鲜烹饪厨艺大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龙虾节依次上演。龙虾节上会用世界上最大的蒸锅来烹饪上万只龙虾,喜欢吃龙虾的游客可以去一饱口福。
(Galway International Oyster Festival)
素有欧洲“绿翡翠”之称的爱尔兰是一个处处充满惊喜的地方,在这里有无数值得庆祝的事情,也有无数种庆祝的方式。爱尔兰人将梦想变为了现实,随后将现实变为了珍贵的回忆,特别的节日在爱尔兰会有众多不同的庆贺方式。
比如享有盛名的高威牡蛎节算得上是一场鲜味儿大狂欢。从二战后的1945年开始,每年九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都会在有着爱尔兰“西部之都”和“文化之都”之称的高威市(Galway也被译作“戈尔韦”),举行一年一度的爱尔兰高威国际牡蛎节。
高威市位于爱尔兰西部,面对着大西洋,处于科里布湖通往戈尔韦湾入口处,以郊外的优美风光、离岛的传统文化而闻名,更因盛产一种欧陆扁牡蛎而闻名于世。此牡蛎英文名Ostrea edulis,或作Belon oyster,生长在大西洋岸边,体积细小,带有强烈的海水味,口感嫩滑鲜美。每年九月底至第二年的一月初是牡蛎收获的季节,当地居民以出产牡蛎而自豪,每年大搞牡蛎节庆祝收成,全城狂欢。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生蚝节日,高威国际牡蛎节被很多媒体评为欧洲最棒的节日之一,同时也有人认为它是全球每年12个最成功的节庆之一,其在牡蛎行业乃至于水产业的影响力不亚于慕尼黑啤酒节。牡蛎节除了举办各种各样与牡蛎有关的文化活动之外,更多的是将分布在爱尔兰绵延7,500公里的海岸线上各地的128家牡蛎养殖场的优质产品聚集在一起,向来自全世界各国的“蚝痴”们展示它们的魅力,最终让它们摆上世界各国食客的餐桌。这期间,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牡蛎品牌和养殖业的企业也纷纷前来参展,目的就是能够在世界的交易舞台上展示和推销自己的产品和品牌。
牡蛎节的庆祝活动为期三天三夜,以一种鲸吞虹饮般的豪氣彻底拴住游人的胃袋与心灵。肥满的牡蛎、新鲜的龙虾和美味的三文鱼,配上土豆饼再涂上爱尔兰传统奶酪,味道鲜美至极,持久回味。
除了可以品尝到牡蛎和各种美食,节日里还有狂欢聚会、牡蛎品尝会、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开牡蛎竞赛以及盛大的牡蛎酒会,牡蛎一定要开到手软,才算尽兴。尽管开蚝比赛作为全球所有牡蛎节上的必演项目,但是高威国际牡蛎节上的吉尼斯世界开蚝锦标赛被广泛认为是最精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开蚝比赛。而吉尼斯世界纪录本身就出自爱尔兰最负盛名的健力士黑啤酒的创意。同时,生蚝搭配健力士黑啤酒和黄油棕色苏打面包也是爱尔兰一种传统“套餐”。
牡蛎节上会选出最美的姑娘担当“牡蛎小姐”,参加传统牡蛎节游行的年轻艺术家还会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制作的彩绘玻璃。劲爆的现场音乐、倾情的万人狂欢以及一杯杯爽口甘甜的黑啤相伴、一口一只牡蛎,人们毫无顾忌、彻底开怀地享受着这场饕餮大会。
(World Paella Day)
是的,你没有看错,西班牙海鲜饭也拥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了。
西班牙海鲜饭是西餐三大名菜之一,与法国蜗牛、意大利面齐名。自2018年起,西班牙海鲜饭便拥有了专属于自己的节日——世界海鲜饭日。海鲜饭的故乡在西班牙瓦伦西亚的阿尔布菲拉湖区,9月稻米飘香,瓦伦西亚通过海鲜饭的魅力,向全世界分享这一融入了传统与文化的顶级美食,同时向各国游客展现这座地中海“阳光之城”的无限精彩。
瓦伦西亚海鲜饭是瓦伦西亚的美食文化传统,也是世界食谱上不可或缺的一味奇珍。瓦伦西亚海鲜饭的重点在于米饭,用料极其讲究。想要探其究竟,可以前往爱尔布菲拉湿地自然公园参观稻田,那里盛产海鲜饭专用的大米Bomba,这种大米可谓是烹饪海鲜饭的最佳选择。无论是器具、食材的选取,还是制作的细节,都是为了让米饭的口感和风味达到最佳。完美的瓦伦西亚海鲜饭,米饭只有薄薄的一层,粒粒分明饱满,口感略带咬劲,层次丰富,香气四溢,底部会有一层非常香脆的锅巴,口感让品尝者无法拒绝。
然而,在最初的海鲜饭的原料中并没有海鲜。关于Paella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Paella这个单词来自西班牙东海岸的一个叫Valencia的小海港,Paella在当地语言里是“锅”的意思。当地海港的货工们习惯在篝火上架起一口大锅,把米和食材丢进去一起煮,然后用木勺子直接从锅中取食。Valencia是出名的货港,但是附近缺少渔场,所以海鲜售价并不便宜。旧时即使到了庆典时刻,最好的配料也不过是兔子和野鸭,偶尔会有鸡肉。另一种说法是,传说15世纪,哥伦布航海时曾遭到一次飓风袭击,逃生到一个小岛上,当地渔民用海鲜和米饭做了锅大杂烩,救了饥寒交迫的哥伦布一命。后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后,跟国王说起这件事,国王就命令宫廷御厨到小岛学做海鲜饭,以后王宫里就用海鲜饭招待最尊贵的客人。就这样,海鲜饭从渔民的餐桌搬到了国王的宴席上,从此,海鲜饭成了西班牙的“国饭”。
每年的海鲜饭日上,都会在苏埃卡举行盛大的海鲜饭“武林盛会”——瓦伦西亚苏埃卡国际海鲜饭大赛。这不但是西班牙历史最悠久的厨艺比赛,更是集结海鲜饭江湖各路高手的巅峰对决大赛。比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参赛选手必须是在职专业大厨,而专业大厨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技巧更让大赛别具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