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炜炳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微时代”已经来临。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不仅在技术手段上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还在工作模式、资助载体和育人理念上产生了重大变化。文章分析“微时代”视域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并探究资助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院校;少数民族;资助育人
做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是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关系着未来民族地区和民族事业的发展。此外,少数民族学生有着建设家乡,促进各民族团结的使命,是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人才资源,也是发展民族事业的中流砥柱。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基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原有生态环境和运行模式。下面,笔者论述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最新的理念、技术和模式。
一、“微时代”视域下的现实背景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微时代”把人们送入一个以微媒介为主要传播交流载体的时代。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手机APP行业市场前景规划及市场前景趋势分析报告》的相关数据表明:在手机上网人群的所有年龄段中,拥有APP数量最多的是15至19岁的人群,人均手机APP数量为84个;20至29岁的人群,人均手机APP数量为65个。即使是人均手机APP数量最少的60岁以上人群,手机APP数量也高达35个。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表明:手机上网人员的手机微信使用率为85%,QQ和微博的使用率分别为41.6%和40.4%。而2021年艾媒咨询对中国大学生日均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7.3%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8小时;26.4%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为6至8小时;45.8%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为3至6小时,每日使用手机时间低于3小时的大学生占比仅为20.5%。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俨然成为“微时代”微媒介的主体用户。
在“互联网+”背景下,微媒介功能不断优化和完善,有着微、精、准、快、广等特征,而这正是传统资助育人工作所欠缺的。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搭建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微平台,构建少数民族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终极目标。
二、高职院校在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的相关研究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相关研究也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关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调查研究
王朝雯阐述了资助政策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云南高职院校在资金、认定和教育方面的资助政策,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卞千坚持教育扶贫的理念,并基于本职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的形式了解真实的资助情况,总结各方意见来改进资助育人工作,从而提高资助育人效果。
(二)关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模式研究
王文栋基于精准扶贫理念,将资助育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从而构建精准有效的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自助式资助育人模式。通過分析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工作的四个方面,石慧和杜佳在构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多元资助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想法。
(三)关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理论研究
翟景景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资助少数民族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三全育人”思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个解决方法。陈征宇、李锐和张维在分析了传统的资助模式后,指出了传统资助工作只重视物质的资助,缺少对人的教育,即资助育人工作只进行了资助未进行育人,同时忽略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然后,他们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方法,以在资助少数民族学生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关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研究
基于高职院校“双高”背景,塔衣尔·吐尔逊和何青松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和三个方面的问题,并给出了确实可行的办法和对策。杨晓琴、罗信军和宁萍提出了少数民族学生受到文化和经历的影响,在就业方面存在更多的问题。
(五)关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创业研究
刘莹和郑东升通过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创业现实情况,具体分析、总结了高职院校在少数民族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刘莹在对比分析了现存少数民族学生创业的文献材料后,总结了三个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概括了少数民族学生创业时会出现的困难,并基于这些困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
我国非常重视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构建了一套以“奖、贷、助、勤、补、减、免”为基础的学生资助体系,制定了一系列较完善的资助政策,但缺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健全政策和明确思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依然采用无差别的资助模式,忽略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不仅存在物质困难,还存在文化、习俗、语言和心理困难。实际上,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精神、学习、工作方面也需要资助。
(一)资助认定相对困难,缺少科学性
对困难学生的认定,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的认定是一个十分复杂且烦琐的过程。目前,我国的资助育人工作仍然缺少客观、科学的评定系统,以及恒定、可行、有效的指标体系。在面对文化、习俗情况都较为复杂的少数民族学生时,高职院校很难用比较科学且恒定的评判标准判断其家庭困难程度,从而导致整个资助过程缺少明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少数民族学生受到文化、习俗和心理的影响,不愿意表达和表现自身的贫困,又受到语言、文字和教育差异的影响,资助过程往往出现无法准确理解资助政策的情况,大大增加了资助难度。此外,在资助评定过程中会出现经济不困难的学生骗取资助和经济困难的学生因为面子拒绝资助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资助评定工作。
(二)资助管理缺乏动态性
贫困是相对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动态的,有些家庭的贫困是长期贫困,有些家庭则是短期贫困,如因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收入减少,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这可以通过帮扶和自身努力逐渐提高经济水平,最终实现脱贫致富。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追踪调查往往是欠缺的,对他们家庭情况变化的掌握也是滞后的。很少有因为家庭脱离贫困而撤档,或者因为家庭突遭变故能及时入库获得帮扶的情况,导致资助育人工作缺乏时效性,资助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针对少数民族学生,高职院校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他们的经济状况,杜绝应受资助者未获得资助的情况出现。
(三)资助过程重物资,轻精神
一直以来,国家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并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制度倾斜和支持。然而,高职院校现在的资助育人工作只注重物质帮扶,缺少爱国、感恩、认同,民族团结和自强自信等教育内容,忽略了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育人”功能,以至于出现精神和物质双重贫困的“双困生”。此外,虽然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可以理解来自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关爱,同时能够心存感激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回报社会,但依旧存在部分学生有着“理所应当”“不思进取”的心态。不仅如此,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只提供了物质经济的资助,忽略了他们心理、思想、专业技术上的帮扶,导致少数民族学生难以融入高职院校的大环境中,总是心存顾虑,并且很容易产生自卑、消极等负面情绪。
四、“微时代”视域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资助育人新模式
随着“微时代”以不可阻挡的姿态冲击着高职院校原有生态环境和传统运行模式,高职院校必须搭建精准资助服务微平台,充分发挥其及时收发信息和大数据智能分析的优势,实现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
(一)微平台:实现资助载体的变革
微平台是一个集收发信息、大数据智能分析和即时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主流微媒介。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微平台发布与共享资助政策和奖助信息,同时基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语言等进行个性化设置和推送,保证信息准确有效且给有需要的学生。此外,微平台在收集、分析、掌握困难学生基本情况后,可以提前协调部署,简化申请和审批流程,实现一站式资助服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微平台的沟通互动功能,与少数民族学生建立线上多形式的互助关系,打破传统模式中对人员、地域和时间方面的要求,以及因语言和心理等造成的沟通壁垒,第一时间真切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并通过网络提供更多生活学习的建议和精神上的帮助。
(二)微教育:实现育人方式的创新
“微时代”视域下的微媒介平台给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带来变革的同时,也给育人工作带来创新。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微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微课堂”“微阅读”“微视频”“微声音”等形式,讲好微故事,树立“微典型”,传递正能量,展现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风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微平台即时沟通的优势,经常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近况,答疑解惑,给予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树立学习信心。
(三)微生活:实现资助育人的革新
不同于教育为中心的传统资助育人模式,“微时代”视域下的资助育人工作更加突出“引导”。微媒体获取和传递信息有着迅捷且多面的特性,已成为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重要路径,也是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手段。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利用微平台优势占领网络主阵地,创建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平等交流、自由表达为主题的交流空间。通过“微”友视角侧面了解他们的微生活,关注其思想、学习和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综上所述,在“微时代”视域下开展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可以拉近资助者与被资助者的距离,让资助者能够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了解被资助者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变化,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性、高效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魏魏.运用“微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杜壮.能力资助模式在高校少數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探索[J].现代交际,2019(16).
[3]彭艳.“微时代”下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科研项目“基于‘微时代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