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泓 李 岚(通信作者)
(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
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自愈的可能性,但多数情况是改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而产生的疼痛和下肢放射痛,对已经突出的椎间盘不会再恢复到椎间隙内,所以在出现椎间盘突出时,应先到医院就诊,确定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后,再决定具体的治疗[1]。 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而降低生存质量。 近些年,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越来越多,故而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产生和治疗方向,进一步帮助患者恢复腰椎功能,防控并发症。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常规西医方案往往达不到临床满意效果,所以医师们将方向转到了中医治疗方面,中医以“治本”为基础方针,在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与康复速度上均有着极大助益。 在护理中开展"一证一品"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且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促使护理工作内容更具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患者的康复信心,对疾病的治疗、腰椎部位的保健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鉴于此,将我院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12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结果证明"一证一品"护理方案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将我院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均分为2 组,每组各60 例。 观察组男性36 例,女性24 例;年龄36 -72 岁,平均为(44.07 ±12.03)岁;病程2 -9 年,平均病程为(5.03 ±1.47)年。 对照组男性29 例,女性31 例;年龄37 -73 岁,平均为(45.13 ±11.89)岁;病程2 -8 年,平均病程为(5.47 ±1.57)年。 2 组患者均经过CT 或者MRI进行疾病诊断,且按照患者意愿开展手术治疗或者中医方案治疗,针对患者讲解疾病情况,并在患者和家属知晓的情况下,签署护理治疗同意书。 将2 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所有指标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通过健康教育来指导日常生活饮食以及家庭保健,通过集体授课或者发放疾病知识宣讲手册来帮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基本认识,同时还要鼓励患友之间的交流,互相纠正,监督不良行为。 加强必要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作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减少由于护理不当而导致的患者疼痛损伤。观察组为“一证一品”护理方案。 (1)成立“一证一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人员的组建,并加强内部培训,了解疾病护理的主要策略和患者的感受,加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培训。 其次,为患者提供体位训练指导,如患者在俯卧位下要保证全身放松,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2)在疼痛管理上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则十分必要,可结合注意力转移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做好疼痛护理,缓解腰椎负担,同时注意腰部保暖,可实施腰部热敷,在疼痛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防止腰部的突然用力。 (3)若是开展手术治疗,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护理,防止管道扭曲脱落,关注引流液的性质变化和异常情况。 在特色护理中,嘱咐患者佩戴腰带,但是不可负重过高,这也会导致患者不适。 另外,患者在开展康复训练期间,可结合不同阶段进行,如术后6 小时可以开展床上踝泵运动,每天3 -5 次,每次5 -10 分钟,在术后1天可以加入直腿抬高训练,每天3 -5 次,每次5 -10分钟,并维持10 秒。 在第2 阶段,则是术后1 周,可结合腰背肌功能训练,但是要注意动作正确,不要造成患者受伤或者不耐受情况。 在第3 阶段,可以佩戴胸腰支具进行活动,可有家属陪同。 在术后也要提醒患者居家期间也可以开展以上训练内容,可以在电话随访中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针对错误方式进行纠正。 (4)若是开展中医方案治疗,则在中医特色护理中开展"一证一品"护理的过程中,要结合病机进行讲解,结合不同症状开展辩证施护,如对患者开展耳穴贴压技术,对于不同证型患者的手法存在差异,如对于血瘀气滞型患者可采用对压法,对于湿热痹阻型患者则为直压法。 在饮食指导上也存在差异,如针对血瘀气滞患者则选用活血化瘀的食物,对于湿热痹阻患者则为清热利湿的食物。 在情绪管理中,对于血瘀气滞患者其多有急躁表现,可结合宁神静志来稳定情绪。 对于湿热痹阻患者则多有忧郁,则应当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此外,在中医治疗措施中还可以结合手法按摩策略,即按摩中要保证腰部获得暴露,并将枕头垫在胸部以及前胯,腰部悬空。 随后可顺着脊柱两侧发力,从下到上的按摩并指导患者进行伸展运动,对下肢都要进行牵引,对椎体棘突部位进行按摩。 在穴位选择上,包括了昆仑穴、肾俞穴,一直到阿是穴,通过点穴按摩方法来改善病症。
观察指标如下:(1)将对比患者的腰椎功能和脊椎神经功能。 分别采用腰痛评分标准ODI 以及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JOA 进行测定。 对比功能障碍指数,采用ODI 问卷表,由10 个问题组成,包括疼痛的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等10 个方面的情况,每个问题6 个选项。 JOA 的评价主要涉及症状和体征情况,包括主观症状、体征以及日常动作3 个维度,分值在0 -29 分之间,分数越高,腰部功能恢复越好。(2)结合SF-36 量表,从8 个维度进行分析。 包括了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多个维度。 得分与生活质量两者间的关系正相关。 (3)对比患者的遵医率。 从功能锻炼、行为方式、定期复查3 个方面实施对比分析。 共18 个条目总分为72分,得分高,则说明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好。 (4)对比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自制量表进行发放,所有患者均进行填写,并全部回收。 在14 个项目中,得分在10 -14 分为优秀,5 -9 分为良好,低于5分为较差,统计优良率。 (5)对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如便秘、压疮、深静脉血栓以及切口感染等。
处理软件选用SPSS 20.0,计量资料用(±s) 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x2) 检验。P<0.05 表明指标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价值。
观察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康复评分优于对照组,即在ODI 指数和JOA 指数上效果良好,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JOA 评分与ODI 评分对比(±s,分,n=60)
表1 2 组患者JOA 评分与ODI 评分对比(±s,分,n=60)
组别JOA 评分ODI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13.45 ±2.2520.36 ±2.1435.51 ±4.0320.19 ±2.47观察组13.39 ±2.1125.14 ±2.4235.44 ±4.2816.35 ±2.73 t0.4345.9800.5944.934 P>0.05<0.05>0.05<0.05
在生活质量指标对比中,观察组SF -36 生活质量量表的各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 量表对比(±s,分,n=60)
表2 2 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 量表对比(±s,分,n=60)
组别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对照组 73.5 ±10.863.2 ±10.569.3 ±10.670.1 ±9.571.6 ±8.873.5 ±10.167.1 ±10.272.1 ±9.3观察组 79.2 ±11.171.3 ±1.0979.4 ±10.580.4 ±9.381.4 ±9.180.5 ±11.772.7 ±10.978.8 ±10.7 t5.5696.5257.8565.4153.5245.6934.1545.419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在遵医行为中,观察组遵医得分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对比(±s,分,n=60)
表3 2 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对比(±s,分,n=60)
组别功能锻炼行为方式定期复查观察组20.57 ±3.2220.68 ±3.4422.94 ±3.67对照组17.46 ±2.1417.55 ±2.2217.62 ±2.44 t 4.4064.1875.126 P 0.0000.0000.000
在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上,观察组优良率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对比差异显著(P<0.05)。
在并发症对比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n=60)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会发生退变,而引起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有明显的原因,即椎间盘退变。 此时纤维环、髓核的含水量下降,纤维环出现破裂的概率由此变高,而一旦纤维环破裂的时候,则会发生的情况为髓核突出,紧接着则会促使其压迫到神经,进而产生症状[2]。 此外,长时间维持不良的工作姿势,例如反复弯腰、转身等,都容易造成椎间盘损伤,驾驶员、程序员、公务员等久坐人群及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搬运工、运动员等,也都有可能,因过度负荷而造成腰椎间盘退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引起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若不加以干预,会对工作以及患者的生活,日常休息等,都会加重影响,导致情绪低落,身体承受不同程度的痛苦[3]。 疼痛严重以后,不仅会出现锐痛、刺痛,肢体也会变得酸麻,长此以往,肌肉出现萎缩,会使运动能力大幅度下降。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是向侧后方突出,压迫通向一侧下肢的神经根,进而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 当压迫比较严重时,神经根支配肌肉的力量减弱,患者的跖屈力量会变得不足。 如果患者出现了足下垂现象,则说明神经根压迫已经十分严重。 如果椎间盘突出向后方正中突出时,会压迫到马尾神经,马尾神经支配会引起感觉及大小便功能。当症状加重时,患者会出现大小便会变得不正常[4]。
理论上来讲,突出的腰椎间盘是无法恢复的,即无法完全治愈。 经过保守或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大幅度缓解、疼痛也会明显减轻,此时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进行腰背肌锻炼,可以使症状在一定时间内不再发作,但仍旧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如果是保守治疗,例如腰椎牵引、针灸、艾灸、推拿等方式,虽然症状能够明显缓解,但突出的髓核无法完全回纳。 因此当再次过于频繁地负重、弯腰时,腰椎间盘突出极有可能复发[5]。 如果是手术治疗,髓核被切除会导致椎间不稳定,也容易出现上下的椎间盘再次突出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增长或是长时间的不正确用腰等因素,会出现退行性改变,而一旦出现了周围的结构薄弱区,就有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逐渐年轻化也与长时间不正确用腰有关,例如长时间伏案或斜靠在同一位置,所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良好的用腰习惯,不要长时间弯腰、斜躺。 腰椎间盘突出属中医的痹症、腰痹、腰痛等范畴,导致疾病发作的因素主要为劳损、外伤、筋脉失养、肾气不足等,此时患者会呈现出经络困阻、气滞血瘀现象[6]。 在中医理论下更强调辨证治疗,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所采用的方剂存在差异。在临床研究中,中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归纳腰痹的范畴内。 正虚则说明患者受到风寒侵袭,腰部气血运行受到影响。 肾虚则会导致韧带松弛,淤血内生结合劳累等因素,而导致疾病发作。 而该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腰府失养,经脉闭阻[7]。 故而,在治疗中我们强调抵御外邪的重要性。 辩证施护也是中医护理的精髓,需要坚持中医护理策略并从望、闻、问、切4 个方面对患者的病情信息进行整合。 要分析患者的病情类别,对患者提供健康教育、饮食方面的指导,并重视对腰椎功能的改善,缓解病痛,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在本次调研中,也通过骨科专家进行了内部培训,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进行"一证一品"护理,针对不同证型患者给予辨证施护、辨证施术、辨证施教和辨证施养,营造了良好的护理氛围,并重视对患者的情志管理。"一证一品"护理的应用既符合基础护理要点,也能够打造特色专科护理方案,符合患者的个体治疗需求和心理需求,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以辨证施护为基准,提升了护理的专业性和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指导[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2 组患者JOA评分与ODI 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治疗方案下,能够改善患者的伤椎功能,有助于缓解临床病症,降低疼痛度。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运动疗法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并且增强肌力,协调平衡能力。 在坚持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基本原则下,能够达成理想的效果。 医护患的密切配合、充足的卧床休息、正确的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则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同时,在调研中要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要重视解决护理中的问题,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护理方案有很多,治疗措施也有很多,在护理中要逐步建立专业流程,逐步完善。 在结合循证护理、辨证护理的基础上,发挥骨科综合服务的优势,建立专科护理品牌服务。 在调研其他学者的研究中[9],"一证一品"护理方案作为特色化护理模式得到了临床认可,对于降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医疗服务中,应当重视对患者疾病知识的普及,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要点,积极的配合,在"一证一品"护理方案下,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患者提供了疾病康复与生活指导,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更高层次的需求。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功能锻炼十分关键,然而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到康复积极性。 在坚持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下,解决患者高复发问题,加强对患者治疗后的监督与指导具有必要性。 在本次护理中,能够明确患者的病情差异,在传统护理模式上为患者提供更细致、更全面的护理指导,有助于患者达到理想的治疗成效,发挥"一证一品"护理方案的品牌效应。值得一提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周期长,很多患者的年龄大,或者对于一些中青年群体,他们要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故而难以遵从医嘱,休养情况不佳。 这就会导致疾病复发、加重病情,再次入院。 孙萍英[10]学者提出,在"一证一品"或者"一病一品"的护理下,要积极地调动患者的遵医行为,为患者提供治疗建议和指导,在规范的、系统的护理工作中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也促使护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总结,我们认为在工作中要热情地接待患者,耐心地讲解疾病,在治疗上要诚心帮、耐心讲,在治疗后也要细心观、特色护、爱心访,发挥"一证一品"护理方案的优势,落实责任制度。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其实施"一证一品"护理方案,有效性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更全面,且降低了并发症率,具备一定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