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3-06-20 00:53:42朱丹丹
校园英语·上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英语教育文化自信

摘 要:将“文化自信”融入英语课堂的探索实践,是将大学英语课堂作为一个平台,通过布置英语展示任务,赋予学生话语权,为学生赋能,提高文化自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融入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与任务,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培养用英语自信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故事;英语教育;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朱丹丹(1973-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汉翻译、英语教育及语言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课程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文化比较,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立场,形成国际视野,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一、教学实践综述

将大学英语课堂作为一个平台,通过布置英语展示任务,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赋予学生话语权,为学生赋能,提高文化自信。以输出型的任务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发展能力。主要任务有制作英语PPT演示报告《我和我的家乡》,制作《自己烹饪家乡菜》的英语短视频,及制作《中国文化的象征》英语短视频。所有内容要求用英语口述,中英双语文字(字幕)对照。教学任务的布置以英语教学输出理论为依托,以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为底层逻辑,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抓手,以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为表现形式,结合社会热点,联系学生兴趣与知识水平,每学期设置一个全班学生人人参与的任务主题。完成任务需要学生具备电脑软件运用能力、中英文撰稿能力、演说能力、镜头表现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这些课堂任务活动创新了课堂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够让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内驱力,并为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和实践能力。

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学习与之相关的中英表述。教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实践解析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深入,高校英语教师也在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大学英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优势,利用英语这一媒介,大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又能够以英语语言为载体,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设计思路与理念

目前大多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都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理念输入为途径,而本课题研究依托英语输出教学理论,尝试通过让青年学生用英语做演示报告与短视频创作等方式,主动输出英语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Spolsky认为,语言学习者在交流中进行语言输出,不仅有利于学习者获得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还有利于其获得其他非语言能力。因此,语言输出是学习者提高语言技能与形成概念系统的决定因素,是外语教学和学习达成长期稳定效能的必要条件。

(二)具体任务与实施

1.英文 PPT演示报告《我和我的家乡》(I and My Hometown)。教师在学期初将演示报告主题告诉学生,学生按照学号顺序,每次课四至五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演示报告。内容必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我介绍,二是家乡介绍。鼓励有创意、有幽默感的演示报告。演示文稿是辅助,关键是看各位学生的英文讲述。PPT文稿内容不得抄袭,也不得使用网络上现成的介绍家乡的短视频。每位学生演讲完,教师及时做出点评,以表扬与鼓励为主,适当提出改进建议。评分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听讲反应,从PPT制作、中英语言文字的准确度、内容的充实度、演讲的流利度等方面综合打分。

从实践效果来看,英语演示报告《我和我的家乡》极大激发了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提升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比如有部分学生此前表示不会制作PPT,可一旦任務布置下去,学生都会认真准备,多方查找制作教程,摸索着制作出PPT演示文稿,另外学生之间也会互相帮助指导制作。演讲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的学生甚至在演讲开头说,“英语课我最喜欢的就是做演示报告这个环节。”

2. 制作讲解自己家乡菜的英语短视频。在学生居家上课期间,教研组从受大众欢迎的《舌尖上的中国》电视节目获得灵感,让每位学生拍摄一个自己居家做菜的短视频,鼓励大家做家乡特色菜。做菜过程中必须配合英语解说,可以是自己中英文双语解说,或者是中文解说配英文字幕,或者英文解说配中文字幕。要求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制作家乡的特色菜肴或自家的私房菜,也可以是自己的创意美食或饮料。有些制作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或重复动作的,可以用快镜头或剪切镜头。要求本人必须出镜,以证明是自己在做菜,不得假手他人。禁止网络抄袭或下载一个网络做菜视频提交。教师在网络直播课中陆续播放本班学生的做菜短视频,此外在QQ群里面推送制作较好的视频让大家学习。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有些学生甚至反复修改优化视频数次,如增加英文字幕,缩减时长等,力求达到评高标准。也有不少学生把做菜短视频放在了“抖音”和“小红书”平台,获得了一些关注与点赞,更加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对自己动手做家乡菜的自信。

布置做菜英文短视频制作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线上上课缺少互动的局面,还增强了学生手机摄影技巧、制作及剪辑短视频的技巧、边示范边讲解的技能等,英语解说更是实现了学以致用。做菜英文短视频不仅增加了线上英语学习的乐趣,也是疫情期间现实生活的一种展示,体现出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以及乐观向上、勤劳质朴的精神品质,更是课程思政的实践形式。

3. 制作英语短视频《中国文化的象征》(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思政版第2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文化的象征》,教材中讲的是美国文化的象征,AB两课分别介绍了麦当劳快餐和迪士尼乐园。与此相映照,中国文化也有很多象征性代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园林、戏曲等等。电视上近几年也涌现了一批集中展示中国文化的经典节目,在学生中有强大的影响力,引起了共鸣。例如《典籍里的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跟着书本去旅行》《航拍中国》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制作《中国文化的象征》短视频,要求主题内容积极健康,只要从任意一方面体现出中国文化内涵即可。画面内容必须是原创,学生自己拍摄,不得从网络下载现成视频,也不得利用现成的解说词,英语解说必须由本人完成,不得使用语音软件合成,时长3至5分钟,格式MP4,英文解说加中英字幕。教师在听说课上每次集中展示5位学生的视频作业,师生共同点评,有时也让制作的学生介绍创作背景、使用的方法、技巧及软件。教师根据视频完成度、语言内容、制作技术、创意及学生反响综合打分。

《中国文化的象征》短视频制作任务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尽情发挥,有的学生是参观中国式园林;有的学生是利用清明和五一节假期,回家拍摄了家乡的某处旅游景点,或家乡某种风俗;还有的学生介绍了独具特色的各类博物馆,例如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越剧博物馆等,个别学生制作的短视频甚至已显露出一些电视台专题纪录片的萌芽影子。《中国文化的象征》短视频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实现英语知识活学活用,锻炼了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4. 读写、复述与讨论。在教学中运用移动网络平台,参考权威媒体随时整合最新的文化与时政信息,对相关中华经典、优良传统、文化特色、党政要闻及外事交流方面的英语表达进行筛选后推送发布,让学生中英双语抄写笔记,进行熟读、口头复述及进行小组讨论等练习活动,笔头与口头练习分别拍照或录视频上传“易智教”教学平台,教师可在线及时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评分。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英语课程思政融合大多是从教材、教师与课堂角度挖掘与拓展课程思政素材与内涵。但由于时时刻刻有鲜活的英语时事热点和新闻故事,而现在电子媒体与智能移动终端又可以为信息与文化的传播提供迅速及时的通道,所以学期初教师就向学生推荐关注“央视频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日报双语新闻”“21世纪报”微信公众号、“可可英语”App等权威且更新快速的媒体和网络平台。一方面让学生关注最新的时政新闻,站稳中国立场,培养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与时俱进,与时代热点同频共振。正如语言学家Canagarajah所言,外语教学中的本土特色,应该成为有利的资源,而不应是局限。

需要注意的是,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薄弱,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表达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始终有内容可讲述,有规范可参考,增加学生表达的欲望与自信。新闻热点与社会关注对学生具有天生的吸引力,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实践的兴趣与热情。

(三)评价方式

本课程以正面评价及鼓励激励为主要手段,采用综合评价方式。首先是多元化评价,从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等多个角度对学生及时评价。其次评价过程讲求公开与透明,评价内容包括视频制作水平、语言叙述、中英字幕、创新创意等多方面,并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取得阶段性进步。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反馈信息,参考学生的反响与评价。学生的英语思政作业成为大学英语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学生或许英语水平有限,但这些学生中有的电脑手机软件制作技能娴熟,有的动手能力强,也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还有的学生会借助外力如翻译软件及学生帮助等,也能很好地完成英语课程思政作业。

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心理因素影响着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实现更多的语言输入,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效果会更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和学习动力,促進学生轻松愉快、热情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

三、结语

21世纪面对全球化发展格局,我们需要重新阐释文明的价值,重新定位本民族文化对世界的意义。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心也在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源自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来自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自信是中国人在走向世界中从内心深处树立起的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不断激活自我创造力。英语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努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英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用规范的英语传播中国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秦盼泓.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与路径[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

[2]龙迎春.文化自信铸就大国复兴之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

[3]罗钱军.外语输出型教学与“形式协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4]王晓旻.文化自信与高职行业英语教学融合研究[J].海外英语,2021(8).

[5]梁胜.“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研究[J].校园英语,2021(34):64-65.

[6]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ed), Oxford[M]. New York: Pergamon, 1982.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英语教育文化自信
透过外语磨蚀反思四川省偏远民族地区英语教育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2:17:28
幼儿英语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对中职英语德育教育几点实践性认识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浅谈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环球时报(2015-04-03)2015-04-03 14: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