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群策群力 真抓实干

2023-06-20 14:28:11周华章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江门市校本教研

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校本教研基地建设江门市蓬江区项目成功立项后,我们加倍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研究平台,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江门市教育研究院和蓬江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缺憾。现将汇报两年来的项目建设工作情况。

一、教育教学教研思想、理念及特色

两年来,我们建立并完善了“一核双翼八路径”校本教研体系(如下图所示)。“一核”,即以“提升教研队伍和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为项目研究工作的核心。“双翼”即高效教学体系和保障支持体系的全面研究和建设,前者包括教学评一体、过程化训练、学情视角和深度学习,后者涵盖技术支持、科组建设、专业发展和精细管理。这两大体系八个维度的校本教研策略即“八路径”。基于研究前期的区域校情调查,我们初步建构了“一核双翼八路径”校本教研体系,经过近两年校本教研实践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业已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区域校本教研体系,且完全符合2022年4月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学科新课标精神。阶段性研究成果74.5万字的专著《学情视角的生命作文教学》已于8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30万字专著《一核双翼八路径区域初中校本教研基地建设的实践》,于2022年底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还有两部著作正在组稿之中,预计将于2023年出版。

二、基地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本基地项目建设紧扣既定目标,相关建设任务稳步实施,并逐步完成。

(一)基地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经过前期校本教研基地建设项目实践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四所基地学校教学质量都在原有基础上明显提升。紫茶中学2021年首届学生高中升学率高达82.2%,远超全市平均值30%以上;达到江门一中录取分数线共有37人,一中上线率高达14.62%,在蓬江区排第二位;十个单科有八科荣获蓬江区中考单科成绩一等奖,两科荣获蓬江区中考单科成绩二等奖,该校因此获得江门市初中阶段协同教育质量先进学校一等奖;四次全区期末质量监测各年级总成绩均为全区第二,多个单科排名第二。陈白沙中学获得江门市初中阶段协同教育质量先进学校二等奖,2021年和2022年中考优分层提分率居蓬江区第一,教学质量发展增量居蓬江区第一,获评“蓬江区教育先进集体”;七科获得2021年“蓬江区初中学科素养提升建设奖”,综合成绩首次获得区级优秀奖。港口中学达到江门一中分数线40人,所有中考学科均荣获蓬江区2021年初中学科素养提升建设奖,2022年中考成绩达到近18年最好水平;培优转差的成绩显著,“增量”居全区全部初中学校第一名,获得蓬江区“增量”一等奖;获得集体荣誉有9项。荷塘中学学校获得2021和2022学年度初中协同教育质量先进学校二等奖;八大学科获区2021年和2022年初中学科素养提升建设奖。四所基地学校领导和教师们都明显增强了自信心和进一步提升的动力。

(二)参与单位教研队伍和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明显进步

近两年来,本着“勇立潮头,成己达人”理念的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队伍在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之前,先致力于自我提升。获评正高级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获评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蓬江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4人,论文发表18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申报与基地建设项目相关的省级研究课题项目10项;走出蓬江区赴浙江及广东珠海、佛山、东莞、深圳、中山、湛江、阳江、清远、河源、云浮等地,开设与本项目研究相关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68场次,承担江门市“五邑名师大讲堂”活动2场次。在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中,我区荣获优秀等次,全省仅有5个县区获此殊荣。区教师发展中心苏振旋主任代表全区在全省专题会议上分享蓬江经验,受到廣泛赞誉。

基地学校教师在各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成果丰硕。基地学校各级名师、优秀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学校青年教师专业迅速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其中,紫茶中学张又红校长获评蓬江区杰出校长,新增区级以上名师和学科带头人7人,新增片区教研员7人,入库区级教育人才17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捷报频传,屡获佳绩,获得集体荣誉15项,教师个人获奖150项;由于教师拥有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辅导获得奖项的学生68人次。陈白沙中学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吴俭开校长被评为蓬江区名校长并担任江门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获评蓬江区名教师、名班主任5人,3人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港口中学农广钟校长被评为2022年蓬江区模范校长;港口中学2022届九年级教师团队获得“2022年蓬江区教育系统团队创新应用塑造奖”;教师教学论文发表有5篇、获得区级以上奖励17篇,教师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83项,学生参加上级比赛获得市级以上奖励31人次,获得区级奖项120人次。荷塘中学刘钊英老师获评广东省特级教师;凌传新、钟嘉欣老师设计的课例在蓬江区初中化学微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姚飘婷老师获得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江门市赛初中教育组道法学科一等奖。

三、基地项目建设措施与成效情况

(一)建设措施

1. 组建教研团队,形成“区校科组”塔式联动教研机制

本基地建设项目于2021年6月正式开题和授牌之后,项目组于7月28日以蓬江区教育局的名义印发了《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校本教研江门市蓬江区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华章担任组长、紫茶中学张又红校长和发展中心苏振旋主任担任副组长、各基地学校校长和各学科教研员任组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各基地学校根据文件要求,迅速成立了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由各基地学校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学科科组长任组员。至此,区、校、科组和教师四级塔式教研梯队迅速搭建完成,区域教研共同体正式组建。各基地学校于2021年8月制定了校本教研建设规则制度和实施方案,确保本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为方便交流,项目组专门创建了“省初中校本教研蓬江基地”微信群,及时交流教研信息,上传各种培训资料。2021年至今上传并共享了80余篇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学习资料。

2. 狠抓教师培训,更新两支队伍的教学理念

本项目建设的关键在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为此,项目组和各基地学校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

6月11日,项目组于紫茶中学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研基地项目论证暨启动活动,全面开启项目研修活动。7月初,项目组对区教师发展全体教研员和四个基地学校教师开展一次调查问卷,并于8月初撰写《蓬江区初中校本教研基地建设项目调查问卷》,摸清教师的起点情况;8月30日,项目主持人周华章老师于陈白沙中学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双减”背景下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策略》专题辅导讲座。9月8日开始,组织基地学校全体教师分学科通过网络平台观摩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研大讲堂”系列主题活动,为基地学校教师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思考,进一步推进“一核两翼八路径”校本教研体系的构建与完善。9月14日至15日,基地学校全体数学老师参加浙江省名师工作室联合举行的在线初中“数与代数”主题化整体教学研训活动。9月16日,基地学校语文老师共聚线上,聆听杨荣祥老师、顾之川老师和何杰老师的《“双减”了,语文学习怎么办?》讲座。9月19日晚,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中考语文试题命制规律的思考、探究及交流,提升教师的命题能力,语文老师聆听基地项目主持人周华章老师的线上《试题命制心得分享》专题讲座。10月18日,项目组于紫茶中学组织开展了广东省初中校本教研基地授牌仪式暨教学研讨活动,从各基地学校学科组建设、优秀课例展示等角度展示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周华章老师作《“双减”与质量监测视角的有效教学》主题讲座辅导。10月25日,项目组邀请省二师高慎英教授于港口中学就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对区教师发展中心全体教研员、基地学校全体科组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辅导。11月25日,项目主持人周华章于荷塘中学面对全校教师开设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每次学习培训活动美篇报道,都及时上传至省基地建设项目分享群,供全省各地主持人观摩。

各基地学校根据各自校情实际,也开展了系列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兼顾的培训活动,助力教师们迅速掌握“一核两翼八路径”项目建设的精神实质,尽快用以优化常规教学。如紫茶中学通过开展“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竞赛课”“新进教师及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训”“青年教师成长营”等活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了校本教研基地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陈白沙中学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教学设计评选等形式,把校本培训融入校本教研,把集体备课、课例展示、诊断反省、课题研究、问题答辩等教研模式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把校本教研活动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校本培训促校本教研,以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举行“课堂论‘双减,新秀展芳华”新教师汇报课活动,促进年轻人成长,在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133人次。荷塘中学细化师徒结对的措施,开设问诊课、亮相课、汇报课、展示课,让新老师及薄弱教师学有榜样,少走弯路,尽快提升教学质量。港口中学通过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教研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开展专题活动,有效树立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地位

为进一步凸显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地位、确保项目建设的成效,2021年至今项目组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题研修活动:

2021年6月11日,在项目论证活动中,安排各基地学校结合校情,畅谈各自参与项目建设的策略、规划和路径;9月7日至9日,组织区教师发展中心全体教研员和四个基地学校教師,分时段同步收看省教研基地项目建设第一次学术论坛活动;9月8日起,组织各基地学校分学科分时段在线观摩“南方教研大讲堂”系列主题活动,要求每位参与者撰写学习心得,以提高参与效果;10月18日,在项目建设基地授牌仪式上,安排各基地学校选派优秀科组汇报科组建设经验,选派优秀教师代表展示蕴含项目建设精神的优秀课例;10月底,组织各校围绕项目建设申报区级研究课题,并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题,各学科教研员分头到现场点评指导;12月初,陈白沙中学承办蓬江教育论坛(第二期)暨陈白沙教育集团开放日活动,初步展现项目建设阶段性成果;12月底,组织各学科组围绕项目研究撰写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年3月31日,组织各基地学校开展项目主题论坛活动;6月份组织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征集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撰写本书初稿;10月20日,组织四所基地学校和先进学科组在蓬江区教学工作会议中分享初中校本教研经验;11月2日,承办蓬江区名师大讲堂(初中语文专场)及基地学校初步研究成果新书发布活动;11月16日,教研基地举办蓬江区教导主任教学实战能力研修活动,全区中小学教导主任分组分享基地学校教研经验,苏振旋主任以《研读新课标,笃定方式》为题,作校本教研专题辅导。

4. 完善科组建设,优化基地学校校本教研质量

本项目建设初期,一些学校学科组建设不甚完善,教研活动质量欠佳。为此,项目组进行了三方面的科组建设专项督查指导:一是召开科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会议,要求建立并完善科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机制;二是邀请近几年获评江门市和蓬江区级优秀科组和备课组分享科组建设经验;三是利用教学视导、片区教研和专项检查的机会,深入一线,实地抽查。2021年,安排所有基地学校都承担至少一次学科片区教研任务,通过主动展示和校际互动的方式,促使基地学校在全区教研活动中“站出来亮相,讲出来交流”,凸显基地学校区域先行者的地位。其中,紫茶中学和荷塘中学被项目组推荐,于12月初接受蓬江区教育局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专项抽检,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在2022年3月31日和10月20日两次项目主题论坛活动中,各基地学校及其学科组代表展示了精彩的校本教研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全区初中校本教研提供了典范和样板。

(二)建设成效

除四所基地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和教师、教研两支队伍科研素质持续改善外,还有如下明显建设成效:

1. 基地学校教研氛围稳步优化

基地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在项目组的领导下,扎实开展系列针对实际问题的教研活动,坚持“问题即课题,研究即实践,成长即成果”的理念,教研氛围逐渐浓郁。为促进各基地学校学科组的深入研究,项目组围绕“一核两翼八路径”,组织申报立项了54项区级专项课题,其中,紫茶中学17项,陈白沙中学11项,港口中学12项,荷塘中学14项。这些课题紧扣当前教育热点和教育现状,切合基地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紫茶中学3个学科组获评江门市优秀科组,2个备课组获评市级优秀备课组;陈白沙中学八年级历史备课组荣获江门市年度集体备课成果优秀奖,江门市陈白沙中学八年级地理备课组荣获江门市年度集体备课成果优秀奖;港口中学九年级英语、道法和物理三个备课组荣获江门市年度集体备课成果优秀奖;英语教研组在江门市2021年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及比赛活动中评为“学习型教研组”;生物教研组被评为蓬江区“优秀教研组”。荷塘中学八年级物理备课组荣获江门市2021学年度集体备课成果优秀奖;道法科组命制的试题荣获江门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命题评选一等奖;英语、历史、生物教研组在江门市2021年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及比赛活动中评为“学习型教研组”;江门市2021年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6人获一等奖;在江门市2021年和2022年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及比赛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2. 基地学校教学特色初步显现

在本基地建设项目的推动下,各基地学校加快了学校特色创建和提炼的力度,在区域内形成了较好的美誉度和口碑。如紫茶中学秉承精品质、细落实的匠造文化,开设重基础、扬个性的紫慧课程,打造慧生于爱、美成于行的慧美教师群体,倡导有温度、有深度的“双度”课堂,倾力培养热情自信,雅高品正的阳光少年。陈白沙中学基于“陈白沙文化”背景以及学校发展实际,深挖“自得教育”思想内涵,探索适合本校的“一核两翼八路径”教学质量提升体系,构建“深度学习,思维课堂”课堂基本范式和学科变式以及白沙特色德育模式,形成“自得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和品牌打造。港口中学坚持具有启航特色的一日文化、一周文化、年度文化,凸显呈现学科元素、基于学情、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特色,学校管理逐步由制度管人向兼顾文化管人转变。荷塘中学课堂教学精细化,坚持夯实基础、学以致用、拓展提升三个梯度,落实定任务、定时间、定练习和“课堂教学设计六段法”。其中,陈白沙中学承办蓬江教育论坛(第二期)暨陈白沙教育集团开放日活动。本次开放日展示了该校课改特色与成效,发挥了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校本教研基地蓬江项目以及“江门市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第一批项目”的辐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为全区初中教师探索在“双减”背景下“深度学习,思维课堂”及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3. 精细化管理模式逐渐齐备

本项目所设计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涵盖三层含义:一是区教师发展中心对基地学校引领的全程精细化管理,通过课题研究、教学视导、专题研修和沉浸式教研等途径进行,重在指导和督促;二是基地学校对各学科组及教师队伍的精细化管理,由各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分工指导各学科组和各备课组开展项目研究,重在激励和评价;三是各班级教师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重在唤醒和培育。如陈白沙中学依托规范管理提升工作效能,追求有标准、守规矩、讲效率,各部门、各年級、各科组分解管理责任以实现对教师的扁平化管理,以小组合作管理学生,基于明确责任,力求人人有事做、个个有责任、有目标有动力,逐渐形成师生自我约束的行为文化。

4. 教学评价范式手段日渐完善

经过初步探索,项目组已初步摸索出具有蓬江特色的“三联系四到位”教学评价范式(如下图),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都坚持联系课程标准、联系教材体系、联系学情实际,追求知识目标到位、能力目标到位、思维目标到位和情意目标到位。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评价依据,使各学科教学有了清晰的评价标准。此外,项目组正在大力推进从起点看进步的增量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面评价,让不同起点的学校和不同生源的教师都看到了前进的希望。

四、基地项目发挥辐射示范引领情况

为充分发挥本基地项目的辐射示范效应,我们采取了五维并举的策略:

一是专题分享,即召开基地学校和全区中学教导主任工作交流会,让基地学校分享校本教研成功经验。随着几次区域性大型初中校本教研专题分享活动的开展,基地学校“一核两翼八路径”初中校本教研经验得到各初中广泛认可,各校也能在校内逐渐借鉴推广。蓬江项目组想方设法搭建平台,为基地学校优秀教师展示研究成果创造良机。

二是主题讲座,即由项目主持人、骨干成员、基地学校优秀教师代表或外聘专家就本项目相关研究内容开展针对性主题辅导讲座。如陈白沙中学潘蔚老师在总结项目研究实践经验基础上,于2022年10月出版了专著《学情视角的生命作文教学》。项目组争取区教育局和区教师发展中心支持,于11月2日承办了“蓬江名师大讲堂(初中语文专场)”暨潘蔚新书发布活动,由于疫情影响,活动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开展方式进行,参与者约1200余人,涵盖江门市、清远市、深圳市、东莞市、珠海市和广西天等县等地。参与者对本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果交口称赞,激励了我们进一步推进项目研究。

三是送教下乡,即组织项目主持人、骨干成员或基地学校优秀教师代表以“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展示交流相关研究成果。虽然由于疫情所限,送教下乡活动受到制约,我们还是组织了7次备受欢迎的送教活动。

四是结对帮扶,即依托全区与恩平市和广西天等县结对帮扶平台,以区教师发展中心、基地学校与帮扶单位展开成果输出活动。项目组主持人周华章老师和骨干成员苏振旋主任赴恩平开展了校本教研专题讲座辅导。陈白沙中学选派骨干教师赴广西天等帮扶,紫茶中学、港口中学和荷塘中学均开展了赴恩平市的结对帮扶活动,帮扶团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受帮扶单位同行的热情赞誉。

五是成果发表,即以相关论文、案例和专著参赛与发表等方式,将本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推广至区域内外同行。本项目主持人、区各学科教研员及各基地学校骨干教师已发表相关论文、案例60余篇,出版阶段性成果专著1部,另有1部已经交稿将于年底出版,还有2部将于明年下半年出版。

六是宣传报道,即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及时报道基地举办的各类研修活动情况,宣传基地建设进展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已经借助《江门日报》、江门广播电视台、《环境教育》和“南方+PLUS”等媒体宣传近20次。相关活动情况也通过美篇、简报等方式在广东省教研基地微信群中分享30余次。

五、基地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成员专业发展情况

本项目的深入开展,加速了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成员专业发展。主持人周华章老师被聘为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21—2023年),并被选拔为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紫茶中学张又红校长于2021年晋升正高级职称,并获评南粤优秀教师。2021年9月,主要成员苏振旋主任获评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周军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刘钊英荣获特级教师。2021年6月,黎康丽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学员初中理科名教师;林翠玉老师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学员初中文科名教师;谢国刚获评广东省新一轮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21—2023年);吴俭开校长被聘为江门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在2022年教师节表彰活动中,张又红校长获评蓬江区杰出校长,港口中学农广钟校长被评为蓬江区模范校长,朱晓辉、关秀文、白雪等老师获评蓬江区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江门市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阳光路上歌声扬
——广东省江门市老干部大学校歌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江门市氨氮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应用现状浅析
大白兔奶糖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数据挖掘在江门市社会保险基金数据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