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静
甲状腺肿大(即单纯性甲状腺肿)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患者没有明显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问题,因缺碘、致甲状腺肿物质或相关酶缺陷等原因,会发生代偿性甲状腺肿大,症状之一是脖子“变大”,因此也被俗称为“大脖子病”。患病初期,患者的甲状腺多为弥漫性肿大,随病情发展可导致多结节性肿大。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不畅、吞咽困难、颈静脉怒张等症状。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须元素。碘元素不足,机体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可导致甲状腺肿大。因此,部分人认为只要补碘就能治好“大脖子病”。但事实上,可导致“大脖子”的疾病并非只有单纯性甲状腺肿,而单纯性甲状腺肿的致病原因也并非只有“缺碘”一项。所以,患者发现自己有甲状腺肿大问题后,必须及时就诊,鉴别疾病的具体类型和致病原因,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而非一味补碘。
肿大分级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正常情况下是不肿大的。甲状腺肿大分3度:
1度
看不见,摸得着。
2度
肉眼可见甲状腺发生肿大,但肿大不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
3度
甲状腺发生明显肿大,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患者的甲状腺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无震颤及血管杂音。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甲状腺结节性肿大,一般为不对称性的多个结节。患者一般不会感觉疼痛,如果结节内发生出血则可能导致疼痛。
相关症状
一般超过2度以上的甲状腺肿会导致压迫症状。较为严重的甲状腺肿大会导致气管移位,对气管造成压迫,令患者呼吸困难。肿大的甲状腺位于食管与气管之间,压迫咽喉会引发嘶哑、咳嗽、吞咽困难等症状。巨大甲状腺肿,尤其是胸骨后甲状腺肿可压迫颈静脉、锁骨下静脉甚至上腔静脉,引起面部水肿,颈部和上胸部浅静脉扩张。病情十分严重的话,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除缺碘以外甲状腺肿大的其他致病因素
1.酶缺陷
碘化物运输酶、过氧化物酶、去卤化酶、碘酪氨酸耦联酶等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陷,可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
2.药物
使用碘化物、氟化物、锂盐、氨基比林、氨鲁米特、磺胺类、保泰松、胺碘酮、磺胺丁脲、甲巯咪唑、丙基硫氧嘧啶等药物,可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
3.吸烟
烟草中含有硫氰酸钠,可能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
4.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有家族性发病倾向。
5.其他疾病
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及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可能发生单纯性甲状腺肿。
包括“补碘”在内的
治疗对策
绝大多数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不需要特别治疗。碘缺乏者可以适当补碘,如食用碘盐或增加海带、虾皮、紫菜等含碘食物的摄入。药物、吸烟等导致的甲状腺肿大,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致病因素。
部分單纯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刺激有关,使用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内源性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达到防治甲状腺肿的目的。部分患者可以应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如使用药物优甲乐(即左甲状腺素钠片)。由于人体激素的分泌特点以及食物会干扰药效,因此该药最好在早晨空腹时(餐前半小时)服用。
其他能够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常见病
临床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较多,不是所有的“大脖子”问题都是缺碘导致的。
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除了甲状腺肿大以外,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血管杂音,并有心慌、心悸、怕热、手抖、消瘦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多言、急躁、易激动、失眠、两手颤抖、容易出汗等症状。
2.甲状腺腺瘤
患者除甲状腺肿大外,还会出现包块、结节。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由于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患者甲状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肿大。
4.甲状腺炎
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最为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是桥本氏甲状腺炎。这类患者也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大症状。
5.结节性甲状腺肿
较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引起压迫症状,引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结节内急性出血可致肿块突然增大与疼痛。内出血被吸收后,增大的肿块可在几周内减小。如结节≤4厘米或没有引起压迫症状,患者可以不用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即可。如结节位于胸骨后,且大小≥4厘米,引起压迫症状,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6.甲状腺癌
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表现为甲状腺单发性或多发性肿块,质地较硬。
7.青春期甲状腺肿大
人在青春期的代谢水平很高,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多,甲状腺上皮细胞增生肥大,可促进更多的碘合成为甲状腺激素,导致机体缺乏碘,进而引发甲状腺肿大。一般情况下,人体的甲状腺功能没有异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青春期后可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