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 杨德才 陈璐 刘真荣
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 池州 247100
【关键字】 盐酸舍曲林;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并且随着生活环境竞争日益激烈,外界压力增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人数居高不下,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及睡眠障碍等,抑郁症对于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临床针对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主要是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方法众多,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循证依据最充足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该疗法是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相结合,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歪曲认知和非适应性的行为。有研究表明,基于盐酸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1]。本研究以本院接诊的6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盐酸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研究并分析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本研究来自本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抽取30 例作为对照组、3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盐酸舍曲林治疗,试验组患者基于抗抑郁药物盐酸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12 ~18 岁。试验组:男20 例,女10 例;年龄12 ~18 岁。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开展组间对比(P >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盐酸舍曲林治疗,起始剂量为50mg/d,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病情需要将盐酸舍曲林的治疗量调整到50 ~200mg/d,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一般性的心理支持治疗,患者出院后继续规范服用盐酸舍曲林。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服用盐酸舍曲林50 ~200mg/d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由经过系统培训的认知行为治疗师实施认知行为治疗,45 ~60min/次,1 ~2次/周,连续治疗8 周,具体方法如下。开始阶段建立治疗联盟,发展治疗关系,治疗师通过病史收集、精神检查、心理测量等多种方法收集患者资料,形成患者的个案概念化,与患者讨论并列出问题清单,确定治疗计划与目标。中间阶段强调心理教育,让患者了解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概念,提高治疗的合作度和依从性,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逐步帮助患者识别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认知重建,改善不良情绪和行为。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借助认知三栏表帮助患者识别不良情绪和自动思维,理解情境、想法和情绪之间的关系;第二,借助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认知歪曲,寻找合理的替代思维,纠正认知歪曲和负性核心信念,达到改善抑郁情绪的目标;第三,通过微观行为功能分析,让患者认识到自伤、沉迷手机游戏、社交回避等行为的不合理性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激发患者的改变动机,并帮助患者学习健康的应对不良情绪的行为方法。最后阶段结束治疗和预防复发,教患者成为他们自己的治疗师,帮助患者发现他们在治疗中的收获,与患者讨论如何应对症状复发等。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治疗3 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1.3.1 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
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 周、4 周和8 周时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测量结果。
1.3.2 生活质量评分
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分值:0 ~10 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样本数据研究使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其中资料分别用(±s )和(%)表示资料,t 用于t 和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表和焦虑自评表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表和焦虑自评表对比(±s,分)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 治疗8 周后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 治疗8 周后试验组 30 67.45±6.17 57.18±7.37 48.63±6.18 42.34±6.31 60.46±5.19 52.36±6.15 43.32±5.46 39.32±7.68对照组 30 67.32±7.38 62.13±7.28 53.27±6.19 47.73±6.48 60.35±5.42 56.78±7.40 48.46±6.25 44.46±5.58 t P— 0.074 2.617 4.784 3.246 0.080 2.516 3.392 2.966— 0.941 0.011 0.000 0.001 0.936 0.015 0.001 0.002
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2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s,分)
躯体功能评分 心里功能评分 社交功能评分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5.85±0.93 9.03±0.54 3.48±1.02 8.07±1.08 3.84±1.85 7.09±1.09对照组 30 5.79±1.02 7.81±0.84 3.51±1.06 6.78±1.13 3.79±1.92 5.07±0.98 t P——0.238 6.692 0.112 4.520 0.103 7.548 0.406 0.000 0.456 0.000 0.459 0.000
抑郁症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患病率的特点,是全球性医疗难题,会给患者带来负性情绪,让患者产生主观痛苦感[2]。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3.4%左右,并且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变快、压力增多,抑郁症人数逐年上升,青少年群体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抑郁症患者不仅会对生活丧失兴趣,也会影响日常学业和工作,并出现自我伤害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抑郁症对于人类心理健康具有严重威胁,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快感缺失,部分患者也伴有明显的失眠、体重变化、食欲下降、消化道异常等症状,这些情况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抑郁症病因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抑郁症患者的患病率高达6%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力加强,我国青少年患者人数居高不下。临床中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但许多患者对抗抑郁药物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并且受制于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除了采取药物治疗外,也会采用物理治疗,如改良电休克治疗、深部脑刺激等;但是不同的物理治疗也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改良电休克治疗虽然治疗效果起效快,但长期效果不佳,患者容易复发。而深部脑刺激则需要将患者脑内放入电极片,这对患者具有损伤性并且花费较高。相关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物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长期治疗药物副作用难以避免,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复发率高。心理治疗是治疗师依据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患者消除问题和心理障碍,促进患者人格成长和发展,治疗效果明显,副作用少,并且心理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反复发作的概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我国青少年人群中,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病程长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在临床上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目前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包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和人本主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的循证依据最为充分[3]。认知行为治疗是通过改变个体非适应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问题,减少失调的情绪和行为,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精神障碍,成为适用范围最广、循证研究最多的一种主流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最早在20 世纪70 年代由A.T.Beck 提出,是一种有结构且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能够应用于抑郁症、焦虑症、性功能障碍、药物依赖症、恐怖症、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中,主要应用于情绪抑郁病人,尤其是单相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用认知干预技术和行为干预技术去纠正患者负面情绪和不合理的行为。有研究表明,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与盐酸舍曲林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并且治疗效果稳定、安全、有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和认知行为治疗的联合治疗 8 周后 , 患者的情绪症状明显改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认知歪曲和不合理的核心信念,从而通过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改善负面情绪 ;通过用合理的信念缓解患者心理冲突,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抑郁的发生。治疗3 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自评量表评分各个维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盐酸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具有提高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在改善患者心理问题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社交功能和躯体功能,能够让患者增加对自我的认同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减少抑郁症发病概率。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提高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的认识,使患者能够正视病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方案中基于盐酸舍曲林的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调节患者心理和生理功能,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显著下降,并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身健康得到明显改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