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高排
张仲安,资深酿造专家,“无盐酿造酱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者,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四川翠微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太普通。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材;牙齿多半已经脱落,舌头因为手术切除两厘米而发音混沌。
他太平常。上身花格子衬衣已经洗得发白,脚上的圆头布鞋像刚从田地归来的老农……
走近75岁的四川退役军人张仲安,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将他与那个为救4名儿童、奋不顾身勇拦惊马的英雄联系在一起;也无法与那个4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累计深度昏迷9个月、被医学专家判为“死刑”却又起死回生的勇士联系在一起;更无法与那个拥有9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帮助10余万人脱贫致富、被誉为“无盐酱油之父”的传奇人物联系在一起。
有些人,单从外表很难感知他的丰厚沉甸。无疑,张仲安就是这样的人。
这是一段无比传奇的历程——
1969年冬天,结婚仅仅45天的四川省青神县张家坝村青年张仲安穿上军装,来到内蒙古一座风雪弥漫的军营。5年后,同批战友多数退役,他仍留在军营,担任了三排代理排长。师部正在修建战备指挥大楼,三排负责朝楼上运砖。人工太慢,张仲安大胆革新,通过增加卷扬机载砖板的有效面积,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卷扬机在超负荷运转,张仲安每天听着钢丝绳的吱吱嘎嘎,捏着一把汗。他把最危险的岗位留给自己,始终站在卷扬机下边工作边观察。
第4天,灾难不期而至!钢丝绳意外折断,沉重的砖筐突然从五楼飞落而下,击中他的头部。战友们惊呼着他的名字扑上来,他已躺在血泊里不省人事,脑部天灵盖、后脑盖、鼻梁骨全被砖块砸烂迸裂。张仲安被送到大同某部队医院抢救。在那里,他昏迷了121天,住院7个月。
不幸接踵而来。出院不久的张仲安在参加师炮团修建营房加工水塔底部混凝土钢筋时,又被物料打中头部右侧耳门部。这一次,他在病床上又昏迷一个月。此时,张仲安破损的头盖骨伤痕累累,严重的脑震荡、脑神经痛已很难治愈。
伤病亦无法阻止前进的步伐。苏醒后的张仲安跟随所在部队进驻山西阳河坡。时值三伏大旱,驻地河枯井干,每日饮用水都需一驾马车去十几里外的山沟里拉回。连队在田边安了一张藤椅,安排病号张仲安看管菜地和果园,让他一边半休一边工作。张仲安是个坐不住的人,见菜地干渴得裂开大口,便天天拄着拐棍到烂泥沟里挑污水浇。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十几亩菜地承受住几十天烈日暴晒,处处呈现着丰收的景象。
这一天,战士套上两匹烈马去拉水,返回山坡时,两匹骠壮的高头大马突然惊了,拖着满载水桶的马车嘶叫着从山坡上直冲而下。菜地边公路上,4个孩子饶有兴趣地玩着杏仁,完全没意识到一场灾祸的降临。“如果不及时拦住惊马,孩子将被砸成肉饼。”在山上山下劳动的人们发出惊恐的叫声:“快救人啊!”电光火石间,正在菜地浇水的张仲安,丢下水瓢,像子弹一样朝公路射去。惊马拖着水车,倏然冲到孩子身边,扬起的马蹄即刻将孩子踩在脚下之际,张仲安奋力一跃,推开两个,又顺手挟走两个。短短几秒时间,孩子全部脱离危险,张仲安却被飞速前冲的载重马车撞倒在10余米外的乱石堆里,再次昏死过去。
从山西大同送到张家口,从张家口送进北京,最后住进解放军总医院。张仲安这次历险,造成严重脑神经瘫痪症。整整昏迷5个半月,接连转送4家医院,生的希望才姗姗到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死神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他的追逐,医院很快发现他患有淋巴癌。北京6家大医院的专家经过会诊,确认只有手术治疗尚有一线生机。
此次淋巴癌手术,医生切除张仲安颈部淋巴、双腋淋巴及转移瘤块5处,舌头割掉2厘米,结肠割掉10厘米,全身缝了88针。
是专家的资料库,还是校园的图书馆?走进四川省青神县县郊翠微食品厂陈旧的厂房,我被琳琅满目的书籍惊呆。除了酿造车间,进入视野的全是书,科学知识类、哲学类、化学生物类、发酵酿造类……4万册图书分布在各个房间,类别清晰,张仲安睡觉的床上、仓库的储藏室、职工的饭堂,甚至洗漱间里,都整整齐齐地摆满书籍。他收集剪辑的资料,一捆捆、一摞摞,像山一样垛在墙角,直抵房顶。
1980年,重型脑外伤、一等伤残军人张仲安带着两枚三等功奖章退役返乡。按照政策规定,张仲安被安置在条件优越的原成都军区新繁疗养院。但是这一次,他没有服从组织安排,而是请求回到家乡青神县,他说:“休养院的生活太安逸,我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为社会做点贡献,为政府减轻负担。”
几番周折,张仲安回到自己理想的生活中。可是仅仅过去6天,他伤病齐发,再次被送进县医院抢救。这一次,专家们看法一致:他最多活3个月。望着满身疮痍、奄奄一息的张仲安,亲人们也不再抱希望,开始准备后事。
死神布下天罗地网,可缰绳再次被挣脱。3个月中,张仲安顽强地与疾病斗争,又一次创造生命奇迹。坐在病床前,张仲安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思索着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人生的价值和辉煌?“既然每个人都要死亡,那又有什么好恐惧的呢?我要像太阳那样轰轰烈烈地升起、轰轰烈烈地运行、轰轰烈烈地沉落,气势如虹、磅礴壮观。”
张仲安把病床当成了书房,夜以继日地攻读养殖学,打算借助农村的天然条件,发展养殖业。可现实给他当头一棒,养鸡几个月,蛋不好卖,盈利微薄。他仍不死心,开始潜心钻研孵化技术。
仍然是失败。一年多,他试验十几种孵化法,效果均不理想。学习北方炕孵失败了,学习温室孵化失败了,学习煤油灯水袋、水箱、烟管、铁皮柜系列孵化全失败了,学习煤电两用孵化也失败了。这些方法不是劳动强度大,就是控制温度要求高,很难操作。张仲安决心研制一种新技术,降低劳动程度,提高出雏率。他在自己床边墙上戳了个洞,参照国内外孵化技术,设计出一台圆筒型“孵禽薄水温箱”,躺在床上昼夜观察试验,力图在圆筒内壁与空心之间寻求一种保温良好的物质材料,保持水温孵化。他试用锯木粉、珍珠岩粉、石棉纤维、棉花等几十种材料保温,都失败了,不是温度透不进箱内,就是温度突然升高烧熟了鸡蛋。
失败,失败,全是失败。张仲安折腾两年,反复试验几十次,负债2.6万多元,1.67米高的个头只剩67斤,仍然没有成功。他仍不气馁。这年冬天,他继续研究,用黄谷做薄水温箱介质,终于试验成功省力省本高出雏率的“孵禽薄水温箱”,不用煤电燃料热源,只需每天往箱内水箱灌进适量开水调温保温即可孵禽,每蛋孵化成本一下子从1角降到几厘。
返乡第三年,张仲安发现自己最大的短板是理论知识匮乏,于是奔波于甘肃农大、四川农大、西南民族学院等几所院校,寻找著名教授专家,学习家禽和畜牧养殖理论、养殖技术、饲料基础、防病治病,视野不断开阔,才干日益增长。
知识助推他展开翱翔的翅膀,返乡第10年,张仲安的养殖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在省科委专利技术实施经验交流会上,他的演讲引起与会专家和全国同行的极大兴趣。不久,“孵禽薄水温箱”和“冬季孵蜂温箱”获得国家专利。为了帮助更多人致富,张仲安创办青神县养殖技术研究所并担任所长,32100余名学徒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张仲安精心指导培训后,成为农村发家致富带头人。一传十,十传百,“孵禽薄水温箱”推广到全国各地,为社会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超亿元。张仲安也成为冉冉升起的发明创造明星。
酿酒、制造酱油、研究醋糖姜葱汤……张仲安向银行贷款1500万元,扩大再生产。就在他向着新的领域不断进发的时候,又一场灾难,悄然逼近。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余波将张仲安的厂房全部摧毁,所有机器设备埋没于废墟之下,企业顷刻瘫痪停产。
他又回到原点。面对银行的催贷,大家建议宣布破产,逃避追债。张仲安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不能甩手了之,把压力扔给地方政府。我要承担全部责任,重整旗鼓再出发!
张仲安没有食言。他咬紧牙关,在最困难的时候,一根黄瓜分三顿吃,没了细粮只喝青菜粥。整整4年时间,他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还清了所有贷款。
“春制曲,夏晒酱,秋抽油”“小缸发酵,人工翻焙”“古法工艺,竹簸箕制曲”……张仲安一边念叨着,一边带我走进晾晒场,他捧起金黄色的大豆说,“要生产出优质的酱油,精湛的酿造技艺重要,原料的选择更重要。目前酱油生产企业选择的原料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脱脂大豆(即经压榨或萃取了油脂后的豆饼、豆粕);另一种是像翠微食品一样采用全黄豆、麦仁作为酿造酱油的原料。前者成本低廉;后者营养结构完整,传承了我国古法酿造传统工艺,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从而制作出安全、绿色、健康的品质产品。”厚积薄发9个月,他没有让自己的能量如红日一般喷薄而出,而是从一粒粒黄豆的挑选开始,紧盯生产流程,确保流出的每一滴酱油品质高端。
在发酵车间,张仲安把已经发黑的原料放到鼻子前,深深地嗅了一口,送到我面前:“天然晒露发酵法是我国传统的酱油生产工艺,接种天然的多菌种,在阳光晒棚内的小陶缸中晒露发酵,利用自然界的温度变化,日晒夜露使其发酵成熟,传统晒露酿造的酱油,富含光合菌,色泽红褐、体态浓稠、滋味鲜醇、酱香浓郁、特色鲜明,现在这个过程,已经有鲜香的味道散发出来。”
“做良心产品、做最高档产品、做不加化学元素的原生态产品。”在质检车间,张仲安分析着一组组不断变化的数据,眼睛里闪着坚定的波光。
“全球百年减盐革命失败”“无盐酱油仍是世界难题”。这些现状唤起张仲安对无盐酱油研发生产的强烈愿望,他房间的灯光熄灭得更晚了。比起张仲安已经熟悉的孵禽业,酿造技术更复杂、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彼时,这个县已有16家大大小小的酿造厂,张仲安不想平平庸庸地增加一个,他立志做大国工匠,给人们的舌尖增添一道美味。
远大的志向需要果敢的行动。他走出四川,走向更高的技术殿堂。在北京、江苏、辽宁、山东、上海等地,他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酿造科技,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他孜孜求索世界领先工艺……
“翠微牌”原汁酱油横空出世,这种无盐发酵产品由工人手工打造,每一滴都融入了张仲安的心血。令人惊喜的是,全国35家濒临倒闭的酱油厂引进张仲安的生产技术后,很快重振雄风。“翠微牌”原汁酱油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金奖。
病痛的折磨、求生的渴望驱使张仲安在寻找健康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他走进大熊猫繁育基地,看着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家伙有滋有味地吃着竹叶,探寻其中的奥秘:竹汁液是“竹”之精华,“竹”(叶、嫰茎)的提取物在我国拥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是国家认可批准的药、食两用天然物质,竹叶黄酮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长寿有着重要的作用。竹汁液竹香淡雅、爽口怡人,可广泛应用于医疗、药品、保健、食品、抗衰老以及美容等众多领域,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符合“天然营养多功能和绿色、安全、高效”的食品添加剂发展潮流,已列入国标GB-2760的新品种。竹子同时具有抗核辐射性,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在爆炸中心及周围区域,动植物几近绝迹,唯独竹子活了下来。他突然想起小时候,乡亲们患红眼病无钱医治,就用竹叶芯泡水当茶喝,“火”退了,病好了。在张仲安做了淋巴癌切除手术医生说他“活不过3个月”时,他坚持按照中医专家的叮嘱每天喝竹香茶,不但活了几十年,还连续5年未进过医院,身体神奇地康复了。张仲安再次展开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出竹汁饮品、竹汁酒,天然、清新、美味而不伤身,成为人人都能享用的大众化健康饮品,获得中国专利局颁发的“竹汁液”提取发明专利。
一面面鲜艳夺目的锦旗,一盏盏流光溢彩的奖杯。在简陋的翠微食品厂,高超的酿造技术已经独步世界,标定张仲安在微生物发酵及酿造领域的非凡成就。这位50岁通过考试获得两项高级职称、63岁获得4项高级职称的退役军人,被授予“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称号,发明的中国微生物发酵无盐酱油填补了世界空白,从此被誉为“无盐酱油之父”。
有人愿意出千万元的价格,购买张仲安的发明专利,机械化流水线生产。但他摇了摇头,因为他的初心是用自己的发明创造让更多比自己还贫穷的人过上好日子。“现代机械化制曲在24—38小时内就可以成功,但都是如米曲霉这类单一菌种。出神入化、心领神会的手工操作,虽然产量很少,却是机械化流水线永远无法替代的。”他并不富有,但宁愿不挣这份钱,也不糟蹋专利。
张仲安的事业方兴未艾,他将带着他的专利技术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经济建设大潮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