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玉梅,张雅丽
(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 甘肃 酒泉 735000)
软组织包括皮下组织、韧带、肌肉、关节囊、血管神经等,其属于非上皮骨外组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进步,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涨,症状以包块、疼痛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1]。临床医生可以通过问诊、触诊、体格检查、CT、MRI、肌骨超声等检查方法来确定软组织损伤情况。有外伤史或劳损史、疼痛较重、局部迅速肿胀、肢体功能障碍、受伤部位压痛明显、无骨折、脱位、皮肤保持完整、病程在2周内,无论疼痛等症有无放射,又可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均可诊断为某部位慢性软组织损伤。触诊等查体是初诊此病的主要方法,但极易误诊,同时确定损伤深度与面积方面精准度较低,无法给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2]。当前,影像学技术持续发展,临床常进行MRI、CT 检查,但软组织不易辨别。CT 无法辨别微结构,MRI 尽管可较好地识别病变,但也存在局限,例如体内存在金属、幽闭症者等[3]。超声是很多医院应用较广的方法,其分辨率高。随着其不断发展,目前,临床常用穿刺法对此病进行诊断,具有可重复操作、无创等优点,肌骨超声在患者诊断中获得一定的应用价值,且效果显著[4]。本次对应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诊断价值比较,同时选择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疑似此病的9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92 例,其中男性54 例,女性38 例;年龄22 ~75 岁,平均年龄(47.09±5.16)岁。病程2 h ~5年。纳入标准:①存在明确的劳损性职业、外伤史,有局部疼痛、包块等疑似症状;②年龄≥18 岁;③能正常交流;④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病变;②伴恶性肿瘤;③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④精神、认知障碍;⑤不配合研究中途退出者;⑥存在开放性或深部软组织损伤。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
①CT 检查:采用GE 公司提供的(OPtima CT66064 排CT)进行诊断,设定管电流95 ~10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0.625 ~1.250 mm,矩阵512×512。②MRI 检查:选用深圳西门子公司MAGNETOM Sempra1.5TMRI 进行扫查,设矢状位FSET1WI:重复时间(TR)570 ms、回波时间(TE)15 ms;冠状位FSET2WI:TR 2850 ms、TE 42 ms;横轴位FSEfsPD:TR 2000 ms、TE 28 ms。视野16.0,矩阵256×256,层厚、层间距均为1.6 mm。③肌骨超声检查方法。使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EPIQ5C 进行扫查,探头频率eL18-4 MHz。协助患者摆好体位,用探头多切面扫查疼痛、肿胀最严重部位。观察软组织。重点观察病变位置、边界及内部回声,分析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测定内部和周围血流信号。同时扫查健侧,并与患侧对比,两侧体位相同。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明确损伤类型,以此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检查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比较三种检查方式诊断不同损伤类型的符合率。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手术病理诊断92 例疑似病例中共检出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81 例,其中囊性肿块45 例、实性肿块8 例、韧带损伤7 例、肌腱损伤10 例、半月板损伤4 例、肌肉损伤7 例。见表1。肌骨超声显示典型病例见图1。
表1 92 例患者损伤情况
图1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肌骨超声图
肌骨超声检查中,其中真阳性为74 例,假阴性为7例,假阳性为2 例,真阴性为9 例,特异度为81.82%、灵敏度为91.36%,准确率为90.22%;MRI 检查中,真阳性为77 例,假阴性为4 例,假阳性为3 例,真阴性为8 例,特异度为72.73%、灵敏度为95.06%,准确率为92.39%;CT 检查中,真阳性为70 例,假阴性为8 例,假阳性为3 例,真阴性为11 例,特异度为27.27%、灵敏度为86.42%,准确率为79.35%。三种检查方式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CT、MRI 与肌骨超声检查结果 单位:例
表3 CT、MRI 与肌骨超声检查诊断价值[%(n/m)]
CT、MRI 与肌骨超声检查囊性肿块、肌腱损伤类型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类型CT、MRI 与肌骨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n(%)]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大多因意外、长期摩擦等造成,从而出现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5]。在其诊断中,因触诊误诊率较高,延误治疗,致预后不良。因此,临床需探索有效的诊断方法,为诊治提供可靠依据,以提高疗效与改善预后[6]。在诊断中,CT 能诊断软组织损伤,但对其微结构的辨别力较差。MRI 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但检查昂贵[7]。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患者接受度低,此外,其难于操作。但超声能弥补以上两种方法的不足,尤其是肌骨超声,具有无创、可重复、经济、能辨别微结构损伤的优点,在软组织损伤中应用较广[8]。在实际中,高频探头能提高分辨率,十分适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能直观显示,还可确定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9]。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肌骨超声诊断灵敏度为91.36%,高于CT 诊断(P<0.05),低于MRI 诊断灵敏度(P<0.05),但三者的灵敏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骨超声诊断囊性肿块、肌腱损伤符合率均明显高于CT,但低于MRI。与相关文献报道[10]肌骨超声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CT 诊断存在差异,可能与本文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可见,肌骨超声能确诊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类型,诊断准确性较高。MRI 和肌骨超声均有较高诊断符合率,但后者仍存在较高误诊率。MRI 虽属软组织损伤最佳诊断方法,且无侵入性,但此诊断方法检查昂贵、操作困难且复杂,无法在一些低等级的医疗机构推广和使用,不可为诊断浅表软组织损伤的首选方法[11]。而肌骨超声相比MRI操作更容易,可重复,且分辨率高,还可动态观察运动组织的损伤详情[12]。因此,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MRI、CT。
囊性肿块包括腱鞘囊肿、皮下软组织水肿等,其中腱鞘 囊肿的发生率最高[13]。应用MRI、肌骨超声的检出率较高。在囊性肿块中,不同类型差异较大,通过超声图像能确定病变属性,因此,选择肌骨超声能准确诊断[14]。但为了保证确诊率,还需临床医师充分掌握囊性肿块的病理和超声图像特点[15]。本研究结果显示,肌骨超声检出囊性肿块39 例,MRI 检出囊性肿块44 例,明显高于CT 检查。肌腱损伤易发生在运动过程中,且在全球内,该损伤每年有约3000 万人。随着肌骨超声的不断发展,肌腱损伤检出率明显升高。主要是因肌腱由粗大纤维构成,其超声图像会出现更多高回声,差异明显。本研究中肌骨超声检出肌腱损伤6 例,可能与检查还需患者配合并行动态观察有关,以减少无法显示或显示不清等的发生。
综上所述,浅表软组织创伤性病变选用肌骨超声,优于CT、MRI 检查,在诊断敏感度方面和囊性肿块、肌腱受损伤类型的诊断符合率方面明显优于CT,与MRI相比,其更经济便捷。因此首选肌骨超声,必要再行MRI 检查。此病应用肌骨超声检查,减少诊断误差,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