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尧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山东 滨州 256699)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创伤,通常是由外部暴力造成的,例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等[1]。脊柱爆裂型骨折是脊柱骨折中非常严重的一种,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患者骨折后,骨头四分五裂炸开,容易损伤脊髓,造成神经损伤、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如果损伤颈椎,还会造成全身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2]。脊柱爆裂型骨折通常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取出压迫脊髓的骨折块,促进脊髓神经的恢复。因此,及早诊断患者的病情,明确患者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具体异常情况,能够尽早对患者进行确定性手术,控制疾病的发展,挽救患者的生命[3]。近年来,交通工具逐渐普及、建筑业飞速发展,增高了工伤意外和交通事故事件的发生率,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也越来越多[4]。为了提高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必须找到一种检出率高、检查时间短的手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缩短患者抢救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基于此,本文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确诊为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患者140 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 影像技术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诊断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确诊为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患者140 例,其中男109 例,女31 例;年龄24 ~74 岁,平均年龄(48.89±6.35)岁;体重47 ~78 kg,平均(61.36±6.29)kg;身高156 ~180 cm,平均(168.89±4.92)cm。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在本院检查并治疗患者;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积极配合治疗及后续随访。排除标准: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③发生过大脑器质性疾病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妊娠、哺乳期者。
所有患者均进行CT 影像技术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手术中确定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
CT 影像技术检查:仪器采用美国GE Optima CT660 多层螺旋全身CT 扫描机。在检查前调整好仪器的各项参数,将电流调整至250 mA,电压120 kV,层厚5 mm,层距5 mm,薄层组织1 mm,矩阵340×340。检查前核对患者的信息,告知患者检查的部位和注意事项。为了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取下患者身上的金属首饰,避免金属伪影。叮嘱患者不要紧张,以平稳的心态进行检查。检查时,协助患者调整至检查体位,沿着患者的椎管垂直面进行扫描操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确定扫描的范围,扫描时上下扫描超出一节脊椎的长度,避免漏扫。如果患者存在复杂骨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薄层扫描。在检查椎管狭窄时,应该置于切面为椎板上方,并进行摄取骨窗、软组织窗。然后,将所有的数据统一传送至专门处理工作处,实施矢状、冠状多平面重建。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 影像技术检查的检查结果及疾病具体病变位置的检出率。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病理诊断140 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中,CT 影像技术检查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检出率为97.86%(137/140),检出率较高。
CT 影像技术检查各病变位置检出率如下,椎体骨折线97.86%(137/140)、椎体横径增宽99.22%(128/129)、椎体后缘异常97.84%(136/139)、椎体楔形骨折97.86%(137/140)、附件骨折94.12%(64/68)、后移骨片压迫脊髓98.23%(111/113)、椎管狭窄97.50%(117/120)、脊髓形态密度异常100.00%(62/62)、韧带椎间盘损伤92.31%(12/13)、硬膜外血肿100.00%(2/2),检出率均较高。
图1 典型脊柱爆裂型骨折CT 影像
脊椎爆裂型骨折属于脊椎比较严重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脊柱骨折、神经受损、活动受限等[6]。当脊椎发生爆裂型骨折以后,会造成脊椎骨结构的稳定性异常,导致脊柱不稳定、脊柱畸形。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影响脊柱的功能、稳定性和支撑能力,导致患者长期的腰部疼痛,影响活动功能[7-8]。脊椎爆裂骨折发生以后,由于骨折的骨块比较分散,还会进入椎管内,损伤、压迫脊髓神经,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感觉,减弱肌肉的力量,还会对患者的排便、排尿功能造成影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8-9]。及时地进行手术治疗,能够稳固固定爆裂的骨折,纠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椎的解剖位置,维持脊椎稳定,解除爆裂骨折的骨块对神经脊髓的压迫,阻止脊髓损伤病理改变的进一步发展,避免或减少脊髓充血、水肿等不良情况,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脊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发生骨折后,必须马上进行检查,并确诊疾病,进行确定性治疗[10]。
对脊柱爆裂型骨折进行确定性诊断的依据:①明确患者骨折的具体位置;②判断患者脊柱是否发生移动;③观察患者脊柱内的血管和神经是否受到损伤;④明确患者的脊柱是否存在不稳定性症状[11-12]。由于爆裂性骨折患者疼痛感强、活动受限,因此,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确诊有一定的难度。临床上,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诊断以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主[13]。CT 影像技术就是影像学检查的一种,CT 影像技术利用精确准直的X 线束、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检测部位进行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优点,能够看到骨头内的细节,观察到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脊柱骨折的受损情况[14]。这种检查不仅能够清晰地展示椎体解剖的具体情况和椎体骨折的具体情况,还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患者是否存在椎体移位滑脱情况,明确椎体移位碎骨片的位置,了解椎管狭窄情况以及椎间盘突入情况等[15]。这种检查的准确度高,为确诊脊柱爆裂型骨折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患者进行确定性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提高了诊治的效果,帮助患者更早恢复健康。其次,CT 影像技术检查时间短,能够为抢救患者节约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在检查时,不需要挪动患者,提高了患者配合度。本次研究结果表明:CT 影像技术检查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检出率为97.86%(137/140),检出率较高;CT 影像技术检查各病变位置检出率如下,椎体骨折线97.86%、椎体横径增宽99.22%、椎体后缘异常97.84%、椎体楔形骨折97.86%、附件骨折94.12%、后移骨片压迫脊髓98.23%、椎管狭窄97.50%、脊髓形态密度异常100.00%、韧带椎间盘损伤92.31%、硬膜外血肿100.00%,检出率均较高,说明了CT 影响技术检查的准确率非常高,能够准确地检查出患者具体病变的位置,为临床进行确定性治疗提供了依据。CT 影像技术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诊断意义:CT 影像技术能够观察到脊柱的椎体、附件及骨性椎管。根据Ferguson 分类可以将脊柱分为三柱,包括前柱、中柱和后柱。当椎体的后壁、后部纤维环、后纵韧带的中柱遭受外部暴力破坏时,就会造成前屈状态不稳定,累及到前柱、中柱和后柱。CT 能够观察到三柱是否发生骨折,能够明确椎体的直径,能够检查出骨头碎片是否向四周移位,观察到椎管内是否存在骨碎片或骨块,还能够明确硬膜囊的受压情况[16]。CT 影像技术的横断面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性椎管的大小、形态和完整度,能够识别椎体变形、狭窄是否是由于移动骨折片所引起。软组织受损也会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影响,CT 影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脊柱旁的血肿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明确患者的椎管内有没有发生血肿,还能了解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的情况。
CT 影像技术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治疗应用:机体脊髓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是脊柱的稳定性和椎管的完整度,因此,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治疗原则是:①整复骨折,维持骨头的正常解剖位。②尽早治疗。CT 影像技术能够明确脊柱骨折的严重程度,了解骨折的形态,还能够判断骨折的稳定性,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手术指征,及时地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的脊柱中柱完整,且没有椎管狭窄,可以不进行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如果患者脊柱骨折不稳定,则需进行椎体内固定术、椎板切除术、骨融合术和自体骨移植术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并解除椎管狭窄。椎管狭窄的程度越厉害,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因此,CT 影像技术在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尽早治疗中起着积极的意义[17-18]。并且,手术医生能够根据CT 检查结果,确定手术的途径和手术范围,为手术成功奠定基础。CT 影像技术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X 线的操作简单,费用低,也是脊柱爆裂型骨折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这种检查能够观察到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脊柱椎体情况,但是只能看到骨折的外部轮廓,看不到骨头的细节,检查的准确度低。并且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患者变化体位,以提高检查的准确度。但是,大部分脊柱爆裂骨折发生时通常已经出现非常严重的脊柱畸形,不能随意搬动患者。必须需要搬动时也会引起患者疼痛,降低患者的配合度。MRI 是能够对整个脊柱成像,避免遗漏脊柱相邻阶段交界区的病变,能明显的显示软组织细节和硬膜内的神经结构,可以敏感地发现骨髓异常;但是MRI 对骨皮质的敏感性不足,不能清除显示骨折片移位和骨折线,其骨结构显示不如CT。综合分析,CT 影像技术的检查更全面,更具有优势,可以作为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有效诊断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将CT 影像技术应用到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的诊断中,能够检查出患者脊柱骨折的具体异常情况,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检出率高,检查时间更短,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检查工作,提高检查效率,保证检查准确度,提高患者检查满意度,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