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君 石霞
如何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内涵、推进劳动教育过程中将面临哪些挑战、学校教育如何主动改革创新等问题,都是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必答题”。青岛西海岸新区海之韵小学根植地域资源,依托区位优势,创造性构建清单式劳动教育体系,致力打通全景式劳动教育空间,多措并举提升师生劳动素养,在劳动教育课程、路径、评价等方面精准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构建多样劳动课程
学校濒临大海,海洋资源丰富,渔业发达,很多学生家长的职业多以海上养殖、海洋捕捞、储藏加工、运输物流为主。学校围绕海洋资源和区域特点,精心设计“悦海劳动”教育项目,明确顶层设计,构建海洋劳动项目清单,系统化设计劳动教育目标和任务,确保劳动教育取得实效。
(一)设置课程清单
课程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对“悦海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了系统规划,将其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设置十个任务群,包括海洋气候、海鱼生活习性、常见渔具制作、网箱养殖、海产品烹饪与营养、渔具标本制作等。根据课程规划,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悦海劳动”教育读物,包括“小贝壳大世界”“海参趣话”“海岛的传说”“缆绳与绳结”“鱼鳔泛漂”等内容。“悦海劳动”教育课程坚持按年级分层、项目分界、活动分类开展,课程实施主体遵循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辅助、社区积极参与”的原则,确保课程内容丰富、层级明细、主线突出,学生在完成基础劳动项目的同时,又有更多的自主选择任务,通过选择更高层级的课程,参与兴趣小组或项目式研究等方式,充分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和开放性。
(二)确定目标清单
学校把劳动教育摆在与德、智、体、美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课程目标进行精细化梳理,进一步明确小学低、中、高段的三级目标清单,将学段目标清单与学校劳动课程充分对接,以此形成学校“悦海一体化劳动项目清单”,实现各学段劳动教育的无缝衔接。比如,1~2年级学生进行贝壳搜集、辨识,学作贝壳画,学会给鱼喂养;3~4年级学生学习常见海洋生物的生活特点,学会制作简单的海洋标本,进行鱼器官功能和解剖,能参与简单的常见鱼烹饪;5~6年级学生学会观察海洋生物种类、养殖类别方法,开展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等劳动实践,学会制作2~3道家海鲜类家常菜。
(三)建立责任清单
学校注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统筹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总结评价等,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和实施工作组,选聘专职劳动教师,形成专兼职、新老搭配的劳动教育教研团队,并明确各方职责,厘清教育边界和职责。学校积极利用老教师的生活经验,成立以特长教师为“导师”的劳动小分队,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突出课程意识和目标意识,多方协同,确保学校劳动教育全面开花,取得实际效果。
二、扩展多元育人路径
在劳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拓展育人路径,将劳动教育扎实落地,确保劳动教育取得实效。
(一)严守课时底线
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时计划,确保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课外校外劳动时间每周不少于2~3小时的总要求,成立与其他学科平行的劳动教育教研室,纳入学校学科统一管理。学校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参加拉网节、海洋小卫士以及织网、补网等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到实践基地集中开展劳模精神专题讲座、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集体开展学工、学渔劳动。
学校利用校园空间的边边角角,为每个班级开辟了微型劳动实践基地,在这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翻土、起畦、施肥、播种、浇水、除草,在师生的共同培育下,小油菜、茼蒿、小白菜郁郁葱葱,黄瓜、豆角整整齐齐,西红柿红彤彤……在微型劳动实践基地里,孩子们观察各种植物的形状,研究各种植物的特性,增长了知识,提升了劳动技能,同时也收获了童真与快乐。
(二)多元渠道发力
學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校园准入体系的构建,深化劳动教育进入校园应用场景的分类研究,不断完善劳动教育校园准入制度体系,在审查、监管、问责方面建立规范体系。在常态化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开展“海洋教育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海军公园、海军博物馆和军营,参观在保卫海防中屡立战功的武器装备和现代化军舰,体验祖国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走进明月海藻和聚大洋集团公司,参观海洋科技产品的制造过程,感悟海洋科技的神奇。另外,学校还建立了“海风公益组织”,组织学生到灵山湾畔开展“洁滩爱家”活动,与家庭联手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家务体验活动;利用青岛菜篮子基地深入开展“寻访渔民”活动,对学生进行海洋渔业文化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
(三)持续纵深推进
学校立足海洋特色,成立22个海洋劳动社团,开设“贝雕艺术”“海洋梦工场”“航海模型”“标本制作”等“悦海劳动”教育课程,孩子们在悦海大课堂时间或焊枪点点,或航模穿梭,或解剖观察,一件件贝雕艺术作品、一件件航海模型、一只只海洋生物标本应运而生。“劳动+海洋科技”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知海、爱海、悦海的素养和能力,彰显了学校海洋劳动教育特色。
三、探索多维发展评价
劳动教育评价与其他学科评价不同,劳动课程的教育目标更倾向于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劳动价值观层面的评价标准难度很大,而精神素养的评价标准很难量化,这就造成了劳动教育难以建构兼顾素养与技能的评价体系。评价中哪些内容是必需的,哪些内容是提倡的,哪些内容是可选的,这些开放性选项导致劳动教育评价不仅要充分考虑其内容的类型结构、场域结构,还要兼顾性质和层次结构。
学校劳动教育评价设置了劳动教育常规项、社团劳动评价考核项和社会服务教育项目。学校尝试开展分层劳动教育评价,设立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全面、客观记录每位学生课内外劳动的过程和结果、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将参加劳动教育参与情况统一纳入青岛市中小学生“十个一”评价记录手册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在家庭劳动教育评价方面,学校指导家长使用统一的劳动教育评价软件为孩子在家庭中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情况赋分,评价软件中设置家务、自身管理、日常作息、作业完成、文明礼貌等项目,家长根据孩子实际表现进行打分,每个项目设置三个等级,由家长在APP中完成,数据会及时传送至后台,学校每月进行汇总。比如,学生的日常生活涉及个人卫生、居室整理、衣物洗涤、膳食烹制、垃圾处理、家植种养等,膳食烹制又涉及日常的择、洗、切、炒、煮等基本技能,学校指导家长在APP中进行操作,分级分类分段把握内容重点,及时勾画评价内容,形成内容体系。
通过几年的持续探索,学校的“悦海劳动”教育初见成效,在青岛市教科院组织的课程展示活动中,学校的“别样脚步探秘海藻世界”课程获得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贝雕艺术”被评为青岛市优秀课程,“土壤的改良”“海藻与我们的生活”等20余项“悦海劳动”教育课题在青岛市研究性学习或小课题研究中获奖。虽然学校的劳动教育取得一些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实现和学科教学融合,如何更好地获得家庭、社会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和支持,等等。未来,学校将继续把准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地制宜,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多途径、多层面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和内容,强化更高质量、更多选择、更加便捷、更多开放、更加灵活的教育供给,以此实现学科育人与劳动育人的有机统一,不断满足学生高品质、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陈希君,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石霞,青岛西海岸新区海之韵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