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观摩思政课教学时明确提出:“思政課的本质是讲道理。”[1]这一论断思想深邃、内容丰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原则与理论依循。
一、思政课“讲道理”本质的丰富内涵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科学论断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
1.就讲道理的目标导向来看,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出发,指出教育都肩负着政治责任:“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这方面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与使命,“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3]。他还指出:“在大中小学的不同学段,无论是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还是讲理论的方式讲思政课,都要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4]可见,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与政治引导的功能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只有立足讲道理的本质,将课程所蕴含的丰富道理科学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接纳和认同,才能使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由此实现对学生政治引导的重要功能,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现课程的本质不仅是老师“讲道理”,还包括让学生“懂道理”,由“讲理”推进“认理”、“同理”和“践理”这一逻辑过程。
2.就讲道理的主体来看,不仅老师讲,还要组织学生自己讲
在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论断中含有对“二元主体”的理论判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并强调,“让学生来讲,这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5]。就教师主体而言,思政课教师是讲道理的主力军,而除了思政课专任教师外,还要积极扩充其他的讲课人员,吸收更多优秀教师走上思政课讲台,不断扩展讲道理的人员队伍面。如,推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走进课堂,带头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号召各地区政府和党委负责同志积极结合党情国情世情与各自工作实际到学校去讲思政课,增强道理阐释的现实性。就学生主体而言,要充分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让学生来讲”,以增强学生道理领悟与表达能力。总体而言,通过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二者间的身份切换和思想交流,有利于共同讲好、悟好思政课内蕴的道理。
3.就讲道理的发力点来看,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
学生的疑惑正是思政课讲道理的重要发力点。学生的疑惑,既有学生以往成长过程中要应对的人生困惑问题,也有学生当前生活中产生的思想困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6]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要抓住重点,并找准问题的切入口,将之讲深、讲得触类旁通,使得“教育者所言之政理、学理和事理与受教育者自有之理贯通起来”[7]。同时,要兼顾全局,依据不同年龄、学段学生接受的思想条件与思维基础,在大中小学一体化中进行分阶段、有侧重的原理输出。既在全局中有所侧重,又在聚焦重点中兼顾全局,以此来保证讲理的实效性、全面性与科学性。
4.就讲道理的过程来看,要讲得更深、更透、更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8]。从纵向上看,思政课贯穿于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各学段和学生成长全过程,讲道理的深度、范围、水平也在经历持续性拓展与螺旋式提升,是不断超越、止于至善的过程。教师在应对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时,必须进行重点解答,找准道理的发力点,坚持用彻底的理论观点击中问题的症结,同时预留思想成长和理论探讨的空间,推进接续化、巩固性的道理说服,指向明理向善的高级境界,而绝不可一蹴而就,且不能进行一味地理论强压或敷衍灌输。要一个“用心地慢慢教”、一个“用心地渐渐悟”,才能在思想交流中渐以实现用真理“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终极效果。
5.就讲道理的落脚点来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无论怎么讲,最终都要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9]的观点,科学揭示了思政课讲道理的最终落脚点。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10]在引导学生理想信念方面思政课责无旁贷,思政课就是“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11]。二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2]。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思政课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13]可以说,思政课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不过只有做到思想深处才算成功。这就需从思维方法的深度进行专门性的教育引导,最终落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两个方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联系。其中,理想信念为根本,思维方法是推进理想信念树立的必要手段,只有经过持续的科学思维活动与反复审思才能保证理想信念的坚固与持久。
二、思政课“讲道理”本质的实践新要求
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为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指明了发展方向与原则要求。
1.坚守主阵地,以惊涛拍岸的声势理直气壮地讲好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4]思政课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要以惊涛拍岸的声势理直气壮地讲好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政课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15]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旗帜,是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新时代我们要在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恪守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一如既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捍卫主流意识形态、抵制错误思潮,并发扬中国化的、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以此促进新时代中国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16]就信心来源而言,包括党的强有力领导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重要基础,以及“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教师队伍的条件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17]。这充分表明当下我们完全拥有理直气壮讲好马克思主义、坚决捍卫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信心和底气。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塑造新时代思政课的崭新形象,力改“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倦怠形象。
2.运用创造性的智慧提升道理的深度与講解的技术与水平,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18]讲好思政课的道理并不容易,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应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综合性的教育创新与教学创造。思政课教学富有创造性,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创新道理内容与理论题材,以保证所讲道理契合新时代语境,葆有理论的生命力与新鲜感,符合新一代的成长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19]他还明确指出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20]。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收获。
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收获,思政课讲道理就不能陷入思路狭隘、机械教条的境地,而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对道理内容进行深刻剖析与有效引导。学生的体验是否深刻、学习是否有收获,取决于思政课能否作用于其思想、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善用创造性的思维加以有效加工处理与说理输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21]也就是说,教师讲道理切不可拘泥于刻板的思维模式,不可将道理机械地裁割成现成的若干教条结论,而应坚持问题导向,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思维方法,对问题或理论进行多维度的扩展与多角度的说明,将各种深刻的道理相互串联,以此带动很多关联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持续性关注,带动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动能,为其思想成长奠定深厚的根基。
3.保持爱的教育温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传递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主张教育要有爱的温度,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2]作为塑造灵魂的课程,思政课更需要教师满怀仁爱之心去讲道理,“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23]。
关于思政课“有温度”的新要求,既包含讲思政课要富有爱的情感投入的教育要求,又包含通过思政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传递正能量的政治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一项光荣神圣的职业,相关教师要带着真心信仰和真情实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与传播,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为学生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坚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力求“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4]。同时,他还强调思政课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思政课讲道理要秉持正义的立场,积极弘扬主旋律,爱憎分明,对错误思潮进行毫不留情的揭示与批判,不断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5]。也就是说,思政课所蕴含的爱的“感性”与政治的“理性”是辩证统一的,真诚的情感投入是讲好思政课道理的必要前提,但必须建立在理性之上,始终恪守主流的政治导向,并以此去引领学生、培养学生和塑造学生,不断造就一代代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总体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提出“有温度”的新要求,是立足课程作用于人的头脑与思想深处的讲道理的特性,凸显了课程所具备的人文关怀与情感关爱的内在要求。要求思政课“有温度”,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原则的深化运用,有利于扭转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理论强压、生硬灌输以及由此导致的虚假认同、态度敷衍的不利局面。与此同时,强调课程情感温度的特殊性、进行爱的教育,这与课程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的客观属性并不矛盾;相反,这些特性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并由此而展现出新时代对课程性质的深刻认识与对课程实践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8][24]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2]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91.
[3][4][5][6][9][11][13][15][16][17][18][20][21][23][2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7]郗厚军.思想政治教育说理的内涵要义、认识误区及实践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22(6):19-25.
[10]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14][1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5,8.
[2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2).
【王爱莲,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讲师】
责任编辑︱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