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伦
很多人经历过“踢到脚趾,痛到心里”的剧烈痛苦。
美国某大学研究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脑皮质对触摸、温度和疼痛信号作出反应的部分在大脑中呈曲线状,其不同区域负责身体不同部位的感知。处理脚趾疼痛感的区域位于大脑两半球的交汇处,其大小反映了脚部受体的数量。脚趾的“疼痛感受器”数量少于脸、嘴和手,但比躯干和四肢的多。研究發现,踢到脚趾感觉剧痛与脚趾神经纤维的数量、类型及碰撞力量大小密切相关。
人体产生痛感源于被称为“伤害感受器”的神经细胞,其纤维延伸至皮肤、肌肉和内脏,并对受损细胞释放的信号作出反应。不同类型的“伤害感受器”对相应的损伤作出反应。比如,“发热伤害感受器”负责感知烫伤和灼伤。而脚趾一旦受到外力撞击,就会激活“机械伤害感受器”。之后,伤害感受器会将信息从脚趾中的神经末梢发送到脊髓中的密集神经纤维束,进而迅速传至大脑信息中枢(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质。另一原因是脚趾几乎没有脂肪(可缓冲外力作用),其抗击打能力自然更弱。相对力度方面,踢到脚趾时的受力相当于体重的2~3倍,而受力点集中在很小的脚趾表皮区域。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踢到脚趾引发的剧痛通常很快就会缓解。少数情况下,踢到脚趾会导致组织损伤、骨折或关节脱臼等严重后果。
摘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