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当指向儿童的生命成长

2023-06-19 14:14李金和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儿童阅读生命成长策略

李金和

【摘 要】真正的阅读,当指向儿童的生命成长。阅读教学应找到儿童阅读的心理呼应、知识链接、思考突破、审美生长,在平等对话、多元开发、有力生成、美好突围的过程中,实现认知重构、智慧重建、心灵重塑、品格重铸。

【关键词】儿童阅读 生命成长 策略 路径

生命成长不是物质世界的丰富而是精神世界的富有。阅读不仅是知识的累积,而且是心智、精神意义上的构建。阅读,当指向儿童的生命成长。

一、指向儿童生命成长的阅读教学基本内涵

儿童的生命成长不仅指儿童身体的发育,更关键的是指心智的成熟、品德的根植以及习惯的养成。指向儿童生命成长的阅读教学当以儿童的生命长远发展为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重视儿童的真实体验和独特感受,进行心理的再暗示、审美的再关照、思维的再突破,努力实现儿童自主意义上的认知重构、智慧重建、心灵重塑。

(一)尊重儿童天性

儿童是单纯的,世界在他们的眼里是陌生的、新鲜的,儿童认识世界往往更直接、更有趣、更特别。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就得从儿童自身的阅读经验出发,突出儿童自身的理解。重视儿童阅读,不是盲目定性、肤浅判定,而是基于儿童天性给予指引,努力做到“恰好”。

(二)突出儿童趣味

儿童阅读作为生命的起始阅读,应该以培养兴趣、根植习惯为基本目标,在形式上更活泼,在要求上更宽泛,在理解上更生动,注重閱读的趣味性、个性化、常态化,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在和风细雨中渗透,在美美与共中涵养。

(三)激活儿童灵性

阅读不是为了达成成人指向,而是为了激发个体灵感。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儿童的思维都是独一无二的,面对自然万物、美好山河、墨香文字,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理解把握、路径体系、灵感想象,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更要积极回应,就如山谷的回音、田野的绿波、星空的闪烁,我们要让儿童的心智在更美的回荡、更广的延伸、更高的仰望中,愈加丰富、健康。

(四)丰富儿童精神

阅读最终的指向是心灵的净化、品质的优化、精神的美化。通过阅读让自然的、社会的、人类的、宇宙的一切美好呈现在儿童面前,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芳香、诗书的华美、思想的激荡、文化的力量。

二、指向儿童生命成长的阅读教学操作策略

(一)要清楚儿童阅读的心理动机:找到其内在的心灵呼应

儿童文学为什么吸引儿童?因为儿童文学的作者懂儿童,其能与儿童形成心灵的默契。

契合儿童心理需要的情节设计,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中比比皆是:《恶毒的王子》中,一个喜欢战争、想要征服上帝的王子,最后被一只钻进耳朵的小蚊子弄得发疯——因为罪恶的念头;《丑小鸭》中,一只小丑鸭历经千辛万苦,成为白天鹅——因为有梦想;《屎壳郎》中,屎壳郎想要享受战马一样的待遇,不惜游历一番,以证明自己,结果却被国王压在马鞍底下——因为虚荣。一个个故事,就是在教儿童做人,教儿童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二)要把握儿童阅读的关键要义:形成整体的机理把握

儿童文学阅读要重视理性培养。因为文学本身有逻辑性。逻辑能力是文学能力。立足整体,把握逻辑,形成对阅读的整体把握,给予儿童理性力量是阅读的关键要义。

就文本而言,逻辑性是文章各部分内在联系、情节发展的内在规律;就阅读而言,逻辑性是基于作品高度,给予学生理性思考、审美启示的参照依据;就教学而言,逻辑性是教学的依据,一切美好体验必须符合文本逻辑,一切心智启示必须构成有效链接。

(三)要追求儿童阅读的层次升级:立足个体的生命成长

阅读是一种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人物对话,与情节对话,更关键的是与自己对话,只有自己理解的、融通的阅读,才是有效的。否则,再好的作品,走不到心里去,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一方面,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小阅读目标,形成“悦纳”。这就要求帮助学生回答好三个问题:我读到了什么?我理解了什么?我认同了什么?唯有走进学生心里的文字,才是有价值的、有力量的。

另一方面,我们要引领学生追求自己的大阅读,实现“广纳”。这就要求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走上更宽的路径,以更宏大的目标去理解生活,让心灵在更崇高的信仰中净化,让思想在更辽阔的空间中升华,让人生在更美妙的境界里感悟。

(四)要突出儿童阅读的审美重构:赋予更多的美好诠释

任何优秀作品,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能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无论经历多少时代更迭,都透着生活的智慧、人性的光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站在人生的关键节点、社会的重要关口、时代的伟大洪流中,给出更适宜、更精彩、更响亮的回答。

(五)要达成儿童阅读的价值追求:实现文本意义与儿童心灵共成长

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将人物、情节、思想放在特定的背景中,让读者自己体会、自己把握。每一次真诚的对话、每一次会心的微笑、每一次有力的判断,都是作品意义的延伸。作品的优劣藏在文字里,一部作品带给人的体验越丰富,激起的审美越多样,价值就越大。

三、指向儿童生命成长的阅读教学基本原则及实施路径

课堂中要坚持儿童阅读体验至上,体现如下原则:(1) 主体性,要发自内心,重视学生感受,突出儿童立场;(2)原创性,要注重思考,坚持问题驱动,突出主动探索;(3)生长性,要丰富体验,打开思路,突出智慧生成;(4)自构性,要留有空白,给足时间和空间,突出自主重构。

(一)在教学姿态上,平等对话,以激发儿童思考为起点

有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笔者记忆犹新。2017年5月,在上海全国小学语文“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上,我国台湾儿童阅读辅导团研究员李玉贵执教《爱心树》一课。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苹果树的故事,男孩和苹果树一起玩耍,摘苹果卖钱,折枝干盖房,砍树干造船,最后在树墩上歇息。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教师提问:“作者编故事肯定有意图,为什么这样设计?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去寻找对应关系,在有意识的经验调动中感受友爱、母爱等相关爱的力量。

第二,教师提问:“课文有几个主角?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平衡吗?”

教师给出天平,让学生直观感受树和男孩之间的不平衡。在失衡中,接受心灵拷问。

第三,回到情节,在整理三个情节的基础上,得出树和小男孩是给和要的关系。教师再问:“给苹果、枝条和树干一样吗?假如是母亲会给到哪种程度?她会说什么?”

学生体会到爱是有尺度的,给予是有底线的,更多的获得,需要自己争取。

最后,教师说:“这个故事没有答案,有空多研究,值得你回味一辈子。”

给予指引,却从不做主;没有答案,却意蕴隽永。课堂的境界和高度,恰恰建立在儿童自我生长的基础上。

不能以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许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多表达。以满足好奇为前提,引发趣味;以激发探索为考量,促进思考;以畅想美好为目的,形成期待。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

(二)在教学内容上,多元开发,以丰富儿童审美为核心

笔者曾和学生共读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也许是被鲁滨逊特殊的经历所震撼,又或许感动于鲁滨逊独处荒岛的坚强意志、坚韧毅力,学生研读本书的热情还是挺高涨的。有的学生就聚焦“险”做了研究,分别从时间及地点方面梳理文脉,绘制思维导图。

“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鲁滨逊就是这样的人。有些学生研究的是鲁滨逊荒岛生存的困难。相对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困难,鲁滨逊最大的困难来自内心,欣慰的是学生都罗列出来了,并用稚嫩的笔触写道:“虽然内心恐惧,但还是要面对生活;与其担心生活,不如过好生活。”

“生存”,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有几个学生以“生存”为主题绘制了思维导图。面对危险,身处逆境,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去生活,鲁滨逊就是一个典范——有强健的体魄,有乐观的心态,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与智慧,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林林总总,皆是生存之道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界是多元的,生活是多元的,阅读也是多元的。阅读就是一个多棱镜,每转换一个角度,就有新的变化、新的风景。引领学生多元解读,在多元发现中,学会多元思考,生成多元精彩,为往后余生创造、积累看得见的财富,岂不美哉!

(三)在教学品质上,有力生成,以发展儿童思维为关键

以《巨人的花园》的教学为例,课堂中,笔者围绕“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质疑:“巨人明白了什么?”有学生说:“孩子来到花园,花园里就热闹了,就有生机了。”有学生说:“孩子是有活力的、活泼的,能带给花园活力。”笔者追问:“孩子来了,桃树就绽出绿芽,开出美丽的花,这符合生活事实吗?”学生思考之后回答:“文中的孩子不是真实的孩子,花园也不是真实的花园,巨人也不是真实的。”笔者随即又追问:“它们又代表什么?”学生回答:“巨人代表自私,花园代表拥有的美好,孩子代表美好的享受者。”笔者第三次追问:“这样的代表有何寓意?”学生们的回答很精彩:“自私的灵魂只有寒冷的冬天。”“分享美好才能拥有美好。”“春天在温暖的心田和馈赠的快乐中。”……在学生回答后,笔者第四次追问:“孩子们来到花园,花园里花就开了,春天就来了,没有孩子的花园,只有冬天,这显然不符合生活事实,但我们读来却深信不疑,为什么?”教室里又安静下来。笔者继续引导:“白雪公主死了,却因为王子神奇复活了;青蛙王子被公主一摔,真的变成王子了。这样的情节都不符合生活的事实,却让我们非常享受,为什么?”学生似乎明白了,有的学生说这是为了符合作者情节设计的需要;有的学生发现童话故事中蕴含做人的道理。在充分交流之后,笔者开始总结:“同學们,文学作品除了生活的真实,更有艺术的真实,正如孩子让花园成为乐园,白雪公主因为爱而复活,艺术的真实,更符合真善美的需要,更符合读者的需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求真、乐善、向美的。”就是在这样的层层引入中,阅读层次不断升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强化与发展。

(四)在教学指引上,形成突围,以启迪儿童灵性为追求

发展智慧是不断突破的过程,不断打破现有平衡,努力建立新的平衡,人才得以进步。要打破固有思维定式,形成新的格局,突围很重要,要让学生的思维如风筝般飞向蔚蓝的天空。形成突围,就是改变原有的阅读习惯,打破原有的思维理解,在情感、思维、审美的更高层面上与阅读材料形成新的呼应。每一次突破,就是一片新风景,探索的新风景越多,学生的领悟力、判断力、审美力就越强。

阅读是为了抬头看世界,从容走人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破生活与阅读的界限,形成生命与阅读的美好互动,努力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宁静,体会高雅,走向豁达。

猜你喜欢
儿童阅读生命成长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以观影寻觅儿童阅读初心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我国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以绘本为起步,打开阅读之路
让儿童在阅读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