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蓓蓓
初中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产生心理逆反,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产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主阵地是道德与法治课堂。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正确地指导和教育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但是目前的教学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以政治认同素养为研究主题,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必要性,并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素材,加强社会实践引领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路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在学校,学生的学习是以成绩为中心的,教师往往把注意力聚焦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认为学习成绩才是学生能力的体现。这就造成了许多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缺乏被教师的认可,教师忽视其一切行为,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学生道德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師的讲解往往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缺乏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像文化课那样,可以通过知识点来展示,而是要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门课。例如教师要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课堂讨论的模式,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来完成教学。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学校教学中,学科教学是最优先的,而道德与法治课往往是在考试前进行重点学习,因此造成学生缺乏对课程的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出现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甚至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与课堂无关的活动,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兴趣较弱、学习热情较低、学习态度较差的情况。
二、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必要性
(一)培育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的需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关键是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引领,激励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有信仰,有正确价值取向的新一代青年。
(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初中生因为自身的年龄特点,只有加强有效的规范教育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优化设计,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水平,使之形成良好的政治认同素养,由此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为了真正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的成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培养初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要紧密联系中国国情,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得到持续推进,进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素养的大幅提升。
三、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路径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本质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社会责任,还包括对于国家的了解,在了解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认知,培养良好的国家认同感、责任感,从国家发展层面来了解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严格要求自己,做更好的自己。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照本宣读的形式,主要是对政治制度包含的具体内容,政治制度存在的意义等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也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表层去了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未能深入了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具有的政治含义,无法形成政治认同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的思想价值和知识价值进行综合考量,并对教材内容的教育意义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学生从对知识内容的了解逐步转变为认同教育价值,紧密结合集体以及自己的价值,由此逐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在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具体几个相关的内容板块进行学习。例如《坚持宪法至上》是要从宪法的发展中来了解维护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地位,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于宪法的敬畏感,初步建立良好的法治意识;还可以从《理解权利义务》的学习中来了解为了我国的正常发展,每一个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要在讲解中将重要的内容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不断建立起法律意识,以严格的要求来规范自己,拥有良好的品行与道德精神。
教材只是一种载体,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学会对教材的合理使用。同时,还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编,由此将教材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使之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理论学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道德与法治是一项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其内容结合了生活的很多方面。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生活空间也逐渐增大,人们的生活内容更为丰富,同时带来了社会交往方式的多样化,所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社会生活来谈,让学生从生活层面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并不断加强实践,将正确的思想意识落实到生活中,建立优良的道德与品行。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带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将知识以生活化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有利于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与培养认知认同。
在八年级《走进社会生活》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前新时代的社会生活是怎样的,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谈一谈对于生活的认识,说一说对于社会生活的了解,自己参与生活的过程有哪些感受。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结合实践活动来认识每一个个体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让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将良好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学生。时代的发展,使网络的发展也极具迅速,青少年逐渐开始接触网络的使用,但不论是实际生活,还是网络虚拟生活,都要严于律己,谨言慎行,教师要从行为规范上来要求学生,同时不断地实践行为准则,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品行。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所处的社会中蕴藏着丰厚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必须对内容加以深刻地分析,要围绕生活化教育的目标,积极地引进生活事例,充实学生的生活化思想,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和道德与法治教育息息相关。
在进行《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生活,认真对待生命,了解生命的传承。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危急关头,有那么多的英雄选择了舍己为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亲人,也有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无私的牺牲,更体现出对生命的珍视。教师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教师也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我,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主动和其他同学分享,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使學生的法律知识更加丰富,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认同素养,增强政治认同感。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要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生活教育素材,把它和课堂教学相结合。一些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教学设计,仅仅用一些简单的讲解就开始教学,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建构灵活多样的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系统内容,才能保证生活化的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多媒体凭借着自身形象和直观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对于学生良好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品质的培养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多媒体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进行《网络改变世界》教学时,学生要了解网络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析网络的利弊,从而提高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网络改变生活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去了解和思考本节课的内容,而且在了解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网络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提问,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网络对生活的改变,并且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能与教学大纲要求相吻合,促进学生政治认同感的不断增强。例如“走进法律”这节课的教学宗旨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为此,教师要紧密关联教学目标和情境内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明白日常生活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
(四)引领社会实践,拓宽政治参与
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就是融入社会实践、拓展政治参与。为此,教师要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学生常态化的学习和生活中融入政治认同教育,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将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实现知、情、言、行和谐统一的目标。
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学习中,我们会了解国家利益具体都有哪些内容,与公民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更好地来维护国家利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让学生在感受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对于国家的责任感,这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知道并且拥有的自身品质。每个人生下来就是中国人,是父母的儿女,我们不仅要承担对于父母的责任,在我们平安生活的每一天,也要感恩国家为了维护和平的秩序所付出的不为人知的努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必须要了解的,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梳理清楚学生应承担的不同责任,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认识并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感与感恩意识,提升道德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将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不断拓宽,对他们已有的政治认知进行检验和发展。例如为了对“共圆中国梦”这一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巩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进行自主搜集,强化学生对于中国梦的认知。同时,还要举办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利用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形式,使学生深入参与实践,获得更多的政治参与活动机会,通过对人民群众鲜活的政治生活的直观和广泛的了解,由此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切实感悟。通过认识个人与国家前途和命运紧密相关,在社会实践中增加政治认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提高政治认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既能使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又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