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百年工业城市淄博,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化工、建陶、医药、纺织等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但想不到的是,这些产业已脱胎换骨。
“这是特种陶瓷,不仅可以用于军工,还可以用在人的身体上。上天下地入海,一些大国重器里,都有淄博生产的陶瓷零部件。”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的一个展厅里,讲解员杨文庆介绍说。
淄博工业起步早,传统产业占比70%,其中重化工业占比又达70%。
淄博市拥有工业产品近3万个,70%以上属于上游产品、初加工产品、中间产品。曾经,陶瓷、化工、钢铁、矿业等产业中存在不少落后产能,不仅效益差、贡献度低,而且挤占了新动能承载的空间。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淄博以“伤筋动骨”为“脱胎换骨”赢得空间。“十三五”以来,淄博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1.04万家,化工园区由28个减少到6个,化工企业从1135家减少到524家,建陶产能由8.27亿平方米压减到2.46亿平方米。
与此同时,淄博锚定优化技术工艺、产品体系、产品质量、产业链条,出台了“技改专项贷”“春风齐鑫贷”等一揽子支持政策,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对机械、建材、纺织、医药等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
在“优进”与“劣退”的双重作用下,淄博化工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已经松动,许多关键领域已经呈现出趋势性、转折性变化。
在一些传统高耗能企业,粉尘弥漫的高温环境不见了,配料、装卸、码垛等脏累的传统工种消失了;曾经依赖人工观察火苗来实施的控温,如今交由机器视觉、算法来精准实现.
东华水泥有限公司用大数据优化燃料控制和质量控制模块,单位水泥熟料用能节省6.73%。鲁中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实施智慧数字窑炉改造,一年节省25万立方米燃气,能耗成本降低15%。
鲁泰纺织面料馆里,各种色系上千个颜色的纱线、面料、衬衫排列开来。无缝线、防水、吸湿、透气……作为传统纺织企业,鲁泰纺织延伸拓宽产业链,开发功能面料,颠覆了人们对纺织业的传统认知,成为全球颇具规模的高档色织面料供应商。
数据显示,淄博万元GDP能耗十年下降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十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在谋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淄博紧盯前沿,布局未来产业,落实山东省“十强产业”行动计划,全力发展新经济,打造智联汽车、绿色能源、数字农业、新金融、智慧物流等产业“新赛道”,引领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强”产业向高端攀登。
淄博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带来大量副产品氢,这为淄博发展氢能产业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淄博抢抓争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政策机遇,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随着机器转动,一张张薄如蝉翼的质子交换膜不断产出。这种被称为“氢能芯片”的膜片,是氢燃料电池车的核心部件之一。东岳集团在高端膜材料领域研发的氯碱离子膜、燃料电池膜两产品均属世界领先水平。
东岳还与亿华通合作共建氢能产业园,打造自主可控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新落户淄博的吉利汽车则利用氢燃料电池拓展新能源应用。
龙头带动,沿链聚合,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借势发展迅猛。一条包括制氢、运氢、储氢、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等多环节的产业链就此形成。
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高强度高韧性PVDF太阳能背板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荣获膜行业专利金奖;山东序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均相膜、双极膜,企业效益连年翻番。
山东森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于火电、垃圾焚烧、冶金、水泥等行业过滤材料聚四氟乙烯空气膜,用于军队、医用等特种防护聚四氟乙烯服装膜。依托“中国膜谷”产业链优势,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在聚四氟乙烯下游深加工领域最具规模、实力一流的标杆企业。
而这背后,体现的正是淄博按照“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理念。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涛说:“淄博招商引資不盲从,不是只要是菜就都放到筐里,而是围绕当地产业基础招引企业。”
为了帮助新企业快速发展,淄博构建起“初创—哪吒—瞪羚—准独角兽—独角兽”的企业培育体系。目前,淄博市瞪羚类、独角兽类等企业达22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数量,淄博位居山东省第一、全国第三。
“四强”产业增加值已占淄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十年增长3.6倍,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四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回忆起企业当初落地淄博的经历,雷达汽车淄博工厂公共关系经理孙斐煊对地方政府的魄力、诚意和服务印象深刻。她介绍说,我们需要建设新车试验场地,当地政府60天就“挪走”了一座小山,把场地整好。也正因为如此,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项目从洽谈到第一辆车下线,仅用了190天。未来几年全产业链拉动产值约1500亿元。
产业腾笼换鸟、结构调整升级不局限于产业本身。近年来,淄博坚持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探索从创新、金融、服务等多个维度赋能,构建起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淄博籍大学毕业生每年返淄就业与到外地就业逆差超过1万名。年轻人、大学生持续大幅流失,带走了大量资本,更抽走了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老工业城市曾一度暮气沉沉,缺乏活力。
为了让城市更年轻,更有活力,淄博这些年下足了功夫。早在2021年,淄博就思索年轻人需求,围绕快乐生活、成就事业,聚力打造“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的“五好”城市。此后,淄博在山东省率先提出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探索提升城市活力。
要想留住人才,首要的就是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让青年人才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从2019年底的“人才金政37条”开始,人才贷、青年驿站、人才公寓、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淄博陆续推出人才政策“组合拳”,还打造多处不同主题的青年会客厅,为青年搭建对接交流的平台,增强青年对城市的归属感。
淄博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在全国率先实行行政审批全领域“一证化”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领域“无证明城市”。
3月23日,在淄博市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会议室里,中平溪悦(山东)贸易有限公司与相关部门正在进行第二次项目服务会。博山区行政审批、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从土地性质、生态红线、政策优惠等方面,提前为投资方进行政策辅导。
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贾琮说:“这次主要是银行针对具体项目介绍贷款,税务局介绍能享受哪些税收优惠,如何准备申报材料,让投资方知道什么时候、哪个环节能拿到补贴得到支持,让投资更精准更安心。”
王涛介绍,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人的观念的转变。政府角色已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年轻人的氛围。围绕一个目标,各个部门形成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淄博烧烤”爆火网络后,淄博各部门迅速策划引流,借势全方位推介城市,带动文化、旅游、美食等产业发展,让淄博烧烤流量变“留量”,引导舆论从“淄博烧烤”本身转向“淄博烧烤+”,将“烧烤热”变“淄博热”。
各級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淄博塑造和维护城市口碑,城市从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都将筑牢一座城市品牌的根基。
市场监管部门对烧烤店进行专项检查,护航食品安全;公安增派执勤人员,加大巡逻密度,提醒文明就餐;淄博34家A级景区推出“免费开放日”活动,加大景区管理力度,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人社局官微推介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就业体验日等就业政策;共青团淄博市委在火车站安排志愿者,为往返旅客提供交通、住宿、旅游线路咨询推介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