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宇
[摘 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是基层治理取得实效的关键方法,也是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基层干部是基层工作的主力军,基层干部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基层治理目标的实现。调查研究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要以基层干部为主体,提高调研的主动性、专业性、深入性和积极性;以制度体系为依托,为基层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机制;以培训培养为抓手,提高基层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基层干部;调查研究;价值蕴意;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252;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3)05-0023-07
调查研究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是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必备能力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382,既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又指明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方法论,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决策之要”[2]556,调查研究是开展工作、推进工作、谋划决策的基础和前提。调查研究是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有利于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因此,作为基层干部,要想真正做好基层工作,为群众全心全意服务,首先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一、基层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价值蕴意
调查是开展工作、推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话语权。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主客观的统一,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取得胜利、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调查研究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是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调查研究则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实际运用,是辩证唯物主义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体现。
1.调查研究体现着唯物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基层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際出发,只有树立正确的调查研究意识,才能在调查研究中提高政治站位,才能更好地开展调查研究。只有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深入基层,通过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了解群众的所需、所困,掌握真实的客观情况,在研究时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不主观地进行分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调查研究蕴含着辩证法的智慧。调查就是要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既要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现在发生的事情,也要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既要解剖典型,也要了解全局。在调查时要掌握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同时要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主要矛盾。在研究时要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到基层工作的规律和本质。不管是调查还是研究,都需要具有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
3.调查研究彰显着人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的认识都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在认识基础上再实践的循环过程。调查可以通过感觉—知觉—表象对事物形成一个大概认识,研究则可以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对事物形成深刻认识。因此,调查研究就是透过事物表象掌握本质和规律,从而对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掌握认识工作的方法。
(二)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取得成功的法宝,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并亲自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亲自进行多次社会调查,形成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成果和理论,在党内形成调查研究之风。1927年,毛泽东回到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速的湖南进行了32天的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打下基础。1930年,红四军攻克寻乌,毛泽东在寻乌开展了为期20余天的社会调查,1931年将此次调查资料整理成《寻乌调查》,为土地改革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大力发展经济,毛泽东在听取国务院35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汇报后,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写作了《论十大关系》。1961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3]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赴武昌、深圳、珠海等地考察,发表重要谈话,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解放了思想,坚定了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江泽民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4]304,并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将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抓手,告诫干部要多调查研究,少主观主义,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重要问题,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5]9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6]总之,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法宝。
(三)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多了,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作出正确决策,推进工作落实。”[7]61建党百余年来,不管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制定研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均是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进行的。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多次调研,找到了制约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短板,即农村贫困问题,在调研了14个贫困地区后,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从而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不进行调查研究,就無法发现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找出规律,不能解决问题,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必然影响各项工作的进展。因此,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中国面临着严峻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矛盾,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只有调查研究,才能找到新思路和新方法,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经验和依据。
(四)调查研究是基层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方法
调查研究是一个复合概念,调查是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计算查究,掌握一手资料的过程,调查就是查究“是什么”;研究是在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整理、判断,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就是追究“为什么”;通过调查+研究进而知道应该“怎么做”。在基层治理中,“怎么做”关系着基层治理的成效,而“怎么做”来源于“是什么”和“为什么”。
1.调查研究是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必要手段。调查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研究是调查的目的和结果,调查研究是提出路径和方法的必要步骤和手段。调查研究代表着人们认识的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只有有了认识,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基层治理来说,基层干部对基层治理这一命题的认识从何而来,就需要基层干部进行调查研究,提高自身的调查研究能力。在基层治理中,调查就是走向群众,走进群众,深入基层,下沉一线,采用实地调研、走访调研、会议调研、典型调研等调研方法,发现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难点、热点、关注点,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运用辩证思维,探究基层治理中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查找根源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找准突破口。研究就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调查发现的现象,研究基层治理的规律和本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路径。因此,只有进行经常性调查研究,基层干部才能“摸清基层治理的家底,把准基层群众的需求,发现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总结基层治理中的有效经验,确保自身对基层工作能够有全面、深入的把握”[8];只有进行深入性调查研究,基层干部才能抓住基层治理中的主要矛盾和核心问题,才能在分析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决策,制定可行的计划、措施、方案;只有进行专业性调查研究,基层干部才能根据国家整体规划与发展目标,适时、适度调整基层治理的方式方法,让基层治理落地生根。
2.正确的方法决定着基层治理的成效。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好抓实基层治理是基层干部亟须解决的难点问题。部分地区由于调查研究不深入,导致措施不严不实,基层工作出现“上热中温下冷”的情况,由此可见,基层治理的成效取决于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方法,而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方法来源于基层干部的调查与研究。“玫瑰村支书”陈望慧在考察了8个省后,结合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的实际,将8个省的玫瑰品种引入,大力发展玫瑰产业,打造了小金县高原玫瑰品牌,辐射带动全县13个乡镇46个村的3300多户村民脱贫致富。陈望慧正是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才制定出了符合冒水村实际的脱贫致富的措施。[9]
(五)调查研究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和必修课
基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轴”,是利益矛盾的“交叉口”,同时也是问题解决的“出口”。基层治理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基层干部是基层工作的主力军,基层干部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能否实现基层治理目标,调查研究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手段,更是改进工作作风的必要途径。基层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发现基层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要想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源头”,必须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谈心、听报告等形式,掌握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基层干部要想密切干群关系,必须深入群众,走向基层,要“向下看、向下走”。只有深入群众,真实掌握群众所需所想,发现矛盾和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才能让群众满意,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基层干部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路径选择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推动工作的基石,调查研究能力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体现了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基层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有利于基层干部树立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基层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利于群众路线与基层工作实际的有机结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以基层干部调研能力提升为抓手
1.树立为民调研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调查研究的主动性。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工作的主力军,是服务群众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反映基层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作为基层干部,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作为基层干部,要牢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念。基层干部要想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必须树立为民调研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一是基层干部要明确调研为了谁。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真正做到一切调研为了群众,一切调研依靠群众,切勿只喊“口号”,而要像对待“传家宝”一样正视它、珍视它并传承它。坚持调研从群众中来,收集民意,代表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走在“领”的位置,想得比群众多,站得比群众高,看得比群众远。同时又要回到群众中去,发挥“导”的作用,缩小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发动群众、影响群众、凝聚群众。通过群众路线,赢得群众的支持与认可,掌握一手信息。二是牢记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要求基层干部要始终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0]63。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余年,始终把人民放在“至上”位置。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要想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就要守住基层干部的初心。“心中装着人民”,要求基层干部主动积极地想群众所想,力所能及地解群众所困,及时为群众雪中送炭,让群众感受到真情实意。“调研为了人民”,要求基层干部要始终铭记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把群众的满意和认可作为最高标准,时刻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工作目标,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工作中心。三是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觉悟,在调研中练就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到“两个维护”。
2.重视自身专业能力建设。树立辩证思维,坚持调查研究专业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提高干部的专业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高素质、专业化不仅是对干部的要求,更是干部应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加强专业能力建设,要求基层干部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树立专业思维,善用专业方法,培养专业精神。基层干部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就要认真学习与调查研究相关的专业知识,树立辩证思维,形成实事求是、求真務实的专业精神。一是坚持学经典、读原著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指出:“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11]477要掌握调查研究的专业知识,必须要了解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读经典、悟经典,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调查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用发展的、矛盾的、辩证的眼光看待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群众的实际需求、基层治理的重点与难点作为调研的重点,抓主要矛盾,研究规律与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树立辩证思维,坚持矛盾的观点。调查是研究的前提,研究是调查的目的。没有研究的调查,只能是“蜻蜓点水”,抓不住主要矛盾,理不透本质与规律;没有调查的研究,往往会与实际情况相背离,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在调查研究中,必须要树立辩证思维,坚持调查研究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兼顾调查与研究,要在弄清“是什么”的基础上,深挖“为什么”,得出“怎么办”,同时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及时更新研究成果。三是培养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良好专业精神的养成对调查研究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调查研究以事实说话,用事实研究,这就要培养基层干部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要在调查研究中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要培养基层干部追求真理、直面问题、勇于改正的工作作风。盲目的形式主义、“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调查,是无法获得真实情况的,也就无法掌握一手资料,无法进行深入研究,无法进行决策,进而影响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提高基层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基层干部必须要学习专业知识、树立辩证思维、培养专业精神。
3.创新调查研究方法。一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在基层,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能否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取决于基层干部是否具备调查研究能力,能否创新调查研究方法。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在调查研究前,要制定好调查研究的主题、目标和详细计划,带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前思考与谋划。在调查中,基层干部要带着问题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从群众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全方面、多角度、综合性地调查,尽可能地掌握一手资料,做到多问多听多想。在研究时要“心入”研究,要以解决问题为根本落脚点,认真分析调查的材料,找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把准问题本质,将调研结果及时转化为决策、措施等。二要坚持传统式与新颖式相结合的调查研究模式,提高调查研究的时效性与实效性。“我们党有着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我们要在新时期加以继承和完善。”[2]537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注重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时代的标志。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调研对象的多样化、调研范围的扩大化等现实问题的出现,基层干部要扩宽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式、丰富调研内容,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调研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的科学性。
4.培养积极的心态。在国家治理中,法治是硬手段,“心治”是软手段。何谓“心治”?“心治”作为“软”手段,即以理服人,用情感人,用领导者内在的人格魅力影响群众,使群众心悦诚服,以此来获取群众的追随,对群众产生影响力。对于基层干部来说,高情商是“心治”的关键,积极心态是“心治”的前提。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基层干部要想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就要培养高情商和积极心态。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以认知自我情绪为基础,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给力、认知他人情绪、提高抗挫抗压能力等方式,彰显自身人格魅力。基层事务性工作繁重,群众诉求多样,是问题和矛盾产生的“集聚地”,长期的高压工作环境,会对基层干部心理产生影响。基层干部在调查工作中,要以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压力来源,学会排解压力,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处理好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培养高情商和积极心态,一是基层干部要正确认识自身的情绪与情感,并给自身的情绪感受一个客观、科学和正确的判断,当情绪状态处于不平衡时,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肯定,及时摆脱情绪波动,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情绪;二是基层干部要正确认识群众的情绪,基层干部面对的群众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群众有不同的需求,要学会观察群众,通过群众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反应,获知群众的需求,了解群众的情绪,感受群众的内心,体味群众的不易,在充分了解群众情绪的基础上,学会换位思考,在相互了解中学会理解,将心比心;三是基层干部要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通过听音乐、运动、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将压力化为动力,激发更大潜力。基层干部只有培养积极心态,才能在调查研究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将压力化为动力,更好地进行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体系
制度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依托和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1.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12]189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前提,基层干部在制定政策时,要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调研群众的建议,并根据群众的建议及时调整政策,做到先调研后决策。
2.完善领导干部带头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发挥先锋带动作用,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营造调查研究工作氛围和环境。
3.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干部联系点是密切干群关系的纽带,是深入基层、走向群众的重要手段,应完善干部联系点制度,实现点对点、零距离的调研、监督和指导,实现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沟通和服务,使基层干部既能“身入”基层,又能“心到”基层,通过联系点调查研究,更直接、更及时、更便利地了解群众的所需所困,第一时间帮群众解困解惑。
4.建立健全调研成果转化、交流制度。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推进工作的开展,调研成果的转化十分重要,要将调查研究的成果与制定决策、推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成果转化,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研究报告;要定期开展交流与研讨,让政策落地落实,在交流中提高能力和本领。
5.完善“专题调研+日常调研”制度。调查研究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应制订好年度调研计划,梳理好重点工作,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同时要注重日常的调查研究,使调查研究常态化,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探索方法,提升能力。
(三)健全培養机制,创新培训模式
组织的培养和培训对基层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1.为基层干部搭建调查研究平台,激发基层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基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调查研究工作纳入干部述职和年度考核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考核,以考核的结果倒逼基层干部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基层工作烦琐且程序化,要将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可适当采取措施给基层干部减负,杜绝“作秀式”的调研,让基层干部沉下心来进行真正的调查研究。
2.将调查研究能力纳入基层干部培训课程。调查研究能力作为干部必须提高的七种能力之一,要贯穿干部培训课程始终,加大对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培训力度,可设置专题培训课程,在培训中对干部分类,有针对性地培训;创新培训模式,采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结构化研讨、交流点评等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培养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应抓住四个关键点,即强意识,强化对调查研究的重视程度;重指导,教师从选题、意义、目的及预期成果等环节进行全流程全方位指导;严考核,采用学分制实行量化考核,重视资政报告写作;精操作,采用五步法逐步提升调查研究能力。通过强意识、重指导、严考核、精操作,可以培养干部发现问题、摸清实情的能力,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实践难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6]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1-11-16(1).
[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8]胡月星.新时代基层干部不可或缺的治理能力[J].国家治理,2022(6):8-12.
[9]陈望慧:让高原玫瑰花 再致富千万家[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n/s?id=1752289176736661844&wfr=spider&for=pc.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2]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