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熊江霞
(靖江市农业农村局,靖江 214500)
江苏省靖江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十分适合进行粮食生产,故粮食作物在靖江市的种植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在3.33×104hm2以上,年总产量超过2.6×105t。其中,小麦是靖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据统计,2021年靖江市小麦种植面积为1.73×104hm2,总产量达1.01×105t。
为进一步推进靖江市小麦产业发展,实现当地小麦生产的轻简化、机械化,同时提高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靖江市特于2021年选择在化肥使用强度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种植田块相对集中连片且交通便利、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高的小麦种植区域,进行了小麦种肥同播技术(种肥同播技术是在小麦播种时一次性将种子和配方肥或缓释肥料深施到土壤中的简化栽培方式,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齐苗壮苗、减轻劳动强度、促进生产、节本、提质、增效等优点)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以期探明种肥同播技术在小麦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效果,从而为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小麦品种为‘农麦88’。供试肥料为小麦专用缓释肥(N∶P∶K=25∶14∶6,质量分数,下同)、配方肥(N∶P∶K=17∶17∶10)、尿素(N 含量为46%)。
试验设在位于靖江市新桥镇的靖江市润泰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内进行,试验田前茬作物为水稻,水稻秸秆全量还田,还田后采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旋耕、灭茬、土块破碎。试验田土壤类型为中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23.6 g/kg,有效磷含量为21.4 mg/kg,速效钾含量为82.0 mg/kg,pH为7.9。
试验设常规施肥、种肥同播一次性基施、种肥同播一基一追3个处理。试验为大区试验,每处理区面积为1 333.33 m2,不设重复。具体施肥模式、施肥方式、肥料用量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的施肥模式及肥料用量 (单位:kg)
试验于2021年11月19日实施种肥同播,每667m2小麦播种量为15 kg,于2022 年2 月15 日进行追肥。其他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各处理均保持一致,且均同当地小麦常规生产。
具体技术要点:(1)整田及开沟。用旋耕机旋耕田块,翻耕深度在15 cm 以上,土壤板结或犁底层较浅的田块可适当增加翻耕深度。同时,结合翻耕,田内开好丰产沟,以确保田间雨后无积水,避免渍害。(2)优选肥料品种。选用氮磷钾配比合理、粒型整齐、硬度适宜、手捏不碎、吸湿少、不黏、不结块的肥料,以防机械施肥通道堵塞,一般可选用粒径为2~5 mm 的圆粒型配方肥(或复合肥或缓释肥料)。(3)科学肥料运筹。根据小麦品种、地力情况和目标产量等因素,制定施肥方案,确定施肥总量、主推配方和肥料运筹比例。一般来说,小麦氮素用量基蘖肥∶追肥宜控制在5∶5(强筋小麦)或6∶4(中筋小麦)或7∶3(弱筋小麦)。(4)优选施肥机械及作业方式。选择适宜的种肥同播机(推荐采用旋耕-播种-深施肥一体化作业机械),将种子和肥料一次性施入土壤。一般种子播深为3~5 cm,肥料施在种子侧下方8~10 cm 处,以防种、肥过近导致烧种烧苗。(5)精准操作施肥机械。按照推荐的施肥量,调整好排肥量档位,严防排肥口堵塞。同时,在机械作业时必须缓慢起步、匀速前进,忌急停、倒车等,并随时检查种仓和肥仓,且注意在旋耕装置作业过程中是否有秸秆缠绕等问题。此外,在每天作业完毕后,要及时清扫肥料箱,在第2天再加入新肥料进行作业。
在小麦关键生育期调查小麦株高、茎蘖动态。在小麦成熟后(2022 年5 月24 日),每处理取3 个面积为0.25 m2、长势均匀的小麦进行产量和经济效益测定,并调查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等。
由表2可知,各处理的小麦在田苗数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返青期,各处理的小麦在田苗数差异较小;在拔节期,各处理的小麦在田苗数均达到高峰苗数,每667 m2在田苗数在55.47万~57.60万苗之间;在穗期,各处理的小麦每667 m2在田苗数在32.27 万~34.13 万苗之间;在成熟期,各处理的小麦每667 m2在田苗数在27.94万~30.48万苗之间。以上结果表明,在合理小麦群体数量方面,小麦采用种肥同播技术优于采用常规施肥技术,且小麦采用种肥同播、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小麦构建合理群体。
由表3可知,各处理小麦株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各处理在穗期的小麦株高均为各生育期中最高,在80.44~84.58 cm之间;在小麦成熟期,各处理的株高在74.12~77.53 cm 之间,处理(3)的小麦株高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株高方面,小麦以采用种肥同播、一基一追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小麦的植株生长。
表3 不同处理对小麦株高的影响
由表4可知,各处理小麦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实际产量差异较大。其中,处理(2)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多,为30.48 万穗,分别比处理(1)、处理(3)多2.45 万、2.54 万穗;处理(3)的每穗粒数最多,为39.37 粒,分别比处理(2)、处理(1)多0.68、6.17 粒;处理(3)的千粒质量最重,为44.72 g,分别比处理(2)、处理(1)重1.42、2.32 g;处理(2)的每667 m2实际产量最高,为390.79 kg,分别比处理(2)、处理(1)高5.73、9.87 kg。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方面,小麦采用种肥同播技术优于采用常规施肥技术,且小麦采用种肥同播、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更有利于小麦获得高产。
表4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由表5可知,因小麦缓释肥的价格高于小麦配方肥,处理(2)和处理(3)的肥料成本高于处理(1);但处理(2)和处理(3)的小麦产量较高,故产值较高,扣除施肥成本后(只考虑肥料成本和追肥成本),处理(2)的小麦每667 m2纯利润最高,为974.37元,其次为处理(3),每667 m2纯利润为951.18元,处理(3)、处理(2)分别比处理(1)增收29.49、6.30 元。以上结果表明,小麦采用种肥同播技术较采用常规施肥技术,能有效降低氮肥用量,且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了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
表5 不同处理对小麦经济效益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技术,小麦采用种肥同播技术,有利于构建合理群体,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且能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基础上,获得高产,进而获得增收。经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宜采用种肥同播、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