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神经阻滞与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效果

2023-06-17 02:06:22孙婧婧左明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麻药肺叶胸腔镜

路 敏,杨 静,孙婧婧,张 琳,左明明

(沧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北 沧州,061000)

胸腔镜技术不断革新,目前已广泛用于辅助胸外科手术的实施,带动了微创胸外科新技术的快速发展[1]。本院胸外科已成功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安全、微创,是临床治疗肺癌的重要术式,效果可靠。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尚未实现“无痛”目标,多数患者仍存在术后疼痛问题,如不及时、充分、有效镇痛,疼痛刺激会限制患者换气、咳嗽等,不利于肺功能的恢复,且较高几率诱发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延缓康复[2]。可见,围术期及时、充分、有效的镇痛不可或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建议围术期均应采用多模式镇痛[3]。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已被证实可提供有效镇痛,减轻围术期疼痛刺激[4]。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适于胸科手术,将局麻药注至胸椎旁间隙,产生阻滞效应,阻滞目标主要是椎旁脊神经[5]。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由Blanco等提出,局麻药注射部位不同于TPVB,为前锯肌筋膜间隙,同样可区域(肋间神经外侧皮支)阻滞,范围T2~T9[6]。本研究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例,观察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6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具备外科手术指征;(2)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肝、肾、凝血功能正常;(4)行ASA分级,均Ⅰ、Ⅱ级;(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对局麻药过敏或麻醉禁忌证;(2)语言沟通困难;(3)精神疾病史;(4)严重心、脑系统疾病;(5)肝、肾功能障碍;(6)并存其他肺部疾病;(7)穿刺点感染;(8)酗酒或药物依赖。

1.3 麻醉及手术方法 对照组全身麻醉。研究组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后行全身麻醉。实施步骤:患者术前禁食6 h、禁饮2 h。入室,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局麻,再行桡动脉(左)与颈内静脉(右)穿刺置管。术前0.5 h研究组均借助超声设备准确定位T5,实施TPVB;准确定位第5肋,实施SAPB。患者体位调整至侧卧位,调整超声探头位置,至其能与脊柱垂直,标记点朝术侧,探及T5棘突,移动超声探头(移动距离通常<3 cm),至超声下能观察到横突、胸膜,继续移动超声探头,以清楚观察到横突末端,此时定位至标记点外0.5 cm位置,注射药物,即1%利多卡因2 mL,取22G穿刺针,找到标记点,精准进针,备好0.33%罗哌卡因20 mL,直视下给药,目标注入部位为胸椎椎旁间隙。协助患者体位调整至平卧位,准确定位第5肋,将超声探头放在腋中线,且与肋骨保持垂直,取22G穿刺针,平面进针,全程超声,观察到针尖已进针至前锯肌表面,推注2 mL局麻药,见液性暗区,回抽无血/气,给药,注入0.33%罗哌卡因20 mL。以上操作完成约20 min,进行皮肤温感测试,据此判断阻滞平面。麻醉诱导方案:舒芬太尼0.5 μg/kg+丙泊酚2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15 mg/kg。术中持续静脉泵注,给药方案丙泊酚+瑞芬太尼,立足个体实际,按需追加苯磺顺阿曲库铵(追加剂量:每次0.05 mg/kg)。术毕,开启自控静脉镇痛泵。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步骤:患者取健侧90°卧位,近似折刀体形,麻醉后定位腋中线第6~7肋间,做小切口,经此切口放置胸腔镜,细查胸腔;找到第5、6肋间胸大肌后缘,该位置至背阔肌前缘做小切口。处理肺膜、肺裂,分离动、静脉,无损伤血管钳精准钳夹肺血管并离断,连续缝合肺血管,采用相同的方法处理支气管切端。清扫区域淋巴结。标本装袋并取出。止血、冲洗、膨肺,放置胸腔引流管并妥善固定。撤离胸腔镜、手术器械等,清点正确后关闭切口。本研究无中转开胸病例。

1.4 观察指标 (1)术中丙泊酚用量;(2)术中瑞芬太尼用量;(3)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4)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5)术后24 h镇痛泵背景输注总量;(6)拔管即刻及术后6 h、12 h、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静息及咳嗽时疼痛评分;(7)入室后、插管即刻、手术切皮、拔管即刻监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8)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中丙泊酚、术中瑞芬太尼、术后24 h镇痛泵使用情况 研究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24 h镇痛泵背景输注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术中瑞芬太尼、术后24 h镇痛泵使用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术后6 h、12 h、24 h,研究组静息时VAS评分、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静息时VAS评分、咳嗽时VAS评分的比较分]

2.3 两组MAP、HR的比较 插管即刻、手术切皮、拔管即刻,研究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MAP、HR的比较

2.4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躁动、瘙痒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n(%)]

3 讨 论

对于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而言,术后疼痛很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转归[7-8]。因此,应重视围术期镇痛管理。现阶段围术期实施多模式镇痛的观点已达成共识,综合应用不同方法、药物多可获得更完善的镇痛效果[9-10]。在区域神经阻滞技术选择方面,常采用TPVB,可阻滞胸部与上腹部的前、后、侧壁神经传导[11-12]。胸椎旁间隙为TPVB局麻药目标注射部位,因相邻椎间隙相通,随局麻药扩散,因此可阻滞多个节段[13-14]。临床实践发现,TPVB有一定阻滞失败率。SAPB为新型平面阻滞技术,由Blanco等提出[6]。SAPB基于胸神经阻滞发展而来,能提供较确切的前外侧胸壁镇痛效果[15-16]。考虑到SAPB在靠近胸骨区域内较难取得肯定的躯体与交感神经阻滞效果,而TPVB可阻滞多个节段的躯体与交感神经皮支[17-18]。本研究在实施TPVB或SAPB时均借助可视化超声技术,且由资深麻醉医生负责,为准确注射药物与阻滞成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围手术期疼痛刺激直接影响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的术后转归,可降低康复质量[19-21]。需要注意的是,因解剖结构存在差异,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对操作技术有相对严苛的要求,操作存在难度,有失败的可能,同时可能发生多样化、程度不一的并发症,这也提示,术者需做好胸科围术期镇痛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可减轻疼痛。分析原因可能是,仅依赖于某一种镇痛方式可能难以收获理想的镇痛效果,联合多种镇痛方式可完善镇痛效果。行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一方面能弥补TPVB阻滞失败的可能,另一方面利用SAPB扩大阻滞范围,多间隙阻滞可能获得更完善的前侧胸壁阻滞效果。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改善MAP、HR。分析原因可能是,行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可提高有效镇痛,作用于信号传导过程,减少了不良刺激,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减轻应激反应,对机体正常生理的消极影响微乎其微,进而改善MAP、HR。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提高有效镇痛、镇静,利于减少躁动等不良反应。不仅如此,充分借助超声技术,为麻醉医生提供“第三只眼”,能清楚观察解剖结构、实时跟踪穿刺针走向等,大大降低阻滞失败的可能性。

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的镇痛效果及持续时间通常情况下取决于局部麻醉药的使用剂量。临床实践表明,前锯肌平面是筋膜块,实施超声引导下SAPB,多数情况下需要注射大剂量的局麻药,或提高浓度,以促进局麻药物充分扩散,获得良好阻滞效果,然而,此种情况下同样存在弊端,因剂量偏大、浓度偏高,很可能造成筋膜层受邻近组织的持续压迫,使得阻滞后出现肌肉痛现象。结合本研究结果可知,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的镇痛效果肯定,对术后恢复大有裨益。SAPB注射局部麻醉药,如果将注射部位定于前锯肌表面或深部,与超声引导下TPVB的麻醉阻滞范围几乎无差异,存在重叠麻醉阻滞范围。但是,将注射部位定于前锯肌深部,与胸膜相近,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气胸损伤等不良事件。因此,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局部麻醉药注射部位,兼顾有效性、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而言,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SAPB可减轻疼痛,减少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改善MAP、HR,且术后不良反应少。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1)研究时间短,受人力等客观条件限制仅纳入少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病例,后续研究需增加样本收集,验证本研究结论。(2)仍需开展相关研究,探讨局麻药的最佳使用剂量与浓度。

猜你喜欢
麻药肺叶胸腔镜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脱单
意林(2019年14期)2019-07-25 17:49:24
麻药
喜剧世界(2017年14期)2017-12-01 04:47:17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右旋美托咪啶增强局麻药对坐骨神经的阻滞作用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
哈尔滨医药(2014年6期)2014-02-27 13:35:49
两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三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