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甜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当下专业课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也是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加强思政课程与各类专业课程的基础教育协同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更好的提升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就表演专业学生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的未来目标、学生审美及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等加以探究,从而在表演专业学生的基础教学领域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专业课的思政潜能,增强学生的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表演专业;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122-03
课程思政与表演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建设的融合模式,成为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新宠”,而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表演专业学生需要考虑舞台实践、社会服务、实习实训等多领域教学内容,专业基础领域的知识涉及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若能在表演专业课程建设中加入人格修养、文化修为、德行建设和社会责任感建设等内容,就能使表演专业的学生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好青年。为了达成思政教育与表演专业基础教学密切融合的效果,对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教育指路的原则加以探究,艺术类专业应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并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课程思政对表演专业基础教学的指导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艺术类教育者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希望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入更多教学实践环节的内容,从而身体力行,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其求真务实,秉承良好的道德传统,助推表演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了努力探索以文艺表演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实践路径,应先探讨课程思政与表演专业基础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和优势,从而从思想意识角度加强对表演专业基础教学的探究,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理解课程思政对表演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有效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育人融合问题
在传统的表演专业基础教学中,将个性化和活跃思维作为艺术生发展的重要要求,以之为原则,培养“重技能、轻思想教育”的人才,使很多艺术学生的专业技能虽然非常优秀,却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学生过于关注技能和技巧方面的动态及发展,甚至将一些流量明星作为个人“偶像”,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把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割裂学习,很多学生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提升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在表演专业基础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加大课程思政理念的输出力度,并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所有的表演专业基础课程中,使其切实融入教学和表演实践中,在表演系学生日常教学中对其加强德育和美育,不仅能够使艺术生的审美素养有所提升,文化素质和教学质量均有进步,还能够给表演专业的学生带来一股思想上的“清风”,使其思想政治觉悟更高,随时关注和了解思想政治的动态变化,兼顾立德树人和专业技能教育,在综合育人的目标指引下,明确了现代表演系专业教育理念和指导方向。
(二)确保表演专业教育的育人发展目标
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引导下,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最有效能的理论教育方式,并可在价值传播的过程中为表演专业学生积累丰厚的艺术及文化底蕴。新教育改革要求摒弃以往忽视德育的问题,深入挖掘表演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内与德育和美育相关的教育元素,并使其最终深入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中,把控课程思政和表演专业课程对学生培养的相关性。具体而言,对表演专业的艺术生来说,院校应始终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综合理念,以立德树人为专业技能教育的引导和原则,在立德的前提下进行艺术教育,着眼于把现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价值追求和人生理念更加具有高度。对艺术生而言,课程思政能够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表演专业基础教育的内涵中,可使学生的价值观更完善,虽然目前我国的表演专业基础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只要在专业建设的同时同步注重课程思政的改革,在理论指导下注重探索和实践,就能一方面引导和教育学生认知美、判断美、创造美,另一方面能在德育的引导下,使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影响艺术生的成长,使表演专业学生学会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德育力量。
(三)增强表演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以往的表演专业基础教学对立德树人重视程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育人意识的滞后,而今以课程思政作为融合的元素,就能积极提倡从品德和素养的角度,由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良好的为人处世风范,在学习表演艺术的同时,应当做到与人为善,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艺术生也应在每一堂专业课和基础理论课中得到德育的熏陶和感悟,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一定的育人意识,并逐渐提升个人的育人能力。教师一定要在基础课程的备课中加入思政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艺术中所潜藏的人文情怀,教师以明确的育人意识,配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文化育人、以美育人,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通过艺术情感的激发,有效梳理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使其既具有对美认知和表现的能力,又有对美德理解和创造的潜能,这对于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和表演专业教学专业水准而言,是一个很“伟大”的实践进步[1]。
二、课程思政在表演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新时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摄入速度较快,不喜欢单一或刻板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要考虑课程思政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而部分理论的抽象特点可能会使学生的兴趣不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配合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打造新颖的教学场景,并能够坚持思政教学与表演专业基础教学全方位融入的育人模式。借助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在现有的教育教学中加入一些值得深究的内容,可使学生的思政教学与表演专业课程的教学实现同步化,使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更佳、教育效率更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认知思政与表演专业基础课程融合的良策。
(一)开展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是由教师精心编排的,教师既要让学生理解表演艺术的精髓,又要在表演课程中加入与思政课程相关联的内容,形成课程思政与表演基础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对教师而言,艺术的展示和美的渲染诚然非常重要,但是在表演基础课程中加入课程思政的指导原则,并将表演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和思政融合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不可忽视的。很多教师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表演经验,因此,在课堂上可对一些红色劇目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加以阐述,虽然很多学生对这些历史剧目并不是非常熟悉,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亲自示范,将小小的课堂当成大大的舞台,为学生展示革命故事的精彩演绎。很多学生都表示,如果能够在课程思政中加入表演专业的基础内容,就能使自己有心潮澎湃之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角色带动情绪、以情绪带动表演,把课堂当成自己表现美、认识艺术的舞台,这不仅对学生而言是美的享受,还对教师来说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一幕,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红色表演时都会热泪盈眶,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也体会了红色文化惊人的魅力[2]。
比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追寻红色记忆和红色文化,教师可以在课件上播放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的表演片段,这场在重庆1949大剧院震撼首演的红色历史舞台剧,整个情节跌宕起伏,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群共产党人遭受种种酷刑和折磨,却为解放中国事业做出牺牲,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英雄群像。当教师为学生解读这些革命英雄的故事并为其解说表演专业技巧在舞台剧中的展现细节时,眼中饱含泪水,学生也沉浸在英雄先烈生死存亡的情节之中,久久难以平静。挖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具有历史革命意义的故事,让后辈铭记革命先烈的付出,在学习专业舞台表演知识的同时,又明白了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这几条表演主线并行交织,而表演专业学生在了解了历史辉煌篇章之后能够演绎出革命先烈选择坚守信仰、不惜牺牲自己来达到革命目的,对未来持续抱有希望的决心,从而能够在模仿表演的同时使整部剧目展现出恢宏之态。
(二)开拓表演与社会服务渠道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为了培养表演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将表演艺术和社会实践渠道相贯通,为了使表演专业的学生懂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精神,可在类似的社会实践及社会服务中利用专业知识为社会奉献美的艺术作品。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理解社会实践与个人表演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又能够在大型表演的过程中了解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及爱岗敬业精神。教师着力鼓舞学生,指导学生以专业的艺术表演传递社会正能量,将积极向上的精神渗透在舞台表演中,触动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重塑健康的社会观念。在表演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中,教师可帮助学生共同出谋划策,从剧目选择、表演技巧指导、方案设计、节目策划、舞台演出、宣传推广等一系列环节入手,让学生感受整个表演及组织流程,能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使其在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比如,组织社区义演就是这种社会实践常见的一种形式,表演专业学生在演出《闪闪的红星》这一讴歌改革开放作品时,为社区人民展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和红色情怀的延续,以精湛的技艺和淳朴的表演把红色精神和红星文化传播到老百姓身边,既鼓舞了社区人民的斗志,又使其在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获得激励,把革命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思想觉悟,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性得以被激发,并使表演专业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有新的体会[3]。
(三)强化表演专业全员育人教育思想
表演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在表演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为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时刻关注表演专业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其职业规划和心理疏导方面渗入思政教育的内容。由于表演专业教师采用“导师制”制度,因此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活动相关联,把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连接在一起,既能够提升教师的素养,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教育使命。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引导者和关键的导师,学生则是德育发展和思政学习的主体,为强化全员育人的教学目标,表演专业导师应加强对本专业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研究,深化认识,从自身做起,强化社会使命感、课程思政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当教师意识到了重塑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时,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帮助学生在表演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其对表演事业更热爱,并能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表演专业全员均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表演专业教书育人规律,并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创新办法、探索新风尚,成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助力。比如,教师积极主动升华教学内容,把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和道德风尚、革命意识、革命歌曲等进行整合,创编新的舞蹈和剧目,这样的教学效果比传统的宣讲式教育“苦口婆心式的灌输”更加有效果。教师加大思政教育力度,尝试以文艺表演为载体,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并能够全面入手、全员参与,使每个人在这场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中均有所收获[4]。以表演专业的文艺表演为载体,加入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将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从中积累相应的经验和心得,并能够进一步拓宽思政教育的空间,使下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表演专业课程通过融入思政教育的建设目标,紧紧围绕表演专业的特色展开,强调了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更多的教育重点和内涵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渗透到表演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是一种很好的促进,还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有良好的帮助,使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时能够秉承内心、保持初心,真正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冰洁.“新文科”建设引领的新时代表演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以成都理工大学表演专业建设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为例[J].四川戏剧,2021(11):165-168.
[2]杜静歌,董仕林.课程思政在体育艺术表演类专业核心课中的实践探索:以“民族民间舞”课程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43(6):116-120.
[3]周曙.高职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院团协同·剧目驱动·学演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大众传媒职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为例[J].戏剧之家,2021(30):48-49.
[4]任克雷.融合课程思政提升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综合素养[J].大众文艺,2021(17):187-188.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