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2023-06-17 22:04李月丽王林玉邱庄岩陈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5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传统

李月丽 王林玉 邱庄岩 陈洁

[摘           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承载民族精神的基因,是教育的丰厚资源。以服饰文化为主线,在实践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通过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助力教师思政教学研究,党建品牌活动引领,将其融入育人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于无声,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促进思政教育的改革。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024-04

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理应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以及引领文化发展,这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融入,是将文学、艺术、哲学、传统技艺等文化形态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文化艺术行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行为”[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在高校“三全育人”的过程中,将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并进行选择、优化与创新,可使其在教育活动中丰富与新生[2]。因而,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党建引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探索与实践[3-6]是创新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由此,我院结合专业群特点,实施优秀文化融入思政的教育改革,结合专业特色文化与地域文化优势,挖掘优秀文化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之契合于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党建+专业,引领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設;党建+品牌活动,引领传统文化对外交流;党建+社团活动,引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浸润式吸取优秀文化的精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丰富课程思政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学生的主要角色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充分发挥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文化人,匠心育人,致力于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

思政教育的效果与课程设置密切相关。目前我院专业课程设置中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科目比例、课时少,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形式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为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我院将支部建在教学团队上,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改革,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在课程结构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增设人文社会科学类素质教育课程。如我院服装专业把服饰文化艺术、传统技艺学习纳入教学计划。结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开设服饰文化、服装传统技艺体验课程。如中国传统刺绣、旗袍欣赏、旗袍工艺、长衫工艺、汉服文化、扎染、剪纸、编结等。课程以系列讲座或选修课的形式展开,将单纯依靠兴趣爱好进行传播提升到教学与育人层面,增强渗透力和感召力。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

在课程内容上,结合专业特点,挖掘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融入专业课程,拓宽和丰富教学内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还时刻注意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为学生提供人生指南,树立榜样,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转换。

1.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

学院结合地域文化,将“铁军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优秀资源。党建引领开展“军服情,爱国心”主题党日活动,以讲座与特色党课的形式,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改善传统思政课程形式单一、内容与学生专业疏离的弊端。如我院总支引领服装专业开展“军服的变迁”系列讲座,将红色文化融入服装专业的课程教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军服元素服装设计创作大赛等,并有针对性地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中,着力构建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和融入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2.廉政文化与传统技艺融入专业课程

结合学校廉政文化特色活动,在纺织产品设计、服饰图案、刺绣、服装设计等课程中将廉政文化以剪纸、刺绣传统技艺的形式表现出来,结合课程点,依据课程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经受廉政文化的洗礼。

3.勤俭节约意识与创意能力培养共融与专业课程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项目的设计,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比如在面料再造课程、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开展学生“再生设计”“可持续设计”主题作品设计,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调研服装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浪费与污染情况,充分挖掘资源再利用的方法与手段,通过创意设计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加了解服装的快速更新所带来的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及使用过程中的浪费,无形中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创意设计使服装生命周期延长,节约资源,从而增强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创意能力及资源可再生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学生特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传统文化思想引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我校服装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开展项目化教学,如在服装设计、毕业设计课程中开展区域文化专题服装设计项目,将区域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融入教学,在服饰刺绣课程中设置传统发绣体验项目等,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操作实施、情景体验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习兴趣,以传统文化教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无声。

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会无声中提升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提升道德境界,增强文化自信。

(一)红色文化铸魂树立校园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我校地处江苏盐城,曾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这是一座流淌着红色血液的英雄城市,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据统计,全市现有红色遗存遗址24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2处、馆藏革命文物5766件(套),以烈士命名的镇村多达128个,资源总量、重要资源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它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承载着党和人民闪光的历史记忆,追忆着血与火的光辉岁月,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新四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孕育铸就的铁军精神,是盐城这座城市最闪亮的精神坐标,激励一代又一代盐阜儿女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作为同这个城市一同成长起来的由纺织服装专业发展而来的学校,根植这座城市,“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与铁军精神一脉相承。继承发扬铁军精神,就要让过去形成的优良传统,在今天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学院基于丰富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铁军精神”进校园活动,比如在校歌、校训中注入传统文化因子,在教室走廊、道路、校园景观等校园环境系统中融入体现红色文化“铁军精神”兼具办学特色的文化元素。定期举办服饰文化讲座,党建引领的党史、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主题作品展,制作传统文化主题板报等。最大限度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浸润、滋养学生心灵,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结合学院纺织服装专业特色,基于纺织服饰展览馆、新四军纪念馆线上展馆资源,按照将“铁军精神”的特色内涵融合于纺织服饰文化与匠心技艺传承,将现场变成课堂、素材变成教学内容资源、讲解变成互动、沉浸式教学体验的总体思路,打造军服“讲”党史,经纬“忆”初心党性教育实境课堂。让“铁军精神”引航匠心技艺传承,为加强学生思想整理、理想信念教育开辟崭新阵地。

(二)专业社团为平台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院积极培育大学生社团,组织专业教师辅导,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优秀学生负责社团的组织管理、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学院先后成立了“倾衣社”“大家闺秀”等专业社团,以校园社团为主体,与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相结合,设计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分专业轮流举行,形成机制,使活动系列化、常态化。例如纺织服装学院策划以纺、织、女红为主题的文化传播活动,先后开展了传统服饰研习、服装技能大赛、刺绣作品展等活动。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院纺织服装展览馆,收藏展览纺织服装传统服饰与技艺,并有针对性地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中。在场馆内开辟学生作品展区,做固定展览、交流场地,这种别开生面的服饰文化艺术教育与传播在课堂、社团和特色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育人作用,以“大成于细”的风格浓郁校园传统文化生活,涵养“工匠精神”。

三、文化创新助力教师思政教研

(一)挖掘传统文化思政元素建设专业特色课程思政资源库

中华服饰文明源远流长,蕴含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民族的文化、风俗、礼仪等内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美的追求。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形成的丰富优秀服饰文化,天然承载着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以及朴素的工匠精神,为服装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学院结合专业群特点,以建设纺织服装展览馆为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为任务,引领纺织服装专业群课程资源库建设。学院基于国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设定,结合各大求职平台对于职业素养要求的数据分析和近几年的专业调研数据分析,确定了“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核心素养”,在此视域下,构建纺织服装专业群课程思政综合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政治认同(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公民品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问题解决、技术运用)、国际视野6个方面为核心,共包括16个基本要点[7]。根据框架设定,深入挖掘服饰文化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按照素材内容分类,建设思政元素资源库。将课程思政融入优质教学资源,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在课程中展示多元视野,在发挥思政育人的同时,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使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落到实处。如在定制服装制版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由我国领导人的重大场合着装,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礼服的种类、款式特征、着装的礼仪,感受领导人风采、大国外交的自信。由不同时期我国婚礼服的变迁,引导学生了解服装文化的发展,感受社会的变迁,增强“四个自信”。在服装样板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建设中将盐城“四色文化”、新时期江苏“三创”精神、纺织服装行业的工匠精神塑造融入教学项目内容,构建了“文化引领、创新启智、匠心铸魂”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同时课程从培育服装设计的人文底蕴、研发的创新思维、制作的精湛技艺三个维度,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炼出文化自信、高雅审美、创新实践、数智科技、细致严谨、精益求精六大思政要素,系统融入课程内容,与项目有机结合,层层递进。

(二)立足服饰文化建设思政教育实境课堂

学院纺织服饰展览馆是盐城区域红色文化及纺织服装专业文化教育的场所,展馆以纺织服饰文化展览为轴线,基于地域文化,展示纺织服装的传统技艺与学院建设成果。作为学校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秉承红色文化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念,学院开展“军服情·爱国心”系列党日活动、军服的变迁研讨活动,形成红专融合的教学资源,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的独特红色基因。

基于纺织服饰展览馆现有资源,秉承红色文化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新四军红色文创作品设计创作,丰富展区展品,如服装专业开展以“四色文化”为主题的毕业设计服饰作品创作,形成了红专融合的教育教学资源。

区域特色文化展区,开发互动性强的技艺传习与体验教学活动,把实境课堂打造成主题明确、内涵丰富,集红色教育、文化教育、科普教育为一体,互动性或体验感强,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的思政教育活动阵地,并以此为依托形成学院品牌特色活动,将“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相结合,“匠心独运”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探索思政教育新途径。

为丰富思政实境课堂教学资源,学院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建设纺织服装与党的百年历程特色思政教学资源库。以纺织与党的百年历程为主线,深入挖掘专业领域中的党史故事,包括历史人物、英雄事迹、科技创新等故事,由师生录制音频、视频,形成特色鲜明的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如我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结合服装专业教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素材建设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以军服变迁和新四军精神传承为主线开发特色专业思政课程。“百年风华”花式盘扣的制作课程被评为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创新作品,与“军服的变迁”“军服情·爱国心”共同作为学校优秀课程思政案例推广。

(三)充分利用实境课堂开展思政教学教研活动

组建教学管理人员+专业课程授课团队教师+学生管理与思政教师的课程思政教研团队,利用实境课堂珍贵的文献材料,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通过感悟文化、激活经典、创新应用,将实境课堂呈现的红色文化、优秀服饰文化、特色区域文化内化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其思想境界、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价值认同,提升职业素养。当前我院纺织服饰展览馆已建成学校党建与学生思政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助力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党建引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促思政教育创新

(一)党建引领助力课程思政改革

纺织服装学院党总支,引领支部结合所在专业特色,围绕学院立德树人中心工作,实施“党建引领保成效,传统文化入课堂”项目。组织支部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让教师了解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内容,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引领教师深入探究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如何将思想价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学校实施课程育人提供新思路,强化课程思政新举措,助推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实施效果显著,支部党员教师多项课程思政案例获奖,发表多篇思政教学改革论文,立项课程思政相关教改课题两项。

(二)党建引领文化传承与交流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红色先锋展风采,传统文化促交流”特色品牌活动。根据专业特色,发挥文化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影响力,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同时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助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以“文化传承与交流”为主线,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为宗旨,把服饰文化艺术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过开设传统服饰文化及相关工艺体验课程,搭建平台、丰富载体,使其在校园生根开花。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其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将“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相结合,“匠心独运”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探索思政教学改革新途径。

五、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8],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资源,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党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课程改革、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品牌活动等途径将其融入育人的全方位、全过程,拓展党建和思政教学思路,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激发了學生的学习积极性,育人于无声,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探索出了思政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郑爱莲.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介入与文化介入[J].集美大学学报,2004(4):65-67.

[2]罗洪铁,周琪.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新视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94-98.

[3]陈俊.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9):90-92.

[4]万谦,李楠森,张帅浩,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新西部,2020(8):137,163.

[5]罗顺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74-75.

[6]杨岱,刘德华,常海霞,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探析[J].教育观察,2019(1):25-27.

[7]张慧敏,郑中华.应用创新型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21(5):184-186.

[8]胡燕.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0):47-49.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传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