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模式下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路径革新

2023-06-17 11:29郑美霞刘璇肖胜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7期
关键词:生涯书院育人

郑美霞 刘璇 肖胜利

[摘           要]  书院制是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探索和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某高校H书院为例,双院协同育人、注重精细化管理、学科交叉融合等是书院深入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优势所在。与此同时,书院制育人模式下的生涯规划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革新教育路径。因而,在书院制育人模式下,高校要充分发挥书院制育人优势,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切实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书院制;生涯规划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106-04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攀升。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学生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因而,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精准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校面临的共同課题。当前,部分高校积极推行书院制育人模式,旨在通过更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而提升育人质量。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发挥书院制的育人优势,探索适应新时代及社会发展需求的生涯教育路径更是书院制高校育人模式改革的题中之义。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特征及发展需求发生深刻变化,高校传统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教育实践上均面临着供需不匹配等诸多挑战。

(一)教育理念偏离,侧重共性化教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在理念上仍处于探索期。从整体实践上来看,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有所偏离,即更加侧重于“职业”的引导,如就业政策解读、就业信息投放、常规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而忽视了“生涯”层面上的育人过程和育人价值。此外,当前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模式,推动了时代的转型,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还停留在相对静态的传统认知模式上,缺乏对新兴产业所衍生出来的新行业、新职业、新岗位、新机会动态的深度挖掘和前瞻性引导。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通常是集体指导为主。”[1]大部分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共性化、普适性的教育上,侧重群体性的教育引导,配置模式化生涯教育方案,缺乏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就业意向、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无法精准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二)教育形式单一,整体设计缺乏系统性,教育过程与实践运用相脱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设计,阶段性、短暂性特征明显,如集中在新生入学、应届生毕业等时间节点开设课程、开展活动等,无法提供全过程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另外,当前大部分高校主要采取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举办生涯体验活动等形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教育引导方式、手段较为单一。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容易流于形式,在课程内容和活动设计上缺乏针对性,脱离当前职业发展环境,无法在实用性和体验感上增强学生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和认可,从而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自主参与度下降。此外,大部分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通过生涯规划书、论文等方式,简单化评测教育成效和学生的生涯成长,缺乏更加有效的评测手段和评测方法,难以提高生涯教育的纵深性。

(三)师资队伍匮乏,生涯教育专业性不强,无法应对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高校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性、综合性较强,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有严谨、科学的要求。因而,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需要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较高的综合素养。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从事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主要由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行政人员等构成,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对就业政策、行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程度等了解相对不足,仅能提供相对简单的理论教育和知识性传授,无法发挥生涯规划教育的最大价值,难以满足学生的现实发展需求。此外,人员数量不足、人员构成不合理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现实问题,部分教师仍以“兼职任课”“兼职咨询”等形式开展生涯教育,师资队伍构成不稳定。因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开展专业化、精准化、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上面临的较大挑战。

二、书院制育人模式下高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优势

近年来,书院制育人模式以“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均衡发展,培养学生完整人格,营造整体育人环境,实现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发展和自主性成才”[2]的教育理念,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不同高校的书院制在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旨在弥补传统单一学院制育人模式的不足,创新培养理念、教育内容、管理方式等,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方面,书院制育人优势也较为显著,以某高校H书院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书院+学院”协同育人,分工明确,有利于强化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

与传统学院制育人模式不同,书院制模式实现了学院及书院育人功能的相对分离。以H书院为例,书院与学院间协同育人,但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其中,学院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塑造和学术培养,如专业课程教学、科研能力的训练等。书院则侧重于学生事务性管理和通识教育,如学生党团班建设、第二课程设计开发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育人职责分工明确的前提下,书院得以作为相对独立的育人载体,集中精力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开发设计。此外,书院能够更加灵活地通过团学活动、第二课程等形式,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有效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更加便于保障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性和持续性。

(二)破除专业壁垒,多学科交叉融合,有利于增强生涯规划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

在“书院+学院”双院协同育人机制下,书院制育人模式打破了传统学院模式单一的大类学科限制,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整合性管理,有利于汇聚各学院的生涯规划教育资源,促使生涯规划教育资源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利用。如H書院学生构成涉及文理学科专业达十余个,在日常学生教育中,通过建立合作制度,由书院统一对接校内多学院、多学科科研机构,借助主题讲座、专题沙龙等形式整合资源,促进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就业市场、行业背景、职业发展前景等情况的认知和了解,更加准确地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三)依托导师制度,发挥师资优势,增强生涯规划教育队伍的专业性

导师制是书院制模式下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性举措。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导师制不仅能够弥补传统生涯规划教育师资专业性不强、结构不平衡等缺点,更能有效解决师资队伍不稳定、师生配比不足等问题。以H书院为例,一方面导师制通过建立责任机制,选拔不同学科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组建导师团队,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保障师资队伍的结构合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指导。另一方面H书院通过为每位学生配备专属导师、落实导师入驻书院值班等具体措施,有效拉近了师生距离,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职业发展建议。

(四)精细化管理,注重全程化引导,有利于提升生涯教育的精准性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注重对学生的精细化、个性化管理。精细化的学生管理方式有利于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全面细化,落实个性化、差异化教育引导。如H书院通过设立书院内部学生管理组织——研学苑,根据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将学生拆分组合到各研学苑中去,分类集中进行教育管理。各研学苑内部设立学生组织,并根据苑内学生构成特色,科学设计不同的职业生涯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书院作为与二级学院相平衡的育人单位,更容易下沉到社区、社团、学生组织中去,发挥社区、社团、学生组织的育人优势,将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将教育引导的价值从“课堂”延伸至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

书院制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上育人优势明显,然而作为人才培养新模式,国内大部分高校书院制无论是在体制建构上还是在管理实践上仍旧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提升生涯规划教育质量上面临着新挑战。以H书院为例,学生涉及学科专业多、双院协同机制有待完善、所在区域生涯规划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育人目标与就业市场的衔接等问题都是其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因而,在社会高速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下的生涯规划教育革新路径迫在眉睫。

三、书院制育人模式下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革新

要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下生涯规划教育革新路径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立足新时代发展变化需求,发挥书院制的育人优势,破除陈旧理念藩篱,创新教育手段,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

(一)立足“时代性”,更新生涯教育理念,唤醒职业生涯规划自主意识

由于社会转型升级,行业发展以及就业市场整体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书院作为独立的育人单元只有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和教育内容,方能使生涯规划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一方面要改变以往将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帮学生落实工作单位”“生涯规划课程”等思维窠臼,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和职业能力在职业生涯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生涯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一环的思政育人作用,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中去。此外,要保持开放、创新的育人姿态,面向新技术革命各行业就业市场动态,深度挖掘社会新经济形态所隐藏的生涯教育资源,而非封闭性地为学生传送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另一方面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要把调动学生的主观认同放在重要位置。一是要强化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生涯规划教育以单向供给为主的“推销式”教育状态,转“被动供给”为“主动需求”,驱动学生自主建构生涯发展智慧。二是要将价值观引领融入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做好自我评估,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追求价值观,将“小我”职业选择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需求的“大我”中去。

(二)聚焦“系统性”,打造阶梯式、融进式、协同式教育模式,推动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一体化建设

系统性是确保生涯规划教育“不断档”“不掉线”的重要前提。在书院制育人模式下,推动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建设要着眼于构建阶梯式、融进式、协同式的生涯教育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及组合方式,提升生涯教育全程化和一体化。一是要立足学生阶段性成长特点,按照“认知与探索—定位与提升—准备与启航”的内在逻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教育内容,层层递进,将生涯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步,帮助学生在阶段性的学习中提升自我生涯智慧和职业发展能力。二是要发挥书院模式下组织育人、活动育人的优势,构建丰富、完善的职业生涯与第一课程相协同的第二课堂体系,依托书院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如主题讲座、暑期实践活动、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制课程等,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学生专业学习、课外活动、实践训练等各个环节中去,进一步拓展生涯教育的空间和场域。三是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生涯规划教育共同体。既要深化书院—家庭、书院—学院、书院—学校、书院—企业合作,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和平台,激活全链条、全员育人的活力,同时又要构建职责分工明晰的合作模式,以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生涯教育各环节的动态性衔接和持续性运行,解决生涯规划教育“断档”“脱节”等问题。

(三)紧扣“服务性”,发挥育人优势,有效增强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和精准性

职业生涯发展关乎学生命运前途和国家人才培养大局,要充分服务学生生涯发展需要,就必须增强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和精准性。“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服务,职业指导需要职业指导人员在思维观念、理论储备、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3]专业化、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生涯教育专业性的基础。在书院制育人模式下,一方面要依托院内朋辈资源、校内师資资源以及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等,构建“用人单位—学校—学院—书院”等多元化、多层级的生涯导师指导体系,并根据学生学科专业特点和发展需求,配置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此外,通过小组制、值班制、讲座制、课程制等形式,灵活调配专家智库资源,帮助学生完成由校园学习到求职就业的思想过渡和实践准备。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在理论、数字信息素养、学生工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升生涯教育导师的核心素养和业务能力,以应对学生的现实需求。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生涯教育的精准性是最大限度实现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有效匹配的关键一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书院制精细化育人的价值,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引导,根据学生目标、兴趣、能力等分层、分类设计教育方案。通过制定一类一赛道、一生一案、一人一册等方法,帮助不同职业目标的学生提升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数字化时代”,新型的生涯学习、互动和教学方式随需而动,路径也更为多元,较之于传统局限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路径,生涯教育的路径得到了更大拓展[4]。在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要提供科学、有效的精准化生涯指导就必须借助直播平台、小程序、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拓展教育的方式和途径,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丰富教育手段,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生涯教育“接地气”,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四)着眼“发展性”,培养多维能力,科学跟踪评测,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多元性和动态性

生涯规划教育的落脚点在于“生涯”而非“职业”,实施生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续航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更长远的职业发展。一方面要立足书院制学科交叉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构建由不同学科专业组合成的学习群组,借助主题研讨、专题科研等第二课堂活动载体,在主体间的交流互动、共创共生的整体氛围中实现交叉学科知识间的流动、融合,提升学生的多学科素养,进而提高职业发展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的有效衔接,为学生设置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如企业参观、职业体验、暑期实践、专业实习等,加深学生对行业环境及自身能力的认知,提高专业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为正式进入职场做好前置性心理和能力准备。学生的职业兴趣和生涯规划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式前进的,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主、客观因素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学生的职业发展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应该处于一种动态的调整过程。”[5]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尤其要注重过程性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如建立学生就业档案、生涯规划咨询、就业导师谈心谈话等形式,动态性监测学生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方案,针对性供给教育资源。此外,要将评测教育成效纳入过程性管理中去。不仅要关注学生校内的阶段性教育成果,还要通过问卷调查、毕业生访谈等方式,定期开展校友就业情况追踪,了解其职业发展概况,反推在校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与不足,推动生涯规划教育路径进一步革新。

四、结语

书院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方向,在深化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成效上既具有独特的优势,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总体而言,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改革目标和内在逻辑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未来发展需求契合。因而,探索书院制模式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革新,既有利于提升生涯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又能为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实现育人双赢。

参考文献:

[1]张琳,师博成,黎鸿雁.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从集体指导转向针对性指导[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1):49-51.

[2]单德伟,唐善梅.“双院制多元立交式”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3):165-168,172.

[3]刘学燕.书院制模式下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优势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5):77-81.

[4]陈宛玉,张文龙,叶一舵.数字化时代生涯教育的理念转型与路径革新[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7(2):55-61.

[5]孟国忠.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75-77.

Path Innovation on Career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llege Education System

ZHENG Mei-xia,LIU Xuan,XIAO Sheng-li

Abstract:The academy education system is a new model of talent training actively explored and implemented by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Takin the H College of University B as an example,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the two colleges,the emphasis on refined management,and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are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llege in carrying out career education in depth.At the same time,career education under the college education system is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Therefore,universities should base themselv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system to explore new educational paths,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er education,and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Keywords:the college education system;career education;path

猜你喜欢
生涯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朵云书院黄岩店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白鹿洞书院记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