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传波,陈桂庭,何柏田,姚婉清,张丰如,刘茹,李文超,李勇
(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针对各高校开设的工科类专业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的国际通行规则。目前已有美、英、法、俄、日等多个国家成立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门机构,并联合组织各个成员国开展多边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我国于1995年6月,从土木工程专业开始,逐步按照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1]开展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目前已有多个专业经过专业认证机构组织的工程认证,并有部分专业接受了国际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我国的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得到了国际专业认证机构的认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终于在2016年6月2日成为第18个加入《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国,实现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的目标,标志着我国本科工程教育质量达到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我国工程教育授予的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得到了国际工程教育领域的认可,实现了培养质量的实质等效。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嘉应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以解决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运行体系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接轨为目标,通过调研分析确立了“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系统设计制定了包含工程知识、问题分析等12个方面的、与《华盛顿协议》实质等效的人才培养标准[2]。通过采用成果导向教育的反向设计法,以学生产出驱动整个教育系统运行,突破了按照学科体系设置课程体系的传统方法,构建了新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闭环的教学运行机制,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果的一致性,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完美结合。构建了采用课程考核综合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课程达成度、教学过程的指标点达成度和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评价逐级深入的评价机制,切实保证了质量评价的客观有效性;通过构建持续、平稳、有效运行的持续改进机制,切实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持续契合。
嘉应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围绕应用化学前沿、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以广东省和“粤东西北”建设和市场对化学化工人才的需求特点为导向,紧扣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原则,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拥有创新意识,具备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分析检测、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目标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度责任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专业目标2:能在化学、精细化工、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等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分析检测、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专业目标3:能以重要的法律、伦理、监管、社会、环境、工业安全和经济等方面宽广的系统视角理解和解决化学化工复杂工程问题;
专业目标4: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应用化学专业更早、更快的实现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制定并实施符合《华盛顿协议》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根据《华盛顿协议》中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应用化学专业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的十二个方面采用与《华盛顿协议》实质等效的人才培养标准设计制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确立了“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本专业学生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的具体要求,通过设计教学体系和优化教育结构来充分保证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毕业要求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期发展目标,达到实质等效的人才培养标准,解决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接轨的问题。
我国传统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是依照原苏联的教育体系进行的,是以学科知识体系发展为依据进行设置的,被称为传统的正向设计法。以该方法进行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优点是保证了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缺点是该体系没有实现与社会发展和知识理论体系更新的有机结合。正向设计法是由学科知识体系决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全部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集合即为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要求,根据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设置中忽视了社会对专业能力培养的具体需求,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快速发展。嘉应学院应用化学专业采用成果导向教育的反向设计法,以学生产出的最终结果驱动整个教育系统运行,从教育本身的社会需求属性出发,根据社会需求的实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本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调整后的培养目标完善学生毕业时和毕业未来预期的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的特点设置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体系与模块结构,由课程体系与模块结构的要求决定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由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需求和开设课程的先后接续情况决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决定每一部分的具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应用化学专业现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统计表如表1所示。成果导向教育[3]的反向设计法避免了传统教育课程体系与模块结构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致性。解决了按照传统学科的一贯式知识体系设置现有课程体系不符合社会需求的问题。
表1 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统计表
应用化学专业建立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按照该机制的要求,本专业需定期对学生所学的课程达成度、33个指标点达成度和12个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课程考核综合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计算以各指标点的数据为支撑,各指标点数据以教学活动(课程)的考核为基础,对支撑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所有课程和所有教学环节进行权重赋值。所赋值的大小体现了该课程和所有教学环节在指标点中作用大小。课程考核综合分析法评价的依据为“毕业要求实现矩阵”中全部课程和所有教学环节的考核材料,包括考试、实验、实习、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设计报告等教学过程的全部材料。
问卷调查法根据英国剑桥大学Dr. Raymond Meredith Belbin提出的国际著名Belbin团队角色测试理论等方法进行。以教学活动(课程)考核材料为评价依据,通过对支撑不同指标点考核内容的分解计算课程达成度,进而计算出指标点达成度,根据全部教学活动(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计算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图1所示。通过对达成度评价结果、同行评教结果、学生评教结果、毕业生反馈结果和用人单位反馈结果等进行及时总结,并应用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构建了达成度评价机制,避免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社会调查等进行评价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达成评价客观度缺失的问题。
图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图
应用化学专业根据《华盛顿协议》普遍采用的OBE理念[4],采用成果导向教育的反向设计法,以学生产出为目标设计、驱动整个教育系统运行[5]。根据该理念,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应用化学专业形成了以产出成果为导向,以人才培养的社会属性为源头,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根据成果导向教育设计全部教学系统。专业秉承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传统,坚持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合力。多年来,本专业一直坚持开展毕业生社会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坚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访谈和座谈会,及时了解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需求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才供需矛盾的热点和痛点问题,并应用于人才培养的持续改进过程中。同时,为了避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社会调查等进行评价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应用化学类专业建立了采用课程考核综合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课程达成度、指标点达成度和毕业要求达成度[6]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客观评价体系。通过对达成度评价等各项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并应用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构建了持续改进的客观评价体系机制,并保证该机制持续、平稳、有效运行,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持续契合。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解决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接轨的问题,解决了按照学科体系设置课程体系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达成评价客观度缺失和持续改进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专业建设符合《华盛顿协议》实质等效的质量标准,为学生准备了一张工程师国际资格认证的入场券和毕业生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为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工科人才培养国际化将产生深远影响。
经过近年的建设,应用化学专业通过建设客观评价体系已经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达到100%,平均考研率达到15%以上,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学生在知识、素质、能力和发展等方面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