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6-16 03:50王文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2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专科留学生

王文英

[摘           要]  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在众多知识的学习中,汉语成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尤其是医学汉语的学习,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医学留学生的学习效果。立足漢语学习问题,将留学生培养问题从小处、基础入手,同时充分考虑汉语学习动机、中国文化认同等相关问题,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修订课程标准、创新授课方式、坚持学生为中心等重要举措,通过合理调整汉语及文化课程内容,提高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夯实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培养基础。

[关    键   词]  来华留学生;中医药专业;文化认同;汉语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2-0121-04

自200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外国留学生学汉语、习中医成为新风尚。医学专科院校逐渐开始招收、培养医药卫生相关专业留学生。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体验者、传播者,对中医药及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本科阶段留学生主要从事理论研究不同,医学专科层次来华留学生教育往往“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培养具备中医基础知识、技能操作人才为目标”。与此同时,区别于医学本科留学生教育全英语授课模式,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教育多采取全汉语授课。因此,汉语基础知识、医学汉语是医学来华留学生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媒介。汉语学习的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医学专科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后续文化知识的接受程度,在留学生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汉语课程在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8年9月,教育部下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要求:“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应当包含汉语能力水平要求和中国概况类课程的必修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安排充足、适用的汉语课程和中国概况类课程,满足来华留学生修课需求。”[1]由此,汉语在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中具有更加突出、重要的地位。分析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影响因素,提出具体改进办法,能够有效解决后续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帮助授课教师及时调整课程安排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中国文化,培养专业技能。

一、汉语学习现状

从医学专科留学生汉语相关课堂设置来看,部分院校仅开设汉语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包括汉语综合、口语、听力等课程。同时,多数院校未开发校本教材,以使用通用版教材为主。而医古文及专业汉语的开设与否,在医学专科留学生教育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院校缺少以上两种类型课程,在留学生汉语教育中缺少重要内容。从汉语课堂教学情况及留学生、教师评价来看,专科层次留学生汉语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从医学专科院校来看,由于学生时间、精力等因素影响,这种矛盾更为突出。

作为语言媒介,来华留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前,首先需要面对汉语知识的学习。而语言学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涵盖着知识及文化等不同层面的学习,必然会遇到各种适应问题。因此,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基础薄弱、动力不足、方法不当、内容不深、时间不长等问题。

(一)基础薄弱

据统计,少数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到校前,曾接受过专业汉语课程集中强化培训,汉语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大多数学生在报到前,未经历过专业、系统、有效的汉语知识教育或集中强化训练。入学后,受限于学制、实习等问题,医学类高职院校往往为留学生开设为期一年的汉语课程。由于入学前及入学后,均缺乏强化训练、重点识记、综合运用,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往往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暴露出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如出现常见汉字把握不牢、发音不准,同音字、同义词分辨不清,平翘舌、前后鼻音不分,很难组词成句、表达自我意思等。部分国家留学生因文化地缘较远,在个别字词学习中,出现难以正确发音等问题。

(二)动力不足

由于部分留学生在日常学习、交往过程中,未能真正感受中国文字、语言的魅力,游离于深层次的文化学习之外,缺乏足够的汉语学习内驱力。与全英语教学留学生生源国广泛、交流多采用英语等中介语不同,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多呈现生源国较为集中、沟通中使用汉语频率不高等现象。加上留学生汉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口语水平较低,初学者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且不同国籍之间留学生使用汉语交流的意愿不够强烈,交流则主要依靠翻译软件,偶尔夹杂英语、汉语交流等现象,留学生汉语学习动力不足,而这一现象也进一步导致留学生汉语学习动力不足,带来一系列循环影响。

(三)方法不当

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汉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面临大量汉语基础识记内容。开设专业汉语的情况下,教师过于专注汉语知识传授,缺乏专业性、适配性、针对化指导。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采取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方式,以功利性通过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为主,对书写、阅读、写作能力重视度不够,造成日常主动性较弱,汉语学习方法不够恰当。这种机械性记忆、被动化输入的方式,导致留学生汉语学习效果欠佳。

(四)内容不深

在医学专科留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鉴于留学生汉语基础情况,为实现与同专业中国学生不同的教学模式,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内容普遍较为浅显,重点主要放在生活汉语及日常用语的学习上,缺乏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的词汇讲解、原理介绍、文化理解。与商科、文科专业不同,医学教育在内容深度要求上更高。如中医专业留学生,医古文的理解等深层次知识的学习不可或缺。纵观各校留学生培养现状,汉语基础知识目标设置以通过HSK汉语水平考试为准,课程目标的设置与专业要求尚存在一段距离。缺乏深入持久专业知识的渗透、语言能力的提升,造成留学生汉语语言学习显得相对单薄。

(五)时间不长

留学生在校就读时间短,一般医学专科院校不开设汉语预科班,汉语基础知识接触时间较短。与本科阶段医学教育长达五年的学制不同,专科层次在校时间为三年,且最后一年为实习实践环节,学生在校学习汉语及专业汉语的时间较为短暂。统计显示,留学生对于汉语知识的学习,多集中在大一阶段,对于基础综合知识、口语、听力课程内容吸纳后,在后续专业学习中往往缺乏对汉语知识库的强化和充实。同时,由于课程数量多、课业压力较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花费较大精力,无形中削弱了汉语学习精力。为尽快进入专业学习,留学生在汉语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功利化。学习时间较短,也将影响留学生汉语学习深度与效果。

二、留学生汉语水平相关影响因素

汉语学习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接受及文化认同过程。对外国留学生而言,跨越文化的鸿沟,在完成汉语知识理解上,建构起对语言及异域文化的理解颇为不易。与各类学习相同,外国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也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从内在影响来看,主要包括中国文化认同、汉语学习动机、个体学习能力等。从外在影响来看,主要包括教师队伍能力、授课方式方法等。

(一)中国文化认同

在来华留学生研究领域,文化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汉语学习动机,并影响到汉语学习的深度、广度、效果,是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及培养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及积极面对的重要课题。文化认同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与必备条件,决定了学习的深度、广度、效果。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因其专业特殊性,对中国文化认同问题展开研究,能够帮助高校制订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更加合理地设定教学重点、难点,更为客观、科学地帮助来华留学生提升汉语及专业学习水平。

认同(identity)这一概念最早作为心理学相关概念被提出,主要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2],表现个体对社会影响的反应。文化认同指的是深层次的精神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某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通常情况下,个体在自身熟悉的民族文化、人文环境中,并不需要额外的认同表现,其自身已与所在文化相融合,有着天然的适应与默契。而当个体跨越地域、民族、国家进入异文化之中时,往往会经历从陌生、抵触,再到熟悉、了解、认同的缓慢适应过程,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之为“文化认同”。

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到外国留学生如何看待漢语知识学习,如何处理在汉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当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程度较高,将很容易产生汉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而这将有效促进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入、提升水平。反之,当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程度较低时,将成为其汉语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

(二)汉语学习动机

对动机的研究,最早源自心理学领域。主要指的是个体为了完成特定目标,不断行动的原因。动机能够激发个体行为,并影响个体行为的方向,最终决定行为的强度,影响行为的持久性[3]。而学习动机则重点讨论第二外语习得领域的内容,主要指个体为了实现既定学习目标,激发的内在驱动力,存在的学习期待及其他因素。即除了对于学习的内部驱动力,还有对于工作的要求,语言学家Jakobovits在心理学调查结果基础上指出,在影响学习的诸多要素中,动机占比33%,语言能力占比33%,智力占比20%,其他因素占比14%[4]。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来说,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习者的努力程度越大,学习的持续时间也越长。

Gardner和Lambert(1972)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心理模式和社会教育模式,区分出第二语言的两种学习动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5]。其中,工具型学习动机重点指向学习结果所带来的附加内容,如助力求职、职位晋升、提高薪资等;融合型学习动机则更多侧重文化层面的主动积极融入,更加凸显个体在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适应性。研究发现,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均能有效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相比较而言,后者更为持久有效。

在汉语学习之前以及学习过程中,文化认同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影响着汉语学习动机的强弱。而学习动机又关系到汉语学习的程度与水平,并最终决定着文化及专业学习的实际效果。在来华留学生汉语课程教学中,研究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动机问题,能够对汉语课程教学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是留学生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汉语学习动机重点关注来华留学生对汉字、汉文化等相关知识的主动接受能力,关系到后期汉语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在来华留学生专业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汉语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汉语学习的成效[6]。据统计,医学专科留学生培养中,汉语学习动机以工具型、实用主义为主。部分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将口语和文字分开,即重点关注口语,弱化汉字书写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该群体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倾向于跨国药材贸易类和翻译类。因此,这也造成部分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容易浅尝辄止、满足现状。需要注意的是,汉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强度,均可能受到教师授课方式、外界主观评价、个体内心感受等因素影响并随之发生改变。

(三)个体学习能力

中国文化认同、汉语学习动机主要归属于个体态度及倾向类问题,而个人学习能力则在事实层面影响着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实际结果。留学生汉语课堂调研显示,医学专科留学生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难辨、听力及书写脱节等情况较为普遍。而平行授课班级、相同的汉语基础知识、同样的授课进度,在不同接受能力学生群体中结果却迥异。特别是前期具有汉语学习基础、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同时,部分留学生家庭中存在汉语水平较高的亲属等因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留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升其汉语学习能力。由此可见,个体学习能力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成效。

(四)教师队伍能力

作为来华留学生群体接触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在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培养中,汉语专业教师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少医学专科院校由于留学生人数较少,缺乏稳定的留学生培养师资队伍,这也成为桎梏专科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专业化水平高、稳定性强的专业团队,部分专科医学留学生汉语教育授课教师由对外汉语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担任。该群体在校期间虽接受过专业化训练,但缺乏课堂管理及实战经验。在课程进度、重难点把握、疑难点解答等方面,经验不足、方法不多、水平有待提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留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在同一班次中,可能存在不同国别、不同汉语水平等级留学生同时上课的情况。如何促进汉语水平较高学生进步,兼顾中间学生平均水平,提升汉语水平较差学生能力,这对授课教师而言,无疑是较大的挑战。同时,专业汉语知识多由对外汉语教师代授,缺乏医科背景,很难将知识讲透、讲深、讲解到位。

(五)授课方式方法

第一课堂是学生汉语知识获得的主要阵地。作为专业知识理解的重要渠道,授课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理解度、知识接受度。尤其是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知识的习得与理解。通常情况下,由于汉语学习时间较短,且有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压力,授课教师在汉语课堂及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主要倾向于理论性、识记性知识传授。授课方式不够灵活多样、随机应变、形式丰富,填鸭式、满堂灌仍占较大比例,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参与感不够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三、汉语课程教学建议

为探索医学专科留学生教育提质培优之路,书写医学专科来华留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篇章,汉语课程亟须改革。在医学专科留学生培养过程中,要从入学到毕业,强化过程管理,丰富课程内容,实行动态调整,帮助留学生提升汉语水平及能力。

(一)落实因材施教,让汉语基础牢起来

从学校角度而言,强化留学生对外汉语教育重视程度,严把入学关,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能力要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学生汉语考试水平等级情况,进行授课班级编排,实施小班化教学,为后期教师针对性授课提供基础。鉴于现有留学生班级生源国、汉语水平组成较为复杂,授课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汉语基础、知识薄弱点、接受能力等基础上,逐步实现“趋同化”管理,严格落实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通过诵读、书写、理解等专项内容强化,针对性帮助留学生切实提升汉语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汉语教育强起来

高校应充分认识教师在医学专科留学生汉语水平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备充足、专业、稳定的师资。编写校本教材,通过对外汉语教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集體研讨,完善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汉语教材。医学汉语兼具汉语语言学习及专业知识学习的双重属性,理应成为医学专科留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可以适当延长汉语学习时长,开设专业汉语、医古文等汉语知识延伸学习类型,通过汉语基础知识学习、文化知识辅助、专业汉语浸润,帮助留学生提升汉语运用能力。创新教法,在汉字讲解过程中,通过造字法的介绍,讲透汉字背后的寓意、文化内涵;在词语的授课过程中,做好近义词、反义词的区分;在口语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展示、不断提升。强化反馈机制,充分运用学生评教、强化督导反馈等方式,从生活口语、汉字书写、专业汉语等不同维度入手,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明确教学重点,改进教学办法。强化专题培训,注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切实帮助留学生师资队伍壮大起来、汉语知识教育强起来。

(三)丰富文化体验活动,让汉语认知活起来

汉语学习过程中,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为切实激发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广博的教育资源,结合专业特色及时节特点,丰富留学生群体体验活动,如通过组织以“汉字”为主题的活动,探寻汉字的形成历史、文化内涵,深度体验汉字文化;通过成语故事大会,传播汉字背后承载的文字力量及精神韵味;通过“笔墨中国”等活动,传播书写汉字的奥秘,感受汉语言文化魅力;通过药用植物园现场带教,讲解中药材功效,加强名称记忆与功效识记等。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结合专业的文化体验活动,强化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激发汉语学习兴趣,让留学生汉语认知活起来。

(四)创新汉语授课方式,让汉语接受易起来

在对医学专科留学生进行汉语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简化教学流程、突出教育重点、设计合理程序、营造活跃教育氛围,让汉语学习变得轻松、简单、高效。教师可转变授课理念,充分运用各类教具,通过图示、演示、对比、模拟等方式,在汉语发音教学环节中,减轻留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习效果。通过翻转课堂或者活动,组织留学生演绎汉字故事、成语故事,了解汉字文化。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强化实践环节中的汉语知识传授,强化学用融通、学以致用。

汉语国际化是一个从语言出发,以文化交融为目标并不断深化的过程。根据医学专科留学生汉语教育现状,研究医学专科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从汉语基础知识入手,通过增加汉语知识学习时间、丰富学习内容、强化师资力量、组建多样活动、打造精品课堂等方式,将“基础—队伍—活动—课堂”进行有机融合。同时,关注留学生个体、教师、学校等不同层面的问题,打通留学生汉语水平能力提升全路径,将汉语基础知识教育切实做实、做细、做好。在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打通路径、提供支持,为留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EB/OL].(2018-10-09)[2022-04-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50/201810/t2018 1012_351302.html.

[2]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102-107.

[3]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Jakobovits,L.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Psy-cholinguisticAnalysisofthelssue[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0.

[5]陶威.学习动机理论及研究综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1):76-78.

[6]武玉天奉.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专科留学生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