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锦余
我们在日常写作中经常会听到语文老师说写作要抓住细节,尤其写人的时候,要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清楚,这样能为文章加分不少。记叙文作为经常会遇到的一种作文体裁,通常离不了人物描写,因此,写人的时候要通过某件事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某种精神品质等,且记叙某件事的过程中也一定有人物描写的内容,不过孰轻孰重依然要根据文章要求和标题来确定,这也是写人和叙事不分家的主要原因。有位省级语文教研组的教授这样说:“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细节描写是记叙文中的亮点和得分点。”那么,对于写人方面的记叙文来说,究竟该怎么写,或者应该掌握哪些写作技巧才能将文章写好呢?下面结合教学经验谈一下写人叙事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1.细化动作,锤炼动词
什么是细化动作描写?又如何锤炼动词?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里面有段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极为传神:“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写自己从背后看到父亲时的样子,借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如“戴”“穿”“走”“探”“穿过”“爬”“攀”“缩”“倾”,如果不用这些动词,可能原文写出来就是“父亲依旧是往日的衣着打扮,看他走路的时候还比较轻松,但想要上月台,以他肥胖的身材似乎显得有些吃力”。这样写好像也没错,但是朱自清之所以以“背影”为题,目的就是为了凸显父亲的背影,让读者从对背影的描写中,看到父亲年迈动作不灵便的样子,感受“父亲”上月台时的不容易。另外,朱自清在《背影》中对于“父亲”的细节描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怀念父亲的,一个原因是许久不见,甚是想念,另一个原因是“父亲”年龄大了,可能见一面就少一面,而自己恰恰没有那么多机会看到“父亲”。所以,这样的细节描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情。当然,从这段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的锤炼。乍一分析,这一连串动作描写好像没什么新奇,但读起来好像又没有其他词汇可以替代。所谓词汇锤炼,大致就说的是这样的写作效果了。
对于如何进行动作细化描写,我们以2015年江苏省的高考满分作文为例,作者先拟题为“来一勺油泼辣子”,然后,在文章中拐弯抹角地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二姐”的勤劳肯干,不仅说了“二姐从未哭过”,又以“二姐”之口说“你以为我从来没哭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就这样一步步逼近文章结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巧用修辞,凸显神韵
修辞手法的运用比较常见,且我们日常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夸张、联想、想象等。有时候有人分辨不清几种修辞手法之间的差别,比喻实际上就是将一种事物比喻成另外一种与本体完全不同的事物。例如,“柿子树上的一个个小柿子如同一个个小灯笼”,这句就将树上的柿子比作小燈笼;而什么是拟人呢?通俗一点就是把原本僵硬的事物当作人,比如,“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把头从草地里探出来”,这句就是将小草当作人来看,写他“偷偷地”“探”出“脑袋”。那么,什么是夸张呢?我们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里面有一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现实生活中,瀑布落下来水幕能达到三千尺吗?一定不能,所以,诗人是借用这种写法夸张地写水源高、水流快。排比句就比较简单,而且很多人都熟悉,比如,“体育课上异常热闹,有的同学打羽毛球,有的同学打篮球,有的同学打乒乓球,还有的同学踢毽子……”。还有联想和想象,这两种基本上意思一样,就是借由一种事物想到另外一种事物,但又有所区别,联想是有根据地想,比如“看到他我就想到了一个朋友”,但想象是毫无根据地想,比如,“好几天没吃东西的他,我拿给他一块儿木头,他都能想象成一块儿馒头,看着那块儿木头直流口水”。
我们发现,加了修辞和不加修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将第一句比喻句“柿子树上的一个个小柿子如同一个个小灯笼”写成普通的、不加修辞的写法,就成了“柿子树上有好多柿子,红彤彤的”,就不如前句那样形象。另外,再比如把第二句拟人句写成“春天到了,草地里长满了青青的小草”,也不如前句那样打动人。所以,修辞手法的运用除了能进一步提升文章的生动性,也可以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趣。
例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还有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描写人物的一段是这样的:“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前句将“李先生”戴着眼镜的两只眼睛比喻成“剥了壳的煮熟的鸡蛋”,这句的细节描写就在于,“李先生”去掉眼镜之后露出两只大白眼睛,且作者将“李先生”因为长期戴眼镜形成的大白眼喻为“煮熟的剥了壳的鸡蛋”,写出了“李先生”戴眼镜和不戴眼镜的区别。而后句则将“老头儿”比喻成一只扑向熟睡的婴儿的老虎,写的时候都会适当地借用一些动作描写写老头儿的行为,如“老头儿急速向梳妆台扑过去”,但是这样写好像和不写没什么区别,既然我们都能想到或者日常生活都很常见,那么作者将其写出来实则也没有太大意义。因此,作者以比喻的写作手法在此处将人物的动作体现出来,往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写作目的。
3.变换角度,细致描摹
写人要描写人物外貌、性格和精神品质,但想要使写出来的人让人印象深刻,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比如从不同的角度调动人物的各种感官(听觉、嗅觉、视觉、触觉、味觉等),也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挖掘,然后再借助细腻的文笔突出人物的特点,把人物写活。例如,《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对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场景描写,作者就从感官视角进行了细致描写:“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太阳穴上第三拳,‘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作者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写了故事场景,体现人物粗犷豪放、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也使得读者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从不同角度进行文章的细节描摹时,也可以写人物的心理,比如“他说的话像刀子一般扎进我的心里,让我彻夜难眠”。也可以描写人物的语言:“真是个混账东西!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借助夸张、形象的语言描写,彰显出人物性格,也能让人对写作对象或写作角色印象深刻。
4.描写人物外貌
在写记叙文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人物描写,而在写到人物时,外貌描写就非常重要了。例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仅用了一句“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便充分写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美丽。另外,鲁迅也在《祝福》中写祥林嫂时这样写道:“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一般我们在写人物骨瘦如柴时怎么写?必定写不了这么细致,但鲁迅先生将人物瘦骨嶙峋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字里行间尽是凄惨。他没有直接说祥林嫂是怎样的一副凄惨样子,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在句读之间将人物可怜、瘦削的样子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通过人物外貌描写往往更有助于推动文章故事情节发展,同时也能将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更贴近于现实生活。那么,写人物外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必须认真观察人物眉眼之间(外貌神态)的细微变化;其次,描写人物外貌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物刻画和主题呈现;最后,描写人物外貌时应该结合具体的人物行为或是语言,以进一步提升文章的整体表现力。
二、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1.步步追问法
意为步步紧逼,环环相扣,换言之,文章情节之间必须要有密切的联系。例如,“那儿站了个人”,紧接着我们就会追问:“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大人还是小孩?”之后便会追问:“那个人长什么样?有多高?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紧跟着追问:“那个男的/女的站在那里干什么?”这样的步步追问最适合叙事。可以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事情发展的结果,这样环环相扣才能把事情写清楚,继而达到预先设定好的寫作目的。如果还不能理解,可以再举个例子,如“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接下来就会追问:“是怎样的银圆?谁的银圆?银圆是谁弄掉的?银圆怎样掉到地上?掉地以后发生什么事?”这样问题之间连环相扣,才能达到写作目的。
2.想象延伸法
有了事情发展的完整过程,接下来就需要修饰一下,就像一个女孩,单看觉得这个女孩单纯善良,但如果能化个妆,就会变得漂亮。同样,叙事时,先是把一件事情完整地叙述完了,读者大致了解了文章讲了什么事,接下来还要给文章适当地装饰一下,怎样装饰呢?可以通过联想或者想象来虚构,根据既有的故事情节虚构一些内容,对故事进行延伸。比如,“从此以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那个人”,这个情节看起来到这里已经说完了,但是导演又安排写第二部剧本,第二部乍看与第一部完全不相关,也将第一部的故事情节演下去了。比如写《西游记》后记,即继《西游记》之后,师徒四人取得了真经成了佛以后,他们又干了什么?这部分就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故事续写完,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想象延伸法。
3.局部细写法
写人叙事时,局部细节描写依然主要表现在人物动作、神态和语言上面,但是“局部细节描写”与“细节描写”之间有所区别,局部描写可以只写人物的某个部位或者某个神情、某个动作,但是细节描写可以泛指描写人物的一连串的动作或一系列的神情以及神态变化,也可以是描写人物语言语气变化。比如,上文提到的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老师”面部的黑痣,实际上就是局部描写。而之所以写这个局部,是因为通过“老师”的这颗痣,可以凸显出人物的特点,就像所写人物的标志一样,人们看到那颗痣就可以区分那个人究竟是不是那位“老师”。而细节描写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过月台时的一连串动作,不同动作之间具有连贯性。因此,虽然都属于细节描写,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局部细节描写”和“细节描写”。
综合上述三点,可以将写人记叙事的描写方法大致归纳为:具体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