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设计与实践探究

2023-06-16 08:19:25王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电子商务互联网+

王蕾

[摘           要]  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变得十分重要,不仅要确保专业知识讲授质量,还需要拓展与延伸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完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明确思政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保障。鉴于此,重点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设计与实践加以研究,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

[中图分类號]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037-04

进入新时代,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若是能够在专业课程中渗入课程思政元素,则可以使每一门课程都能够发挥德育作用。目前,我国在课程思政方面已经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各大院校也根据院系状况设计了多种德育活动,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需要教师在开展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德育知识,强化思政理念,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为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能够在后续工作中规范自身、遵守法律,认真完成工作。当前,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越发成熟,研究方向越发丰富。著名学者王玉玉在2022年的某研究中曾指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是一种结合理论教学、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新教学理念[1];而刘锦峰则认为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能够有效弥补我国思政课教育方面的不足,促进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2];刘彦宏认为课程思政教育是指将德育与学校课程相结合,以此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水准[3];卢美容更是直接指出课程思政教育是一种构建全学科教育模式的重要基础,可以运用协调作用的形式保障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4]。

与此同时,虽然研究内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是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内容依旧较少,且受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经管类专业,受专业理论难度的制约,若是缺失线下教育等实践学习,则会出现教学水平降低,学习质量不佳的状况。另外,还存在评价机制不足,教师的教学模式有待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课程时间比例不匹配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剖析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创新、拓展教学思路,利用课程思政元素的完善满足我国课程规划方面的要求,更加科学、谨慎地开展教学设计,不断调整学生自由时间以及教师讲授时间的比例,以此达到弹性教学的效果。此外,需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情况的关注和重视,并运用沟通、信息调查以及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责任担当、时间方面的了解,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纠正学习习惯以及行为问题,提高其道德素养,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与实践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够确保就业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由此可见,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设计与实践加以分析,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要求,教师与学校应以复合型人才培育为核心,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在后续工作中推动“1+X”证书课程体系的建立,从而优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还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拓展,帮助学生丰富专业知识以及思政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电子商务对专业技能以及道德素养方面的要求,进而针对性地完善自我。总而言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实践来讲,课程的规划尤为关键,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课程为基础融入思政元素,这样才能够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以及电子商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原则

教学团队在创新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时,需要秉承全面性、结构性要求,其中前者是指要从课程设计全局出发。例如,在网店运营实战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需要从教材结构出发完善课堂设计。而后者则是指在课程创新过程中要具备专业意识,并以思政教育的融入为核心,这样才可以保证课程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构建的原则

在教学活动设计方式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市场人才所需以及电商工作特点为核心规划能力培养模式。目前,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店运营已经成为新的商务模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教学,并多角度地完成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入,进而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在教学模式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式完成课堂规划:第一,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专业知识,并整合教学体系;第二,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时事热点联动的方式深入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并以思政的角度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框架,另一方面应该基于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的目的,综合运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导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入的方式引出知识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还能够运用问题引入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的思政元素获取以及融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的创新原则

电子商务课程目标设计创新,不再满足于过去教育教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目标规划,而是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提升知识目标创新力度,构建课程思政知识新体系

从知识内容规划上明确电子商务课程涵盖的内容,如掌握SEO对网店推广的作用及搜索引擎排序机制,挖掘关键词,并建立关键词词库。基于已建立的商品关键词词库,根据选词和组词策略,设计贴合的商品标题,凸显商品特色,提高商品搜索的精准性。还要结合商品属性及相关资料、目标受众的偏好、浏览路径、消费特点等,提炼和总结商品的卖点,突出商品的特色、价值,并将其制作成可行性的创意设计。同时,将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将学生了解的知识内容内化为职业技能、职业素养。

2.提高能力目标应用程度,搭建课程思政能力新模式

第一,可以根据关键词分类方法和规范,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商品信息进行分析,拆分出关键词并分类,制作关键词分类表格和词库,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类能力。第二,可以根据SEO规则,通过数据分析,完成商品标题的制作与优化,从挖掘到的关键词词库中提炼出关键词,在明确标题中关键词的指向和分类、商品标题作用的基础上,制定标题选词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操作应用能力。第三,根据好的商品标题满足买家购买习惯和较高的关键词相关性这两个条件,以商品资料和目标群体特点为导向,总结归纳商品卖点,完成详情页优化,提高知识迁移与转化能力,实现知识与实践并重。

二、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结合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院校在电子商务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过于关注专业知识以及理论的讲授,不仅没有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而且在信息化资源调用方面存在明显的匮乏状况。部分院校虽然对课程思政元素运用创新开展了系统化的分析,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相关内容认知不全面,故而在职业素养分析方面存在漏洞,不仅没有切实落实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而且存在忽视职业素质培养的状况,课堂内容设计严重不合理。

(二)电子商务教学流程设计问题

课程流程是完成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以及思政教育的框架,目前部分院校的课程流程设计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没有结合课程目标以及学生职业需要进行课程结构规划。第二,忽视了课前导入以及课中监督、课后促学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道德素质培养方面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第三,教学方式单一,活动设计较少,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氛围较差。

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创新与优化策略

(一)電子商务教学内容设计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在于利用SEO规则,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教学过程寓于工作过程中。通过对特定岗位工作内容、职业标准、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的调研,解构原有岗位任务,围绕电子商务岗位要求,重新设计学习任务和目标,引入相关学习项目案例,将学校、企业的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建构系统化、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教学优化的目的。

利用SEO优化教学内容应围绕三个工作领域展开:第一,挖掘和分析关键词,涵盖关键词分类,对搜索人气、排名等关键词的定位,组合长尾词,建设关键词词库。第二,商品标题制作与优化,涵盖商品标题制作流程、制作方法以及优化策略。第三,详情页优化,涵盖商品属性优化策略、优化误区、内容优化技巧和详情页描述优化。

(二)电子商务教学流程实施设计创新

电子商务教学流程实施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利用ITMC虚拟平台,采用小组探讨、学生汇报、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从课前导学、课中督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不同教学阶段细化为多个教学实施环节,如自主探究、问题探究、实训提升等[5]。

1.课前导学

在课前导学环节,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成果,设置学习目标,做好课前学习规划,为课中学习打好基础。在这一环节,分别围绕学生和教师进行个性化设计,站在学生角度,学生通过教师发布的任务和共享的学习资料,通过在线学习找到完成任务的方向、学习方法和操作步骤;通过在线测验检验学习成果,并通过课前实践练习,夯实知识基础。同时,做好学习衔接,采用知识竞赛、小组探讨、拓展练习、实践操作等方法,提高知识内化、技能习得的能力,为完成下节课学习任务做好铺垫。站在教师视角,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收集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做好答疑,调整课上教学流程、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针对学生整体存在的问题做好差异化指导,并归纳总结知识点和对学生课前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薄弱项[6]。

2.课中督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优势、学情特点划分学习小组,以团队合作学习模式设计课堂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观念、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对此,在课中督学阶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探究和实训提升两个环节,以学习平台为载体,开启自主探究学习的信息化通道。在问题探究环节,采用导师连线、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可通过讲解、演示、平台操作等手段,围绕重难点知识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在实训提升环节,教师可以引入案例,以学校帮扶村——幸福村“蓝莓”产品推广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托,开展主题实训、AI实训、软件实训等活动,并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小组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打磨实训成果,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实训效果,实现在做中学、学中教、学中做[7]。

3.课后促学

课后促学是整个教学流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总结拓展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端发布课后练习任务,布置作业,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检查学生当前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水平,以此设计下一步教学规划。同时,通过ITMC网店运营推广虚拟仿真平台软件练习,让学生继续拓展学习,并跟踪记录学生的练习过程和学习情况,以此实现精准指导。

(三)电子商务教学评价设计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评价方式,建立全方位评价体系,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学工作任务的实效。评价内容除了围绕知识、技能和素养,还要将思政元素纳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技能和素养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追求,将其内化为行动。对于不同评价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在知识维度,采用教师评价或平台评价方式,以积极回答问题、课堂发言、随堂练习等表现和成绩为评价标准;在技能维度,采用企业导师评价、授课教师评价、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结合学生的工作技能水平、随机应变思维能力、实践操作中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度等设计评价指标;在素质维度,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素养进行评价,按照学生在认真度、主动性、参与度、责任心、执行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在思政维度,采用教师评价方式,结合价值观内容,对学生思政学习的收获和行为表现的持续性进行评分[8]。

此外,教师应打造具备多元参与、过程评估、全方位评价特点的高效课堂。电子商务专业课程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综合收集教学信息,从而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工作中需要围绕课前诊断性分析、课中形成性评价、课后终结性评价等加以设计。与此同时,要定期开展小组、学生以及教师自评工作,以此形成动态化的评价体系,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在评价中强化创新竞争思维,为课堂的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课堂评估而言,重点在于学生课程评价,需结合教学目标以及网店运营实战等专业课程的思政任务完成成果评估,确保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质量,实现培育综合型人才的目标

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专业网店运营实战课程案例研究

(一)确认电子商务思政元素创新目标

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设计的研究可知,电子商务专业性较强,对实践要求较高,这也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院校过于关注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然而对于学生就业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来讲,学生不仅要明确专业内容,还要严格遵守法律要求以及专业道德素养,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子商务工作人员。为此,我国要求相关院校基于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其可以以科学的价值观引领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教师以及院校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确认电子商务专业思政元素创新目标:首先,认知内化。要求教师科学地完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其次,实践生成。建立以思政元素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道德水平,使其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生活与就业。再次,迁移提升。在保证思政元素教学实效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网店运营实战等专业课程的正常开展。最后,总结归纳。设计系统化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设计活动,并以其为案例不断扩充教学方式。

(二)拓展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育的范围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教学来讲,在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不仅仅针对课程本身,还要利用文化渗透的方式完成思政元素创新设计,从而实现综合性教学,建立融学科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思政元素融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过程能够进一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电子商务工作中需要的道德素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完成思政元素创新。例如,在开展课程任务设置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核心进行设计,从而使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成为集专业讲授、道德培育以及价值引领于一体的新型课堂模式。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实践时,教师要科学地运用新媒体等信息化技术,并基于“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产品信息,引导学生完成产品推广等工作,利用真实项目的引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积极鼓励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加入企业实习,从而更加科学地掌握专业技能,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来讲,最重要的便是如何解决“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问题,从而在专业理论讲授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与就业观。为此在后续的工作中,专业教师应该做好课程内容的拓展与完善,并利用课程设计创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助力。

参考文献:

[1]王玉玉.“电子商务创业”课程思政设计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56-58.

[2]刘锦峰.高校电子商务类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22,8(7):154-157.

[3]刘彦宏,齐莉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6(1):93-97.

[4]盧美容.《电子商务法》课程思政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129-131.

[5]李立威,盛晓娟.基于OBE和课程思政理念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9):159-160.

[6]张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融入机制和保障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2,18(7):172-174.

[7]王大海,穆丽,高波.知行合一的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跨境网店运营”课程为例[J].中国新通信,2022,24(1):238-239.

[8]蒋占峰,刘宁.高校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逻辑进路[J].中国大学教学,2022(3):70-76.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电子商务互联网+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