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王家村是个“空心村”,年轻人都外出工作、生活了。如今的王家村已经是“网红”了,最早回到王家村创业、撬动“山乡巨变”的年轻人,是周旭蛟、周欣兄妹。
1
我认识周欣的时候,她在常州一家外贸公司工作。这个朴实开朗的城市白领,微信名却叫“乡野农家女”。也许是在乡间长大,对乡野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或者是父兄都在从事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工作,有着家庭环境的熏陶。2016年,她父亲在王家村矿坑进行生态修复,把废弃多年的工房改造成民宿。周欣立马辞职,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家乡参与这个项目。见过世间繁华又回到家乡,就像一条鱼逆流而上,她说这是认清现实后的回归。
三年时间,周欣和哥哥一起,运来泥土将千疮百孔的废弃采石区填平后,种上黄桃树、猕猴桃树,用果树修复山体植被,开发成了百亩果园;引来清亮山溪,在深深的宕口汇聚一池蓝莹莹的水,成了小湖泊;两栋破烂工房,打造成临水而立的民宿小楼。曾经是绿水青山中一块巨大的伤疤,改造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成了景色宜人、花果飘香的休闲度假胜地。周欣皮肤晒黑了,嗓门变大了,眼睛发亮了,回归成新农人,遇到困难不再焦虑、退缩了。
这个风景绝佳、清新悠闲的仙居之地,被命名為“青峰仙居”,周欣成为掌门人。回到故乡这片有风的沃土上做新农人,不仅要带着诗与理想,还要有开发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的能力。开业前,周欣先后到计家墩理想村、浙江乡创学院学习民宿管理。青峰仙居2019年5月开业后,生意一直红火得很,今年1月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定为甲级旅游民宿。回乡创业的周欣,辛苦付出有了丰厚回报。如今,而立之年的周欣已经走了出去,尝试在一山之隔的安徽广德,复制青峰仙居模式。
青峰仙居的成功,让周旭蛟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紧邻青峰仙居的王家村的所有闲置民房都租下来,统一改造,做一个民宿集聚村。种花、采摘、喝茶、烧烤、露营,甚至摸鱼、捉鸡、打板栗……为游客提供吃、住、玩一条龙服务,共享一段快乐的生活时光。周旭蛟的想法,与戴埠镇物色一个村落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方案,不谋而合。
2
2022年夏天,个性沉稳的周旭蛟带着一帮年轻人进驻王家村,开启王家村蝶变之门的时候,却更像是扛着“突击队”旗帜带头冲锋的热血战士。
周旭蛟团队进村后遇到不少阻力,很多村民对土地流转、房屋改建不支持、不配合。政府和村委组织了一个专班,53户农户,一户一户跑;133个村民,多数在外打工,为了让村民理解,就放弃休息时间,一个个打电话、找上门,讲政策、说道理;280 亩地,办理流转手续、整理地形、梳理沟渠、调整种植结构;100天,完成道路拓宽、水电入地、污水整治、架设路灯、房屋外立面翻新、花田草坪建设……
在松岭村委的大力支持下,周旭蛟的团队克服了诸多困难,按时有序地完成了任务。2022年国庆节,王家村通过了溧阳市政府的考核验收,11月,被授牌“江苏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王家村的改造,是一次成功的“针灸式美颜术”——既保留了农耕村落传统的田园风貌,又整治了村中的水系和矿坑塘坝,使得村庄山水相映、颜值飙升;村庄延续了传统肌理,建筑改造保留了江南农村“新苏式”风格,既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满足村民的生活要求,又嵌入特色餐厅、咖啡屋、小酒馆、啤酒屋、温泉民宿、露营基地、农场等配套业态,为打造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基础。
三月底,油菜花开的时节,花田里插着花花绿绿的卡通牌子。“改变靠天吃饭的状态,通过新业态致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周旭蛟指着其中一块牌子说,南山民宿联盟有几十家民宿,都想着怎么在提供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服务之外,再添几个加分项。我们把王家村280亩地全部流转过来,打造高品质农产品基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产量可能会低些,但各家民宿分别来认领一块地,让客人参与蔬菜、稻米、菜油等生态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保证餐桌上的饭菜是品质“杠杠滴”私人定制产品,这绝对是加分项。
年轻人确实思路开阔啊!这么一来,地租出去了,收获了一片农业景观,也多了一个稳定的收入;民宿主们有了高品质农产品基地,还在网红村有了展示的平台;王家村的老汉们还是在打理这块地,却多挣了一份“农业工人”的工资。这是多赢的局面啊!
在创业的路上奋力奔跑,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劈波斩浪。周旭蛟的思路和闯劲,带动了更多的年轻人回流乡村。
3
南京师范大学动漫专业毕业的徐琳,2019年承接了青峰仙居形象打造、品牌宣传的活,索性就到王家村来了。几年的摔打,徐琳成长为民宿村的大管家。她觉得这里有事业、有朋友,快乐地投身到乡村,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就是个人价值最好的体现。
啤酒屋的蒋丽琴原来在城里做舞蹈培训教师,认识徐琳后,对“去有风的地方,过向往的生活”心动了,于是来了王家村。村里人很淳朴,她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乐趣,每天脚步轻盈地走在青峰山下的乡间小路上,团队哪个岗位缺人就顶上去。理想的生活,是一半在城市,一半在乡村。她的生活状态,让人心生羡慕。
红酒吧的小杨和咖啡馆的戴诗宇都是本村人。小杨是个有想法的阳光男孩,机电专业毕业后,去新东方进修了三年烹饪。他在南京一家酒店工作了一段时间,听说村里民宿招聘厨师,立马就回来应聘上岗了。小杨说,上班做好吃的犒劳自己,下班和家人在一起,很开心的,好好干上几年,以后找个女朋友,一起在村里开间新的店。小戴是说话会脸红的女孩,毕业于东南大学室内设计专业。周旭蛟要求团队的每个人要一专多能,掌握更多的技能。小戴于是跟师姐小张学习咖啡的研磨、冲泡。村里的这些“Z世代”青年,觉得这不仅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个学习、进步的机会。父母也希望他们沉下心来好好干,有本领、有勇气、有担当,以后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发光发热。
年轻人给乡村带来了改变。从王家村的年轻人身上的那股劲儿,我想到了“毛竹定律”——毛竹扎根需要三到五年。这三五年只长出三厘米的笋芽儿,随后生长逐渐加速,一旦破土,就以平均每天30厘米的惊人速度,六周内蹿高至15米。新竹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表现,是因为它在最初的三五年里将根部在地下扎得很深,根系延展到数百平方米。所以,年轻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初几年看似无用的探索积累,看似得不到什么回报的努力,其实都是值得的。扎根越深,基础越稳,汲取的营养越丰富,积累的能量越多,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王家村的新村民,田野上的年轻人,用新理念、新作为演绎土地的新故事,让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王家村的年轻人让我感到,青春是一个发光发热的征程,是俯下身来亲吻大地的踏实,是一种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家乡的责任,是奋斗中迎着困难绝不退缩的勇敢。
这是一群走在路上、持续奋斗的追光人。向他们致敬!
汤全明: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多部散文集。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