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教学,在语言应用中发展学生思维

2023-06-16 23:36李振玲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5期
关键词:寒号鸟喜鹊绘本

李振玲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提升思维的过程。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挖掘语言魅力,发展思维水平。本项目以《寒号鸟》为研究对象,以“喜鹊和寒号鸟为什么有不一样的结局”为驱动问题,将其分解为“了解绘本、挖掘节点、对比语言、朗诵表演” 四个任务,并最终完成“制作小绘本”的项目成果。在项目实施中,设计过程性评价表格。该项目以把握课标、降低难度和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为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言的深度应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立足语言应用,发展学生思维

学语文,离不开学语言。语言在思维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思维得以提升的过程。思維是联结个体生命与人类社会的通道,思维的发展必然带来个体生命意义的极大丰富。在教学寓言故事中,要想让低年级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到寓言中的道理,就必须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对寓言道理的体悟才会更加深刻,更加透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项目式教学最大的特征,就是让学生在活动和任务中自主合作学习。在项目式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直觉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保持学生之间的思维交互,体会作者的核心思想,领悟语言的美感。所以项目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挖掘和感悟语言背后的思维,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以驱动问题引领和项目任务推动作为实践路径

本项目以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寒号鸟》为研究对象,其故事短小,寓意深刻,形象鲜明,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制作小绘本为学习情境,将字词句运用、故事阅读、口语交际等统整在项目中。学生在读读、说说、演演、想想、画画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感受语言表达,体会故事中蕴藏的人生智慧,发展思维水平。

驱动问题对于项目式教学至关重要,它对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经历科学实践过程起到引领作用。本项目的驱动问题是:“为什么住在同一地方面对面作为邻居的喜鹊和寒号鸟,却有不一样的结局?”项目成果是完成《寒号鸟》整个故事线的绘本制作。本项目将驱动问题分解为四个项目任务:了解绘本、挖掘节点、对比语言、朗诵表演。在四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逐步解决驱动问题并完成项目成果,实现语言应用和思维发展。

1.任务一:预先了解项目成果,有的放矢。观察绘本,想一想绘本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由于二年级学生对项目成果绘本制作的格式还不了解,这就需要先让学生大量观察绘本,从观察中去感知、讨论、思考、总结绘本制作的方式和内容,为后期能顺利完成项目成果奠定基础。

通过观察已有绘本,学生发现绘本是图画加文字结合起来讲故事。绘本制作可以按三个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是绘本封面,可以简略使用故事主角和故事名称做封面,并标有作者、出版社。第二部分是正文,以讲故事为主,用大量图画加少量文字来描述,文字部分主要是对环境的简单描述和人物对话的概要展现。第三部分是封底,简要说明绘本的核心意图。

2.任务二:挖掘故事背景与关键节点,体会语言魅力。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吗?你能找到关于故事发展的三个关键时间点吗?

活动一:从故事背景出发,比较喜鹊和寒号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比“为什么与寒号鸟面对面住着的邻居喜鹊没有冻死”,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从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寒号鸟和喜鹊是面对面居住的邻居,寒号鸟住在一堵石崖的崖缝中,而喜鹊住在石崖前面河边的一棵大杨树上。寒号鸟把现成的崖缝当作自己的窝,从“当作”一词可以看出崖缝并不是真正的窝,如果寒号鸟把它当成过冬的窝是不行的。

活动二:你能找到关于故事发展的三个关键时间点吗?寻找故事发展的三个关键时间节点,有助于学生理清故事发展顺序,理解寒号鸟的发展变化。学生发现课文的第2、第5、第8自然段写到了时间发展的顺序,分别是:“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其中“树叶落尽”中的“尽”说明树叶已经落光了,说明此时正是晚秋时节。“寒风”“呼呼地”写出了风很大,吹到身上非常冷,说明此时已经是冬天了。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北风夹杂着呼啸的声势,说明此时已进入寒冷的腊月天。这三句都是环境描写,对应三个时间节点。

在完成任务二的过程中制作对应绘本。根据故事背景和发展线索,为制作绘本做铺垫。学生理解到在描写环境的三个句子中,画面应与文字配在一起,把对文字的理解体现在画中,文字和图画相辅相成。在绘本的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背景先画出喜鹊和寒号鸟面对面住着,然后根据三个时间节点的环境描写,分别画图展示。

3.任务三:通过语言对比发掘个性差异。在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对比喜鹊和寒号鸟的做法,体现了他们有什么不同的个性?

活动一:在晚秋时节,比较喜鹊和寒号鸟不同的生活态度,再从两者的对话中比较体会寒号鸟和喜鹊有什么不同的个性。通过对比在晚秋喜鹊和寒号鸟为过冬做准备的不同做法,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语言中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真正走进文本,体会人物角色的不同。以语言描写为例,从喜鹊和寒号鸟两者的对话入手观察,喜鹊劝说寒号鸟别睡了,趁天气暖和赶快做窝,可以看出喜鹊在为过冬早做准备。而寒号鸟却不以为然,回答“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从中可以看出寒号鸟懒惰玩耍,不做准备。

活动二:在初冬时节,比较喜鹊和寒号鸟的处境有什么不同,再从两者的第二次对话进一步比较体会寒号鸟和喜鹊有什么不同的性格特点。对比初冬两者的处境和对话,通过寻找动作描写和分角色朗读两者的对话,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体会喜鹊和寒号鸟在性格上的不同特点。学生从他们的第二次对话中发现,同样是劝告,这次喜鹊不仅指出该干什么,还说明了为什么要这么干。在行动上,由“说”变成“来到崖缝前劝”,告诉寒号鸟为什么要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由此可以看出喜鹊态度更诚恳,神情更急切,不厌其烦、苦口婆心。而寒号鸟对喜鹊的劝告只是厌烦、傲慢、不高兴。

活动三:在寒冬时节,比较喜鹊和寒号鸟结局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结局的不同,探讨寒号鸟冻死在寒夜的真正原因。冷得像冰窖的崖缝中,寒号鸟在无数次哆嗦中发誓明天就做窝,可是并没有付出任何行动。通过任务二和任务三的多次横向对比,引导学生一次次进行深入探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然后再带领学生进行纵向比较,从表面原因到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寒号鸟企盼着“好像又是春天”的景象不会再重现,等待着寒号鸟的只有日渐更冷的漫漫冬日,寒号鸟只能在逐渐微弱的哀号声中接受被冻死的结局。

在三次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文本中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以时间的推移为基础,纵向体会喜鹊和寒号鸟一步步的变化,由局部到整体,最后归因:寒号鸟被冻死在寒夜中,懒惰只是表面原因,之所以懒惰是因为它已经沾染了坏习气,正是因为坏习气的沾染才导致坏习惯的养成。从而给学生以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仅仅去努力改掉坏习惯还不够,还要让自己不沾染坏习气。

在完成任务三的过程中,制作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的绘本。在活动一中,在制作晚秋时节的绘本时,根据喜鹊、寒号鸟处境的不同,学生分别绘制两张图文,一张是喜鹊忙做窝和寒号鸟出去玩、睡觉的内容,另一张是喜鹊对寒号鸟的第二次劝告,并写出对话内容。在活动二中,在制作初冬时节的绘本时,学生主要绘制了两张图文,一张是画出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和寒号鸟在石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另一张是喜鹊对寒号鸟的第二次劝告,并写出对话内容。在活动三中,在制作寒冬时节的绘本时,学生主要绘制了两张图文,其中一张是寒号鸟在寒夜中哀号,另一张是喜鹊呼唤寒号鸟的情景。

4.任务四:在发音与表演中感悟语言。我做朗读者,我来秀配音。

活动一:我做朗读者。学生制作台词本,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聚焦本单元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分两部分完成。一是画线,确保不遗漏;二是聚焦一个故事,借助人物头像,理清对话。通过鼓励学生制作情境图、台词本,深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聚焦喜鹊和寒号鸟两次对话的语气,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指导学生朗读好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

聚焦第一次劝告和第二次劝告。喜鹊的第一次劝告应该读出关心的语气,寒号鸟应该读出不以为然的语气。第二次劝告,读出喜鹊着急的语气,语速要快一些,读出寒号鸟不耐烦、不听劝告的语气。聚焦寒号鸟的两次“哆啰啰”,两次表达的感情不一样,第一次是初冬时节,寒号鸟的哀号只是悲哀,表示很冷很难受。第二次已经是寒冬,这是寒号鸟最后的哀号与绝望,奄奄一息,充满了后悔。

活动二:我来秀配音。配音展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之一。在筛选和提取课文重要信息、朗读环节之后,用配音秀展示对故事的熟悉程度、对人物的理解程度和对道理的感悟程度。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喜鹊和寒号鸟动物头饰,以及崖缝、大树、鸟窝、太阳等道具,学生在课本剧中很快进入角色,越演越入情,越演越生动。为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配音秀,从主题、剧本编排、表演技巧、精神面貌、活动组织五个维度,设计配音秀评价表(见表1)。

5.项目成果:制作小绘本。

学生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整体把握故事结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寒号鸟》。一名学生在制作绘本时,将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形象地展示在图像中,做到了图文结合,达到了学习的目标。这样的项目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6.项目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

评价是项目式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聚焦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从合作精神、能力提升、感悟收获三个维度,设计项目过程评价表(见表2)。评价环节在学生下课之后完成,由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两部分组成,引导学生更为关注项目中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合作与交流、语言表达与提升,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教学效果分析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感知和思考世界的方式。二年级上册的寓言故事《寒号鸟》,就是通过一只小动物带来了一篇经典的文章,中间蕴藏着许多语文密码。本研究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深入挖掘语言特色,通过故事线的横向和纵向对比,探究了寒号鸟和喜鹊为过冬做准备的不同做法,通过体会两次对话语气的差异,以及最后结局的不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整体而言,该项目突出了两个特征。第一,把握课标,降低难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渐适应小学学习,但是在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应依照学生的认知基础来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经过多次尝试和修改,最终把项目落在通过制作小绘本及表演来渗透阅读教学。第二,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课堂应该是师生互相交流、心灵对话的舞台,更应该是拨动学生心弦、生成美妙音符的舞台。从深层次讲,课堂是叩开童心世界、充满儿童灵性的一场旅程,为了让学生弄明白“住在同一地方面对面作为邻居的喜鹊和寒号鸟,却有不一样的结局”这一贯穿全文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天气变化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天气的变化,为理解下文做好铺垫。其次抓住晚秋、初冬和寒冬三个时间节点,让学生比较喜鹊和寒号鸟的不同做法以及不同处境,再加之文中喜鹊和寒号鸟的两次对话为学生“搭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喜鹊的两次劝告和寒号鸟的不以为然,最后做出绘本。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项目任务的推进中、语言的深度应用中提升了思维。

【注: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2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务费专项资助项目“基于全面发展的学生个性化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YJ202202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小店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寒号鸟喜鹊绘本
寒号鸟
喜鹊为什么叫“喜鹊”
你真的认识喜鹊吗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解救寒号鸟
绘本
绘本
被误会的寒号鸟
绘本
喜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