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唐志强
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是一个重要节气。“立”是“直立”的意思,“夏”是“长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立夏之后,刚摆脱昏昏欲睡的春困,却进入了无精打采的夏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夏乏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昼长夜短的夏天容易让人们对睡眠不敏感,从而睡得晚起得早,造成睡眠时间不足;其次是随着夏季气温升高,体力消耗也随之增加,人体体表血液供应增加,导致脑部供血量减少,从而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最后是夏季炎热潮湿的气候容易损伤脾胃,让人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减少了人体摄入的能量,造成疲劳无力。
作为活力最旺盛的季节,从听觉上,夏季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蝉鸣。蝉,俗称知了,生命短暂,是夏虫的典型代表。蝉只能存活一个季节,看不到春暖花开,也感受不到冰雪寒冷。在文学作品中,夏虫常被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寓意的意象使用。
庄子在《秋水》中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意思是你没办法告诉井里的青蛙大海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井中空间的限制,不能去理解;你不能和夏生夏死的小虫子讨论冰是什么样的,因为它的生命只存在于夏季,没见过冰,从而不能理解;你不能和孤陋寡闻的人谈论“道”,因为他受教育水平所限而不明白你说的。所以,“夏虫不可语冰”便是指有的人由于自身限制而见识短浅、孤陋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