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运行机制与作用机理

2023-06-15 05:29范蓉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

摘  要: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驱动力。深入剖析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厘清产学研合作及企业创新技术的内涵及相关理论,探讨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及作用机理,提出可行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国家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1-032-06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科技创新活动在不断打破原有的地域界限,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1]。技术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步骤,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能否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型战略实施、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理论上,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影响有利有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就高校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作出分析。

一、产学研合作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综述

(一)产学研合作及企业创新技术的内涵

1.企业创新三种途径

首先是自主创新。企业通过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技术,完全自主研发新的技术,并转化为领先对手优势的产品,这就是自主创新[2]。其次,模仿创新。企业如果引进或借鉴先进技术,并以此技术为基础加以改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这就是模仿创新。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自主创新一旦失败,由于前期投入过大,会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模仿创新虽然风险小,但获得的收益同样有限,且容易依赖外界因素。最后是合作创新。合作创新结合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者的优点,可以让企业实现共赢。合作创新除了企业间强强联合,很多企业也会联合高校或科研单位共同研发,或将科研院所的成果商业化,这种合作共赢的方式就被称作产学研合作[3]。

2.产学研合作三个主体

“产”就是企业,“学”就是高校,“研”则是科研机构,企业需要新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高校和科研单位也需要将自身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产学研合作可以促使三方互补,将产业、教育和科研紧密结合。从本质上讲,产学研合作实际上是高效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对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意义[4]。

3.产学研合三大优点

第一是资源多、种类丰富,研发转化耗时短。企业想要创新,可以转化高校、科研院所的现有成果,即使没有现成的科研成果,产学研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速度也要快于企业自主创新。第二,产学研合作研发成本较低,研发的技术更符合企业需求,转换成的产品也更符合消费者需求,针对性较强,产学研合作各方资源配置更加集中合理,从而降低研发成本。第三,产学研合作转化效率更高,其研发创新始终围绕着市场需求,合作成果也都是面向消费者的商品,这样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研发效率。

(二)相关理论综述

1.国家创新理论

随着创新理论的发展,国家创新理论开始形成。国家创新既有利于提升国家科研实力,更有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需要企业、科研单位和国家三者间互动融合,其中,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核心作用。国家创新需要形成持久的创新体系,需要国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相互配合[5]。

2.资源依赖理论

如果企业资源优势不明显,发展长期依赖外界资源,同时外界资源成本较高,企业将难以获得竞争优势,容易被其他同行企业超越替代,这就是资源依赖理论。企业的核心问题是能否长期发展,但往往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供给。所以,资源依赖理论的关键点就在于企业能否持续从外界获得生存发展的资源。企业要生存,就需要努力获取各种资源,同时还要合理配置这些资源,促使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但很多时候企业较难长期获得外界资源,因此,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就成为企业发展的较好选择。在合作中,企业能够获得关键性的知识、人才和科研成果等,并降低竞争对手获得相应资源的可能性[6]。

3.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加一大于二,或者说整体协同产生的效应要大于各部分所能发挥的功效之和。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单一企业的创新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或区域的发展,产学研合作则涉及多个主体的协同发展,可以加快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发,从而提升企业甚至国家的创新能力。

二、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及作用机理

(一)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产学研合作正成为我国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了长久发展,会主动寻求和大学以及科研单位合作[7]。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本质上是各参与方合作共赢研发创新的过程、机制和方式,目前高校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可以从动力机制、选择机制、协调机制、分配机制四个维度加以分析。

1.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合作各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激励的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各主体参与实现共同目标、合作共赢。产学研合作由内外两部分动力机制共同影响。一方面,内部动力机制是指产学研各单位内在的驱动力,包括多种驱动因素。首先,利益驱动力。企业要借助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和科研成果来获得市场竞争中的利润,而高校和科研单位也需要市场检验技术成果,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下一步研发奠定基础。其次,合作历史也会有驱动力。产学研合作需要各方相互信任,不断磨合,一旦合作成功,为了减少未来合作研发的不确定性,维持现有的良好合作关系更为实际[8]。此外,还有内部激励引发的驱动力。一套合理高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产学研合作人员的创新能力,提升合作水平。产学研合作需要强大的创新能力作为保障,来稳定产学研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外部动力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影响。随着技术专业化程度加深,企业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也在不斷增强,技术的进步会不断驱动产学研合作。其次,市场也是驱动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之一。经济全球化促使全球生产要素重新分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这些都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也促使企业产学研合作,增强自身竞争力。最后,政府政策也会影响产学研合作程度。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我国政府积极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还提供资金资助或财政优惠政策,同时立法保障产学研各单位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促进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9]。

2.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机制

产学研合作成功的核心在于选取合适的合作对象,并开展适合的合作模式。一方面,首先要注重目标兼容,需要产学研三方形成共识,虽然三者间的具体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三者不可能有共同的目标,但是在产学研合作时,一定要保证三者方向一致,在大方向下产学研各方各取所需。选取合作对象时还要强调优势互补,需要合作方提前了解对方拥有的资源,并和自身资源比较,最好能实现优势互补。例如,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其市场敏感度欠缺,而企业往往有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但缺乏研发创新能力,所以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良好信誉也是选择合作对象的重要参考,在挑选合作对象时,一定要评估对方的信誉,为后期产学研深度合作保驾护航、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在合作模式上首先要明确合作地位,也就是确定具体环节的负责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擅长研发,也拥有较多的研究资源,所以基础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应由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导。企业擅长生产商品和营销,所以应该主导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营销推广。选择合适的合作形式也有助于产学研合作的效果,具体选择哪种合作形式,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合作目的、外界环境等等。

3.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协调机制

成功的产学研合作离不开多方的有效沟通[10]。产学研各方在不断的沟通中,应明确各方的职责、义务和权利,降低合作风险,提高合作效率,并制定详细的合作规划。协调机制包括引导、调节、内部激励和约束等多种机制。首先,政府应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计划等引导产学研各方有机结合。其次,产学研各合作方应有合适的调节机制,减少彼此间合作产生的矛盾,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并不断修正合作方向,确保合作顺利完成。产学研合作还要有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用以调动合作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学研合作效率。最后,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种法律、法规、合同和规范等约束各方行为,保障产学研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

4.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分配机制

实现各方利益是产学研合作的目标,但如何分配这些利益则关乎合作能否继续进行。利益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公正、互惠合作的原则。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各方投入的资源或达成的成果都应该体现在合理的利益分配中,利益分配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资产、市场推广,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技术转化等。按照支付方式的不同,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固定支付、股权分配或按利润收取提成等,也可以综合多种支付方式,但这都是参与各方前期充分沟通的结果。

(二)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经济结构要想加快转型,需要以创新作为新的增长点。产业界和学界则代表着技术创新的两大主体,需要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国家全面创新。企业的短板是创新所需人员、技术等欠缺,必须和学界如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了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也必须和企业合作,二者间优势互补。产学研合作则通过以下几种情况影响企业创新。

1.以科技资源共享为基本前提

在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掌握大量知识、人才和实验设备,这些都是企业不具有的。借助产学研合作,企业可以获取技术知识,使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并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这样有助于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减少创新的风险,实现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帮助企业克服自主创新受到的技术限制。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转化技术成果,并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更多的实践知识。另外,基于产学研合作,企业可以用最小的成本不断实现创新,规避市场变化引发的风险,持续保障企业竞争力。

2.以技术知识转移为重要手段

借助产学研合作,技术和知识可以在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间自由流通。目前,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仍是专业知识技术的开拓者,配备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所以创新能力较强。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经常性地沟通,借助观察、学习、模仿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学习创新所蕴含的隐性知识,从而加快技术转移。另外,企业在商品生产和营销环节,可以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知识转移附加入自身的产品或服务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企业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并使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有助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败、发展壮大[11]。

3.以外部人才吸纳为推动力量

企业管理者可以借助产学研合作发掘符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和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長久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吸纳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技术人员,这样既可以不断为企业创新注入新鲜活力,还避免其他企业使用相关人才,破解企业自主创新的难题。另外,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学习新技术,培养自身的技术人才,通过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为企业长期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以降低创新风险为最终目的

产学研合作涉及创新想法的共享及合作创新推出新产品,相当于整合了研发环节、生产和销售环节。这样的创新活动更具有目的性,避免了创新过程中不断试错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产品创新研发周期,也减少了周期过长引发的风险问题,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产学研合作还可以合理分配各单位人员,发挥其最大价值,不断提升研发效率,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避免因技术过时导致的竞争力下降。

三、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有积极影响。高校和科研单位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除了互补效应,产学研合作还会形成替代效应,即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相互替代。另外,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作用的提升会显著受到企业体量的影响,企业规模越大或技术实力越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越明显。基于上述内容,要想成功实现产学研合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要发挥主导地位,并以市场为方向,结合产学研,构建成熟的技术体系。企业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要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才能把握产学研的合作方向,实现科研资源优势互补,从而有效提升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在这方面主要建议有:一方面,支持企业继续提升研发能力,加大研发资源投入,在研发关键技术时,可以联合高校或研究机构共同创建研发中心,继续整合研发资源,对关键技术集中研发,扩展产业链上下游,最终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另外,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除了参与自主研发之外,还应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的决策,明确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應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促使高校、科研单位的人才、技术和设备等优势向企业倾斜,并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

(二)确保合作方式稳定,推进成果转化效率

产学研合作可以有多种模式,如成果转让模式,即科研单位将科研成果直接转让给企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中可以开设商务类课程,同时企业设立科研实践基地,双方联合培养人才等。目前,我国采用较多的模式为项目合作模式,该模式具有松散性和短期性等缺点,使得科研成果跨部门转化难以实现,主要有两个因素导致。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发成果具有较大的基础研究价值,但将其产业化、规模化还存在较大难度。另外,企业基于市场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与高校或科研单位提供的技术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能够形成稳定长期合作的产学研体系至关重要,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学理论、人才培养、研究设备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所以企业要积极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承成本,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方式,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12]。

(三)加大合作引导力度,发挥多方支持作用

为加深产学研合作程度,地方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引导科研产业落地,结合市场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加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力度,降低创新风险,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政府可以从发挥资本要素作用的角度,通过吸引资金、对相关创新企业减免税款等措施,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政府还可以提前规划,协调各方建设研发中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不断创新,保持市场活力。政府还可以在财政规划上加大对产学研各方的资金支持,在企业融资领域,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保证产学研合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四)加快政策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产学研成功合作离不开政策体系的建设,首先是制度层面,优先确保产学研各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增强产学研各主体创新积极性。其次,给予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多种财政税赋优惠政策增强产学研合作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需要为产学研各主体提供充足的公共科技资源。最后,融资方面,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提供充沛的资金。融资机制力求多元化,可以整合高校、社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主体所拥有的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

以上四个方面均为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影响,企业本身的特点也会影响企业产学研创新能力。例如,企业本身对研发的资金投入,企业规模和现金流都会影响企业投入到产学研合作中的研发资源,同时也会影响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程度。企业内部研发水平则会影响企业产学研创新研发的效率,企业研发起点过低,需要更多资源倾斜,势必影响产学研研发进度。企业对技术的吸收转化能力也各有高低,会直接影响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影响经济利润,从而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后续的产学研合作带来不利影响。

产学研合作的成功发展关乎我国落实国家创新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步骤。产学研合作顺利开展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和建设,需要构建成熟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上述通过深入分析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归纳了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选择机制、协调机制和分配机制。同时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包括科技资源共享、技术知识转移、外部人才吸纳和降低创新风险等。最后对产学研合作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提出建议,即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技术创新脚步,确保合作方式稳定、推进成果转化效率,加大合作引导力度、发挥多方支持作用,加快政策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叶传盛,陈传明. 产学研协同、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J].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3):184-194.

[2]汪明月,李颖明,王子彤. 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的内在机理研究——一个分析框架[J]. 生态经济,2021,37(11):31-39.

[3]许春. 企业获取国外技术与产学研合作关系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0):8-13.

[4]赵胜超,曾德明,罗侦. 产学研科学与技术合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数量与质量视角[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01):33-48.

[5]仇新明. 产学研战略联盟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19(6):70-74.

[6]李新,李柏洲,赵健宇. 产学研合作视角下企业技术获取协同及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17,26(07):183-192.

[7]蒋伏心,季柳.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门槛回归的实证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7,31(07):132-138.

[8]詹雯婷,章熙春,胡军燕.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能力结构的双元性影响[J].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28-1537.

[9]卞元超,白俊红,范天宇.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关系[J]. 中国科技论坛,2015(06):38-43.

[10]王晓亚,谢思全. R&D投入、产学研合作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5(04):30-32.

[11]黄文锋,张梦轩. 政府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意愿关系研究——基于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实证分析[J]. 科技与经济,2013,26(04):31-35.

[12]方晓波. 基于互补资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11(04):111-115.

The Impact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Operation and Action Mechanism

FAN Rong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Abstract: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but also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enterprises to achie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operation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s,clarify their connotations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discus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affec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practical strategies.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in Universitie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收稿日期:2022-06-07

作者簡介:范蓉(1983),女,安徽芜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工作。

此文为2020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及其协同发展研究"(编号SK2020A0670)和2022年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质量工程教研项目”生态学视域下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研究"(编号2021jyxm0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浅谈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
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