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2023-06-15 17:44:18宋佳
婚育与健康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

宋佳

【摘要】慢传输型便秘是肠道非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便秘,主要是与结肠的蠕动缓慢、运输能力减弱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其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病程迁延难愈,为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中医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汤剂口服、针刺疗法、灌肠疗法、推拿疗法。西医治疗为药物治疗,包括泻药、促动力药、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以及生物反馈疗法、清洁灌肠。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克服传统治疗带来的一些弊端,有疗效好、不易复发、更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很多专家学者在临床上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将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综述如下。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of Slow Transmission Constituent in Sino-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SONG Jia

Hebei Northern College,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China

【Abstract】Slow transmission constipation is the constipation caused by the intra-organoid lesions of the gut, mainly related to the slow creep of the colon, weakened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and other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its incidence has also shown a trend of rising year by year,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he patient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aused great distres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mainly includes the oral medicine soup, acupuncture therapy, enema therapy, push therapy. Western medicine is medication, including laxative drugs, motivating agents, medications that regulate gut microbiota, and biofeedback therapies, clean enema. For patients with poor drug treatment, surg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overcome some of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 and there are good therapy, not easy to recur, and more easily accepted by patients.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in clinical clinical research, and in recent years, China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en summarized below.

【Key Words】Slow transmission constipati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treatment; Review

慢傳输型便秘(slow-transit constipation, STC)是肠道非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便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是与结肠的蠕动缓慢、运输能力减弱等因素有关,患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2~3d或者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或大便质硬、干结,或排便时伴有排便费力或排便不尽感,多伴有腹部的不适感或腹部的膨胀感,慢传输型便秘占到慢性便秘的16%~40%。STC多见于年轻女性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规律的改变,近些年ST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且STC具有病程迁延难愈、容易复发的特点,在临床治疗时较为棘手,给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长期的便秘可能会导致肛门疼痛、肛裂、痔疮、肛乳头炎,也可能会诱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探究一种治疗STC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每一名肛肠科医生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的挑战,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先将近几年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总结综述如下。

1 中医研究现状

1.1 历史记载

中医认为,STC的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早在《内经》中,就已有了对便秘的记载,认为便秘与感受外邪有关,提出便秘的病因,可能是脾胃感受寒邪、或小肠感受热邪所致。《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张仲景对便秘已有了非常系统的阐述,同时提出了便秘不同的发病机制,如寒、热、虚、实等,这使得后世医者对便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此外,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病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在《兰室秘藏·大便结燥门》中提及:“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早在古代,中医便提出对于便秘的治疗,不可过度使用泻药,如大黄、番泻叶等,长期食用可能会引起继发性便秘。故《兰室秘藏·大便结燥门》又曰“大抵治病,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引导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综上所述,中医对STC的认识及治疗原则有着较为全面的记载,这为我们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方向。

1.2 中医治疗

1.2.1 中医内治

慢传输型便秘作为便秘的一种,其常见的证型有胃肠燥热证、气机郁滞证、气血不足证和脾肾阳虚证,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分别行以泄热通便、顺气导滞、益气养血、温补脾肾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上,气虚便秘与血虚便秘,常常单独出现,气虚便秘则单纯表现为排便费力,与此同时伴随乏力气短等症状,治以益气润肠,以黄芪汤主之。血虚便秘则是在排便费力的基础上,伴随有面色少华或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血虚症状,治以养血润肠,润肠丸主之。脾肾阳虚证,本证多是由于患者素体阳虚,或者年老体衰、产后体虚、久病失养,导致机体的阳气不足,阴寒凝结于大肠,则大肠传导失司,大便传导困难艰涩,故在临床上可变现为大便艰涩、排便困难、小腹部冷痛、喜热恶寒以及小便清长等。治疗当以温阳通便,常选用剂川煎为首选方剂。

1.2.2 中医外治

中医外治STC,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以及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1 针刺疗法: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改善自主神经的作用,从而改善便秘的症状。另外,研究表明,针灸治疗亦可以改善和加强肠蠕动,增强肠动力,使排便通畅。针灸作为一项古老而伟大的治疗技术,对于STC的选经和选穴,早在《灵枢》中就提出:“腹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针灸甲乙经》中则记载,便秘应选择督脉穴位:“大小便难,……长强主之。”在现代临床施治中,可结合辨证论治,采用补法、泻法及灸法,穴位可以选取关元、气海、天枢、大横、上巨虚、足三里,行针刺操作,同时可行以捻转补法,从而起到温补气血、调节脾胃、顺气润肠、泄热通腑之效[2]。

1.2.2.2 灌肠疗法:灌肠疗法是指将灌肠器自肛门插入进肛管,将灌肠器内的中药、生理盐水或开塞露等灌注入直肠和结肠,在药物的作用下,促进肠蠕动,对肠道起到润滑的作用,同时可以使硬结的大便得以软化,从而顺利地排出,解除便秘在症状。灌肠法治疗便秘是由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立,早在《伤寒论》中便有记载,有采用土瓜根捣汁灌肠治疗便秘的方法[3]。灌肠疗法可以使药力直达病所,有起效快、方便廉价的特点。采用中药汤液进行灌肠,依据其辩证分型,可分别采用泄热通便、顺气导滞、益气养血、温补脾肾的中药汤液,患者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结肠传输时间明显缩短[4]。

1.2.2.3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人类历史上流传较久的一门医疗技术,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代代相传,发展至今。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5]。腹部推拿,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推拿手法,施术于皮肤表面,将作用力渗透于腠理及脏腑,从而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疗效确切[6]。

2 西医研究现状

2.1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引起STC的原因复杂多样,如消化系统中的诸多疾病、内分泌系统与代谢相关的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等)、神经和精神心理因素(脑梗死、脑萎缩、抑郁症、厌食症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社会与心理因素及一些特殊的药物与食物都可能导致便秘的发生。

2.2治疗

2.2.1 药物治疗

泻药:主要分为五类,分别是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盐性泻药(如硫酸镁)、渗透性泻药(如甘露醇、乳果糖)、膨胀性泻药(如麸皮、聚乙二醇)和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甘油)。但是,绝不能过分依赖泻药,用药时间也不能过长。促动力药,常用的药为莫沙比利和伊托比利,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增强结肠的传输能力,疗效明确[7]。

调节肠道菌群:慢传输型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有研究表明STC的发病机制与之密切相关。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临床常用的有双歧三联活菌、乳酸菌素片等。此类药物可以防止有害菌在肠道内增殖,同时使有效菌群产生大量的有机酸,调节肠道內的pH值,实现肠道的正常蠕动,改善便秘的症状。

2.2.2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指通过测压和肌电设备,让患者更加直观地感知到排便时盆底肌的动能状态,同时可以增加腹内压力,从而实现排便的目的。生物反馈疗法也可以说是行为与心理相结合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法,将局部的肌肉动作与大脑神经支配同步,训练患者自主控制肛门外括约肌收缩与舒张,达到治疗便秘、自主排便的目的,疗效显著。

2.2.3 清洁灌肠

西医灌肠主要是将生理盐水联合润滑剂或肥皂水、开塞露等,加压灌注到直肠或结肠,刺激肠蠕动,以助大便的排出。虽然清洁灌肠对于便秘具有明确的疗效,但是不能过度依赖,其操作不当也可能对肠黏膜造成刺激。

2.2.4 手术治疗

当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存在明确的解剖结构异常及手术指征,排除手术禁忌症,可行手术治疗。由于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并不明确,因此,在术前必须做全面的术前检查,这可以明确便秘的类型,并且因人制宜,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目前常用的术式有全结肠切除术、次全结肠切除术、结肠节段切除术、回肠造口术、结肠旷置术、骶神经刺激术、顺行结肠灌洗术等。

3 总结

无论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都有各自的利弊,对于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的患者,应综合考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然而不论是选择何种治疗,都要有患者的配合其中,首先是引导患者了解STC的发病机制与病因,使患者树立信心,尤其是一些病程较久的患者,一定要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必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其次是患者生活习惯的养成,一是饮食方面,鼓励患者多饮水,多进食一些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因纤维素可吸收肠道中的水分,增加肠道的容量,以缓解便秘的症状,如可适量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二是患者的生活习惯,可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而不是单纯地依赖药物,同时要增加每天的运动量,促进肠蠕动。

参考文献

[1] 赵红红.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合口服益生菌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D].南充:川北医学院,2019.

[2] 高莉,鹿晓君.针灸联合加味济川煎治疗阳虚证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3):1828-1831.

[3] 付肖冰,熊之焰.四物汤加减灌肠治疗血虚型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21): 148-149.

[4] 黄业保,肖倩,刘春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8): 1579-1582.

[5] 申浩,田育魁.振腹手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9,37(4):29-32.

[6] 徐境阳,马鑫文,王新军.腹部推拿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治疗效果[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4):499-502.

[7] 王晓晓,刘佃温,卢玉阳,等.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现状及展望[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2):73-76.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石油沥青(2018年6期)2018-12-29 12:07:04
NBA新赛季综述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7:52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3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