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背景下如何加强一年级学生学风建设

2023-06-15 05:31李杰,陈雪连
学周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大一新生大类招生学风建设

李杰,陈雪连

摘 要:为了推动高等教育高效发展,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各大高等院校普遍开始采取大类招生的模式培养学生。实行专业大类招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高考的录取率,却给学生大学初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特别是对于新生的学风建设来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目标,没有浓厚的专业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积极的学习风气。因此,本文结合大类招生背景,剖析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问题,旨在找出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大类招生;大一新生;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9-000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01

高校培养学生除了重视学科专业建设之外,还要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大类招生是从广度上拓宽人才培养的模式,而学风建设则是从深度上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高校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大类招生背景下加强大一新生学风建设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的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可见,对于高校而言,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高校学生学习来说,树立优良的学风尤为必要,特别是大一新生正处于确立未来学习和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更需要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学风建设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类招生背景下大一新生存在的学风问题

(一)目标专业不确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所谓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之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进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增加了被录取的概率,也拓宽了学生可选择专业的范围。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在1~2年基础培养阶段普遍只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学生在专业分流之前很难真正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再加上很多学生刚进入大学都会出现一段迷茫期,特别是大学后期仍然会面临专业细分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自己能否真正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在大学这种倡导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环境下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

(二)专业认知教育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薄

专业认知教育是大一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旨在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大类,为以后专业分流做铺垫。目前,高校的专业认知教育普遍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学院领导带队组织所有新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讲座。(2)部分学院采用朋辈交流,由老生带新生。(3)开设专业导论课程。(4)组织部分学生参观、了解实习实训基地。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对新生进行了相关的专业认知教育,但持续性不强,效果也不理想。比如,很多学院为了完成任务要求,组织大规模的集中讲座,参与人数多、范围广且时间有限,学生短时间内很难了解清楚;很多学校采用网络学习或者几次讲座的形式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很难真正实现预期效果。因此学院虽然耗费了精力,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收的信息也是模模糊糊,了解专业并不透彻,进而导致大一学习阶段找不到学习的兴趣,专业学习也不知从何入手,学习上出现迷茫。

(三)学习方式转变造成治学风气不严谨

众所周知,大学阶段的学习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高中阶段学生每天都有满满的课程,学生课上理论学习、课下做题练习,再不定时参加考试测验这样不断循环往复。学生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和固定的学习内容,而且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考上大学。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学生面对的学习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是以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而是有了很多比较自由的时间。学生除了基本的课堂学习以外,大多是自己主动学习,而不像高中阶段那样固定、在教师监督下学习。这种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和放飞自我,很多学生出现了不适应、迷惘的情况,再加上得不到及时疏导,学生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因此开始沉迷于网络或者其他娱乐,缺勤旷课的现象也越发严重,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导致学习风气越来越差,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四)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自觉性差

大学的授课方式与以往初、高中阶段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以往固定的座位,甚至在同一个课堂上课的都不一定是同样的学生,课堂考勤也较宽松,导致学生的懒散心态逐渐显露,迟到、旷课、早退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大学课堂上教师并不严格管理学生的手机等电子产品,导致许多学生虽然人在教室,却一直沉迷于玩手机,根本不认真听讲,课下靠抄袭作业蒙混过关。许多学生受到“平时可以不学,主要靠期末最后一周复习就行”等不良言论影响,学业荒废现象非常严重。另外,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相较于高中阶段课余时间多了很多,日常的学习压力也小了很多。面对大量的空余时间,许多学生开始放飞自我,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久而久之,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再加上本身缺乏自制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性相较于高中阶段出现明显下滑。

(五)家校联动不到位导致学习监督不足

家校联动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环境、授课方式、学习效果评价等各方面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大学阶段的學习对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是不论怎么变化,学生的学习、教育仍然离不开家庭的监督和配合。但是实际上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学生家长认为将孩子送进大学就完成了学业发展的目标,而并不重视督促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受到各种条件限制,辅导员和家长之间沟通联系非常有限,许多学生并不会主动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告知父母。另外,大学辅导员不同于高中班主任,往往一个辅导员最低带班人数都在200人左右,再加上需要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基本很难做到与每个学生家长一对一沟通。大学班级往往都是由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组成的,基本上学生的家庭与学校都相隔较远,部分学生甚至家在外省,辅导员没有办法进行实地家访,而家长也不会主动与辅导员沟通,这客观上也会导致学校和家庭在学生学习教育过程中出现脱节的情况。

三、应对大类招生背景下大一新生学风问题的措施

(一)开展学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目前,许多高校均会开展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大学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目标。对于大一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范围较广,针对性并不明显。相较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更应该侧重开展学涯规划引导教育。所谓学涯规划,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制定自我管理的学习规划。高校要在新生入学阶段抓住有利契机及时开展學涯规划教育,如在专业认知教育过程中制定学业规划书,引导学生在辅导员、学业班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制订各学年不同学期的学习计划,明确不同学期的学习目标,然后学期末的时候再回顾总结,以此引导学生迅速明白自己每个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认知教育是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开展新生专业认知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新生迅速了解学校、学院和所学专业,而且能够让学生迅速清楚自己在专业分流以前应该怎样学习。目前,各高校录取新生普遍采用专业大类招生,新生入学以后虽然带有浓厚的新奇感,但是由于大一阶段主要只开展通识课程,学生很少能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朦胧、很模糊,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学什么、不清楚自己目前所学课程和后续课程前后的逻辑联系,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因此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认知教育。比如,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可以联合解读人才培养方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相关专业应该修读的课程,了解各学期开设的课程及其内在联系,弄清楚毕业的相关条件和要求。此外,也可以邀请学院专家和领导每周详细介绍一次专业内容,重点介绍专业特色、专业优势、就业前景等内容或者提前带领学生参加相关的专业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除此以外,也应该持续、分类开展专业导论课程,在专业分流以前持续引导学生认知专业情况。

(三)开展适应性教育,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大学新生入校以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很多学生由于了解片面,认为经过了高中紧张的学习进入大学以后就可以完全放松、安逸躺平。但是随着大学生活逐渐展开,就会出现与心理预期不一致的情况,许多学生一开始就不认真上课、缺勤旷课。大部分学生在寝室里也是长时间沉迷于上网、游戏等活动,很少主动、自觉到图书馆学习。长此以往,他们投入学习的精力越来越少,学习状态和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因此除了前期的专业认知教育之外,高校还要重点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要讲清楚校史校情、校园文明礼仪、课堂秩序规范、公寓文明规范、校园安全防范等内容,引导学生迅速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另外也可以进行朋辈引导,如实行老生带新生的网格化模式,让在校的老生帮助新生迅速了解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此外,也要不断强化班级管理,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利用班风促进学风。大学班级学生很多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刚开始彼此之间肯定相互都不熟悉,入学之初除了新生军训之外还可以进行班级破冰活动,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打破尴尬,让学生之间迅速熟悉。之后组建班级管理团队,从班委、寝室长、年级长等各个方面培养示范带头人,从而带动整个大一新生的学习氛围。

(四)强化规则教育,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从出生开始,人们就接触不同的规则,大学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仍然不可或缺。各大院校的大一新生从入学开始就会收到一本《大学生手册》,其涵盖了大学阶段的基本规则。虽然大部分学校都会给学生印发《大学生手册》,却并没有进行完整的过程教育,大多是让学生自学而后参加相关的测试就结束,缺乏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认知程度。对此,在大一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就应该主动、及时、完整地将规则教育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由辅导员、班导师通过日常班会、主题教育重点讲解《大学生手册》,学生重点学习在学校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相关准则,强化规则意识,特别是学习方面的相关规则,如学位授予的相关实施办法、学籍管理相关规定、日常行为管理规范等。同时辅之以往学校学生的相关违规违纪案例,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够了解自己如有不良行为会受到的惩罚,从而从入学之初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全心投入学习。

(五)建立健全的家校联动机制,加强监督学生学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环境,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家校联动不仅是国家的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学习教育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高校家校联动主要是形式太过于单一,除了基本的电话联系之外,很少有其他的沟通联系方式。高校可以利用大一新生开学报到的机会召开新生家长会,集中给学生家长介绍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让家长意识到不能放松督促学生学习。另外,也可以像初、高中阶段一样组建家长群,定期在群里分享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除了即时通信之外,也可以通过信函的方式给学生家长推送学生的相关情况,提醒家长应该关注学生在校学习的方方面面。此外,对于一些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要开展实地走访,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情况,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总体而言,家校联动就是要线上多点互动和线下走访交流相结合,推动将监督学生学习落到实处。

总体来讲,学生通过大类招生进入高校只是大学生活的开始,而真正应该关注学生怎样走出大学,更深层次来说就是关注怎样加强人才培养的问题。高校要从大一开始就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引导学生学习,继续增强家校之间的互动,学习上落实监督机制,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初期的学习生活,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顺利过渡到专业阶段的学习,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kjs_xfjs/201112/t20111202_172770.html.

[2] 岳格妮.以需求为导向的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优化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7(30).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3939.html.

[4] 徐源廷,魏艳红,钱祉祺.关于大学一年级学风建设工作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7).

[5] 范庆华,孙大志,于茂林.一年级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探讨——以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

[责任编辑 李永伟]

猜你喜欢
大一新生大类招生学风建设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