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国?李朝阳?张闫微?张雪蕊?杨健超
摘 要:消费是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才能促进消费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收入按来源可劃分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种,研究对城镇居民消费起主要作用的收入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一是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受其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二是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565526、0.6318038和0.243969,即3种不同来源收入与消费支出均为正相关且均显著,说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受这3种收入影响较为明显。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同来源收入
一、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水平,也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依然显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提醒着我们在研究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时,不能忽视收入来源的差异性。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人口约占36.11%。但基数如此庞大的农村人口,对于我国的消费做出的贡献却很低,其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相比,甚至达不到城镇人口消费能力的一半,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是消费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逐年递增,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加。和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由于所处环境、资源、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其收入构成与比重方面存在显著的特点。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常年保持稳定,这为居民消费行为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城镇居民群体的消费能对我国的经济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推动着经济转型,驱动国家内部需求。
消费是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才能促进消费带动经济的增长。城镇居民的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之一,所以研究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是必要的。收入作为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指标,对研究城镇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收入按来源可划分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这四种,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主要由哪种收入影响将在下文进行分析。本文基于中国各省份截面数据,实证研究不同收入来源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实证分析
1.建立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重点研究的是不同收入来源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经检验,与非线性模型相比简单线性模型的拟合情况更好。综上,建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如下:
Y=β0+β1 X1+β2 X2+β3 X3+β4 X4+ε
式中:Y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X1为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X2为城镇居民及家庭经营性收入;X3为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X4为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为各变量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2.选取数据
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数据实证研究城镇居民不同来源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数据整理见表1。
3.模型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如表2所示,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原理,运用stata2016软件进行回归,检验所选变量是否显著。从结果可以看出通过F检验,说明方程总体上显著,但是变量X2(经营性收入)的t值不显著,所以可能存在多重共线。
(2)4个解释变量相关系数检验
从表3分析结果看出X1与X3相关系数很高,还有X4与X1、X3相关系数较大,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进一步使用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3)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表4检验结果显示:X2、X4方差膨胀因子小于5,X1、X3的结果都大于5,说明变量之间的确存在多重共线。
(4)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消除多重共线
通过表5结果看出,利用逐步回归克服了多重共线问题后,最后保留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作为解释变量。
最后模型变为如下形式:
Y=β0+β1 X1+β3 X3+β4 X4
(5)异方差检验
直接进行怀特检验。如表6所示。
三、结论及建议
Y=6964.074+0.5655267X1+0.6318038X3+0.243969X4
从上述回归估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除去经营性收入,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565526、0.6318038和0.243969,即3种不同来源收入与消费支出均为正相关且均显著,说明3种不同来源收入的增加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都具有推动作用。且比较明显看出,转移性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及工资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大,只有增加了工资收入及财产性收入等才有可能增加额外的支出,所以产生以上回归结果。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该模型总体解释力为93.20%,且大部分参数检验显著。具体来看,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565526,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性收入每增加1元,将有0.565526元用于消费支出;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318038,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财产性收入每增加1元,将有0.6318038元用于消费支出。转移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243969,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转移性收入每增加1元,将有0.243969元用于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是消费的主力军,提高城镇居民的不同来源收入,在拉动内需、保障经济稳定增长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增加工资性收入。从城镇居民就业结构的特征中可知,工资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总体上讲,工资性收入不仅反映出居民收入的整体收入情况,还会造成行业人员结构的改变,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深挖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总量。国务院曾采取一系列措施,意在调控失业率以及增加就业总量,积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支持引导小微型企业,促进经济增长。强化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保障权益制度。城镇中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以其为代表的没有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的新形态劳动者,一旦发生事故就难以获得补偿,平台单方与劳动者缔约的灵活性强。
(2) 增加财产性收入。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十四五”时期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举措。就我国目前情况看,财产性收入占比仍偏低,有着较大的上升空间。增强居民理财意识,提高财产性收入。提高教育体系的质量,深化教学课程内容,宣传普及基础金融知识,降低居民对于投资风险的恐惧,建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倡导社会机构、公益组织、高校等各方力量一起投入到财经素质教育中,真正将理财观念送入寻常百姓家。优化社会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公平。针对初次分配,需要接受合乎情理的收入差距、贯彻平等的分配政策、调整不合理的分配差别。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对于非法收入,依法进行制裁。针对再分配制度,则需强化对于税收的管理。
(3) 增加转移性收入。在增加财产性收入举措中,包含一类特殊群体,即低收入人群。因其缺少原始财富或只能将财产用于日常生活,难以凭借自身取得财产性收入。因此,对于这一群体,需要政府的转移支付用以增加收入,转移性收入的需求刻不容缓。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水平,健全完善低保政策,将处于最低生活保障边缘的个人或家庭纳进社会救助范围,真正实现困难群众覆盖率100%,充分考虑到我国困难人群的特殊状况,可以给他们发放生活补助、专用消费券等,还可以提供一些免费或低价的职业教育用以谋生。
参考文献:
[1]王芬,乔光华.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8);37-39.
[2]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谢晶晶.“十四五”:多渠道增加居民财產性收入[N].金融时报,2021-04-19.
[4]王娜,张磊.山东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0,26(5):157-160.
[5]谢童伟,吴方卫.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构成及影响因素差异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12(4):76-83.